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科试卷(2023.06)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祝考试顺利!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十八世纪德国学者莱辛的《拉奥孔》是近代诗画理论文献中第一部重要著作。从前人们相信诗画同质,直到莱辛才提出丰富的例证,用动人的雄辩,说明诗画并不同质。
据传说,希腊人为了夺回海伦,举兵围攻特洛伊城,十年不下。最后他们佯逃,留着一匹腹内埋伏精兵的大木马在城外,特洛伊人看见木马,把它移到城内。典祭官拉奥孔当时极力劝阻,说留下木马是希腊人的诡计。他这番忠告激怒了偏心于希腊人的天神。当拉奥孔典祭时,河里就爬出两条大蛇,把拉奥孔和他的两个儿子一齐绞死了。
这是罗马诗人维吉尔《伊尼特》第二卷里最有名的一段。十六世纪在罗马发现的拉奥孔雕像似以这段史诗为蓝本。莱辛拿这段诗和雕像互较,发现几个重要的异点。因为要解释这些异点,他才提出诗画异质说。
据史诗,拉奥孔在被捆时放声号叫;在雕像中他的面孔只表现一种轻微的叹息,具有希腊艺术所特有的恬静与肃穆。为什么雕像的作者不表现诗人所描写的号啕呢?希腊人在诗中并不怕表现苦痛,而在造型艺术中却永远避免痛感所产生的面孔筋肉挛曲的丑状。在表现痛感之中,他们仍求形象的完美。
其次,据史诗,那两条长蛇绕腰三圈,绕颈两圈,而在雕像中它们仅绕着两腿。因为作者要从全身筋肉上表现出拉奥孔的苦痛,如果依史诗,筋肉方面所表现的苦痛就看不见了。同理,雕像的作者让拉奥孔父子赤裸着身体,虽然在史诗中拉奥孔穿着典祭官的衣服。
莱辛推原这不同的理由,作这样一个结论:“图画和诗所用的模仿媒介或符号完全不同,图画用存于空间的形色,诗用存于时间的声音。……全体或部分在空间中相并立的事物叫作‘物体’,物体和它们的看得见的属性是图画的特殊题材,全体或部分在时间上相承续的事物叫作‘动作’,动作是诗的特殊题材”。
换句话说,画只宜于描写静物,诗只宜于叙述动作。静物各部分在空间中同时并存,这种静物不宜于诗,因为诗的媒介是在时间上相承续的语言。比如说一张桌子,画家只需用寥寥数笔,使人一眼看到就明白它是桌子。如果用语言来描写,你须从某一点说起,说它有多长多宽等等,说了一大篇,读者还不一定马上就明白它是桌子。
诗只宜叙述动作,因为动作在时间上先后相承续,而诗所用的语言声音也是如此。这种动作不宜于画,因为一幅画仅能表现时间上的某一点,而动作却是一条绵延的直线。比如说,“我弯下腰,拾一块石头打狗,狗见着就跑了”,用语言来叙述这事,多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简单的故事画出来,画十幅、二十幅,也不一定使观者一目了然。
但是谈到这里,我们不免有疑问;画绝对不能叙述动作,而诗绝对不能描写静物么?莱辛也谈到这个问题,他说:“图画也可以模仿动作,但是只能间接地用物体模仿动作。……诗也能描绘物体,但是也只能间接地用动作描绘物体。”
换句话说,图画叙述动作时,必化动为静,以一静面表现动作的全过程;诗描写静物时,亦必化静为动,以时间上的承续暗示空间中的绵延。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拉奥孔》所讲绘画或造型艺术和诗歌或文字艺术在功能上的区别,已成老生常谈了。它的主要论点——绘画宜于表现“物体”或形态,而诗歌宜于表现“动作”或情事,中国古人也浮泛地讲过。晋代陆机分划“丹青”和“雅颂”的界限,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这里的“物”是“事”的同义字。邵雍有两首诗说得详细些:“史笔善记事,画笔善状物,状物与记事,二者各得一”;“画笔善状物,长于运丹青。丹青入巧思,万物无遁形。诗笔善状物,长于运丹诚。丹诚入秀句,万物无遁情”。
但是,莱辛的议论透彻深细得多,他不仅把“事”“情”和“物”“形”分开,还进一步把两者各和时间与空间结合;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雕塑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所画出、塑出的不可能超过一刹那内的物态和景象,绘画更是这一刹那内景物的一面观。我联想起唐代的传说:“客有以《按乐图》示王维,维曰:‘此《霓裳》第三叠第一拍也。’客未然,引工按曲,乃信。”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批驳了这个无稽之谈:“此好奇者之,凡画奏乐,止能画一声。”“止能画一声”五字也能帮助我们了解一首唐诗。徐凝《观钓台画图》:“一水寂寥青霭合,两崖崔崒白云残。画人心到啼猿破,欲作三声出树难。”画家挖空心思,终画不出“三声”连续的猿啼,四为他“止能画一声”。徐凝很可以写“欲作悲鸣出树难”,那不过说图画只能绘形而不能“绘声”,他写“三声”,寓意精微,就是莱辛所谓给画只表达空间里的平列,不表达时间上的后继,所以画家画“一水”加“两崖”的排列易,画“一”而“两”,“两”而“三”的连续“三声”难。
(摘编自钱锺书读《拉奥孔》)
1.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莱辛是历史上质疑“诗画同质”观念的第一人,他的《拉奥孔》在近代诗画理论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B.雕塑《拉奥孔》既呈现了拉奥孔被缠绞的表情,又不让这表情表现为丑态,体现了希腊艺术恬静与肃穆的一面。
