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2023年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 如图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示意图,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
2. 严复在1914年8月29日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此次世界战端一起,进出口货物交往当有隔碍。以德、奥之强,初战当能与协约国以盛势。然彼国资源远远逊英、法、美,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断言也。”严复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 B. 同盟国最终必将胜利
C. 持续时间一定会很长 D. 胜败由各国的实力决定
3.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是( )
A. 英德竞争激烈 B. 列强竞相争夺殖民地
C. 萨拉热窝事件 D. 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4. 有学者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考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来考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当它用战争来拷打世界时,便有了……两次世界大战。”下表中,能体现德国这两个特点的史实是( )
选项 “考问世界” “拷打世界”
A 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 建立反法同盟
B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进行普法战争
C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挑起世界大战
D 文艺复兴提倡“人文主义” 推动欧洲联合
A. A B. B C. C D. D
5. 1919年,参加巴黎和会的英国首相劳合 乔治在会后说:“战胜国剥夺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少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德国复仇情绪的产生是因为签订了( )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四国条约》 D. 《五国条约》
6. 1914年,一战爆发后,俄国国内反德情绪浓厚。因“堡”源于德语“城市”的发音,圣彼得堡遂改名为“彼得格勒”。1924年,列宁逝世,为纪念列宁,该城市改名为“列宁格勒”。1991年,该城市又恢复原名“圣彼得堡”。导致以上地名变更的是( )
A. 政治因素 B. 经济因素 C. 文化因素 D. 自然因素
7.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数百万人死亡,数百万人伤残,数百万人成为孤独者,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3300多亿美元……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
A. 背景 B. 经过 C. 性质 D. 影响
8. 从此,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斗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立的新格局。材料表述了一个史实的影响,这个史实是( )
A. 巴黎公社建立 B. 十月革命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古巴革命胜利
9.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是十月革命( )
A. 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废除了俄国的农奴制
C.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实行新经济政策
10. 19世纪70年代,发生在法国的一场工人运动,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起始,影响深远。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十月革命的相同之处是( )
A. 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B. 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C. 都没有广大农民的支持 D. 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
11. 1918年,面对国内外敌人的勾结,苏俄红军唱着“一起去参军,勇敢地去作战,为苏维埃政权……”,纷纷奔向杀敌战场。红军战士积极参战是为了
A. 抵御普奥联军进攻 B. 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 反抗临时政府镇压 D. 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12. 蔡和森称它是“美帝国主义协同英、日、法各国帝国主义用门户开放、国际共管的网罗来宰制中国”的“吸血同盟”。它是( )
A. 《凡尔赛条约》 B. 《九国公约》 C. 《北大西洋公约》 D. 《华沙条约》
13. “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上述史实发生于( )
A. 巴黎和会期间 B. 华盛顿会议期间 C. 开罗会议期间 D. 雅尔塔会议期间
14. 法国对巴黎和会没有彻底肢解德国感到不满,继续采取削弱德国的政策;英国则在政治、经济上支持德国,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没有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拒绝批准《凡尔赛条约》。这反映出( )
A. 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 B. 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
C. 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 D. 战后世界秩序已经确立了
15. 陈独秀在1919年5月4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写道:“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他的话是针对( )
A. 《九国公约》的签署 B.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 《辛丑条约》的签订 D. 北洋政府时期尊孔复古的逆流
16. 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 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实行的( )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苏联模式 D. 1861年改革
17. 如图的漫画《跛足的巨人》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的发展状况。对此经济状况解释合理的是( )
A. 苏联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B. 苏联经济发展失衡
C. 苏联优先发展农业经济
D. 苏联工业发展缓慢
18. 通过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化工、电力等部门。苏联的这些经济成就属于( )
A. 农业 B. 商业 C. 重工业 D. 轻工业
19. 托尔斯泰对甘地说:您所研究的“消极反抗”问题,具有最高价值,不仅是对于印度,而且是对于全人类。这说明托尔斯泰和甘地都反对( )
A. 启蒙运动 B. 农业集体化 C. 暴力革命 D. 养老金制度
20. 一战后,埃及华夫脱运动的结果是( )
A. 英国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 B. 取消了英国在埃及的特权
C. 埃及获得了彻底的国家独立 D. 运动遭到英国当局的残暴镇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别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例/%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殖民地人口/万人
英国 14 3350 39350
俄国 2.6 1740 3320
法国 6 1060 5550
德国 16 290 1230
美国 38 30 970
材料二:一战爆发后,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的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据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整理
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 ______ 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被人们誉为‘绞肉机’‘屠场’”
——据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等整理
材料四:炮火把战壕轰得土崩瓦解时,他卧倒在地,冒着汗,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
——摘编自海明威《在我们的年代里》
(1) 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
(2) 材料三中的“★”处代表哪次战役?对比材料二、材料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
(3) 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1917年,哪个国家参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4) 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什么启示?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 ______ 。
材料二: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三)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材料三: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斯大林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的是哪次会议?请补充写出“★”处的内容。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①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哪个条约?这个条约是在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②主导材料二反映的这次会议的是哪个国家?这次会议对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和平制度”的名称。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革命的爆发是二月革命后一系列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为了本阶级的利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人们相信布尔什维克,认为只有推翻无能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工农自己的政权,国家才能有出路。
(1) 材料一中的“这场革命”指的是哪次革命?
