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基础知识检测卷(一)-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部编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彼(bí)此 间(jiàn)断 依偎(wēi) 哄(hōng)堂大笑
B.焖(mèn)饭 憎(zēng)恶 火炽(chì) 新冠(guàn)病毒
C.挨(ái)饿 剔(tī)除 模(mú)样 锲(qiè)而不舍
D.坚劲(jìng) 抽噎(yè) 纬(wéi)度 信手拈(zhān)来
2.判断下面各题,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这几个词意思相同。
B.“一心以为(wéi)有鸿鹄将至”和“为(wèi)是其智弗若与”中加点字读音正确。
C.“清、情、请、蜻、晴”既是形近字,又是同音字。
D.“金、木、水、火、土”按音序排列为“火、金、木、水、土”。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B.中学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新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文物。
D.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和愉快的笑容。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
A.“对,我已经穿好了。”妈妈说,“这衣服合我身吗?”
B.气喘吁吁跑来的是将军的警卫员:一个年轻的士兵。
C.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D.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
5.下列句子语序调整后,意思基本不变的一组是( )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我不犯人,人不犯我。
B.王芳是我们班班长。——我们班班长是王芳。
C.小明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小明不可能知道这件事情。
D.这位客人,只能住交大的酒店。——交大的酒店,只能住这位客人。
6.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报到那天,我在陌生的教室里与五十多位同学不期而遇。
B.有人说:“生活提高了,生产就会提高。”这真是舍本逐末的说法。
C.他们个个生机勃勃,决心大干一场。
D.这篇文章观点十分新颖,见解十分深刻,的确不同凡响。
7.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A.缅怀 眼花瞭乱 重重叠叠 黯淡无光
B.慷慨 生死悠关 心旷神贻 宠然大物
C.翱游 搬弄事非 气喘吁吁 五彩缤纷
8.读“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时,正确的停顿是( )
A.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C.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9.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A.阴谋鬼计 迫不急待 专心致至 坐无虚席
B.实事求是 再接再厉 没精打彩 独出新裁
C.换然一新 诲人不倦 身临其镜 精兵减政
10.对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表示特殊含义)
B.我最早的读物是被孩子们叫作“香烟人”的小画片。(表示特殊称谓)
C.“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表示特殊含义)
11.“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句中所描述的画面中没有提到的景物是( )
A.鸟儿 B.天空 C.斜阳 D.芦苇
12.将“龙、夏、齐、马”这4个姓氏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龙、夏、齐、马 B.龙、马、齐、夏 C.龙、马、夏、齐
13.下列哪个句子属于联想与想象( )
A.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我陷入了深深的思念中。
B.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无数闪亮的星星。
C.夜晚的校园格外寂静,明亮的月光洒在操场上。
D.我家的后花园里有兰花、梅花、凤仙花。
1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秋天的田野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
B.《草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
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次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
D.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15.将正确的排序答案选出来( )。
①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道彩虹挂在天空。
②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③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
④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哗,下起雨来了。
⑤渐渐的,渐渐的,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A.④②③⑤① B.③②④⑤① C.⑤①②④③ D.⑤①②③④
16.官渡之战中 投靠曹操而使曹操获得了胜利。
A.高览 B.荀彧 C.荀攸 D.许攸
17.下列语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仅动物有这种本事,许多植物也能准确报时。
②例如,南非有一种大叶树,它的树叶每隔两个小时就要翻动一次。
③例如,南美洲有一种第纳鸟,每隔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误差只有15秒。
④因此,许多古代的学者或哲人推断说,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
⑤人类早就发现,许多生物有着极强的“时间观念”
⑥非洲丛林中还有一种小虫,每过一个小时就改变一种颜色,因此许多当地人把它们提回去当“虫表”。
A.⑤①②③⑥④ B.⑤③①②⑥④ C.⑤③⑥①②④ D.⑤①②⑥③④
1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以猜测(推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
B.1877年,意大利的一位天文学家观察到火星表面有很多纵横的黑色线条,人们猜测(凭想象估计)这是火星人开挖的运河。
C.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一个极小的部分,银河系又是宇宙的沧海一粟(比喻非常渺小)。
D.人类至今尚未(还未)找到另外一颗具有生命的星球。
19.“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飞将”指的是( )。
A.汉朝名将霍去病 B.汉朝名将李广 C.赵国名将廉颇 D.三国名将赵云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鹭》的作者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也是他写的。
B.“桂花开时香飘十里。”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突出桂花很美。
C.《珍珠鸟》一文中,作者记叙了小珍珠鸟由怕人到不怕人的过程。
D.“秋天像一位神奇的画家,描绘出五彩缤纷的田野。”是比喻句。
21.下面哪一句名言告诉我们团结的重要性?( )
A.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B.不迁怒,不贰过。
C.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22.《望洞庭》一诗中,诗人飞驰想像,以清新的笔调,生动地描绘出洞庭湖水______、______的朦胧美,勾画出一幅美丽的______图。表现了诗人对______的热爱,也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______和高卓清奇的情致。( )
