第三章第一节卤代烃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要检验卤代烃中是否含有溴元素,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加入氯水振荡,观察上层是否有橙色
B.滴加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C.滴加NaOH水溶液,加热,然后加入稀硝酸酸化,再滴加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D.滴加NaOH水溶液,然后滴加AgNO3溶液,观察有无浅黄色沉淀生成
2.下列化合物中,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消去反应,且消去反应生成的烯烃只有一种的是
A.CH3Br B.
C. D.
3.氟利昂-12是甲烷的氯、氟代物,结构式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它只有一种结构 B.它的空间构型是正四面体
C.它常温下是无色液体 D.它溶于水可以电离出氟离子和氯离子
4.5-羟色胺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结构如图所示,已知其结构中的五元氮杂环上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下列有关5-羟色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10H10N2O B.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
C.分子中含有四种官能团,可发生加成、消去、中和反应 D.分子中一定共平面的C原子有9个
5.有机物A(甲苯)可发生以下反应生成有机物C(苯乙腈),反应过程(反应条件已略去)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发生的条件是作催化剂并加热
B.反应②属于取代反应,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有机物B和C
C.有机物B与水溶液共热发生反应可生成苯甲醇
D.有机物B可以在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
6.如图装置可用于检验溴乙烷与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反应生成的乙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乙烯难溶于水,故此装置②可以省去
D.可用溴水代替酸性KMnO4溶液
7.下列有关溴乙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溴乙烷的电子式
B.向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
C.溴乙烷与KOH溶液反应:CH3CH2Br+H2OC2H5OH+KBr
D.用溴乙烷制取乙二醇经过以下几步:消去→加成→水解
8.下列“类比”结果正确的是
A.MgCl2溶液低温蒸干得到Mg(OH)2,则FeCl2溶液低温蒸干得到Fe(OH)2
B.NH3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NH4Cl,则N2H4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N2H6Cl2
C.少量CO2通入Ca(ClO)2溶液生成CaCO3,则少量CO2通入NaClO溶液生成Na2CO3
D.消去反应条件为浓硫酸,加热,则消去反应条件也为浓硫酸,加热
9.2020年8月19日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中指出,氯喹类药物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氯喹和羟基氯喹的结构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对这两种化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26N3Cl,羟基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26N3OCl
B.与足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后,两分子中的手性碳原子数相等
C.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再加入AgNO3溶液后生成白色沉淀,可证明氯喹或羟基氯喹中含有氯原子
D.为增大溶解度,易于被人体吸收,经常把氯喹或羟基氯喹与硫酸、盐酸或磷酸制成盐类
10.目前新冠肺炎的药物研发和疫苗研制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中法匹拉韦药物(结构如图)显示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下列关于此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5种元素组成
B.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
C.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3个N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
11.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
A.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
B.2-氯丁烷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HCl分子的反应
C.甲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一硝基甲苯的反应
D.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
12.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B.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④
C.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D.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②和③
13.聚氨酯类高分子材料PU用途广泛,其合成反应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HO(CH2)4OH的沸点高于CH3CH2CH2CH3
B.高分子材料PU在强酸、强碱中能稳定存在
C.合成PU的两种单体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均有3个吸收峰
