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同步测试(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同步测试(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2 07:35: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铁 金属材料 单元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中,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的是
①CuS ②FeS ③SO3 ④H2S ⑤NO2 ⑥Mg3N2 ⑦NH3
A.①③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全部
2.下列各组实验操作和现象与对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离子方程式
A 向2mLNaCl溶液中滴加几滴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氨水,振荡至沉淀溶解 沉淀溶解:AgCl+2NH3=[Ag(NH3)2]++C1-
B 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放入绿豆粒大小的钠块,钠块浮在水面、熔化成小球、不停游动、发出嘶嘶响声、溶液变红 钠与水反应: Na+2H2O=Na+ +OH-+H2↑
C 向2mLNaOH溶液中滴加5滴CuSO4溶液,振荡后加入0.5mL乙醛溶液,加热,有红色固体析出 红色固体析出:CH3CHO+2Cu(OH)2CH3COOH+2Cu↓+2H2O
D 向2mLNaOH溶液中滴加4滴Mg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滴加4滴FeCl3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红褐色沉淀生成:3Mg(OH)2(s)+2Fe3+(aq)2Fe(OH)3(s)+3Mg2+(aq)
A.A B.B C.C D.D
3.月球土壤中富含铁元素,主要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但嫦娥五号取回的微陨石撞击处的月壤样品中存在大量的三价铁,有可能是以下哪个原因造成的
A. B.
C. D.
4.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实现的是
A.NH3NO B.FeFe3O4
C.SiO2Na2SiO3 D.CuNO2
5.下列关于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取样于试管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证明原溶液一定有Cl-
B.取样于试管中,先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原溶液一定有SO
C.取样于试管中,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再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一定有Fe2+
D.取样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O
6.为除去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溶液(),加入粉,过滤
B.,通入饱和溶液中
C.溶液(),加入适量的溶液
D.溶液(),加入过量溶液,过滤
7.将等物质的量的和混合物完全溶于100mL稀盐酸中,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缓慢加入NaOH溶液,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表示上述反应的是(横坐标表示加入NaOH的体积,纵坐标表示生成沉淀的质量):
A. B. C. D.
8.将某份镁铝合金均分为两份,一份加入足量盐酸,另一份加入足量NaOH溶液,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则样品中镁、铝物质的量之比为
A. B. C. D.
9.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pH=1(酸性)的溶液中:Na+、、Cl-、K+
B.无色酸性溶液中:Fe2+、K+、 、
C.含有I- 的溶液中:H +、Na+、Cl-、
D.pH=14(碱性)的溶液中:K+、、ClO-、Cl-
10.FeCl3是有机反应中常用的催化剂。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备少量FeCl3.已知:FeCl3易升华,且易水解:FeCl3+3H2O Fe(OH)3+3HC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可制得纯净的Cl2
B.实验时若Cl2不足量,则可能生成FeCl2
C.装置丙的作用是收集FeCl3
D.装置丁中CaCl2的作用是防止水蒸气进入装置丙
11.铁元素的常见价态有+2、+3价,实验室可用赤血盐溶液检验,黄血盐溶液检验。硫铁矿烧渣中含有大量Fe2O3,工业上常用于制取绿矾。由硫铁矿烧渣(主要含Fe2O3、、)制取绿矾的流程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溶”时先将烧渣粉碎并不断搅拌,可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
B.“反应”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C.“检验”时可用溶液检验上一步“反应”是否进行完全
D.将第二次“过滤”所得滤液加热,经蒸发结晶可以制得绿矾
12.常温下,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者离子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中,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
B.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发生的反应为:
C.新制氯水中,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
D.氢氧化铁和碘化氢溶液反应:
13.中国古代文献和诗句中涉及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是指Ca(OH)2
B.《梦溪笔谈》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则能指南”,磁石的主要成分是Fe3O4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中爆竹爆炸发生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
D.“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法”,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物理变化
14.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在氯气中燃烧如果铁过量会生成
B.红热的铁丝与水蒸气反应,得到的含铁化合物是四氧化三铁
C.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所以铁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
D.铁在纯氧中燃烧或在氯气中燃烧所得产物铁元素的化合价均为+3价
二、非选择题