A.宁静、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气度
B.宁静、祥和、洞庭夜景、洞庭湖、气度
C.壮观、祥和、洞庭山水、大自然、态度
二、判断题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23.文言文《学奕》《两小儿辩日》都选自《孟子·告子》。( )
24.《桃花心木》的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 )
25.《北京的春节》向我们介绍了北京过春节时一直保留的老规矩。( )
26.《十六年前的回忆》按照“父亲”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被捕后的顺序,叙述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 )
27.张思德同志“死得其所”,就是说他的牺牲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
28.《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凡卡》都是外国著名的童话故事。( )
29.居里夫人的名字叫玛丽·居里,她一生中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 )
30.《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不是记叙文。( )
三、填空题
31.看拼音,写词语。
shū jí( )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拓宽视野。读《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到老北京人过春节吃cù( )泡là( )八suàn( )的习俗。《匆匆》告诉我们,不能在这个世界上chì luǒ luǒ( )走一趟,应力求上进。“纵观千百年来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lǐng yù( )有所jiàn shù( )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sī kōng jiàn guàn( )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然后追根究底,找到真理的。”这是《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给人们的启示。
3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得点的字。
返( )归真_______ 纷至( )来______ 罪( )祸首______
流光( )彩_______ ( )烛夜游 ______ 兴国安( )______
33.课文传真。
(1)________,脉脉不得语。
(2)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
(3)有意栽花花不发,__________。
(4)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________,像针尖上_______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________的流里,没有________,也没有________。
(5)目前我们认识和了解了不少令人敬佩的人物,他们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________;被军园残忍杀害的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________;为了人民和国家的富强,鞠躬尽瘁的党和国家的领导人_______。
(6)汉乐府《长歌行》的前两句为“________,________。”
(7)“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意思是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对本册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A.彼(bǐ)此 哄堂大笑
B.新冠(guān)病毒
C.正确
D.抽噎(yē) 维(wéi)度 信手拈(niān)来
2.C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义、字音、音序、同音字的掌握。同音字指的是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的汉字。C选项中“清、情、请、蜻、晴”是形近字,但读音不完全一样,“清”和“蜻”是同音字,“情”和“晴”是同音字。
3.C
【详解】本题考查对常见病句类型的分析。作答时要先仔细阅读各选项中的句子,再判断其所属的病句类型。常见病句类型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分类不当、重复啰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不合事理、指代不明、含糊不清、一面对两面、比喻不当、关联词语不当。修改病句的方法是增、删、调、换。
A该句属于一面对两面,可改为“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B该句属于搭配不当,可改为“中学阶段是学习的重要阶段”。
C表述正确。
D该句属于搭配不当,可改为“我们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声,看到的是愉快的笑容”。
4.B
【详解】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要熟知常见的标点符号及其用法。作答时仔细阅读每个选项,分析判断其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常见标点符号及用法:
(1)句号(。):①用于陈述句的末尾。②用于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
(2)逗号(,):①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②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③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④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3)冒号(:):①用于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②用于“说、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提起下文。③用于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④用于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⑤用于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4)问号(?):①用于疑问句的末尾。②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5)叹号(!):①用于感叹句的末尾。②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③用于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
(6)引号(“”):①用于行文中直接引用的部分。②用于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③用于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④号里面还要用引号时,外面一层用双引号,里面一层用单引号。
(7)省略号(……):用于引文的省略。②用于列举的省略。③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明断断续续。
(8)破折号(——):①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②用于话题突然转变。③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④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此外,常见标点符号还包括顿号、分号、括号、书名号等。
