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5药物合成的重要原料——卤代烃、胺、酰胺综合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向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
A.CH3Cl B.CCl4 C.KClO3 D.KCl
2.1-溴丙烷()和2-溴丙烷()分别与NaOH的乙醇溶液共热的反应中,下列关于两个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物相同,反应类型相同 B.产物不同,反应类型不同
C.碳氢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D.碳溴键断裂的位置相同
3.已知 Diels-Alder反应:,现需合成,则所用的反应物可以是
A.2-甲基-1,3-丁二烯和2-丁炔 B.2,3-二甲基-1,3-丁二烯和丙烯
C.2,3-二甲基-1,3-戊二烯和乙烯 D.1,3-戊二烯和2-丁烯
4.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5H9ClO2,能与Na2CO3、NaHCO3、反应生成CO2,加热条件下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符合题意的有机物共有
A.8种 B.9种 C.10种 D.12种
5.2-氯丁烷常用于有机合成等,有关2-氯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式为C4H8Cl2
B.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C.微溶于水,可混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
D.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在加热条件下的消去反应有机产物有两种
6.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乙烷水解制乙醇;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
B.由苯硝化制硝基苯;由甲烷与氯气反应制氯仿
C.由氯代环己烷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氯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氯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
7.已知两个醛分子在溶液作用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羟基醛: + (、R′代表或烃基)。如果使甲醛、正丁醛、甲基丙醛在溶液中发生反应,最多可以生成的羟基醛有
A.6种 B.7种 C.8种 D.9种
8.一种自修复材料在外力破坏后能够复原,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高分子化合物可通过加聚反应合成 B.合成该高分子化合物的两种单体互为同系物
C.使用该材料时应避免接触强酸或强碱 D.该高分子化合物含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9.胺是指含有、或者)(R为烃基)的一系列有机化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胺与羧酸反应生成肽键的反应类型与酯化反应的反应类型不同
B.胺类物质具有碱性
C.的胺类同分异构体共有9种
D.胺类物质中三种含氮结构(题干中)的N原子的杂化方式不同
10.贝诺酯是由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经化学法拼合制备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合成反应式(反应条件略去)如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eCl3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
B.1mol阿司匹林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2molNaOH
C.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
D.是扑热息痛发生类似酯水解反应的产物之一
11.2-甲基-2-氯丙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实验室中可由叔丁醇与浓盐酸反应制备,路线如图:
下列有关由叔丁醇制备2-甲基-2-氯丙烷的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由叔丁醇制备2-甲基-2-氯丙烷的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B.溶液的作用主要是除去产物中余留的酸,因此也可换为溶液
C.无水的作用是除去有机相中残存的少量水
D.蒸馏除去残余反应物叔丁醇时,产物2-甲基-2-氯丙烷先被蒸馏出体系
12.乙氧酰胺苯甲酯常用于氨丙啉等抗球虫药的增效剂,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元素的第一电离能:N>O>C
B.与该物质苯环上取代基相同的芳香族化合物有10种(含其本身)
C.分子中含有3种含氧官能团
D.其水解产物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聚合反应
13.如图装置可用于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的生成物乙烯的检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B.反应过程中可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可用溴水代替酸性KMnO4溶液 D.乙烯难溶于水,故装置②可以省去
14.对位芳酰胺纤维(PPTA)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PTA的结构简式可用表示
B.PPTA可由对苯二甲酸与对苯二胺发生加聚反应制得
C.PPTA中存在酰胺基和氢键,易溶于水
D.一定条件下,1mol对苯二甲酸最多可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
15.物质III(2,二氢苯并呋喃)是一种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其合成的部分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III的核磁共振氢谱图显示有6种不同环境的氢原子,它是一种芳香烃,难溶于水
B.III与足量加成所得产物分子中有2个手性碳原子
C.I中所有原子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氧原子为杂化,碳原子为杂化
D.II有弱酸性,但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可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但没有气泡产生
二、实验题
16.1,2-二溴乙烷在农业、医药上有多种用途,也可用作汽油抗震液中铅的消除剂.用浓硫酸、乙醇和液溴制备1,2-二溴乙烷的原理和装置如下(加热及夹持装置略).
第一步用乙醇制乙烯:(加热时,浓硫酸可使乙醇炭化);
第二步将乙烯通入液溴: (反应放热).
