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精选题(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参差(cān) 翘首(qiáo) 装模作样(mó)
B.细菌(jūn) 魁梧(wú) 扣人心弦(xián)
C.储藏(zhù) 允许(yǔn) 谆谆教诲(chún)
D.享受(xiǎng) 卓(zhuō)越 毛遂自荐(suì)
2.根据句意,下列加点的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是哪一项?( )
A.我们学校经过重新装修,教学楼里里外外焕然一新(改头换面)。
B.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吸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C.故宫博物院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赏心悦目(沁人心脾)。
D.科学家提出许多设想(幻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B.我们要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C.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他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
D.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我们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4.下列句子词序变化后差别最大的一项是( )
A.他家来客了。 他家客来了。
B.他都问过谁? 他谁都问过。
C.也只有他这样怕冷。 这样怕冷也只有他。
D.有你们要看的书。 你们要看的书有。
5.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项是( )
上联:枫叶荻花秋瑟瑟
A.谁怜春草绿幽幽 B.天光云影共徘徊 C.闲云潭影日悠悠 D.别时茫茫江浸月
6.“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里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意思的递进 B.表示意思的转折 C.表示解释说明
7.选出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B.那点薄雪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C.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D.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8.选出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方法依次正确判断的一项( )
①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 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②天无边无垠的,几朵绒毛似的白云轻轻地掠过去。
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④火红的桃花,雪白的梨花,娇艳的海棠花,都笑盈盈地开着。
A.比喻 拟人 排比 对偶
B.排比 比喻 对偶 拟人
C.拟人 比喻 夸张 排比
D.排比 拟人 对偶 比喻
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种桃花心木苗的是一个个很高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
B.于是,除夕噼里啪啦大笑着走来,又噼里啪啦大笑着离去。
C.火箭划过一道绚丽的曲线,看起来宛若一条蜿蜒的苍龙,瞬间便消失在了苍穹之中。
D.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东晋时期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博采众长,创立了一种潇洒清秀的书体。
B.在语文竞赛中,我获得了一等奖,妈妈声色俱厉第表扬了我。
C.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D.往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那是我们记忆仓库里一颗颗流光溢彩的珍珠啊!
11.下列句子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②每当你出去游览时,是不是只注意那翠绿挺拔的参天大树?
③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它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奉献着自己。
④但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的树木花草,哪来的人类生物呢?
⑤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
⑥你注意过那藏有植物根基的泥土吗?
A.②①⑤⑥④③ B.②①⑥⑤④③
C.⑥⑤②①④③ D.⑥⑤②①③④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出编导的高超水平。
B.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拉帮结派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C.老画家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居,驻足端详,触景生情,不禁潸然泪下。
D.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13.下列词语搭配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理解独特 声音清脆 技巧简练 B.群星璀璨 烟波浩渺 云彩呼啸
C.和睦相处 增进友谊 生活简朴 D.绿树葱郁 展示才华 锻炼矿渣
14.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鞭炮 彩绘 农稠 烟知非福 B.寂寞 徘徊 魔鬼 五湖四海
C.维恐 机戒 测量 见微知着 D.亲戚 野兽 播削 翻箱到柜
1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代边塞诗人王之涣的《从军行》表现了将士们顽强斗志和豪迈气概。
B.《红楼春趣》中大家放风筝是为了展示谁的风筝好看、飞得高。
C.形声字是古人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声符或形符创造出来的。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句话停顿恰当。
16.下列词语中的“顾”与其他三个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顾全大局 B.三顾茅庐 C.奋不顾身 D.无所顾忌