材料二: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粮食产量统计。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概括1921-1925年苏俄(苏联)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
②这一变化趋势的出现与什么政策有关?该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表现为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在政治方面,苏联模式表现为权力高度集中,各级领导实际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众监督。
(3) 苏联模式是在谁的领导下形成的?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模式的特点。
(4) 试评价苏联模式。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而我却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键所在。……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摘编自甘地《论不合作》(1919年11月)
材料二:1919年,英国殖民当局公布了损害印度人民权利的高压政策《罗拉特法案》,激起印度人民的强烈抗议。同年4月,英国殖民者制造了枪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1922年,发生了农民与殖民当局冲突的乔里乔拉事件,甘地认为这是暴力行为,为“无知者的不人道所激怒”而绝食五天,并且下令终止了这次不合作运动。同年,甘地本人被捕入狱。
材料三:甘地活动剪影。
材料四: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情、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着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摘编自徐友珍《甘地传》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背景及主要特征。
(2) 根据材料三,概述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
(3) 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看法。
(4) 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甘地的评价。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1882年,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正式形成;20世纪初,英国分别与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这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故C项正确;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准确记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员国。
2.【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然彼国资源远远逊英法美,如战局久持,德奥必遭败北,可断言也”可见,严复认为德奥同盟国集团在总体综合实力方面毕竟不如英法等协约国集团,虽然初战可能取得优势,但是如果进行长期的消耗战,最后的胜利应当属于协约国集团,据此判断严复认为一战的胜败由各国实力决定,D正确;依据“此次世界战端一起,进出口货物交往当有隔碍”可见严复认为一战不利于国际贸易发展,故有利于国际贸易发展的表述错误,排除A;严复认为一战的胜败是由国家的实力决定的,同盟国最终必将胜利的表述不正确,排除B;英国材料反映的是严复认为一战的胜败是由国家的实力决定的,没有涉及一战是否持续时间一定会很长,C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严复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严复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认识。
3.【答案】C
【解析】A.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B.列强竞相争夺殖民地是一战的背景,排除B项。
C.根据所学可知,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斐迪南大公夫妇,这个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导火线。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故C项正确。
D.19世纪后半期,法国与德国之间、俄国与奥匈帝国之间、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最终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展开疯狂的扩军备战,冲突不断。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C。
考查一战的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准确识记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能体现德国“考问世界”的史实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世界奉献了新的思想;1848年2月24日,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在伦敦第一次出版。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锐利思想武器。能体现德国“拷打世界”的史实指的是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德国先后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灾难,故C项正确;启蒙运动的中心是在法国,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与德国无关,排除B项;文艺复兴兴起于意大利,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及影响、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及影响、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等知识。
5.【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在巴黎和会上,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性条款,引起了德国人民的痛恨和民族复仇主义。因此,二战期间,德国人用侵略战争对战胜国进来残酷的报复。故劳合 乔治担心德国会对巴黎和会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进行报复,A是正确的选项;《九国公约》是1922年2月6日,美、英、法、意、日、荷、比、葡、中9国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国际合约,排除B;《四国条约》是美、英、日、法国四国在1921年12月13日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排除C;1922年2月6日,由美英法意日五国在华盛顿会议签署了《五国条约》。
故选:A。
本题考查《凡尔赛和约》。在巴黎和会上,战胜的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性条款,引起了德国人民的痛恨和民族复仇主义。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明确考查了《凡尔赛和约》,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6.【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圣彼得堡第一改名是因为反德情绪浓厚,第二次改名是为了纪念列宁,第三次改名是因为苏联解体,所以导致以上地名变更的是政治因素,A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涉及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和自然因素,排除BCD三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圣彼得堡名称的变更因素,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了解重大事件对圣彼得堡名称的变更的影响。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这场战争历时4年多,先后有30多个国家和15亿人口卷入战争。交战国在战争中使用了很多新式武器,如坦克、潜艇等,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据统计,参战各国的死伤人数高达3000多万。因此,题干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D项正确;题干材料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因此,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8.【答案】B