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95%乙醇 1,2-二溴乙烷 液溴
状态 无色液体 无色液体 深红棕色液体
密度/ 0.81 2.2 2.91
沸点/(℃) 78.5 132 58.8
熔点/(℃) 9
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用于制备乙烯,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
(2)装置B是安全瓶,可监测实验进行时D中是否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装置B的玻璃管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
(3)装置C中盛装的是溶液,若没有装置C,装置D中还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装置C与D之间可增加一个盛装品红溶液的试剂瓶,目的是_________.
(4)装置D中试管和烧杯内水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5)反应结束后,将粗产物依次用1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水洗涤,选用以下实验仪器_____(填编号)进行分离后加入无水氧化钙干燥,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最终经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得到产品.
17.苯胺又名氨基苯是最重要的胺类物质之一,可作为炸药中的稳定剂、汽油中的防爆剂,也可作为医药磺胺药的原料等。苯胺为无色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可用水蒸气蒸馏提纯。用纳米铁粉还原硝基苯制备苯胺的原理及装置图(略去夹持装置和加热装置)如下:
4 +9Fe+4H2O4+3Fe3O4
已知部分有机物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名称 相对分子质量 密度(g/mL)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硝基苯 123 1.20 5.7 210.8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苯胺 93 1.02 -6.3 184.4 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
乙醚 74 0.71 -116.3 34.6 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
I.合成:在装置1中的仪器X中,加入9g纳米铁粉、20mL水、1mL冰醋酸,加热至煮沸,煮沸后冷却至室温,再将8.0mL硝基苯逐滴加入(该反应强烈放热),搅拌、加热、回流半小时,至反应完全。
II.分离提纯:将装置1改为装置2进行水蒸气蒸馏,取装置2中的馏出物约5-6mL,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分离出有机层后,水层加入1.3gNaCl固体,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用7.0mL乙醚),合并有机层和乙醚萃取液,加入粒状NaOH干燥,过滤后转移至干燥的圆底烧瓶中,水浴蒸去乙醚,残留物再利用装置3蒸馏并收集温度T℃时的馏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X的名称是___;加入硝基苯时,“逐滴加入”的目的是____。
(2)分离提纯过程中加入NaCl固体的作用是____。
(3)装置2中长导管B的作用是___。
(4)“水蒸气蒸馏”结束后,应先打开止水夹T,再停止对“水蒸气发生装置”加热,理由是___。
(5)利用装置3蒸馏时,温度的范围为___,实验结束得到产物6.0mL,则苯胺的产率为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三、结构与性质
18.普卡必利可用于治疗某些肠道疾病,其合成路线如下(部分条件和产物略去):
已知:i.
ii.
iii.
(1)A→B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2)试剂a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3)D→E的反应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4)I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J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J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J→K的反应过程需要控制CH3OH不过量
b.G与FeCl3溶液作用显紫色
c.1mol普卡必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最多消耗2molNaOH
d.A→B的目的是保护-NH2
(6)K→L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该反应可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通常需要加入K2CO3,其作用是_______。
(7)以G和M为原料合成普卡必利时,P→Q为加成反应,写出中间产物P、Q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
四、有机推断题
19.化合物F是一种复合材料的组成部分,其合成路线如图:
(1)C→D的反应类型为____。
(2)已知E+XF+2H2O,则化合物X的结构简式为____。
(3)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