17.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思援弓缴而射之(带丝绳的箭)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您家的鸟)
C.善哉乎鼓琴(擅长) D.孔子不能决也(决定、判断)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日,在北京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一种“纳米电池”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B.通过这次诗歌诵读活动,使同学们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C.今后我们应该接受教训,避免此类事故不再发生。
D.同学们大声地唱着,《祝你生日快乐》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
19.“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它不用等老鼠出来。 B.它可以等老鼠出来。
C.它一定要等老鼠出来。 D.它可以等老鼠出来,也可以不等。
2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观潮》,仿佛让我看到了钱塘江潮由远及近,奔腾而来的样子。
B.在《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的。
C.读文章时,可以对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等进行批注。
D.观察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心想。
二、填空题
21.认真拼读,准确书写。
jiě shì zhì dù lǐ zhì yuán jiù jì tuō
( )( )( )( )( )
lǐng yù chè dǐ tíng dùn wéi kǒng xiū zhǐ
( )( )( )( )( )
22.我能把词语补充完整。
含情( )( ) 寒冬( )( )
归心( )( ) ( )( )分明
( )( )见惯 身临( )( )
张( )结( ) 疲( )不( )
23.按要求完成练习。
(1)“行”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行”的读音有______、______,对照读音分别可以组成的词语是______、______。
(2)“动”可以组成拨动、_______、_______等词语。
(3)“知”的常用意思有:①知道;②知识;③使知道。在“知有儿童挑促织”中的“知”的意思是_______,另外两种意思可分别组词:_______、_______。
24.古诗文填空。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②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曰:非然也。《学弈》
③“少壮不努力,_______!”在任何时代,人们都要学会珍惜时间并且做到“常将有日思无日,___________”。因为当你真正面临问题时,才发现自己读书太少,正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__________。”不要抱怨出身贫穷,因为“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
④《十五夜望月》 中“__________,不知秋思落谁家” 的诗句,将诗人望月怀远的情思表达得含蓄蕴藉。由此你想到了带有“月” 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古往今来,有多少仁人志士在艰难环境中,不丧失凌云之志,顽强追求,这真是“______________,烈火焚烧若等闲。”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作者在听到失地收复时喜极而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书法写得好,还会画梅花,妈妈夸他的梅花颜色真好看,可小明却说,我要学王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青春作伴好还乡”指春天到来,也双关自己当时的心情如春天般舒畅。
(5)汶川地震让孩子们失去了学校,失去了亲人,如果我们要鼓励灾区的小朋友学会坚强,我们用《竹石》的:“______________,任尔东西南北风”来鼓励最好!
(6)比喻有意图、有计划去做的事常无法成功,而无意中的行动却获得意外的成效的谚语是“有意栽花花不开,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
(8)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的句子是 “树欲静而风不止, _________________”。
三、判断题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26.“打破砂锅问到底”和“追根究底”都是表示追究事情的根底的意思。( )
27.《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悼念和赞扬张思德。( )
28.《匆匆》一文中作者在开头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个问题,却并未作出回答,所以这是一个疑问句。( )
29.《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就是让我们都去尝试荒岛求生。( )
参考答案:
1.B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音。题目要求选择的是“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注意看清楚题目的要求,认真读准选项中每个字音。下面写出选项中读音错误的词语,以及修正后的答案:
A项,参差(cān)——参差(cēn),装模作样(mó)——装模作样(mú)。
B项,读音正确。
C项,储藏(zhù)——储藏(chǔ),谆谆教诲(chún)——谆谆教诲(zhūn)。
D项,卓(zhuō)越——卓(zhuó)越。
2.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平时要注意积累。
A项,“焕然一新”的意思是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改头换面”原指人的容貌发生了改变。现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故不可替换。
B项,“汲取”意思是吸取、吸收。故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
C项,“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沁人心脾”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或饮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
故不可替换。
D项,“设想”意思是想象,假想。“幻想”虚而不实的思想。
故不可替换。
3.D