D.以1,3-丁二烯为原料,可合成HO(CH2)4OH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验溴乙烷中的卤原子:先加入NaOH溶液共热,再加AgNO3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B.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考虑顺反异构)
C.立方烷( )的六氯取代物有6种
D.和都可有6个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
15.已知:。如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的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二、实验题
16.已知1,2-二氯乙烷在常温下为无色液体,沸点为83.5℃,密度为1.23 g·mL-1,难溶于水,易溶于醇、醚、丙酮等有机溶剂;乙醇的沸点为78℃。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检查整套装置的气密性,某同学将导管末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双手捂着装置A中大试管,但该方法并不能准确说明装置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则正确检查整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
(2)向装置A中大试管里先加入1,2-二氯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再加入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并向装置C中试管里加入适量溴水。
(3)为了使反应在75℃左右进行,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
(4)与装置A中大试管相连接的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能证明1,2-二氯乙烷已发生消去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装置A、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溴乙烷是卤代烃的代表,通过对溴乙烷的探究来掌握卤代烃的性质,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I.已知:NaBr+H2SO4(浓)NaHSO4+ HBr
CH3CH2OH+HBrCH3CH2Br+H2O
溴乙烷的沸点38.4℃,实验室制备溴乙烷(CH3CH2Br)的装置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向装置图所示的U形管和大烧杯中加入冰水;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入10mL95%乙醇、28mL78%浓硫酸,然后加入研细的13g溴化钠和几粒碎瓷片;
③小心加热,使其充分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更好的控制反应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更好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___;
(2)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还原性气体HBr为Br2,导致U形管中粗制的溴乙烷呈棕黄色。为了除去粗产品中的杂质Br2,可选择下列试剂中的:___________(填序号)
A.Na2SO3溶液B.H2O C.CCl4
分离时所需的主要玻璃仪器是_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溴乙烷,可用水洗,然后加入无水CaCl2,再进行_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
II.溴乙烷在不同溶剂中与NaOH可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生成不同的反应产物。某同学依据溴乙烷的性质,用图实验装置(铁架台、酒精灯略)验证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产物,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1)在试管中加入5 mL 1 mol/L NaOH水溶液和5 mL溴乙烷,将试管如图固定后,加热。
①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试管口安装一长导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在试管中加入5 mL NaOH乙醇溶液和5 mL溴乙烷,将试管如图固定后,加热。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在设计的实验方案中,需要检验的是___________,检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在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前加一个盛水的试管,其作用是___________。
三、有机推断题
18.1,4-环己二醇可通过下图所示路线合成(某些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键线式是_______。
(2)写出反应④、⑦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_______;
反应⑦:_______。
(3)反应②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反应⑤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4)环己烷的二氯取代物有_______种。
19.卤代烃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同时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如破坏臭氧层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I.氟利昂-12,即二氟二氯甲烷,分子式为CF2Cl2,氟利昂-11,即一氟三氯甲烷,分子式为CFCl3。氟利昂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也是地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它所产生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数千倍。禁止使用氟利昂对保护地球环境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CF2Cl2破坏臭氧层的机理为CF2Cl2Cl·+CF2Cl;;。
(1)活性氯()的作用是_______。
