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04 10:2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6”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上)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唐雎不辱使命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7 月 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文言词汇。
2、理解文意,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形象。
【自主预习】
1、介绍作者作品及背景链接。
2、积累文言词汇。
【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⑴用自己的话创造性地复述故事。
⑵故事的人物有哪些?主要人物是谁?
⑶故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
⑷你如何评价唐雎?
2、文本探究。
疏通文意:请同学们在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翻译全文。同桌之间相互翻译、相互纠正。
【当堂评价】
完成《精英课堂》22课基础部分。
【拓展提升】
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
【课后检测】
1、请为下列句子中的“使”选择正确义项:
A、使命 B、听讲 C、派遣 D、出使 E、使臣
①秦王使人谓安陵日( )
②唐雎不辱使命( )
③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 )
2、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
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
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
D、文中唐雎列举了四个平民中的有志之士的发怒。
3、下列句子分别揭示了秦王的什么态度,将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前倨后恭 B、以势压人 C、恐吓威胁 D、不可一世 E、虚伪狡诈
①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
②安陵君其许寡人。( )
③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
④公亦尝闻天子之怒平?( )
⑤安陵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究文本,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对比、衬托,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自主预习】
1、弄清文章的结构。
2、请用一句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一)文本探究:
1、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安陵君用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2、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唐雎是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驳,表现了唐雎怎样的精神?
3、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写出了秦王的什么心态?
(二)人物赏析:
1、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秦王和唐雎各是什么样的人?
2、从唐雎说话的技巧中,你有什么感悟与启发?
(三)写作手法探究:
1、本文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两个对立的形象?
2、本文对话描写有什么作用?
【当堂评价】
体会下列句子的弦外之音。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拓展提升】
1、你认为唐雎能够永远保护安陵吗?为什么?
2、古往今来,有许多仁人志士像唐雎一样,为国家为正义不惜生命。请列举出几例。
【课后检测】
完成《精英课堂》第22课。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