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参考】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参考】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十六课 中外交往与冲突(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0-03 17: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16 课
明朝的中外交往与冲突600多年前,明朝的郑和7次率领27000人的船队远航,到达西亚、东非地区,开创了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 假如我们回到明朝,正值郑和下西洋成功回国......召开《新闻发布会—郑和下西洋》
活动步骤:
(1)郑和及船员汇报有关情况;
(2)记者提问;
(3)整理并展示新闻稿
新闻发布会—《郑和下西洋》第1组:郑和及其船员(负责介绍:西洋的地理位置、航行的时间、原因、次数、海船规模、人数、航行的路线等)
第2组、第3组:记者(负责提出问题:可参照课文内容和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4组 :记者(任务是整理新闻稿:根据第一组的报道和所回答的问题进行整理)
西洋:指今天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刘家港红海沿岸非洲东海岸想一想郑和为什么能成功的实现远航?
郑和下西洋成功原因明朝初期强盛的国力(根本原因)
精密的造船技术
先进的航海技术(指南针的应用)
郑和吃苦耐劳、勇于探索的精神
团队的合作郑和下西洋盛况
时间
次数
海船规模
船数
人数
到达范围目的
影响
1405~1433年
先后7次
最大的海船长44丈,宽18丈
每次航行大小船只有200多艘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
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二、戚继光抗倭阅读材料:“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1、材料中的“我”指谁?
2、“海波不平”指的是什么?出现原因?
3、“我”的愿望是怎样实现的?
实现原因有哪些?
4、通过“我”的事迹,并结合材料,你认为“我
”有什么品质值得大家学习?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抗倭形势图台州九捷想一想 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的胜利?(1)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支持。
(2)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3)戚家军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
(4)戚继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封侯非我意,
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淡泊名利,抵抗侵略,维护祖国领土主权完整的爱国主义精神。你认为他有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七子之歌》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历史回顾:
1: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澳门被哪个国家侵占?
2:结合课本,说说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
历史回顾:
1: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澳门被哪个国家侵占?
2:结合课本,说说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553年,葡萄牙船长索萨贿赂中国地方官吏,得以入据澳门。《葡萄牙人到阿妈港》  葡人入据澳门以后,逐渐在澳建房屋、教堂,设立市政机构。16世纪后期,一个带有欧洲色彩的东方国际商港已经形成。图为1598年以前荷兰画家布里绘制的早期澳门全图。 中国一定要走对外开放之路,以开放的精神、开阔的胸襟融入变革中的世界;
国力强盛,才能在外交中占据主动权。
爱国必须努力强国,强国必须奋斗不止。 启示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 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 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 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2、浙江有戚家村,温岭有继光路,这里纪念的英雄的历史功绩是(  )
A 收复台湾
B 抗击倭寇
C 抗击沙俄
D 出使西域练习巩固CB课堂练习
3.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根本原因是( )
A.航海技术先进
B.郑和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C.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D.全体船员的共同努力
4.右图人物是我国古代抗倭英雄( )
A.岳飞   B.文天祥  
C.戚继光  D.郑成功CC考考你延伸与探究:6、明朝初期和中后期,为什么会有完全不同的遭遇?我们的澳门又为什么能失而复得呢? 明朝初期实行较为开放的政策,到明朝中后期由于倭寇的不断袭扰,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国力逐渐落后下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力不断强大以及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感谢各位老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