【详解】考查了修改病句,修改病句就是对句子的正确与否的判定,是对句子的结构和含义理解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完成时要细心分析所给句子,找出病因后对症下药,进行修改即可。
A.“语言流畅”与“文章好坏”搭配不当,应去掉“好坏”。
B.语序错误,应为“随时发现并认真克服”。
C.缺少主语,去掉“使”。
4.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改写。题目其实是问句子改写后,句子的意思有没有发生变化。
A项,句子意思没有发生改变。
B项,前一个句子,是询问他问了哪些人。后一个句子是在陈述,明确地毫无疑问地表明他谁都问过了。两个句子的意思不同。
C项,句子意思没有发生改变。
D项,句子意思没有发生改变。
5.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对联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桃符、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中文语言的独特的艺术形式。
“枫叶”“荻花”“秋”“瑟瑟”分别是名词、名词、名词、形容词,根据对仗,应选C。
6.C
【详解】本题考查破折号的作用。破折号的作用要注意结合语境,结合破折号前后的内容来辨别。在本句中,破折号后面的内容“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是破折号前面的“这个力量”的解释,这个力量是什么?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所以此处破折号的作用是表示解释说明。
7.C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 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A.“偷偷”是形容人的,用来形容小草,是拟人修辞。
B.“害了羞”是形容人的,用来形容薄雪,是拟人修辞。
C.把“天上的星星”比作“街灯”,是比喻修辞。
D.“脚步”是形容人的,用来形容春天,是拟人修辞。
8.B
【详解】考查修辞方法的解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 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①连用三个“使……”句式相同,结构相似,是排比修辞。
②把“白云”比作“绒毛”,是比喻修辞。
③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是对偶修辞。
④“笑盈盈”是形容人的,用来形容“桃花”、“梨花”、“海棠花”是拟人修辞。
9.A
【详解】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掌握。
A.无修辞手法。
B.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除夕这件事情比作人。
C.比喻,把火箭比作苍龙。
D.反问句,表达肯定意思。
10.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能力。首先理解句子含义,再联系加点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分析作答。
A.正确。博采众长:意思为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B.错误。声色俱厉:意思是说话时声音和脸色都很严厉。与句意“表扬了我”搭配不当。
C.正确,死得其所: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D.正确。流光溢彩:意思是光像在流动,色彩像要溢出来,一般用在形容车灯、霓虹等。也可以延伸为一段难忘的日子,一段辉煌的经历,一段璀璨的历史。
11.B
【详解】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排序,语句排序指的是语句排序型试题,就是要求考生根据语句隐含的信息,将几个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序,从而使文段表达流畅,完整通顺。
按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排列,先提出只注意什么“ 每当你出去旅游时,是不是只注意那苍翠挺拔的参天古木 ”“ 是不是只欣赏那娇美清香的花朵,赞美那生机勃勃的小草 ”再提出注意过什么”你注意过那藏着植物根基的泥土吗?”接着说出原因”你也许不会注意它,因为它是那么平凡,那么没有吸引力。””但 是如果没有泥土,哪来的花草树木,哪来的人类生物呢?”最后讲结果“所以,泥土是一切之源,它默默地为人类奉献自己”。
所以选B答案。
12.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A项中“栩栩如生”是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用来形容节目不恰当。
B项中“拉帮结派”的意思是组织帮派,搞小集团活动,为贬义词。运用于此处不恰当。
D项中“处心积虑”的意思是存在着某种想法,早已有了打算。形容用尽心思地谋划。为贬义词,运用于此处不恰当。
13.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根据所给词语判断是否合理搭配的能力,完成本题要注意认真分析所给词语找出不合理搭配词语的原因进行判断,完成后再读读是否合适。
A答案:“技巧简练” 搭配不合适,应是“技巧精练”。
B答案: “云彩呼啸”搭配不合适,应是“北风呼啸”。
C答案:搭配合适。
D答案:“群星弥漫”搭配不合适,应是“群星闪烁”。
A、B和D有的词语搭配不恰当,C的搭配恰当。
14.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字形积累与运用。
A答案:“农稠”应改成“浓稠”;“烟知非福”应改成“焉知非福”;
B答案无误。
C答案:“维恐”应改成“唯恐”;“机戒”应改成“机械”;“见微知着”应改成“见微知著”;
D答案:“播削”应改成“剥削”;“翻箱到柜”应改成“翻箱倒柜”。
15.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A项叙述错误,《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
B项叙述错误,《红楼春趣》中大家放风筝是为了放晦气。
D项叙述错误,“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的停顿应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6.B
【详解】本题考查了对多义词意思的理解能力。做本题的时候首先应该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分析判断字义。
选项A,“顾全大局”指从整体的利益着想,使不遭受损害。“顾”的意思是:顾虑。
选项B,“三顾茅庐”指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诸葛亮才答应出来。后喻指一再诚心地邀请。“顾”的意思是:拜访。
选项C,“奋不顾身”指奋勇直前,不考虑自己的安危。“顾”的意思是:顾虑。
选项D,“无所顾忌”指没有什么顾虑、畏惧。“顾”的意思是:顾虑。
由此可见,“三顾茅庐”中的“顾”与其他词语中的“顾”意思不同,本题答案为B。
