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3.1 分式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3.1 分式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6-23 11:25: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分式》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青岛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分式的基本性质》第一小节《分式》,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是初中数学中继整式之后学习的又一代数的基础知识,又是对小学所学知识分数的延伸和扩展。分式,是中学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今后学习更为复杂的函数、方程等知识提供重要条件,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首先安排了一些分式的具体实例,这说明分式不是脱离实际而产生的,而是反应现实问题中数量关系的一种模型.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小学分数的学习,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分数的相关知识,知道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具体的数。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用学习分数的思维定势来认知和理解分式。同时,学生在七年级上册中已学过整式,分式与整式一样也是代数式,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能较好地迁移知识.八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表现欲强,但是思考问题不全面,已有的认知水平不强,所以根据教材和新课标对学生知识及能力层面的要求,以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类比、抽象出分式的概念,理解并掌握分式的概念,能求出分式有、无意义的条件.2.通过对分式与分数的类比,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整式扩充到有理式的过程,初步体会运用类比转化的思想方法研究数学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归纳、类比,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3. 通过探究分式的概念,让学生体数学的应用价值,通过类比的教学,培养学生对事物 之间的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再认识,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数 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分式的概念.
教学难点 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及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师生行为 设计意图与效果 时间
【活动】课堂引入情境导航长江三峡自古以来就是四川通往中原的重要水路,也是秀美壮丽、享誉中外的世界级旅游胜地.早在15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就在他的著作《水经注》中留下这样一段生动的描述:“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里,虽乘龙御风,不以疾也.”问题:你能列出下面的算式吗?(1)如果客船早晨6时从白帝城启航,顺水而下,傍晚6时到达江陵,航程600千米,客船航行的平均速度约为多少千米 /时?(2)如果客船8小时航行了S千米,该船航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时?如果客船t小时航行了100千米,该船航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时?(4)如果客船t小时航行了S千米,该船航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时?(5)如果客船在静水中的航行速度为v千米 /时,江水流动的平均速度为20千米 /时.那么客船顺水而下,航行600千米需多少时间?如果客航逆水航行S千米,需要多少时间?学生经过讨论思考,会得出以下结果: 师生活动:我们期盼已久的暑假即将来临,相信大家都很期待吧!因为暑假我们可以初期旅游,你会想去哪里呢?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个好地方----长三峡。学生通过小学知识口答即可,这就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有部分学生会有疑问,我不写成分数的形式,我写成除法形式可以吗?这个想法是很好的,我会引导他们区分60012与的区别1、60012与表示的是一样的意义吗?(是)2、那么60012可以表示一个结果吗?呢?(60012不可以, 可以) 所以在填空中我们需要填写一个结果,不能填写一个除式,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要养成都写成分数这样一种形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完成填空教师提出思考,学生通过尝试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以上式子,部分是我们已学的,部分是我们还没学过的。通过引导表示出整数与分数的关系,提出问题:式子的共同特征,学生讨论.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能够顺利的根据实际问题求出结果. 在这节课中,我首先旅游胜地---长江三峡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本节课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完成情境引入的两个填空题. 在分式的概念中,与整式有关,所以我会在讲解过程中回顾分数、整式的概念,对于下面学习分式的概念可以更好的理解,此环节为下面新知识的学习起铺垫的作用。 在这个探讨活动中,我给了学生两个填空题,这两个填空题得出的结果都是分数这样的形式,这些都是生活为背景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分式是在生活中存在的,在得出结果之后,他们会思考,这样的式子是不是刚才学的整式呢?经过判断,他们会想到不是,他们就会很有兴趣想要去弄明白这些到底是什么式子呢?这是一个从整式到分式的过渡,首先通过一些题目引起学生去探讨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的兴趣.在本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是60012与这两种表达形式的不同,我会给他们详细分析这两个的区别,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分
