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0张PPT。艰难的国运和
雄健的国民李大钊作者与背景介绍(作者简介见注释)本文写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有一
部分五四运动期间一度觉醒的知识分
子又陷于迷惘之中,走到了十字路口。
他们有一腔爱国热血,却看不到中国
的希望,不知所措地叹息、彷徨。
李大钊等革命先驱者则已找到了中华
民族的希望之光,已经全身心地投入
救国救民的伟大事业之中。 这篇小品文写作的年代,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封建军阀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加紧了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对新文化运动的破坏,社会黑暗到了极点。封建复古势力从一蹶不振中昂起头来,对新文化运动发动猖狂的反扑。帝国主义加紧了文化侵略。中华民族真如“大病初愈的病人”,千疮百孔,步履维艰。 五四运动的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学者、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对党的建设,工人、学生运动,统一战线均作出过重大贡献。1927年,被军阀张作霖杀害与北京。他的诗文被鲁迅先生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整体把握
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
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1.试阐释文中提倡的“雄健的精神”。“雄健的精神”,也就是民族的精神。
“扬子江及黄河遇见沙漠、遇见……,
一泻万里的魄势。”
“雄健的精神”也就是这种冲破一切艰
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
返回2.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趣味”?
课文中提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奇趣横生”,“一种壮美的趣味”,
“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这种种
趣味,其实都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
的趣味,是一种快乐、一种幸福。
自主、探究一、本文用一系列比喻来说理,既生动
形象又有说服力。试指出文中用了哪些比喻,表现作者什么情怀?
二、本文结尾说:“要知在艰难的国运中
建造国家,亦是人生最有趣味的事……”
这个看法对不对?为什么?试分组或在全
班讨论。
用长江大河比民族生命进程;用扬子江、
黄河比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
比中华民族历史势不可挡,一往无前;
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中华民族历史
的顺利发展;……用“浊流滚滚,一泻万里”
比中华民族的光明前途。
这些比喻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返回小结作者以大河奔流比喻民族生命进程,以
崎岖险路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史路,在
艰难困苦中毫不气馁,坚信革命必胜,
民族必兴,气魄雄健豪壮,表现了革命
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