(2)下列关于氟利昂、氟利昂的推测错误的有_______(填序号)。
A.两种氟利昂在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B.两种氟利昂均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C.直接用AgNO3溶液均可检验两种氟利昂中的氯元素
II.已知二氯烯丹是一种除草剂,其合成路线如下:
ABCDE(二氯烯丹)
已知:D在反应⑤中所生成的E的结构只有一种。
(1)写出下列反应类型:反应①是_______,反应③是_______,反应⑥是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的结构简式:A_______,E_______。
(3)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写出有机物CH2ClCHClCH2Cl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卤代烃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卤素离子,因此溴代烃不能直接与氯水发生反应,故A错误;
B.卤代烃不能直接与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故B错误;
C.溴代烃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溴化钠,然后加硝酸中和过量的NaOH后再加硝酸银溶液,若出现浅黄色沉淀说明含有溴元素,故C正确;
D.NaOH能与硝酸银发生反应生成沉淀,因此在加硝酸银前应先加硝酸酸化,故D错误;
故选:C。
2.B
【详解】A.该有机物只有一个碳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
B.该有机物可以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也可以发生消去反应,产物只有一种如右图所示,,B正确;
C.该有机物中与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该有机物发生消去反应会有两种产物如右图,和,D错误;
故本题选B。
3.A
【详解】A.由于CH4是正四面体结构,CF2Cl2是CH4分子中2个H原子被2个Cl原子取代,2个H原子被2个F原子取代产生的物质,由于分子中任何两个化学键都相邻,因此结构式为 ,只有一种结构,A正确;
B.由于CF2Cl2分子中的C-F、C-Cl键键长不同,因此它的空间构型是四面体,但不是正四面体,B错误;
C.氟利昂-12在常温下是无色气体,而不是无色液体物质,C错误;
D.卤代烃是由CF2Cl2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不溶于水,也不能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氟离子和氯离子,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4.D
【详解】A.根据结构可知5-羟色胺的分子式为C10H12N2O,A错误;
B.题述有机物苯环上有3种不同的氢原子,所以其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3种,B错误;
C.根据物质结构简式可知:5-羟色胺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氨基和碳碳双键三种官能团,苯环和碳碳双键均能发生加成反应,氨基和酚羟基均能发生中和反应,但是该有机物不能发生消去反应,C错误;
D.苯分子是平面分子,苯分子中的H原子被其它取代,则取代苯环上H原子的原子一定在苯分子的平面上;由于其结构中的五元氮杂环上的原子在同一平面上;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分子是平面分子,一个平面上两点在某一平面上,则与乙烯平面连接的饱和C原子也一定在该平面上,因此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共平面的C原子有9个,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5.C
【详解】A.甲苯生成有机物B是烷基上的取代反应,作催化剂并加热,会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正确的反应条件为光照,A错误;
B.有机物B中的原子被取代,生成苯乙腈,两种有机物混溶,不能用分液法分离,B错误;
C.有机物B与水溶液共热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生成苯甲醇,C正确;
D.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前提条件是与卤原子相连的C的邻位C上有H,而有机物B与相连的C的邻位C上没有H,不能发生消去反应,D错误;
故合理选项为C。
6.C
【详解】A.溴乙烷在氢氧化钠的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故A正确;
B.乙烯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B正确;
C.因乙醇、乙烯均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醇干扰乙烯的检验,装置②是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醇杂质的,不能省去,故C错误;
D.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用溴水代替酸性KMnO4溶液来检验乙烯,故D正确;
选C。
7.D
【详解】A.溴乙烷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溴乙烷是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氯离子,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淡黄色沉淀,故B错误;
C.溴乙烷在氢氧化钾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醇和溴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KOH CH3CH2OH+KBr,故C错误;
D.用溴乙烷制取乙二醇的步骤为溴乙烷在氢氧化钾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乙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1,2—二溴乙烷在氢氧化钾水溶液共热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二醇,涉及的反应为消去→加成→水解,故D正确;
故选D。
8.B
【详解】A.氯化亚铁在溶液低温蒸干时铁元素会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最终生成氢氧化铁,故A错误;
B.由氨气能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铵可知,联氨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N2H6Cl2,故B正确;
