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6”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上)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傅雷家书两则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7 月 日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两封信的联系及“坚强”的含义。
2、体会书信中感情的流露和哲理的阐明,体会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浓浓父爱。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庸碌( ) 谀词( ) 扶掖( ) 廊然无累( )
涕泗横流( ) ( ) 枘凿( ) ( )
2、作者简介。
傅雷(190—1966),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字怒安,号怒庵。上海市南汇县人。傅雷翻译的作品,共30余种,主要为法国文学作品。
3、文体链接。
书信的格式:
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⑵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⑶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⑷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⑸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如果忘了写某事,则可以在日期下空一行、再空两格写上“又附”,再另起行书写未尽事宜。www.21-cn-jy.com
【合作探究】
1、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
2、作者写这两封家书的目的又分别是什么?
3、“坚强”一词在词典里的含义是: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文章却赋予它更多的意义。你认为该词应如何理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当堂评价】
1、针对消沉苦闷的情况,傅雷是怎样劝慰儿子的?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2、课文中有两处生动的比喻,请找出并体会其含义。
【拓展提升】
步入青春的你们,是否越来越有着叛逆的倾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否越来越觉得与父母有代沟?请你谈谈自己与家长之间的相处,以及父母平时是怎么就成长问题和自己沟通的。21教育网
【课后检测】
1、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怒不可恶 断章取义 媚上欺下 舐犊之情
B、言行相顾 孤军奋战 化为乌有 涕泗横流
C、无与轮比 气吞斗牛 强聒不舍 恪尽职守
D、不二法门 恼羞成怒 郭然无累 自知之明
2、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
建筑不是浮在空中的,它跟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方式紧密相关。“中则正,满则覆”,_____,_____。_____,_____。方方正正的一个房子,故意缺少一角,留出一点缺憾,意思就是不能过满,过满就走向反面了。
①它的审美趣味在于“整”和“缺” ②这是中国人的处世之道
③中国建筑不过分追求完美 ④同样也反映在建筑上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尝试用书信与同学、朋友、师长进行友好的交流。
【自主预习】
默读第二封信,思考:
傅雷在儿子成功时表达了他对儿子的赞赏,请找出具体的语句,并理解傅雷对儿子的更高的要求。
【合作探究】
1、傅雷的喜悦表现在哪些方面?
2、他是否就是一味的赞美呢?他对儿子提出了怎样的忠告?
3、怎么理解“赤子之心”?
【当堂评价】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拓展提升】
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请你也试着就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通信交流。21cnjy.com
【课后检测】
1、读句子,体会带点短语和词语的含义。
⑴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⑵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
2、名著阅读。
真诚是第一把艺术的钥匙。知之为知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知为不知。真诚的“不懂”,比不真诚的“懂”,还叫人好受些。最可厌的莫如自以为是,自作解人。有了真诚,才会有虚心,有了虚心,才肯丢开自己去了解别人,也才能放下虚伪的自尊心去了解自己。建筑在了解自己了解别人上面的爱,才不是盲目的爱。21·cn·jy·com
文段选自《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名)。这封信的内容由__________(人名)乐曲的特点谈起,论及了艺术家要有一颗赤子之心,要真诚。信中父亲还要求__________(人名)在做一切小事时,要养成一种__________的习惯。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