C.雕塑《拉奥孔》与史诗记载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三处:一是拉奥孔的表情,二是大蛇缠身的部位,三是人物穿衣与否。
D.莱辛的《拉奥孔》认为,由于诗和画拥有不同的媒介和符号,所以形成了各擅胜场的题材范围。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诗歌是时间的艺术,在描述一件事情时,即使是高明的绘画也不如诗歌来得生动和明白。
B.绘画只能是对所画对象某一瞬间的定格,因此后人根据画作是推想不出所画对象动作的过程的。
C.“红杏枝头春意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等诗句,化静为动,以动作来描绘景致。
D.沈括质疑了唐代传说,从这个例子可判断,后人关于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说法其实没有道理。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莱辛“诗画异质”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诗以空灵,才为妙诗,可以入画之诗尚是眼中金屑也。
B.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
C.诗和画的圆满结合,就是情和景的圆满结合,也就是所谓的“艺术意境”。
D.图画可以画爱神向一个人张弓瞄准,而诗歌则能写一个人怎样被爱神之箭射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嵇康诗有“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一句,顾恺之说画“手挥五弦易,目送归鸿难”。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到橘子林去
李广田
小孩子的记忆力真是特别好,尤其是关于她特别有兴趣的事情,她总会牢牢地记着,到了适当的机会她就会把过去的事来问你,提醒你。
“爸爸,你领我去看橘子林吧,橘子熟了,满树上是金黄的橘子。”
今天,小岫忽然向我这样说,我稍稍迟疑了一会,还不等回她,她就又抢着说了:“你看,今天是晴天,橘子一定都熟了,爸爸说过领我去看的。”
我这才想起来了,那是很多天以前的事情,我曾领她到西郊去。那里满坑满谷都是橘子,但那时橘子还是绿的,她并不觉得好玩,只是说:“这些橘子几时才能熟呢?”
“等着吧,等橘子熟了,等一个晴天的日子,我就领你来看看了。”这地方阴雨的日子真是太多,偶然有一次晴天,就令人觉得非常稀罕,简直觉得这一日不能随便放过。小孩子对于这一点也该是敏感的,于是她就这样问我了。去吗,那当然是要去,并不是为了那一言的然诺,却是为了这一股子好兴致。
我们走到了大街上。今天,真是一切都明亮了起来,活跃了起来。石头道上的水洼子被阳光照着,像、面面的镜子;女人头上的金属饰物随着她们的脚步一明一灭;挑煤炭的出了满头大汗,脱了帽子,就冒出一大片蒸气,而汗水被阳光照得一闪一闪的。天空自然是蓝的了,一个小孩子仰脸看天,也许是看一只鸽子,两行小牙齿放着白光,真是好看。小岫自然是更高兴的,别人的高兴就会使她高兴,别人的笑声就会引起她的笑声。可是她可并没有像我一样关心到这些街头的景象。她毫没有驻足而稍事徘徊的意思,她的小手一直拉着我向前走,她心里一定是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走出城,人家稀少了,景象也就更宽阔了,也听到好多地方的流水声了,看不到洗衣人,却听到洗衣人的杵击声,而那一片山,那红崖,那岩石的纹理,层层叠叠,甚至是方方正正的,仿佛是由人工所垒成,没有云,也没有雾,崖面上为太阳照出一种奇奇怪怪的颜色,真像一架金碧辉煌的屏风,还有瀑布,看起来像一丝丝银线一样在半山里飞溅。我看着眼前这些景物,虽然手里还握着一只温嫩的小胖手,我却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而她呢,她也并不扰乱我,我想,她不会关心到眼前这些景物的,她心里大概只想着到橘子林去。
远远地看见一大片浓绿,我知道橘子林已经在望了,然而我们却忽然停了下来,不是我要停下来,而是她要停下来,眼前的一个故事把她吸引住了。
是在一堆破烂茅屋的前面,两个赶大车的人在给匹马修理蹄子。
我认识他们,我只是认识他们是属于这一种职业的人,而且他们还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他们时常叫我感到那样子的可亲近,可信任。他们把内地的货物运到边疆上出口,又把外边的货物运到内地,他们给抗战尽了不少的力量……他们两个正在忙着,他们一心一意地“对付”那匹马。你看,那匹马老老实实地站着,不必拴,也不必笼,它的一对富有感情的眼睛几乎闭起来了。不但如此,我想这个好牲口,它一定心里在想: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慢慢地修,不错,他正在给你慢慢地修哩。他搬起一个蹄子来,先上下四周抚弄一下,再前后左右仔细端详一番,然后就用了一把锐利的刀子在蹄子的周围修理着。我为那一匹牲口预感到一种飞扬的快乐……我这样想着,看着,看着,又想着,只是顷刻之间的事情,猛一惊醒,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了,我低头一看,却正看见她把她的小手掌偷偷地抬起来注视了一下。她是在看她自己的小指甲。而且我也看见,她的小指甲是相当长的,也颇污秽了,每一个小指甲里都藏着一点黑色的东西。