【解析】由材料“从此,世界上出现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斗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立的新格局”可知,这与十月革命胜利有关。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所以出现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相斗争、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立的新格局。B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排除A项;新中国不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C项;古巴也不是不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9.【答案】A
【解析】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代表工人、农民的苏维埃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它的胜利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支持这个观点的理由是由于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选项A符合题意;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B项;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发生在十月革命后,排除CD两项。
故选:A。
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0.【答案】B
【解析】由材料“19世纪70年代,发生在法国的一场工人运动,推翻了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权,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起始”可知,这描述的是巴黎公社运动。巴黎公社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都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巴黎公社还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政权,排除A项;十月革命得到了农民的支持,排除C项;巴黎公社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指导,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巴黎公社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注意区分巴黎公社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1.【答案】D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企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经过3年的艰苦斗争,苏维埃政府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和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新生政权。故红军战士积极参战是为了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故选:D。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知道红军战士积极参战是为了捍卫十月革命成果。
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B
【解析】1921年-1922年间,美、英、法、日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1922年2月,与会九国签署了《九国公约》。《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主权和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保证各国在华机会均等,对外门户开放。公约实际上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蔡和森称它是“美帝国主义协同英、日、法各国帝国主义用门户开放、国际共管的网络宰制中国”的“吸血同盟”。它是《九国公约》,B符合题意;《凡尔赛条约》制裁德国,A排除;《北大西洋公约》、《华沙条约》体现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抗,CD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形成。题干关键信息“《九国公约》”。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和认识。
13.【答案】B
【解析】“12月18日,天津商会等团体召开市民大会……社会人士李实忱宣布了与日交涉原则:反对会外交涉;取消二十一条;山东权利无条件收回”上述史实发生于华盛顿会议期间有关中国山东问题处理情况对中国产生的相关影响。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废除部分条款。随后条约内容不断被改写,直至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败后彻底废除。
故选:B。
本题以题干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巴黎和会的相关史实。
14.【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法美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矛盾重重,法国力图削弱德国,而英国担心法国过分强大,力图支持德国来牵制法国,美国企图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但又遭到英法的抵制,据此得出这反映出凡尔赛体系内部矛盾重重,C正确;欧洲彻底丧失其优势地位是在二战结束之后,A排除;巴黎和会是一次分赃会议,主要表现为英法美等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与题干不符,B排除;题干重点不是反映战后世界秩序的确立,而是反映凡尔赛体系内部英法美之间矛盾错综复杂,D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凡尔赛体系的相关知识,明确凡尔赛体系虽然签订了,但是内部仍然矛盾重重。
本题主要考查了凡尔赛体系的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可知,十四条宣言是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的。题干反映内容与巴黎和会有关;1919年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中国外交失败。故B正确;《九国公约》签署的时间是1922年,时间不符,故排除A项;《辛丑条约》签订是1901年,故C错误;针对北洋政府时期尊孔复古的逆流,陈独秀掀起新文化运动,题干是陈独秀针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而发表的言论,故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注意题干材料的正确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6.【答案】A
【解析】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 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1921年春,苏维埃政府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故A符合题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1918-1920年实行的,排除B;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着苏联模式的形成,排除C;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苏俄新经济政策,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材料反映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
17.【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时间“20世纪30年代后”以及漫画标题“片面的经济”,再分析漫画本身,漫画上一个俄罗斯绅士手拄拐杖,右腿粗壮,上写有“军事工业”,而左腿细长脆弱萎缩,上写有“民用工业”,可见这反映了苏联模式下片面发展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而忽视农业和轻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衡,B项正确;进入30年代后苏联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即斯大林模式,而新经济策已经逐渐取消,排除A项;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而非农业经济,排除C项;斯大林执模式下苏联工业发展迅速,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但是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衡,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经济发展的失衡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20世纪30年代后苏联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解答本题关键是通过问题分析,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苏联经济发展,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18.【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化工、电力等部门”,可知属于重工业的成就。结合课本所学,1928——1937年,苏联先后进行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建成6000多个大型企业,建立了拖拉机、汽车、飞机制造、化工、电力等部门,促进了苏联工业产值发展,C正确;材料的这些企业与农业、商业、轻工业无关,ABD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了苏联前两个五年计划。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