根据上述标点符号的用法判断可知,ACD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B错误,“警卫员”后面应该用破折号,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揭示句中“警卫员”使“一个年轻的士兵”。
5.B
【详解】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要仔细阅读所给句子分析辨别。
A“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意思是别人不侵犯我,我就不侵犯他;“我不犯人,人不犯我”的意思是我不侵犯别人,别人也不会来侵犯我。两句话意思不同。
B意思基本不变。
C“小明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情”表示猜测,小明应该不知道这件事;“小明不可能知道这件事情”表肯定,小明一定不知道这件事。两句话意思不同。
D“这位客人,只能住交大的酒店。”强调的是地点,“交大的酒店”;“交大的酒店,只能住这位客人。”强调的是人,“这位客人”。两句话意思不同。
6.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运用,要在理解成语含义的基础上,结合句意及语境分析其使用是否起恰当。
A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使用不当,与句意及语境不符。
B舍本逐末: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使用不当,与句意及语境不符。
C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使用不当,与句意及语境不符。
D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使用正确。
7.B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中易错字字形的掌握及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A眼花瞭乱——眼花缭乱
B生死悠关——生死攸关 心旷神贻——心旷神怡 宠然大物——庞然大物
C搬弄事非——搬弄是非
8.A
【详解】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1.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须分开。
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5.“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6.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7.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8.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可知A选项正确。
9.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
选项A共错4字:阴谋鬼计——阴谋诡计 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专心致至——专心致志 坐无虚席——座无虚席
选项B共错2字:没精打彩 ——没精打采 独出新裁——独出心裁
选项C共错3字:换然一新——焕然一些 身临其镜——身临其境 精兵减政——精兵简政
10.C
【详解】本题考查对引号的作用的理解和分析。
A选项中“长生果”的意思吃了可以使人长生不老的果子,这句话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引号在这里表示特殊含义。
B选项中的“香烟人”小画片是比火柴盒略大的硬纸片,正面印画,背面印字,是每盒香烟中的附赠物,引号在这里表示特定称谓。
C选项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名言警句,引号在这句话中表示引用而不是特殊含义。
11.B
【详解】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此诗句出自徐志摩的《秋晚的江上》。
“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意思:鸟儿展翅时,夕阳映照在江面上,一片红色,芦苇也照在江水里,白头被染红。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诗人把眼光从江上转移到江边的芦苇。夕阳的余晖点染了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从飞鸟的双翅到江面,到芦苇丛中,眼前的景物是一片红色。构成秋天黄昏江上一个美丽的画面。
从“双翅、斜阳、芦苇”可知句中描写了鸟儿、斜阳、芦苇这几种景物。
12.B
【详解】考查音序。“龙、夏、齐、马”的音序分别为L、X、Q、M。根据音序排列为L、M、Q、X。
13.B
【详解】考查联想与想象。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A项只是说我陷入了沉思,并没有明确沉思想到了什么。B项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星星。C项是夜晚所见。D项陈述句,写出了我家后花园有什么花。
14.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要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指代不明等,再根据病句的类型进行判断,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
A项中,句子搭配不当,“看到果实成熟的芳香”错误,“看到”应和“景象”搭配,“闻到”应和“芳香”搭配,所以本题应将“和芳香”删去。因此本句有语病。
B项中,句子杂糅,要么是“《草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要么是“《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所以本句有语病。
D项中,句子主语是“人口”,谓语是“是”,宾语是“国家”,“人口是国家”明显错误,所以本句要么删去“国家”,要么将“人口”和“是世界上”调换顺序。因此本句有语病。
C项正确,无语病。因此本题选择C。
15.B
【详解】这类题目是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片段的熟记程度,也考查学生对句子排序的掌握。语段描写的是大风过后,天上飘起了乌云,打起了闪电,渐渐地,雨小了,太阳出来了,出现了彩虹的场景。
16.D
【详解】本题考查阅读积累。
官渡之战(199年-200年)是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展开的战略决战,以曹操获胜告终。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官渡之战后,袁曹双方力量发生转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是汉末乃至中国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霸权的转折点。官渡一战之后,曹操终于一反之前对袁绍的劣势,为自己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曹操在战事初期处于劣势,当中全赖三人为曹操扭转困局——荀彧、荀攸、许攸。
建安五年八月始,两军再次相持于官渡,双方互有胜负。其后曹操军中缺粮,适逢袁绍谋士许攸与营中将士不和,投奔曹操。许攸献计烧袁绍军粮,使袁绍不战自败。
17.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数序排序的理解与辨析。
1.排序题要求在注意
语言表达的整体性、连贯性原则以外,
还要多角度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口。
句子排序问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揣摩语段的整体意义,理清选项内容所提供的信息和表达内容的主旨。
②分析选段内容与整体语段的语境联系。
③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干扰选项。
④通读语段,看看整个语段衔接是否紧凑合理。
2.方法技巧:
一般来说,语段的排序主要涉及到以下一些因素:
①空间关系: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等。
②时间关系:从早到晚,从过去到现在等。
③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由此到彼等。
④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
⑤思维规律:由一般到个别,由个别到一般,由概括到具体,由具体到概括等。
