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74.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2 10:10: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检测卷-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阅读
《杨氏之子》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yé)?”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1.给短文中的下划字注音。
孺________ 譬________ 瞳________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孺子:________。
尝:________。
戏:________。
人语之曰:________。
阅读理解。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同席①巾读书,有乘轩冕②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注]①同席:唐代以前人都是席地而坐,一席至少可坐两人。②轩冕:此处指有莲盖的高大华丽的车子。
3.写出句子大意。
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写了哪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中可以看出管宁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读书有三到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6.解释带线的词语。
余尝谓:__________
漫浪诵读:__________
既不专一:__________
心到最急:__________
7.“读书有三到”,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句子回答)
8.“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句话是一句__________句,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学弈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b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_____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为是__________?曰:非然也。
9.按课文内容把文段补充完整。
10.《学奕》选自《孟子 告子》,孟子是我国古代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孟子》记录了孟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
11.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 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则寓言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 “其家甚智其子”,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哪个人发表一些感慨?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文欣赏。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16.解释加点的字。
置之其坐。 之:___________。 且置履者。 置:__________
至之市。 之:___________。 置之其坐。 置:___________
17.找出文中一个通假字,说出其意思。
__________通 ________ 意思: ______________
阅读理解。
学者有四失
学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②,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④。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注释]①失:过失,缺点。②多:学得过多。③止:遇到困难停滞不前。④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18.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或失则多,或失则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然后能救其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谈谈你对教师作用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昔有一少年,家甚贫,伐薪自食,夜则映月读书。邻村有富者,衣锦食肉,常以此炫于众。一日富者出猎,左右持弓,鹰犬随后,途与少年遇。富者曰:“尔贫如此,尚不及吾之鹰犬。”少年不应。富者复曰:“尔随我后,与鹰犬同逐狐兔,先得者赏尔!”少年曰:“吾虽家徒壁立,然志存高远,非若等鼠类可比!”左右欲殴之,少年张目斥之:“尔辈亦鹰犬也!”不顾而去。
21.(1)解释句中下划线字的含义。
家甚贫( ) 衣锦食肉( )
左右持弓( ) 不顾而去( )
22.文中写“少年张目斥之”,请问少年斥责的是谁,说说他斥责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说一说文中少年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画蛇添足》回答问题。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 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4.解释文言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其:________之:________遂:________亡:________。
25.说说你对画蛇添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短文,完成第1——5题
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jì]。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乐均《耳食录》)
2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鼠以故益暴( )
(2)遂不复蓄猫 ( )
27.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与用法相同的是哪两项?( )
A 厌以腥膏 B眠以毡罽 C鼠以故益暴 D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28.用自己的话解释下面的句子。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猫不捕鼠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请用文中词语概括)。
30.从故事中,你获得什么启示?请结合当今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rú pì tóng 2. 小孩子。 曾经。 玩耍。 有人对他说。
【分析】参考译文:
徐孺子九岁的时候,曾经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里面什么也没有,会非常明亮吧?”徐孺子说“不是这样的,如同人眼中有瞳孔,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
1.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孺rú,小孩儿;幼儿。
譬pì,比喻;比方。
瞳tóng,瞳孔。
2.考查对字词的解释。
从“徐孺子年九岁”来看意思是:徐孺子九岁的时候。孺指小孩子。
从“尝月下戏”来看意思是:曾经在月光下玩耍。尝指曾经。戏指玩耍。
从“人语之曰”来看意思是:有人对他说。
3.管宁继续读书,和先俞没有两样,华歆放下书,出门去看车。 4.①锄菜遇金;②读书看车。 5.管宁,对金钱不贪,对有钱人不羡慕,好学习,慎交友。
【分析】管宁和华歆,都是东汉末人。刚开始,两人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铜,管宁依旧挥锄,就像看到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来,瞥见管宁的脸色,于是就扔了金子离开。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像往常一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3.这道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吧关键字的意思解释出来。如“故”意思是“旧的,原来的”,“废”是“放弃”的意思。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先仔细阅读短文,能通译全文,在此基础上,抓住任务的主要事件来概括即可。本文写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锄菜时遇到金子”,第二件事是“读书时看车”。
5.人物通常是靠事件来表现的,通过事件,可以看出人物的职业和身份。这是分析人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分析人物的性格时,尤其要抓住文章中特殊的事件来看,因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在一个特殊事件里能得到充分的表现。概括管宁的形象特点要结合文中所讲的两件事来进行。第一件“锄菜遇金”表现出管宁对金钱不贪;第二件“读书看车”表现出管宁好学习,慎交友。
6.曾经
随便
专心、集中
要紧 7.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8. 反问 心要是到了,眼和口怎么会到不了呢
【分析】译文:我曾经说,读书有三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这儿,那么就看不仔细,心眼不一致,只能漫不经心地读,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也不会太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都到了,眼睛与嘴怎么不会到呢 ?