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苏联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知识。
19.【答案】C
【解析】据“您所研究的‘消极反抗’问题,具有最高价值,不仅是对印度,而且是对于全人类。”可知,这说明托尔斯泰和甘地都反对暴力革命,C项正确;殖民统治、工业革命和世界大战在题干中未有体现,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相关史实。“印度”“消极反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埃及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支持。由于英国殖民当局断然拒绝了这一合理要求,并逮捕了华夫脱党领导人,引发了埃及人民的反英大起义。在埃及人民的强大压力下,1922年2月,英国政府被迫有条件地承认埃及独立。A符合题意。
故选A。
21.【答案】【小题1】凡尔登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1)根据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概括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是1914年到1918年。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处代表凡尔登战役。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展开了一场异常惨烈的阵地战,即凡尔登战役,此战役有“绞肉机”“地狱”“屠场”之称。根据材料二“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的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和材料四“他卧倒在地,冒着汗,做着祈祷:‘耶稣基督啊,救我出去吧。请求基督行行好吧。只要您救我一命,您说什么我都干。我相信您,我要告诉世上每一个人,您是唯一至关重要的。请求亲爱的耶稣行行好吧!’”可知,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是从渴望战争到希望和平。
(3)根据“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可知,”概括可知,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是战争的残酷性,如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百万人;战争的持久性。1917年,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大大增强了协约国的力量。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的启示有要远离战争,热爱和平等。
故答案为:
(1)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1914年至1918年。
(2)凡尔登战役。从渴望战争到希望和平。
(3)因素:战争的残酷性,如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百万人;战争的持久性。美国。
(4)要远离战争,热爱和平。(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一战的起止时间、凡尔登战役、一战时人们对战争的态度的不同以及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美国参战、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的启示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一战的起止时间、凡尔登战役、一战时人们对战争的态度的不同以及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美国参战、一战给我们今天留下了的启示等知识。
22.【答案】【小题1】五四运动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根据材料一“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和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的是1919年在法国召开的巴黎和会。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正当要求,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全部转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引发了中国的五四运动。
(2)①根据材料二“除中国外,缔结各国协定:(一)尊重中国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二)给予中国完全无碍之机会,以发展并维持一有力巩固之政府”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的内容出自华盛顿会议上的《九国公约》。1921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九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举行会议。这就是华盛顿会议,主导会议的是美国。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等条约,针对中国问题签署了《九国公约》。
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导华盛顿会议的是美国,《九国公约》的签订,实现了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等目的,使日本独霸中国的企图未能实现,维持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
(3)根据材料“在第一次帝国主义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和平制度”的名称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召开巴黎和会,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条约》,随后又分别与德国的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这些和约共同构成了凡尔赛体系。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条约。它们基本上完成了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对世界的重新瓜分及相互关系的调整,构建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史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故答案为:
(1)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2)①《九国公约》。华盛顿会议。②美国。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一战后的召开的国际会议以及签订的条约以及确立的一战后的国际秩序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一战后的国际会议以及确立的国际格局。
23.【答案】【小题1】十月革命。
【小题2】①迅速增长。②新经济政策。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小题3】斯大林。1936年新宪法的公布。政治上高度集权,缺乏民主;经济上高度集中,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忽视市场规律。
【小题4】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苏联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苏俄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等相关史实。
24.【答案】【小题1】背景:英国的殖民统治激起印度人民的抗议。特征:非暴力、不合作。
【小题2】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以反对食盐专卖法为突破口,带领追随者自制食盐。
【小题3】它动员了广大群众,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它控制了群众的斗争方式,保证了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小题4】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进行反英斗争,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被印度人民称为“圣雄”。
【解析】本题考查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依据材料实际组织答案。
解答时注意认真研究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答题方向是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综合运用基础知识作答,做到准确无误,思维发散,多角度多方面作答。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