我不愿再提起到橘子林去的事,我知道小岫对眼前这件事看得入神了,我不愿用任何言语扰乱她,我看她将要看到什么时候为止。
赶马车的人把那一只马蹄子修好了,然后又丁丁地钉着铁掌。钉完了铁掌,便把马蹄子放下了。那匹马把整个的身子抖擞了一下,我说那简直就是说一声谢谢,或者是故意调皮一下。然后,人和马,不,是人跟着马,可不是马跟着人,更不是人牵着马,都悠悠然地走了,走到那破烂的茅屋里去了。那茅屋门口挂一个大木牌,上边写着拙劣的大字:“叙永骡车店”。有店就好了,我想,你们也可以少受一些风尘。
“回家。”小岫很坚决地说,而且已经在向后转了。
“回家告诉妈妈:马剪指甲,马不哭,马乖。”她拉着我向回路走。
我心里笑了,我还是没有说什么,我只是跟着她向回路走。
“我的手指甲也长了,回家叫妈妈剪指甲,我不哭,我也乖。”她这么说着,又自己看一看自己的小手。
“对,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次我是不能不说话了,我被她拉着,用相当急促的脚步走着。
这时候,太阳已经向西天降落了,红崖的颜色更浓重了些,地上的影子也都扩大了。我们向城里走着,我们都沉默着,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我不再去看橘子了。”她心里也许有这么一句话,也许并没有。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决定带小岫到橘子林去,只是因为不想“随便放过”偶然到来的晴天,与她提醒“我”履行承诺无关。
B.“我”从“几乎忘掉了我的小游伴”,到不知道小岫的手掌“早已从我的掌握中脱开”,这个变化表明“我”的出游兴致变高了。
C.赶大车的人让“我”感到可亲近、可信任,除了他们“都是北方人,都是我的乡亲”,还因为他们为抗战做出了贡献。
D.返回城里的路上,“小岫不说话,我也不说话”,父女二人的沉默表明他们对未到达橘子林感到有点失落。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我的大哥给我修理蹄子,我们走的路太远了,慢慢地修吧,修好了,我们就上路。”这一句将马人格化,写出了马对车夫的感情,生动而饶有趣味。
B.“我”在判断小岫对去橘子林的态度时,用语从“定”变为后来的“也许”,暗示小岫的心理变得难以琢磨了。
C.小岫让“我”领她去橘子林,实际上全程“我”都是由她拉着走的,由此可见,小岫的言行决定着本文的节奏。
D.本文借助小孩子的视角,先后描写了街道、山林、骡车店等处的景象,看似散漫,实则突出主题,使本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
8.“我”和小岫最终放弃去橘子林,本文却仍以“到橘子林去”为题,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4分)
9.本文的童趣往往通过细节体现出来,请指出三处这样的细节并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谓子胥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可?”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曰:“臣,楚国之亡虏也,父兄弃捐,骸骨不葬,蒙罪受辱,来归命于大王,幸不加戮,何敢与政事焉?”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子胥曰:“臣闻谋议之臣,何足处于危亡之地,然忧除事定,必不为君主所亲。”阖闾曰:“不然。寡人非子,无所尽议,何得让乎?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子胥良久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阖闾曰:“安君治民,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城郭以成,仓库以具,阖闾复使子胥、屈盖馀、烛佣习术战骑射御之巧。六月,欲用兵,会楚之白喜来奔。阖闾见白喜而问曰:“寡人国僻远,东滨海,侧闻子前人为楚荆之暴怒,费无忌之谗口,不远吾国,而来于斯,将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国之失虏,前人无罪,横被暴诛。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阖闾伤之,以为大夫,与谋国事。吴大夫被离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与喜同,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离曰:“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子胥不然其言,与之俱事吴王。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
10.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划分句读,其中有六处需要划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3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子胥曰:“凡A欲B安C君D治E民F兴G霸H成I王J从K近L制M远N者O必P先Q立R城S郭T设U守V备W实X仓Y廪Z治兵库。斯则其术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人,指出征的人或出行的人,也指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员。文中是后者。