①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
②每个分子中含两个苯环且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4)苯乙酮肟()常用作农药杀虫剂。设计以和NH2OH为原料制备苯乙酮肟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示例见本题题干)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CH3Cl微溶于水,在水中无法电离出Cl-,加入AgNO3没有白色沉淀产生,A错误;
B.CCl4不溶于水,在水中无法电离出Cl-,加入AgNO3没有白色沉淀产生,B错误;
C.KClO3在水中电离出K+和,水溶液中无Cl-,加入AgNO3没有白色沉淀产生,C错误;
D.KCl在水中电离出K+和Cl-,加入AgNO3生成AgCl白色沉淀,D正确;
故答案选D。
2.A
【详解】反应时碳溴键断裂的位置不同,碳氢键断裂的位置也不同,但反应类型相同,产物相同,故选A。
3.B
【详解】由逆向合成分析法可知,合成的方法有:①→+,两种原料分别是2,3-二甲基-1,3-丁二烯和丙烯;
故选B。
4.D
【分析】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5H9ClO2,能与Na2CO3、NaHCO3、反应生成CO2,说明该物质分子中含有-COOH;加热条件下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说明同时含有-Cl,则根据官能团位置不同引起的异构分析。
【详解】某有机物分子式为C5H9ClO2,能与Na2CO3、NaHCO3、反应生成CO2,加热条件下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说明该物质分子中含有-COOH、-Cl,该物质可看作是C4H10分子中一个H原子被-Cl取代,一个H原子被-COOH取代产生的物质,C4H10有CH3CH2CH2CH3、两种不同结构,可采用定一移一方法,对应CH3CH2CH2CH3结构,若-COOH在链端,,分子中有4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可分别被-Cl取代,得到四种一氯取代产物;若-COOH在碳链第二个C原子上,,其分子结构中有4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可分别被-Cl取代,得到四种一氯取代产物;对应结构,若-COOH在链端,,分子中有3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可分别被-Cl取代,得到三种一氯取代产物;若-COOH连接在中间C原子上,,分子中只有1种不同位置的H原子可分别被-Cl取代,得到一种一氯取代产物,故分子式为C5H9ClO2,符合要求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种类数目是4+4+3+1=12种,故合理选项是D。
5.C
【详解】A.2-氯丁烷的结构简式为,则分子式为C4H9Cl,A不正确;
B.2-氯丁烷溶于水后仍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电离产生Cl-,与硝酸银溶液混合不能发生反应,不产生AgCl白色沉淀,B不正确;
C.2-氯丁烷属于极性分子,但极性较弱,在水中溶解度不大,但可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C正确;
D.在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加热条件下,卤代烃主要发生水解反应,D不正确;
故选C。
6.B
【详解】A.由溴乙烷水解制乙醇,发生水解反应;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发生加成反应,A不符合题意;
B.由苯硝化制硝基苯,发生取代反应;由甲烷与氯气反应制氯仿,发生取代反应,B符合题意;
C.由氯代环己烷制环己烯,发生消去反应;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发生加成反应,C不符合题意;
D.氯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发生水解反应;氯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该反应的原理实际上是醛基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与醛基的加成,正丁醛、甲基丙醛中醛基的邻位碳原子上均有氢原子,而甲醛没有,故正丁醛、甲基丙醛分子中的邻位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分别与甲醛、正丁醛和甲基丙醛中的醛基加成可以生成6种羟基醛;
故选A。
8.D
【详解】A.该聚合物的单体为:、,可通过反应得到,A正确;
B.根据A中单体的机构简式,两者互为同系物,B正确;
C.该聚合物中含酯基,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能水解,使用时应避免接触强酸或强碱,C正确;
D.该聚合物中含酯基,只有1种含氧官能团,D错误;
故选D。
9.B
【详解】A.胺与羧酸反应生成肽键的过程是羧基失去羟基,胺失去氢原子,脱去一个水分子,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反应类型相同,A选项错误;
B.胺类物质可以和酸反应生成盐,具有碱性,B选项正确;
C.的胺类同分异构体中含有或者,有、、、、、、、,共8种,C选项错误;
D.题干中三种含氨结构的N原子的杂化方式都是,杂化方式相同,D项错误;
答案选B。
10.B
【分析】题中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发生了酯化反应。
【详解】A.阿司匹林不含酚羟基,而扑热息痛含酚羟基,则FeCl3溶液可区别阿司匹林和扑热息痛,A正确;
B.1mol阿司匹林含1mol羧基和1mol酚酯基,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可消耗3molNaOH,B错误;
