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下册112页-11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学会分析有关的统计图表,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恰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了解统计的意义。
2.通过对有关统计图表的分析与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及观察、判断、推理等能力,发展学生基本的数学素养。
3、在与同伴合作统计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4、通过对有关统计图表的分析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统计图表,能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应用统计知识解决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在解决问题时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1.统计图表的分类。
2.填写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谈话导入,明确目标。
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了哪些有关统计的知识?(课前布置学生围绕着预习作业,进行自主复习和整理。)
预设学生回答:学习了统计表和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课件出示结构图)
师:我们就来共同整理一下学过的统计图的有关知识。
2、展示成果,提升要点
师:我们学过统计图有哪几种?(课件出示)
各种统计图有哪些特点?
(1)小组交流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种类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2)全班汇报
展示预习成果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把知识分类整理,学生汇报并说明理由。
(1) 条形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优点:很容易看出来各种数量的多少。
注意: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分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列。
(2)折线统计图: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联系起来。
优点: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注意: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3)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的面积表示总数,用扇形面积表示各部分所占总数的百分数。
优点: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答疑解难:还有哪些问题在小组内没有得到解决?
【设计意图】:本部分主要进行两个方面,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回顾有关统计的知识,二是整理统计图的知识。开放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回答指向多个方面。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类,在进行训练开放性思维的同时,使知识形成系统化。
3、师谈话:我们统计的数据要进行分析,常用的分析数据的统计量有哪些?
预设: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三种统计量各表示什么意义呢?
(1)讨论交流,体验区别。
预设:平均数: 是一组数据的平均值,是用总数量÷总份数得到的。
中位数: 把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排列,如果是奇数个数据,居于中间的那个数据是中位数。如果是偶数个数据,居于中间的那两个数据的平均数是中位数。
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师小结: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中位数表示一般水平,众数表示集中趋势。
(2)学生举出生活中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例子。
预设:平均数:分析班级同学考试成绩,一般用平均数。如:六年级一班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六年级二班数学平均成绩是88分。
从平均成绩中,你看出了什么?
预设:根据平均成绩可以看出六年级二班数学成绩整体上比一班要好。
中位数:比较一个同学的考试成绩在全班处于什么位置,用中位数来衡量。
众数: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众数。
师:通过刚才的举例想一想,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学生讨论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师小结:根据所要反映的数据的特征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实例分别解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从而感受各个统计量在描述数据时的作用。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课件出示)
(1)1、要想直观地表示我校六年级男女生人数情况,应选用( )来反映。
A、条形统计图B、折线统计图C、扇形统计图
(2)要知道一个小区绿化面积占小区总面积的百分比,选用( )统计图合适。
A.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扇形统计图
(3)六(1)班有43人,六(2)班有45人,要比较两个班的跳绳成绩,应该选取( )。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4)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在所有选手中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 )进行比较。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5)6位同学期中测试数学成绩如下:96,98,95,98,86,94。
这组数据中,众数是( ),中位数是( ),平均数是( )。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近视原因调查。
①调查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利用设计的统计表,小组内完成)
根据各小组统计情况,汇总全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②如果要描述看电视所用时间的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将统计图补充完整。(出示教材113页图)
根据全班汇总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完成后汇报:
这是什么统计图?这个统计图有什么优点?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③近视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利用下面的统计表,小组内调查统计调查本班患近视的同学。
通过统计我们可以知道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学生从每种近视人数占近视总人数的百分比中得出结论,分析得出近视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统计近视人数的情况,你知道统计有什么作用?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
教师小结:
通过调查统计近视的原因这件事,说明了统计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事物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让学生经历近视统 ( http: / / www.21cnjy.com )计的全过程,体会到统计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预防近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表
足球 跳绳 乒乓球 其他
男生 12 2 5 3
女生 3 6 5 4
用什么统计图来反映六(1)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呢?
根据以上统计表和统计图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假如你是体育委员在男女生中各应举行什么活动?
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评价质疑。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实例体会到统计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统计数据给我们带来的信息能引导我们做出相应的决策。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1、回顾本节课练习,在以上的统计活动中,我们经历了哪些步骤?按顺序说一说。
小结: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板书)
2、教师小结:统计有助于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处理繁杂无序的数据,发现事物的隐含规律,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生活中处处有统计。希望同学们能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来,用数学的眼光看生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板书设计:
统计
提出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决策
种类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很容易看出来各种数量的多少。 能够清楚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很清楚的表示出各部分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统计量: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回顾课堂,我觉得亮点之处有:
( 1)抓住了复习课的特点。复习课有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特点:突出自主性、注重针对性、体现灵活性、训练综合性。首先梳理了这一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的放矢地进行分类指导,查漏补缺。并通过知识的串连性和连接点,将学生复习前零散无序、认识模糊的概念,形成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脉络,以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重新消化、理解与掌握。
(2)注意了适时、准确的复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程度、准确把握复习节奏。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弥补知识缺陷,校正思维歧途,增强运用能力;特别是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尽可能多地暴露掌握知识的残缺点,捕捉、收集、整理其错误,并研究其错因,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
2、使用建议:“综合练习,应用新知”环节的个别题目可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适量删减。
3、需破解的问题:部分习题的练习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略显简单,没有给学生留有充分思考的余地,只做到了让中等偏上的学生充分展示,如何做到“面向一切学生”值得深思。
滕州市级索镇中心小学: 董媛媛
统计表
统 计
统计图
统计量
平均数
中位数
众数
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单式和复式)
折线统计图(单式和复式)
扇形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