B.弃捐,抛弃,弃置。多指文人不得于时或妇女不得于其夫,也婉言人死。
C.进退,指进攻和退却,也有增减等义。文中是偏义复词,指退隐不参政。
D.胡马,文中指异族铁骑,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阖闾即位后,因为吴国当前国力衰微,难以让百姓和诸侯们信服,于是向伍子胥请教强国之道,并委托伍子胥来筹划实施。
B.伍子胥认为谋臣只能和君王在危急境地中共处,一旦忧患消除,国事安定,一定不会再被君王亲近。阖闾打消了他的疑虑。
C.在城郭建成、仓库完备后,阖闾命令伍子胥与屈盖馀、烛佣等人训练部队,提高士兵战术、骑马、射箭、防御等军事技能。
D.阖闾任贤使能,励精图治。伍子胥虽然身为楚国逃犯,但是依然受到他的重用。吴国偏僻落后,他采取有效措施强国治民。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4分)
(2)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4分)
14.文中伍子胥和白喜“同病相怜,同忧相救”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1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后世一直传诵不已,苏轼《赤壁赋》中就曾引用过。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交代了诗人贬谪之地的偏僻与被变时间之久。
(3)花与鸟既是绘画作品中的重要题材,又常常在古代诗词中对举出现,如“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10分)
2019年电影暑期档最大的赢家 当属火遍全国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奇迹般的49亿元票房,将中国动画电影的“天花板”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近期上映的动画电影《罗小黑战记》同样凭借极佳的口碑引起了广泛关注,再加上年初的黑马作品《白蛇:缘起》,可以说,2019年中国动画电影的表现 ,这再次引发国漫是否已经“崛起”的讨论。
有人认为:“崛起”之说忽略了中国动画曾经的辉煌,当下的繁荣至多只是“复兴”。然而,对照以“上美厂”为标志的国有和计划生产模式,电影产业化改革至今,中国动画的发展,可以视为一场 式的深刻变革。《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发折射出来的是中国动画近二十年来取得的巨大进步。
然而中国动画的问题仍相当醒目:动画类型在电影产业中的票房份额还不够高;缺乏具备强劲创作能力与雄厚产业实力的龙头性企业;缺乏成熟规范的生产和管理流程;往后看的传统题材多,向前看、向身边看的科幻、现代题材少;创意能力仍然不高,还未拥有诸如像《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这样赞叹不已的想像力。
要判断国漫是否已经“崛起”,取决于判断的标准和参照系。纵向比较,中国动画无疑已成就卓然,但在面向国际的横向比较之下,其短板弱项亦相当明显。( )需要电影业、动画人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
18.在文段划线处填入适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4分)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崛起之国漫,不是进行时而是完成时。
B.国漫之崛起,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C.国漫之崛起,不是进行时而是完成时。
D.崛起之国漫,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
21.观察下面的漫画,回答问题。
这幅漫画说明了什么问题?(5分)
22.下面是某校一则征稿启事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青春是最美丽的岁月,青春中的人是最可爱的人,青春中的事是最值得回忆的事,青春是用来记住的。在此,以“青春校园”为主题,我社向校园师生征稿。稿件要求内容积极向上,文体形式不限,提倡抒写个性。有疑问请质询我社,我们将对您的问题进行不胜其烦的解答。欢迎各位朋友踊跃参加征文活动。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一篇关于“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这8位2019年应届毕业的顶尖博士生,最高年薪201万,最低年薪89.6万。其中有两位出身寒门,一位来自乡村。这引得网友们纷纷留言。有人感叹说:“知识就是力量,值!"也有人说:“华为牛,正是因为它拥有了一群实力超群的牛人。”也有人说:“没伞的孩子啊,你当努力奔跑,真正的实力是你拼命的努力!”也有人质疑说:“博士能拿高薪,普通人就不能拿高薪吗?”