17.C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字词的解释和分析,根据整句话的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和概括即可。本题中解释不正确的是C项。“善哉乎鼓琴”的意思是琴弹奏的好极了,“善”的意思是好。
18.D
【详解】本题考查对病句的掌握,要注意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并且能准确判断病因。
选项A属于搭配不当,“唤来”不能和“目光”搭配,可改为:近日,在北京科技博览会上展出的一种“纳米电池”吸引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选项B属于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改为:这次诗歌诵读活动,使同学们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选项C属于不合逻辑,可改为:今后我们应该接受教训,避免此类事故再发生。
选项D正确。
19.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语句完整、通顺没有错别字。
“它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它一定要等老鼠出来。“非……不可”用了强调的语气。故选C。
20.B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方法及对文章内容的掌握。
B选项有误。“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这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全文提出的。
要知道水沟里的豌豆是否最了不起,需要了解哪些内容?要了解这粒豌豆的经历、其他豌豆的经历,进行比较。像这样的问题,要找到答案就必须通读课文,对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比较,抓比较是针对全文提问的一个好方法。
21. 解释 制度 理智 援救 寄托 领域 彻底 停顿 唯恐 休止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准确书写。书写时注意,“援”的右边是“爱”,不要写成“爱”。
22. 脉 脉 腊 月 似 箭 赏 罚 司 空 其 境 灯 彩 惫 堪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补全词语,对词语的空缺部分进行仔细分析,所填内容要符合词组的完整性,不要写错别字,要注意平时对词组的积累。
23. 彳 三 xíng háng 行动 银行 跳动 惊动 ① 求知 通知
【详解】(1)此题考查汉字的汉语拼音、偏旁部首、笔画笔顺、组词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本题考查汉字的组词能力,在日常学习中要注意识记汉字的音节、部首、组词等。
(3)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掌握。“知有儿童挑促织”的意思是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其中“知”的意思是知道。作“知识”意的时候,可组词求知、无知等。作“使知道”意的时候,可组词通知等。
24. 草色遥看近却无 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 老大徒伤悲 莫待无时思有时 事非经过不知难 变则通 通则久 今夜月明人尽望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详解】考查对古诗和名人名言的识记,注意书写准确。
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前一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后一首重在抒情,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
②《学弈》出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人下棋的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当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谓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 【出处】汉乐府《长歌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书:知识。 到:等到。 用:需要,有所用。 时:时候。 方:才。 恨:悔恨,后悔。意思是到实际使用时才懊恨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不知事情的艰难。
④《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的七绝。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25. 千锤万凿出深山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日放歌须纵酒 千磨万击还坚劲 无心插柳柳成荫 谁道人生无再少 子欲养而亲不待
【详解】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古诗词的识记,如果记不清,学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加强复习巩固。另外,在平时还要加强默写。
(1)此句出自于谦的《石灰吟》。
(2)此句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3)此句出自王冕的《墨梅》。
(4)此句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5)此句出自郑燮的《竹石》。
(6)“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用心栽花,花却总是不开;无意间将柳条插在地上,最后却长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比喻存心想求得的没得到,不经意的事却意外地取得了收获。
(7)此句出自苏轼的《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8)“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出自《韩诗外传》卷九,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6.√ 27.× 28.√ 29.×
【解析】26.正确。
27.《为人民服务》一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和赞扬张思德,让人们明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28.正确。
29.《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名著让我们懂得了在遭遇困境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要学会坚持不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