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知识梳理.docx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知识梳理.docx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5 09:04: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概念解释】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国家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革命。
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的背景:
1、一战削弱: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和殖民主义力量,世界殖民主义体系受到严重冲击。
2、十月革命:一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人民的解放斗争。
3、矛盾激化:一战加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随着一战结束和经济危机的爆发,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矛盾激化。
4、民族力量: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遏制,部分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5、民族意识:马克思主义在亚非拉传播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无产阶级政党建立,民族意识觉醒。
二、20世纪上半期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概况
(一)斗争·新力量: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
2、地区概况:
东亚 (1)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2)1924—1927年, 第一次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帝国主义侵华势力。 (3)蒋介石叛变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斗争。
东南亚 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发动了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西亚 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阿富汗继续进行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战争。
南亚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由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领导)。
3、典型斗争
(1)印度尼西亚民族大起义
第一阶段 政党 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并于同年加入共产国际。
概况 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农民响应,全国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
结果 遭荷兰殖民当局镇压,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得到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中共机关刊物《向导》曾发表专文表示深切同情)
第二阶段 政党 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印尼民族党
概况 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
结果 原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
变化 ①领导者:从无产阶级变为民族资产阶级 ②斗争方式:从武装起义到采取不合作政策
(2)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背景:一战结束后,英国颁布了禁止印度人民政治自由的法令,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
指导思想: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即以爱和真理、非暴力(合法、和平)的手段去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目标),以及动员群众、运用非暴力不合作的策略与英印当局进行斗争。
原因:非暴力:①宗教历史传统,印度教戒杀生,注重爱和慈悲,有利于发动信仰各异的印度人民;
②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具有依附性,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动摇妥协;
③英国殖民当局对印度实行高压政策,实力对比悬殊;
不合作:④英国统治需要与当地的合作
过程:
阶段 背景 措施 结果
第一阶段 (1920—1922年) “土布运动”“手纺车”运动 1919年3月,英印当局实行《罗拉特法》。4月阿姆利则惨案。 ①”文明不服从“:放弃英国人授予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②拒绝为殖民当局工作,抵制殖民机关③“土布运动”:恢复手工纺织和抵制洋布,抗税。 甘地亲自纺纱,他的白衣白帽一时成为民族服装。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
第二阶段 (1930—1934年) “文明不服从运动” 甘地向英印当局提出降低地税、废除食盐专卖、取消盐税、实行关税保护、释放政治犯等要求遭到拒绝 甘地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 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
第三阶段 (1940—1942年) “退出印度运动” 二战期间,英国为争取更多的支持,派使节同甘地商谈战后自治问题 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 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潮。
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殖民主义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
评价:积极:①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推动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为二战后印度的独立奠定基础。②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印度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为后世留下了争取民族独立的新范式,影响深远。
局限性:①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
②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③以落后文明抵制先进文明,不利于印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知识拓展】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新”:
1、广度(范围):涉及国家众多(广泛性)
2、深度(领导阶级):共产党、资产阶级政党、民族主义政党(多样性)
3、斗争手段:暴力、和平(兼用性)
4、斗争目标: 民族独立、民主要求(合一)
二、觉醒·新认识: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
(一)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帝国主义国家势力遭到重创,对殖民地控制有所削弱;
2、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冲击了资本主义世界,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运动;
3、非洲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独立意识的增强。
(二)概况:
1、埃及华夫脱抗英运动:主张通过“合法的和平方式”谋求埃及的独立,反对群众的“过激”行动,尤其反对群众进行暴力斗争。
背景 ①一战期间,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实际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②埃及经济快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③一战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领导者 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
斗争方式 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
结果 ①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②1922年3月,君主立宪国家; ③1923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④12年的护宪运动,未获完全成功。
性质 资产阶级领导的爱国民主运动
评价 积极 华夫脱党迫使英国废除了殖民保护制度,加快了埃及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消极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体现了埃及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其根源为埃及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2、摩洛哥里夫地区的抗争
(1)表现: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2)成果: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3)结果: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
(4)性质:爱国民族主义运动
3、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背景: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一度得逞。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
(2)结果: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最终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
大利侵略军,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
(4)性质:既是反法西斯斗争,又是民族独立运动
【知识拓展】思考: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相比,非洲独立运动有何特点?