C.贝诺酯含有酯基,难溶于水,而扑热息痛中含有亲水基,常温下贝诺酯在水中的溶解度小于扑热息痛,C正确;
D.扑热息痛中的酰胺基能水解,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对羟基苯胺和乙酸,D正确;
故选B。
11.B
【详解】A.对比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可知,Cl原子取代了-OH,所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A选项正确;
B.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5%Na2CO3溶液洗涤分液,则2-甲基-2-氯丙烷能与氢氧化钠发生水解反应而消耗,B选项错误;
C.无水CaCl2是干燥剂,与水结合生成CaCl2·xH2O,其作用是除去有机相中残存的少量水,C选项正确;
D.2-甲基-2-氯丙烷比叔丁醇的沸点低,所以先蒸馏出体系,D选项正确;
答案选B。
12.D
【详解】A.同一短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但氮元素原子2p轨道为半充满稳定状态,第一电离能大于氧元素的,故第一电离能:,A选项正确;
B.乙氧酰胺苯甲酯苯环上含有3个不同的取代基,分别用a、b、c表示3个不同的取代基,与其取代基相同的芳香族化合物共有10种(含其本身),分别为,B选项正确;
C.该分子中含氧官能团有酰胺基、醚键、酯基3种,C选项正确;
D.乙氧酰胺苯甲酯在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为、乙酸、甲醇,乙酸、甲醇不能发生聚合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D。
13.D
【分析】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生成乙烯,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制备的乙烯中混有乙醇蒸气,为了防止乙醇干扰乙烯的检验,需要用水吸收乙醇后再检验乙烯。
【详解】A.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生成乙烯,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A正确;
B.生成的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
C.乙烯也能使溴水褪色,可用溴水代替酸性KMnO4溶液,C正确;
D.乙醇易挥发,制备的乙烯中混有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装置②的目的是除去乙醇,不能省略,D错误;
故选D。
14.A
【详解】A.由题图可知,PPTA可由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胺发生缩聚反应生成,PPTA的结构简式正确,A正确;
B.PPTA可由对苯二甲酸和对苯二胺发生缩聚反应生成,B错误;
C.由题图可知,PPTA中存在酰胺基和氢键,不存在亲水基,难溶于水,C错误;
D.对苯二甲酸中苯环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而羧基不能与氢气加成,所以一定条件下,1mol对苯二甲酸最多可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D错误;
故选A。
15.B
【详解】A.III的结构不对称,III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6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该分子中含有C、H、O三种元素且含有苯环,该分子不属于芳香烃,属于芳香族化合物,没有亲水基,只有憎水基,故不易溶于水,A错误;
B.III与足量的H2加成后产物的结构简式为:,两个环连接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共2个手性碳原子,B正确;
C.I中亚甲基具有甲烷结构特点,故所有原子不可能位于同一平面内,亚甲基上的碳原子、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则杂化方式均为sp3杂化,苯环上的碳原子杂化方式为sp2杂化,C错误;
D.II中含醇羟基,不含羧基和酚羟基,该物质无酸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D错误;
故选B。
16. 蒸馏烧瓶 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 验证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 液封 降温 ②④ 蒸馏
【分析】利用乙醇的消去反应制备乙烯,装置B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D中是否发生堵塞,制备过程中可能产生杂质气体和,干扰乙烯与溴的反应,所以利用装置C将其除去,D中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装置E进行尾气吸收。
【详解】(1)观察仪器a的结构特征可知,仪器a为蒸馏烧瓶,故答案为:蒸馏烧瓶;
(2)如果实验进行时D中发生气路堵塞,B中气体增多压强增大,将B中水压入长玻璃管内,所以玻璃观内液面上升,故答案为:玻璃管中的液面上升;
(3)浓硫酸有脱水性可以将乙醇脱水碳化,单质碳可以和浓硫酸发生下述反应,装置C中盛装的是溶液,可以将和气体吸收,若没有装置C,和发生下述反应,装置C吸收,装置C与D之间增加一个盛装品红溶液的试剂瓶可以检验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故答案为:;验证二氧化硫是否被除尽;
(4)溴单质易挥发,试管内水的作用为形成液封,防止溴的挥发,溴和乙烯的反应放热,需要对装置冷却降温进而防止溴的挥发,故答案为:液封;降温;