C.少量二氧化碳与次氯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故C错误;
D.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共热发生消去反应,故D错误;
答案选B。
9.C
【详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26N3Cl,羟基氯喹的化学式为C18H26N3OCl,故A正确;
B.与足量的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所得产物都有如图*所示的5个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
C.检验氯喹或羟基氯喹中含有氯原子时,应该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后,为防止氢氧根离子干扰氯离子检验,应先加入硝酸酸化使溶液呈酸性,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生成白色沉淀,就可证明氯喹或羟基氯喹中含有氯原子,故C错误;
D.在氯喹和羟基氯喹中都含有亚氨基,能够与酸形成配位键而结合在一起,使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大增加,从而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故D正确;
故选C。
10.D
【详解】A.该物质由C、H、O、N、F五种元素组成,A项正确;
B.该分子中含有F原子,与F原子相连的C原子相邻的C原子上含有H原子,故该物质能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B项正确;
C.该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项正确;
D.该有机物的3个N原子中有两个为sp3杂化,另外一个为sp2杂化,D项错误;
答案选D。
11.D
【详解】A. 异戊二烯()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可发生1,2-加成或1,4-加成,则存在同分异构体,选项A错误;
B.2-氯丁烷(CH3CH2CHClCH3)与NaOH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1-丁烯和2-丁烯,则存在同分异构体,选项B错误;
C. 甲苯中甲基的邻对位能发生取代反应,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硝化生成两种一硝基甲苯,存在同分异构体,选项C错误;
D. 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生成苯甲酸,没有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卤代烃水解反应是卤素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醇,只断①键;消去反应是卤代烃中卤素原子和卤素原子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上的氢原子共同去掉,断①③键,综上所述故选C。
13.B
【详解】A.HO(CH2)4OH分子间存在氢键,沸点高于CH3CH2CH2CH3,A正确;
B.高分子材料PU是缩聚产物,分子中存在酰胺基,在酸性、碱性环境下会水解,不能在强酸、强碱中能稳定存在,B错误;
C.有3种H,分别是-CH2-的邻位、间位及CH2中的H,HO(CH2)4OH即HOCH2CH2CH2CH2OH,左右对称,也有3种H,C正确;
D.以1,3-丁二烯为原料,可合成HO(CH2)4OH,合成路线CH2=CH-CH=CH2CH2Br-CH=CH-CH2BrHOCH2-CH=CH-CH2OHHO(CH2)4OH,D正确;
选B。
14.D
【详解】A.检验溴乙烷中的卤原子的方法为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加入过量稀硝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观察沉淀颜色为淡黄色,故A错误;
B.C5H10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有1—戊烯、2—戊烯、2—甲基—1—戊烯、2—甲基—2—戊烯、3—甲基—1—戊烯,其中2—戊烯存在顺反异构,则C5H10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共有6种,故B错误;
C.立方烷的二氯取代物和六氯取代物的数目相同,二氯代物有两个氯原子分别位于同一条棱上、面对角线上和体对角线上3种结构,则立方烷的六氯取代物的数目为3,故C错误;
D.和中处于红线上的4个碳原子和2个氢原子可能处于同一直线上,则两者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目都为6,故D正确;
故选D。
15.B
【详解】反应①中,4-溴环己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后的产物W中有羧基和溴原子(或称碳溴键)两种官能团;
反应②是碳碳双键和水的加成反应,生成物X中有羟基和溴原子(或称碳溴键)两种官能团;
反应③是在NaOH的醇溶液中卤代烃发生的消去反应,生成物Y中只有碳碳双键一种官能团;
反应④是碳碳双键和HBr的加成反应,生成物Z中只有溴原子(或称碳溴键)一种官能团;
故选B。
16. 将导气管末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装置A中大试管,若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且移开酒精灯一会儿后,导气管口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证明整套装置不漏气 碎瓷片 防止暴沸 水浴加热 冷凝、回流 装置C中溴水褪色 或 (或、)
【分析】该实验是探究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或二者的混合物,它们均能与溴水反应并使溴水褪色。
【详解】(1)由于装置比较多,可选取酒精灯对装置A中大试管进行加热,并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依据最终能否观察到一段稳定的水柱判断整套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故答案为:将导气管末端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微热装置A中大试管,若导气管末端有气泡产生,且移开酒精灯一会儿后,导气管口出现一段稳定的水柱,则证明整套装置不漏气。
(2)为了防止暴沸,应向装置A的大试管中加入几片碎瓷片,故答案为:碎瓷片、防止暴沸。
(3)为了便于控制温度,提供稳定热源,100℃及以下温度常选水浴加热的方法,故答案为:水浴加热。
(4)长玻璃导管起到冷凝、回流的作用,目的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1,二氯乙烷、乙醇等的挥发,故答案为:冷凝、回流。
