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知识梳理.docx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知识梳理.docx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5 09:02: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概念解析】
民族革命:是指反抗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外国的侵略势力。
民主革命:是指反抗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本国的封建势力。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民族独立运动:又称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的斗争。
一、独立·民主: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一)第一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特点:赶走殖民者,获得民族独立。)
1、背景:
(1)历史: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种族歧视)和经济剥削(单一经济形式)激化了民族矛盾。
(2)经济: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根本原因)
(3)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日益增长。
(4)外部: 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法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严重削弱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殖民地的控制;美国独立鼓舞了拉丁美洲人民。
2、过程
地域 时间 结果
①法属海地 1791-1804 建立了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拉开了拉美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②西属拉美 1810-1826 1826年,在玻利瓦尔“解放者”和圣马丁等人领导下,基本实现了独立;
③葡属巴西 1822 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了独立,建立君主制,1825年葡萄牙正式承认巴西独立,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基本实现了独立
3、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除巴西(君主制)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
4、性质:拉丁美洲人民经过艰苦斗争,于19 世纪20 年代获得独立,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拉美实际上仍然是半殖民地。
5、影响:(1)积极:①摆脱了西葡的殖民统治,获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一系列新兴国家。②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③传播了自由、平等、独立的启蒙思想。④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还打击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封建腐朽势力,配合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
(2)局限:没有铲除封建主义,只完成了民族独立,未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多由土著集团先进分子领导,资产阶级并没有真正成为领导阶级)
(二)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点:推动民主改革,巩固独立成果,促进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1、背景:拉美独立后面临很多问题|内忧外患
(1)内忧: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①政治:军事独裁体制(考迪罗),政变频繁、政局不稳。
②经济:大地产制仍然是经济的主要形式,制约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外患:欧美各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对拉美进行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①英美等国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②美国:门罗宣言|门罗主义、金元外交、大棒政策。
【知识拓展】原因:①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实行的是封建统治。②独立运动的领导者多为当地地主中的先进分子。③英美的殖民扩张,尤其是美国视拉美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认识:内忧外患,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任务尚未完成,实际上仍是半殖民地,独立后拉美人民依然面临民族民主革命的艰巨任务。
2、过程:
巴西革命 1889年,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墨西哥民主革命 概况 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 在农民起义军的支持下,墨西哥人民赶走了独裁者。1917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 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基础。
(三)特点:
1、革命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2、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殖民压迫双重性质。争取民族独立是首要任务。
3、革命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4、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并不是本地区的资产阶级,以战争形式实现独立。(资产阶级没有成为领导阶级)
5、独立运动结果具有特殊性,各国相继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但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经济上,封建大地产制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并有所发展,政治上,”考迪罗“主义盛行)
(四)影响
1、积极:(1)结束了西、葡等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多个民族独立国家,基本形成了今天拉丁美洲的政治格局。
(2)奠定了拉美国家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利于拉美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
(3)沉重打击了西班牙和葡萄牙腐朽的封建势力,同西欧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相配合,加速了欧洲、美洲封建主义的崩溃。
2、消极: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为之后的进一步革命埋下了伏笔。
二、酣睡·觉醒:亚洲的觉醒
(一)含义:亚洲的觉醒是指在19C末20C初的亚洲人民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资产阶级从改良走向革命。
(二)背景:
1、政治: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瓜分狂潮)。
2、经济:亚洲国家的封建经济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发展。
3、思想: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革命)意识的觉醒。
(4、阶级: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5、思想: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及思想的解放;6、根因:民族危机的加深严重阻碍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旧式农民起义逐渐被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所取代,宗教旗帜逐渐被民主主义的旗帜代替)
(四)概况:
1、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领导:1885年,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成立国民大会党,即“国大党”,要求民族平等和自治。
(2)目标:1905年,以提拉克为首的国大党激进派主张联合人民群众的力量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