(5)生成的1,2-二溴乙烷与水不互溶,分离方法为分液,选择实验仪器分液漏斗和烧杯,分离后加入无水氧化钙干燥,静置一段时间后弃去氯化钙,继续用蒸馏实验方法得到纯净产品,故答案为:②④;蒸馏。
17. 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 控制反应速率防止爆炸并提高硝基苯的转化率 减小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苯胺的产率 起安全管的作用(或平衡装置内外气压) 防止倒吸 184.4-210.8℃ 84.3%
【分析】装置1中硝基苯和铁发生反应得到苯胺,步骤将得到的苯胺,与硝基苯等原料中分离出来,利用沸点的差异,首先采用蒸馏,得到硝基苯和苯胺的混合物,最后利用蒸馏的方法得到苯胺。
【详解】(1)仪器X的名称是三颈烧瓶或三口烧瓶;加入硝基苯时,该反应强烈放热,为了控制反应速率控制反应速率防止爆炸并提高硝基苯的转化率硝基苯逐滴加入。
(2)水中加入NaCl固体能减小苯胺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苯胺的产率。
(3)装置2中长导管B与外界相通,使得内外压强相同,其作用是起安全管的作用(或平衡装置内外气压)。
(4)“水蒸气蒸馏”结束后,应先打开止水夹T,再停止对“水蒸气发生装置”加热,可以防止倒吸。
(5)根据已知苯酚有机物的一些数据表,实验目的是为了得到苯胺,二部是硝基苯,因此温度范围为184.4-210.8℃,根据题干的方程式分析,硝基苯和苯胺的物质的量相同,则理论产量为,实验结束得到产物6.0mL,实际产量为=6.2g,则苯胺的产率为=84.3%。
18.(1)取代反应
(2)羟基
(3) Cl2、FeCl3 +Br2+HBr
(4)BrCH2CH2CH2Br
(5)bc
(6) H3COCH2CH2CH2Br++HBr 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7)
【分析】由A()及F()的结构简式,可确定B为,D为,E为,G为,M为,L为。I为,J为BrCH2CH2CH2Br,K为H3COCH2CH2CH2Br。
【详解】(1)由A()+(CH3CO)2O→B()+CH3COOH,反应类型是取代反应。答案为:取代反应;
(2)B为,D为,则试剂a为HOCH2CH2OH,含有官能团的名称是羟基。答案为:羟基;
(3)D()→E(),是苯环上发生的取代反应,反应试剂和条件是Cl2、FeCl3,E()→F(),是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Br2+HBr。答案为:Cl2、FeCl3;+Br2+HBr;
(4)I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则I为,J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两组峰,J的结构简式是BrCH2CH2CH2Br。答案为:BrCH2CH2CH2Br;
(5)a.J(BrCH2CH2CH2Br)→K(H3COCH2CH2CH2Br)的反应过程,若CH3OH足量,则会生成另一种副产物CH3OCH2CH2CH2OCH3,所以需要控制CH3OH不过量,A正确;
b.G()分子中不含有酚羟基,不能与FeCl3溶液作用,b不正确;
c.1mol普卡必利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酰胺键、碳氯键都能与NaOH发生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c不正确;
d.A()→B(),在后绪反应中,-NHCOCH3又转化为-NH2,则表明目的是保护-NH2,d正确;
故选bc。答案为:bc;
(6)K(H3COCH2CH2CH2Br)与反应→L()和HBr,化学方程式为H3COCH2CH2CH2Br++HBr,该反应可逆,在实际工业生产中通常需要加入K2CO3,可与反应生成的HBr反应,从而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所以其作用是: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答案为:H3COCH2CH2CH2Br++HBr;促进平衡正向移动,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7)G为,由P的分子式,可确定P为,M为,则Q为。答案为:;。
【点睛】由已知有机物推断未知有机物时,既可采用顺推法,也可采用逆推法。
19.(1)氧化反应
(2)C2H5NH2
(3)
(4)
【分析】在HOAc作用下与NH2OH发生反应生成,与NaBH4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被二氧化锰氧化生成,在碳酸钠作用下与乙酰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在HOAc作用下加热与X反应生成,根据E、F推知X为C2H5NH2。
(1)
C→D是被二氧化锰氧化生成,反应类型为氧化反应;
(2)
已知,在HOAc作用下加热与X反应生成,根据E、F推知X的结构简式为C2H5NH2;
(3)
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满足:①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反应,则含有酯基或肽键;②分子中含两个苯环且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则高度对称,根据N、O原子可知N在中间,两边为羰基形成的肽键,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为;
(4)
苯乙酮肟()常用作农药杀虫剂。以和NH2OH为原料制备苯乙酮肟,首先在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中加热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苯乙烯,苯乙烯与水发生催化水化生成,被二氧化锰氧化生成,在HOAc作用下与NH2OH发生反应生成,合成路线如下: 。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