6.略
7.略
8.略
9.专心致志 鸿鹄将至 弗若之矣 其智弗若与 10. .思想 教育 思想 言行 11.a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b 只听弈秋(的教导)。 12.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解析】9.对古文原文背诵识记的考查,在背诵和填空中要准确无误,不能多字丢字,不能出现错别字。[译文]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10.对古代名家名篇识记的考查,要减少不必要的失分,需要日积月累,有一定的文学常识功底。
11.对古文重点语句翻译的考查,只要识记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不丢分。
12.对古文内容理解的考查,只要大概意思对即可。《学弈》通过弈秋教学生下棋的事。说明了在同样的条件、老师下不同的态度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告诉我们做事要专心致志,绝对不可以三心二意的道理。
13.宋国有一个富人,天下大雨,冲垮了他家的墙。富人的儿子说:“要是不修筑,一定会有盗贼来偷东西。”邻居家的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果然丢失了很多钱财。结果,那个富人认为自己的儿子聪明,却怀疑邻居家的老人(偷了他家的东西)。 14.是因为雨天损坏了墙壁,使盗贼有了方便之门。 因为儿子是自己的,关系亲近,而邻居跟自己关系疏远,再说儿子是财产权的共同受益人和继承人,所以儿子显然缺乏盗窃的合理利益动机。 15.如果对富人发表感慨可以是:富人,你听别人意见要选择正确的,而不要看提意见的人与自己的关系亲近还是疏远,而且对人不可以持偏见。
对于邻人:你说话的时候,不但要考虑自己说的话对还是不对,同时还要想一想自己的地位和处境,是否适合发表这样的意见。
【解析】13.试题分析:智子疑邻,成语典故,是出自《韩非子·说难》。其中“智”的意思是“以为……聪明”、“觉得……聪明”。“雨”的意思是下雨,名词用作动词,是古代运用很多的一个字。“坏”的意思是毁坏。“筑”的意思是修补。“亡”的意思是丢失。“甚”的意思是很。“而”在这里表转折,意思是却。“父”是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老翁。
14.试题分析:富家被盗的原因可以从文章“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句子中
理解。“其家甚智其子”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性之常理来分析、推断。
15.试题分析:这篇文章的寓意可以理解为:如果心存私爱,偏信偏听,就听不进别人有益的忠告,反而会把提出忠告的人当成损害自己的人。所以对于富人和邻人而言,个人的立场就有不同的体现了。
16. 量好的尺码。 购买。 往,去。 放。 17. 坐 座 座位
【分析】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
16.略
17.略
18. 有的人 纠正 19.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 20.全面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根据“或失则多,或失则寡”的句意:人们学习,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多(而不去实践),有的缺点是学得太少。可知“或”是有的人的意思。“然后能救其失也”的句意:然后才能补救其不足。可知,“救“的意思是纠正的意思。
19.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如:“长“是发扬,“善”“是”长处,“救”是纠正,“失”是缺点。
20.根据本文所论述的道理:了解学生的不同心态,然后对症下药。教育方法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它必须有一定的针对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他们的过失。来谈启示即可。
21.甚:很,非常,十分
衣:穿着
持:拿着
去:离开 22.斥责的是富者左右的侍从,少年认为这些侍从也是鹰犬一类。 23.勤奋好学、志存高远、不卑不亢、机智勇敢。
【解析】21.略
22.略
23.略
24. 拿,举 本来,原来 25.要求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喝这壶酒。
【解析】24.考查的是对字义的理解
25.考查的是对句子的翻译,在认真领会课文中作者的感情,就会不难填出正确答案。
26. 凶狠(残暴、猖獗) 于是 27.A、B 28.某人讨厌老鼠,倾尽所有家财寻求到一只好猫。 29.既饱且安 30.猫也是如此,人亦如此:环境过于安逸,人就会懒散,不思进取。溺爱孩子,太过迁就,往往会适得其反。
【解析】26.略
27.略
28.略
29.略
30.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