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说课稿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22 06:20: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行四边形”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教学过程三部分展开阐述:
第一部分,说教材
( )是人教版小学数学( )年级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梳理一下教材的知识序,不难发现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平行与垂直的知识)后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本单元知识和生活实际编排了(从平行四边形的实物原型出发,抽象出大小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几何图形),教材的编排意在让学生(通过研究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归纳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底和高的概念,认识其不稳定性 ),为后续(梯形的认识)的学习奠定基础。那么,我们的学生已经在哪了呢?要想真正了解学生的起点,本应亲历躬为,但因条件所限,只能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实践,作如下研判,学生已经( 对平行四边形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真正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还是存在着一定难度,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三条,为什么是由两组对边互相平行作为它的概念呢?)。
第二部分:说一说目标与重难点
针对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特性,理解(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掌握(画高的方法)。
2.经历(平行四边形)概念等知识的探究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基于课标,立足学情,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特征。
考虑到( )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为将(找准底和高的对应关系,并正确的画高)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第三部分:说教学过程: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分以下四个板块展开:
第一板块: 引入课题,初步感知 这个板块分2个层次展开。
第1个层次,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
第2个层次画梯形。今天老师没有带平行四边形的材料,你有什么办法解决?
孩子会想到自己动手画一画。于是,老师给学生提供点子图,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一个个心目中的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对于(平行四边形),学生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知仅停留在表面上。为了研究方便,提供点子图让学生画图研究,体现学习材料的简单有效。
第二板块:基于诊断,理解概念
1.理解概念
第1环节:判断辨析
(1)呈现学生画的各种图形,然后让学生去判断,为什么画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观察比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概括出共同点,引出两组对边平行,两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等特征。
第2个环节,看书自学。安排学生去自学,因为本课的内容非常多,通过文本的自学,初步理解概念。
第3环节,第2次画平行四边形,再次画判断,自己画的对不对,画的不对的修改,画的正确的再画一个与众不同的平行四边形。
第4环节:讨论特殊的平行平行四边形。呈现与众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特别斜的平行四边形,逼着他用数学的概念去判断,使平行四边形的内涵丰富起来。
第5环节,课堂小结。什么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么画的。在回顾的过程中,渗透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为初中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奠定基础。(平行四边形有三个特征,为什么要用两组对边平行为概念,因为数学概念内部分类的需要,后面要学习梯形,要让学生经历一个这样的分类过程。)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两次画的诊断,第一次画,诊断并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感受平行四边形的特征;第2次画,在自学概念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学生自主地建构起了数学概念,这两次画的层次不一样。
2.实践操作,认识底与高 分6个环节展开
第1环节:通过几何画板的拉动,让学生观察,有什么发现?(画图学生)发现:高变矮了。什么是高?怎么画高?通过动态的变化,凸显学习高的必要性。
第2环节:看书自学高的知识。
第3环节,尝试画高。先反馈学生画的高,接着用微视频动态演示画高的方法,追问:画高的时候要注意什么?提炼画高的技巧。画高是教学难点,我们要把它教的细致扎实。然后变换图形的位置,判断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突破横平竖直的思维定式,丰富高的表象。
第4个环节:引导学生画另一组对边上的高。
第5个环节:要凸显高的本质,隐去平行四边形的三条边,只剩下点与底边,这样就让学生去感受高的实质,发现高的实质是点到线段的距离。
第6个环节,尝试练习,画指定底上的高,感受底与高的对应关系。这个时候会出现错例,让学生去判断,强调底与高的对应性。
最后再议一议平行四边形可以画多少条高。
(意图:这个环节通过看书自学、看微视频,及多次画高,逐步提高画高的能力;通过变换图形位置,隐去三条边,沟通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了平行四边形高的本质,促进学生不断加深对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认识和理解。)
3.善用学具,理解特性
出示拼搭的素材,红色小棒两根,绿色两根,蓝色1根,让学生搭一个平行四边形。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么选?凸显在运用中理解概念。
接着感受平行四边形可以拉动,然后展示学生搭的平行四边形,发现同样的4根小棒,搭成的图形是不一样的,介绍这是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的特点。然后再把平行四边形往下压,请学生观察,发现什么变了,什么不变 学生发现周长不变,高变矮了,面积也变化了。
如果在这个四边形中加一条边,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课后再去研究。最后举例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易变性的例子。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过程,从而概括(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在活动中体验到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三板块,分层练习,拓展提升
练习1.猜一猜:用信封遮住图形的一部分,先让学生猜,各种图形都有可能。接着问学生:什么时候会出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体会他们之间的关系。
练习2变一变:几何画板拉动,分3个层次。
第1层次,从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再变成正方形。
第2层次:拉动平行四边形,渗透等底等高的思想。
第3层次,三个点不动,一个点动,在动态中沟通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之间的关系。
练习3:分一分: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分成2个三角形、再分成两个梯形。为将来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推导做铺垫。
练习4:找一找,在点子图上,给学生3个点,再去找第四个点,围成平行四边形。先想象,再去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既重视学生知识的巩固,又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育。/这些习题中既有突出重点的专项练习。基础练习,又有拓展思维的挑战性练习。通过一系列有层次的练习,实现基础性与发展性的和谐统一,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板块四:全课小结,总结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