(3)高潮:1908年,孟买工人政治总罢工,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应斗争的高潮,表明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
(4)意义:增强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提高印度民众的民族凝聚力,沉重打击英国殖民统治,成为20世纪初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高潮,标志着印度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伊朗立宪革命(1905—1911年)
(1)进程:1901—1905年伊朗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2)结果:在伊朗统治阶级(立宪派)和俄英等外部势力(帝国主义)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3)影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知识拓展:伊朗立宪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立宪派缺乏强有力的革命政党领导,没有真正动员组织人民群众,造成自身力量弱小;
②伊朗统治阶级和俄英等外部势力的联合镇压。
●知识拓展:伊朗立宪运动的评价
①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具有强烈的资产阶级民主特色;
②标志着伊朗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时代,是伊朗历史上第一次深刻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
③是二十世纪初亚洲革命浪潮的组成部分,标志着亚洲开始觉醒,走向争取民主的自觉的政治斗争时代。
3中国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
(1)成果:推翻清王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2)结果:没有完成反帝反封革命任务,没有改变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3)意义: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
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五)亚洲觉醒的意义
(1)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和封建势力,对各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亚洲人民作为一支反对帝国主义的强大力量登上国际斗争舞台,客观上成为西方工人阶级的同盟军,亚洲成为反帝的重要阵地。
(3)传播了民主思潮,为亚洲各国走上独立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
(4)一批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形成,古老的亚洲开始走上近代政党政治的道路。
(5)标志着亚洲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六)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1.从觉醒背景看:亚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更为迅速,民族忧患和民主革命意识更加浓厚。
2.从领导阶级看:资产阶级成为觉醒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作为新生力量也参与其中。
3.从斗争水平看:出现了资产阶级政党,如印度国大党;提出了革命纲领,如三民主义。
4.从革命性质看:进入到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新时期。
5.从觉醒影响看:带有一定的国际性,表现出亚洲各国人民互相声援、支持的新现象。
三、危机·斗争:非洲的抗争
(一)背景:1、帝国主义的侵略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2、非洲人民一直进行不屈不挠的武装反抗
3、非洲经济具有较强的依附性,工业近代化进程缓慢
(二)斗争方式:武装斗争
(三)概况:1、埃及的抗英斗争
(1)背景:英国侵略埃及
(2)过程:①非洲第一个政党:祖国党(1879年,以爱国军官、知识分子为骨干力量),提出“埃及是埃及人的埃及”的口号,以唤起埃及人民的民族意识。②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阿拉比(祖国党领袖、爱国军官)领导埃及军民进行抵抗,
(3)结果: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4)斗争特点:建立政党组织唤醒民族意识,爱国军官领导武装反抗斗争。
2、苏丹马赫迪起义
(1)背景:英国在控制埃及的过程中,也把侵略矛头指向埃及的邻国苏丹。
(2)过程:1881年,苏丹爆发反英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这次武装起义持续近20年,起义者曾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
(3)结果:起义失败,英国控制了苏丹。
(4)斗争特点:以宗教为外衣;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沉重打击了侵略者;
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背景:1894年,意大利发动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战争
(2)过程: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发表《告人民诏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的独立。阿杜瓦战役(1896年3月)是埃塞俄比亚反抗意大利侵略的决定性战役。孟尼利克二世亲自率军战胜了意军,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为独立国家,并赔款1000万里拉。
(3)结果:1896年,起义胜利,埃塞俄比亚人民打败了侵埃意军,保持了自己的独立。
本课内容总结与归纳
地区 阶段 特点
拉美 1、1790年海地革命波及整个拉美,独立战争拉开序幕; 2、1810年至1826年,拉美独立战争风起云涌,绝大部分地区独立。 1、革命范围广,成果丰硕; 2、革命任务具有反封建和反压迫双重性质; 3、革命多由外来的移民及其后裔领导。
亚洲 1、19世纪中期,以下层人民起义和反侵略斗争为主; 2、19世纪晚期,以下层人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为主; 3、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运动,被称为“亚洲的觉醒“。 1、新兴资产阶级掌握了革命领导权,组成了资产阶级政党,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2、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不同程度地与工农运动相结合;3、亚洲各国的工农运动从自发斗争逐步转向自觉斗争,尤其是亚洲的工人阶级已开始建立工会和进行政治罢工;4、各国革命相互支持,彼此激励,并开始进行联合尝试。
非洲 1、19世纪初到19世纪末,反帝斗争是局部和零星的;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反帝斗争此起彼伏,遍布非洲。 1、以武装斗争和起义为主要形式;2、撒哈拉以南地区以伊斯兰教斗争为主;3、城市反帝斗争兴起;4、知识分子觉醒,使斗争走向资产阶级民族主义道路。5、领导者几乎都是封建统治阶级或者传统社会的统治者。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特点 1.广泛性: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2.持续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多样性:①领导力量:有共产党、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爱国王公贵族、部落酋长等;②指导思想:有孙中山的革命民主型的民族主义、甘地宗教道德型的民族主义、苏加诺综合性民族主义等;③斗争方式:有普遍的革命运动、改革运动、群众运动、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士兵起义等。4.正义性:都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拉美的独立 亚洲的觉醒 非洲的抗争
原因 欧洲殖民者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等 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特点 范围广、时间长、成果丰硕 范围广、各国相互支持、彼此协作 有组织、规模大且持久的武装斗争
领导力量 土著地主集团中的先进分子 资产阶级、工农力量 力量多样,包括领袖、国王、知识分子等
代表运动 海地独立、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的斗争、巴西建立共和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立宪革命 中国辛亥革命 埃及抗英斗争 苏丹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意 义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5 / 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