15.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制备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称取一定量的废铁屑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在通风橱中置于50~60 ℃热水浴中加热,充分反应。待锥形瓶中溶液冷却后加入氨水,搅拌使其反应完全,制得浅绿色悬浊液。在实验中选择50~60 ℃热水浴的原因是___________
16.某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去)制备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
称取一定量的废铁屑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在通风橱中置于50~60 ℃热水浴中加热,充分反应。待锥形瓶中溶液冷却后加入氨水,搅拌使其反应完全,制得浅绿色悬浊液, KMnO4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17.现有①水龙头②机器上的齿轮③护栏④锯条⑤铁质洗脸盆⑥汽车等常见铁制品。为了防止它们生锈,通常适合采用下面哪一种方法。(要求一一对应,填序号)
(1)在表面喷漆_______;
(2)在表面涂油_______;
(3)在表面镀一层其他金属_______;
(4)在表面烧制搪瓷_______;
(5)使其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_______;
(6)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不锈钢_______;
18.黄铵铁矾 [化学式可表示为(NH4)xFey(SO4)z(OH)w,摩尔质量为480 g·mol-1]。Min Ristic等曾对黄铵铁矾进行热分解实验,其结果可用下图热重曲线表示(已知:黄铵铁矾在300 ℃前分解释放的物质为H2O,300~575 ℃之间只有NH3和H2O放出,此时残留固体只存在Fe、O、S三种元素,670 ℃以上得到的是纯净的红棕色粉末)。
根据以上实验及图中数据确定黄铵铁矾的化学式为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一定条件下单质硫可以和金属直接化合,并且与变价金属反应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即与铜化合生成Cu2S,与铁化合生成FeS,故①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②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硫和氧气反应生成的是SO2,而不是SO3,故③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一定条件下硫单质可以与氢气化合生成H2S,故④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氮气和氧化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而不是NO2,故⑤不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在燃烧条件下镁可以与氮气直接化合生成Mg3N2,故⑥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可以直接化合物生成NH3,故⑦能由单质直接化合生成,综上所述,正确选项为A。
2.A
【详解】A.氯化银是白色沉淀,能够溶于氨水,形成[Ag(NH3)2] Cl配合物,现象描述正确,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选项A正确;
B.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放入绿豆粒大小的钠块,现象描述正确,离子方程式应该为2Na+2H2O=2Na++2OH-+H2↑,选项B错误;
C.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现象描述正确,离子方程式应该为CH3CHO + 2Cu(OH)2+NaOHCH3 COONa + Cu2O↓+3H2O,选项C错误;
D.该实验中NaOH 2mL过量,而MgCl2、FeCl3溶于均只加了4滴,则有红褐色沉淀生成是沉淀的生成,不是沉淀的转化,离子方程式为Fe3+ + 3OH- = Fe(OH)3↓,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3.A
【详解】A.月球表面的铁元素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形式存在,FeO中Fe为+2价,FeO可能反应生成Fe和Fe3O4,Fe3O4中含有三价铁,A正确;
B.Fe3O4分解生成Fe2O3和FeO,虽然Fe2O3中含有三价铁,但是四氧化三铁中含有较多三价铁,无法体现月球表面的铁元素主要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B错误;
C.月球表面没有氧气,FeO无法被氧化生成Fe2O3,C错误;
D.月球表面铁元素主要以铁单质和亚铁离子的形式存在,Fe2O3中Fe为+3价,D错误;
故答案选A。
4.D
【详解】A.NH3与氧气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转化能够实现,故A不选;
B.铁和水蒸气和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故B不选;
C.SiO2是酸性氧化物,Si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SiO3和水,故C不选;
D.稀硝酸的氧化性弱于浓硝酸,Cu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水和NO,不能直接生成NO2,故D选;
故选:D。
5.C
【详解】A.只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也可能是原溶液中含有等,A项错误;
B.先加入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不能排除Ag+干扰,B项错误;
C.先加入KSCN溶液,无现象,说明原溶液中无,再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证明原溶液一定有,C项正确;
D.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可能为或,原溶液中可能含、、,D项错误;
故选:C。
6.C
【详解】A.铁粉与氯化铁、氯化铜均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A错误;
B.饱和溶液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均会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B错误;
C.适量的会与碳酸氢钠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能达到除杂的目的,C正确;
D.过量溶液均会与硫酸钠、碳酸钠发生反应,不能达到除杂目的,D错误;
故选C。
7.C
【详解】Al2O3和 Fe2O3分别与H2SO4反应生成Al2(SO4)3和Fe2(SO4)3,加入氢氧化钠后开始出现沉淀,发生的反应为Fe3++3OH-=Fe(OH)3↓、Al3++3OH-=Al(OH)3↓,当沉淀达到最大值时再加入氢氧化钠,此时氢氧化铝开始溶解,反应的方程式为NaOH+Al(OH)3=NaAlO2+2H2O,当沉淀不再减少时,所得沉淀全部为Fe(OH)3,根据NaOH+Al(OH)3=NaAlO2+2H2O可知,若溶解Al(OH)3消耗的NaOH体积为10mL,设NaOH的浓度为cmol/L,说明Al3+的物质的量为0.01cmol,则Fe3+的物质的量为0.01cmol,故沉淀Al3+和Fe3+的NaOH的物质的量为(0.01cmol+0.01cmol)×3=0.06cmol,体积为=0.06L=60mL,因此C选项所对应的图象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根据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设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的H2为2mol,则加入盐酸产生的H2为3mol,根据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可知生成2molH2,需要Al的物质的量为mol,由于2Al+6HCl=2AlCl3+3H2↑可知,等质量的Al与盐酸和NaOH反应放出的H2一样多,故说明Mg与盐酸反应产生的H2为1mol,根据反应方程式Mg+2HCl=MgCl2+H2↑可知,生成1molH2需消耗1mol的Mg,故样品中铁、铝物质的量之比为1:=3:4,故答案为:C。