(5)发生消去反应可能生成、或二者的混合物,它们均能与溴水反应并使溴水褪色,故答案为:装置C中溴水褪色、或、(或、)。
17. 水浴加热 A 分液漏斗 蒸馏 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冷凝回流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乙烯 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醇
【分析】I.用水浴加热使烧瓶均匀受热,溴化钠、浓硫酸在烧瓶中反应产生HBr,HBr和乙醇在烧瓶中反应产生溴乙烷,溴乙烷的沸点较低,挥发到U形管中用冰水冷凝得到液态的溴乙烷;
II.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产生乙醇,在NaOH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乙烯,可用溴的水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除去乙醇后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发生的是消去反应。
【详解】I.(1)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除用图示的小火加热外,最好用水浴加热的方法;
(2)在U形管内有Br2:
A. Na2SO3能与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可除去溴,A项符合题意;
B.溴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溴乙烷中的溶解度,无法加水除杂,B项不符合题意;
C.溴和溴乙烷都能溶于四氯化碳,不能将二者分离,C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加入Na2SO3溶液反应,静置、分层、然后分液,使用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要进一步制得纯净的C2H5Br,可用水洗,分液后再加入无水CaCl2,利用沸点不同再进行蒸馏;
II.(1)①溴乙烷在NaOH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Br+NaOHCH3CH2OH+NaBr;
②溴乙烷的沸点38.4℃,溴乙烷易挥发,用长导管进行冷凝回流减少溴乙烷的损失;
(2)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乙烯,因此为证明溴乙烷在NaOH乙醇溶液中发生的是消去反应,需检验乙烯;
检验乙烯可根据其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的原理进行,但同时乙醇易挥发且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故需要除去乙烯中的乙醇,乙醇能溶于水,而乙烯不能溶于水,故在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前加一个盛水的试管,其作用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乙醇。
18.(1)
(2) +2NaOH+2NaCl+2H2O +2NaOH+2NaBr
(3) 消去反应 加成反应
(4)4
【分析】和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 经②、③、④反应生成,由此推测出A为 ,B为,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反应③为加成反应,反应④为消去反应;反应⑤是转化成,反应⑤是共轭二烯烃的1,4-加成反应;反应⑥是和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C为 ;反应⑦是发生水解反应生成。
(1)
由以上分析可知,A为环己烯,则其键线式为 。
(2)
反应④是在NaOH醇溶液加热条件下发生的消去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NaCl+2H2O。反应⑦是 发生的在NaOH水溶液加热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2NaBr。
(3)
由以上分析可知,反应②是消去反应,反应⑤是加成反应。
(4)
环己烷的二氯取代物有、、 、,共4种。
19. 作催化剂 AC 取代反应 消去反应 取代反应 CH2=CH-CH3 CH2Cl-CCl=CHCl CH2ClCHClCH2Cl+NaOHCH2=CCl-CH2Cl+NaCl+H2O 、、、
【详解】I.(1)第一步反应产生的活性氯()导致后续反应发生,且最后又产生活性氯(),可见活性氯()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
(2)A.这两种氟利昂分子中均只有一个C原子,由于卤素原子连接的C原子无邻位C原子,在NaOH醇溶液中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A错误;
B.这两种卤代烃可看作是甲烷分子中的H原子分别被Cl、F原子取代产生的物质,由于分子中任何两个化学键都相邻,因此都不存在同分异构体,B正确;
C.氟利昂分子氯元素以原子形式存在,不能电离出Cl-,因此不能与AgNO3溶液作用而产生AgCl白色沉淀,因此不能直接用AgNO3溶液检验,C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C;
II.B与氯气加成得到CH2ClCHClCH2Cl,从而逆向推出B为CH2=CH-CH2Cl;A与Cl2在高温下反应产生CH2=CH-CH2Cl,则A为CH2=CH-CH3。CH2ClCHClCH2Cl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C:CH2=CCl-CH2Cl。反应⑥为E与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到二氯烯丹,故E为CH2Cl-CCl=CHCl,D的消去产物E只有一种结构,所以D为CH2ClCCl2CH2Cl。
(1)反应①是CH2=CH-CH3与Cl2在高温下发生取代反应产生B:CH2=CH-CH2Cl,故该反应是取代反应;
反应③是CH2ClCHClCH2Cl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C:CH2=CCl-CH2Cl,故该反应类型是消去反应;
反应⑥是CH2Cl-CCl=CHCl与发生取代反应产生和NaCl,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2)A结构简式是CH2=CH-CH3;E结构简式是CH2Cl-CCl=CHCl;
(3)反应③是CH2ClCHClCH2Cl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产生C:CH2=CCl-CH2Cl、NaCl、H2O,反应方程式为:CH2ClCHClCH2Cl+NaOHCH2=CCl-CH2Cl+NaCl+H2O;
(4)有机物CH2ClCHClCH2Cl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