(1)发展程度较低且不平衡(北非东非进程较快);
(2)领导阶级多样:不仅有资产阶级还有部落酋长、封建王公(在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起主导作用;在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国家,部落酋长和封建帝王主导民族运动);
(3)群众基础广泛、持续时间长;
(4)具有反法西斯战争的性质(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5)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主 ,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
(一)背景:
1、国内:①政治: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主义盛行),使拉美国家成为帝国主义的附庸
②经济 :封建大地产制度,经济结构单一,帝国主义经济剥削
2、国外:①欧美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与政治渗透,尤其美国的侵略扩张;②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拉美广泛传播。
(二)表现
国家 领导/方式 概况 结果
阿根廷 共产党/罢工、街垒战 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甚至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 被镇压失败
智利 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智利的左派力量团结社会各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上台。 建立联合政府
尼加拉瓜 桑地诺/游击战争 1926年,为目标,高举“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美军于1933年撤出尼加拉瓜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 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 。 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三)典型斗争
1、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1926-1933年)
(1)领导者:被誉为“人民的良心”和“美洲自由的标志”的桑地诺。
(2)斗争目标: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
(3)战旗: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
(4)斗争对象: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
(5)结果:1933年美军撤出尼加拉瓜,1934年桑地诺被刺杀
(6)意义:尼加拉瓜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鼓舞了全拉美人民的反美斗志。
2、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1)背景:①封建大地产制盛行,严重阻碍墨西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②外国垄断资本控制墨西哥的经济命脉,其现代化发展阻碍巨大。
(2)内容: ①经济:推行土地改革,废除大地产制,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②政治:改组国民革命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③文化:发展教育,限制教会,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3)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3)结果:体现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
(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特点:抗争的持续性;拉美共产党的兴起;多数国家进行了共产党领导的以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尝试。
四、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影响:
1、形成了第一次民族主义高潮:作为对西方殖民统治与侵略的一种回应,现代民族主义以反帝反殖斗争、争取民族民主运动的面貌在亚非拉广大地区普遍兴起。
2、打击了殖民主义,冲击了殖民体系: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给殖民体系以沉重打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浪潮的兴起提供了范例、经验和教训。
3、打击了帝国主义,冲击了国际体系:亚非拉国家在政治独立的道路上寻求突破,为以后的经济、文化独立开辟了战略性通道,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五、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民族民主运动特点:
1、统一性:共同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民族国家的现代化。
2、多样性:领导力量多样、指导思想多样、斗争方式多样
3、发展的不平衡性,受制于各地区社会发展状况
4、广泛性:社会各阶层均有参加;
5、持续性:从1918年至1939年,民族解放运动从未间断,持续高涨
6、广泛性:地域广,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从孤立、分散、自发的斗争,走向普遍、集中、自觉的斗争。
7、时代性:一战后初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深受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以争取民族独立和建立民主政权为主;二战前夕的民族民主运动,被更多的赋予反法西斯的内容。
8、影响深远,加速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斗争方式 成果 目的
亚 洲 中国 北伐战争 国共两党 武装斗争 收回汉口等租借 反帝反封建
印尼西亚 民族大起义 印尼共产党 武装起义 得到世界同情 争取民族独立
印度 1920-1942非暴力不合作 甘地、印度国大党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英国部分让步 争取民族独立
非 洲 埃及 华夫脱党运动 华夫脱党 和平、街垒战 英承认埃及主权 争取民族独立
摩洛哥 里夫人民民族起义 部落酋长 武装起义 建立共和国 争取民族独立
埃塞俄比亚 抗意战争 人民武装 游击战争 恢复民族独立 争取民族独立
拉 美 尼加拉瓜 反美游击战 游击队 武装斗争 迫使美军撤出 反帝民主革命
墨西哥 卡德纳斯民主改革 国民革命党 民主改革 走上现代化道路 资产阶级民主改革
2 /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