9.A
【详解】A.pH=1(酸性)的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氢离子,氢离子和Na+、、Cl-、K+,不反应,且其相互之间不反应,可共存,A正确;
B.二价铁是浅绿色的,另外,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可以将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不能共存,B错误;
C.酸性调价下,硝酸根离子可以将碘离子氧化为单质碘,不能共存,C错误;
D.碱性条件下,氢氧根离子可以和铵根离子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不能共存,D错误;
故选A。
10.B
【分析】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混有杂质HCl和水蒸气杂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浓硫酸干燥氯气,氯气和铁粉在加热下反应生成FeCl3,其易升华,加热形成蒸气,在丙装置中冷凝收集氯化铁,由于氯化铁易水解,氯化钙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丙,NaOH溶液用于吸收有毒的尾气氯气;
【详解】A.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浓盐酸易挥发,氯气中混有杂质HCl和水蒸气杂质,饱和食盐水除去HCl,浓硫酸干燥氯气,甲可制得纯净的Cl2,A正确;
B.无论氯气是否足量,Fe与Cl2都只生成FeCl3,B错误;
C.氯气和铁粉在加热下反应生成FeCl3,其易升华,加热形成蒸气,在丙装置中冷凝收集FeCl3,C正确;
D.由于氯化铁易水解,氯化钙作用是防止空气中水蒸气进入装置丙,D正确;
故选:B。
11.D
【分析】硫铁矿烧渣酸溶后过滤,滤渣为SiO2,滤液中含Fe3+、Al3+,加过量铁粉后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下一步用黄血盐溶液检验是否有剩余,再加NaOH溶液调pH值,将Al3+转化为Al(OH)3沉淀,过滤后的溶液经过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绿矾晶体。
【详解】A.“酸溶”时先将烧渣粉碎并不断搅拌,可提高铁元素的浸出率,A正确;
B.“反应”时加过量铁粉后铁离子被还原为亚铁离子,发生的主要反应为,B正确;
C.根据分析,用黄血盐溶液检验是否有剩余,C正确;
D.绿矾晶体含结晶水,故根据分析,将第二次“过滤”所得滤液经过冷却结晶可以制得绿矾,D错误;
故选D。
12.B
【详解】A.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与发生反应,所以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水玻璃,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强酸反应制弱酸,向硅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沉淀:,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正确;
C.新制氯水中含有氯气、盐酸和次氯酸,氯气和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所以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D.氢氧化铁和碘化氢溶液反应生成碘化亚铁、碘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B。
13.A
【详解】A.“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这里的石灰指的是碳酸钙,A错误;
B.磁石的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B正确;
C.爆竹爆炸中有氧气参与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
D.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涉及萃取操作,与相似相溶原理有关,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正确;
故答案选A。
14.B
【详解】A.铁与氯气反应无论氯气过量与否都会生成氯化铁,A错误;
B.红热的铁丝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产生Fe3O4和H2,所以得到的含铁化合物名称是四氧化三铁,B正确;
C.铁的性质很活泼,以化合态存在,但在陨铁之中,铁是以单质存在的,C错误;
D.铁在纯氧中燃烧产物是Fe3O4,其中铁的化合价有+2价和+3价两种价态,D错误;
故选B。
15.使受热均匀,加快反应速率,防止温度过高,氨水挥发过多,原料利用率低
【详解】50~60℃热水浴可以使得实验装置受热均匀,且能适当加快反应速率,防止温度过高氨水挥发过多导致原料利用率低,故选择50~60℃热水浴。
16.吸收氨气、二氧化硫等杂质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详解】尾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氨气等会污染空气,故KMnO4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氨气、二氧化硫等杂质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17.(1)⑥
(2)②
(3)①
(4)⑤
(5)④
(6)③
【分析】根据生活常识解答。
【详解】(1)在汽车车身表面喷漆,使汽车美观,车漆又能够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填⑥。
(2)在机器上的齿轮表面涂油,既能够起到润滑作用,又能够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填②。
(3)在水龙头表面镀一层其他金属,不容易脱落并且美观,还能够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填①。
(4)在铁盆表面覆盖搪瓷,既美观又能够隔绝氧气和水,防止生锈,填⑤。
(5)在锯条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可以隔绝空气,防止生锈,填④。
(6)改变金属的组成和结构制成不锈钢,从而增强耐腐蚀性,防止生锈,填③。
18.NH4Fe3(SO4)2(OH)6
【详解】设有480 g物质分解,670 ℃以上为红棕色纯净物Fe2O3,则其物质的量为n(Fe2O3)= =1.5 mol,即y=3;在固体质量400 g→240 g时,分析可知,该产物为SO3和Fe2O3,则n(SO3)= =2 mol,即z=2;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x+3×(+3)+ 2×(-2)+w×(-1)=0,17x+3×56+2×96+17w=480,解得x=1、w=6,所以该物质的化学式为NH4Fe3(SO4)2(OH)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