【任务一】概念探索以下式子与以前学过的整式有何不同,这些式子有什么共同的特征?1.这四个式子都是怎样的形式?(与分数一样是的形式)2.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是整数,那我们这四条式子的分子和分母都是什么呢?(整式)3.再注意观察,在这四条式子中,它们的分母都有什么?(字母)在引导学生思考归纳出上面的结果之后,我就会给学生总结出分式的概念:如果把除法算式 写成 的形式,其中A、B 都是整式,且B中含有字母时,我们把代数式 叫做分式(fraction).其中A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练一练】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为什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写一个分式!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议论后在小组内交流,总结得出:(1)从整体上看,他们都是的形式;(2)从分子、分母单独看,分子、分母都是整式,并且分母B中都含有字母.第二点学生容易忽略,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醒学生考虑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什么样的数,再由此联系到分式的分子、分母都是什么样的式子.引导学生正确区分整式和分式,并能说出两类式子的区别.在学整式时,给出其中字母一个确定值,能够求出整式的值,类比整式,给出一个确定的值,我们也能够求出分式的值,我们以为例,请同学们自选一个喜欢的数,代入分式中求出值. 刚才在选了几个不同的数,带入到同一个分式中来,得到了不同的答案,看来分式比分数更有一般性,那么大家想想,是不是所有的数都能代入分式中来?为什么? 借助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的已有知识,学习分式的概念是十分自然的知识扩充,教学中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启发学生温故而知新.在探究新知这个环节,让同学们自己思考,老师引导归纳,通过类比分数得出分式的概念这样一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类比思考归纳出结论的思考方法,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学生在观察、总结归纳上存在困难时,我会出示问题串,引导学生发现分式与整式的不同。让学生类比发现、自己总结结论,实现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目的.在学生归纳总结中我会追问以下问题,加深学生对分式概念的理解。追问1、除的形式一定都是分式吗?追问2、分子都必须有字母吗?通过辨析练习加深对分式概念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判断的思路、方法,与同学共享,再次认识理解分式的概念。 10分
【任务二】分式的值例1:如果客船t小时航行了100千米,该船航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 /时?如果t=5,求出客船航行的平均速度.思考:在问题(5)中,如果v=30,S=600,分别求出客船顺水而下与逆水而上所需航行的时间.【任务三】意义探索问题1:下列哪些式子无意义?问题2:要使分式无意义,分式 应满足什么条件?因此通过这样一个引导,就可以让学生得出一个结论: 分式中,当分母B=0时,分式无意义。 分式中,当分母B0时,分式才有意义。
例2:当a取什么值时,分式
(1)无意义?(2)有意义?【做一做】 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无意义?【任务四】探索值为0问题1:计算问题2:要使分式的值为0,分式应满足什么条件?例3:当a取什么值时,分式 的值为0?
秀一秀 下列分式中的x 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的值为零? 我们又回到情境问题5中,v的取值是任意的吗?哪些数不可以取?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内容:分式的意义探索(老师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根据除法的意义得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B≠0.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教师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教 接下来,我们再次类比分数有意义的条件探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学活动,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实践.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1)大部分学生能否准确、熟练地完成任务;(2)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是否积极.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探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通过类比,教师提出问题:要使分式的值为0,应满足什么条件?(学生讨论)学生说出要使分式的值为0应满足的条件,利用引入问题的式子进行说明.老师例题板书通过秀一秀,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式的值为0的条件! 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中来,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追问1、分式分母为负数有意义吗?追问2、分子为零分式有意义吗?帮助学生认清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就是分母不为零。在练习中,设计这样一个的问题,可以复习巩固学生对分式定义的理解,并能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通过学生自己完成并讲解更易于学生接受,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善于理解他人的见解,在交流中获益.通过类比分数的值为0,求出分式的值为0满足的条件,通过老师示范及学生练习,加深理解. 5分10分10分
【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学生畅所欲言,老师总结,同时渗透德育教育,分式好分子与分母的关系,或者好比身体与钱权等的关系.分式 犹如一对母子,没有母亲(B=0)便没有孩子(分式无意义),后来母亲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我们的成长便从此寄托着母亲的希望,当我一事无成时(A=0,当然B≠0),母亲的希望化为乌有(分式 也便为0了). 在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否理解,对所学知识的归纳、理解是否准确全面;学生评价学习过程中所倾注的情感如何. 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主要包括: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对所学活动涉及的思想方法进行反思;对问题的理解进行反思,对解题思路、过程进行反思等等. 3分
板书设计 3.1分式一、分式的定义 1.分数形式2.分母有字母 例1:解: 3.分子分母都为整式 分式比分数更具有一般性二、分式的值 例2:解:分式 有无意义 学生板书有意义:B不等于0无意义:B=0分式的值为0
分层作业 教科书75页练习题
课后反思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