先要准确的把握整体语段的基本内容,找到其中体现顺序的那道“线”,然后才能进行合理的排序。
3.答题步骤:
①把握基本内容。首先应该初步判断需调整语段的基本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基本内容倾向,然后抓住其关键语句及表明层次的语句。
②初步分层归类。在第一步的基础之上,初步确定开头、主体和结尾,并把有关语句分层次归类。这样可把众多的语句先划分为几个小组,便于局部小范围排序。
③连缀排列顺序。这是排序的关键一环。一般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即先将其中连缀特征明显的句子连接成若干个小句群,然后再把这些小句群连成大句群。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
④检查调整确定。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分析思路是否清晰并自然贯通,结构是否相对完整,句间层次关系是否恰当。若检查出有不当之处,立即调整。在整体审视之后,可最终确定。
首先将“时间观念”提出来,再将例子举出来,第一个例子是第钠鸟,再用一句话将动物过渡到植物,再举植物的例子和虫子的例子,最后再总结。
18.A
【详解】该题考查的是对字或词语含义的正确理解,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然后结合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进行理解即可,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A选项猜测有两个意思:推测;凭想象估计。A选项的猜测没有根据,所以不是推测的意思,推测一般是有一定的依据。所以A选项应是凭想象估计。A选项有误。
19.B
【详解】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表现了诗人希望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代的关。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诗人暗示,这里的战事自秦汉以来一直未间歇过,突出了时间的久远。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万里”指边塞和内地相距万里,虽属虚指,却突出了空间辽阔。“人未还”使人联想到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表达了诗人悲愤的情感。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诗人寄希望于有才能的将军。“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倘若攻袭龙城的卫青和飞将军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让胡人的骑兵跨越过阴山。“龙城”指奇袭匈奴圣地龙城的名将卫青,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只一人,实指李卫,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不教”,不允许,“教”字读平声;“胡马”,这里指代外族入侵的骑兵。“度阴山”,跨过阴山。阴山是北方东西走向的大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后两句写得含蓄、巧妙,让人们在对往事的对比中,得出必要的结论。
20.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课文内容掌握的熟练程度。做这种题型中需要着重注意作者的简介、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主旨。其中也会出现句子的赏析,这部分需要学生结合题干抓住重点联系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B.“桂花开时香飘十里。”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作用是突出桂花的香味。
21.A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名言的理解,结合题干来看需要找出能体现团结的一项。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是汉语复句式成语。意思是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
不迁怒,不贰过:出自《论语.雍也》篇的一句话,即不会把愤怒发泄在别人身上,也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不经过研讨辩论,就不能分清是非曲直。
22.A
【详解】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A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解析】23.略
24.略
25.略
26.略
27.略
28.略
29.略
30.略
31. 书籍 醋 腊 蒜 赤裸裸 领域 建树 司空见惯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拼音读准,知道要写什么词语,明确字的结构和易错点,正确书写。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笔画、笔顺,做到工整规范。
“书籍”的“籍”不要写成“藉”;
“醋”左边不要少写一横;
“腊”不要写成“蜡”;
“赤裸裸”的“裸”不要写错偏旁;
“领域”的“域”不要少写一撇;
“司空见惯”的“惯”不要写成“贯”。
32. 璞 未雕琢的玉 沓 重复,多 魁 为首的 第一 溢 充满而流出来 秉 拿着 握着 邦 国家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补全和字的解释。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璞:未雕琢的玉。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沓:重复,多。
罪魁祸首:作恶犯罪的头子。或指坏事的根子。魁:为首的,第一。
流光溢彩:形容光彩流动闪烁。溢:充满而流出来。
秉烛夜游:旧时比喻及时行乐。秉:执持。
兴国安邦:使国家兴盛、安定。邦:国家。
33. 盈盈一水间 路遥知马力 无心插柳柳成荫 溜去 一滴水 时间 声音 影子 张思德 李大钊 周恩来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课文默写。
(1)出自两汉佚名的《迢迢牵牛星》。
全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2)“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路途遥远,才可以知道马的力气的大小;经历的事情多了,时间长了,才可识别人心的善恶好歹。
(3)“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出自《增广贤文·上集》。意思是用心地栽花,施肥、灌溉等都做了很多,但花却总是不开,最后还是枯萎了;而随意折下来的一只柳条随意插在地里,从来没有照料它,几年过去,却成了郁郁葱葱的柳树。
(4)出自课文《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结合原文“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完成作答。
(5)《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当时,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毛泽东主席针对这一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作者回忆父亲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被审,被害的经过,从而表达了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不惜献身的嵩高品质,也使我们认识到当时反动军阀狠残暴的本质。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讲了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6)出自两汉汉乐府的《长歌行》。全文: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
(7)“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出自先秦列子的《两小儿辩日》。意思是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