这些留言,也许会引发你对“真正的实力”进行深入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将你的思考写成一篇文章,分享给网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永春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科参考答案(2023.06)
一、现代文阅读
1. A 2. C 3. D
4. 材料一围绕莱辛《拉奥孔》提出的“诗画异质”观,从缘由、推论到结论,纵向展开,引述其观点,并结合作者个人的理解,以举例、引证的方法加以阐释;②材料二点出莱辛“诗画异质”的核心观点后,以札记形式列举中国古人关于诗画关系的相关讨论,与莱辛观点形成照应。(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5. ①根据莱辛的观点,绘画宜于描写静物而诗歌宜于叙述动作,“手挥五弦”和“目送归鸿”这两句诗都含有动作;②而作为空间艺术的绘画只能表现最小限度的时间;③与“手挥五弦”相比,“目送归鸿”包含更长的时间先后承续的过程,所以更难以被转化为绘画。(一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
6.C
7.A
8.①本文以“到橘子林去”为题,文中也一再强调让读者对橘子林充满期待,而“我”和小岫最终选择放弃,结果出人意料;②“到橘子林去”是全文叙述的主要线索,本文主要记述的是去橘子林途中的所见所闻;③更有利于突出小岫的随性,到橘子林去是出于她的要求,放弃也是她的决定。(写出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
9.①小岫“还不等回,她就又抢着说了”,体现了孩重的急切心理及一点狡黠;②小岫沿途不关心眼前景物,“一直拉着我向前走”,体现了孩童的单纯可爱;③小岫偷偷看自己的指甲,透露出孩童的小心思;④“回家剪指甲,你真乖,你比马还乖。”这是孩童的语言和独有的思维方式,体现孩童的天真。(写出三点即可,一点2分)
10.FJOSWZ (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 原文标点: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
11.D “胡马”在文中泛指北方边地及西域地区的马匹,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含义不同。
12.A “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的原因是“仁未施,恩未行”,而不是吴国国力衰微。
13.(1)伍子胥就派人察看地形和水文,效法天地,筑造了一座大城,周长四十七里。【评分标准】4分。“使”,派人;“相”,察看;“象天法地”,效法天地;“周回”,周长。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我听说大王收留了困窘中的伍子胥,所以前来归顺,只希望大王赐我一死。
【评分标准】4分。“穷厄”,困窘,困顿;“归命”,归顺,投奔;“惟”,希望;“其”,指自己。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两人有相同的经历和仇恨,都是楚国逃犯,先后投奔吴国。②伍子胥因同情而信任白喜。③伍子胥未听被离劝说,愿意与白喜共事吴王。
【评分标准】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阖闾元年,(吴王)开始任用贤人、使用能士,实行恩惠,凭借仁义在诸侯之间闻名。仁义未实施,恩惠未实行,(阖闾)担心国人不亲近,诸侯不信任,就任命伍子胥担任行人的职务,用客卿的礼节对待他,并且和他谋划国家政事。阖闾对子胥说:“我想使国家强盛并王霸天下,从哪做起才可以呢?”伍子胥跪行上前,边流泪边磕头说:“我是楚国逃亡的罪人,抛弃了父兄,他们的尸骨得不到安葬,我带着罪名忍受耻辱,前来投奔大王,有幸您不杀掉我,哪里敢参与政事呢?”阖闾说:“不是您,恐怕我免不了去做征战杀敌的差使。如今幸亏得到您的一番指教,才到了今天这样。为什么半道上生出了退隐(的念头)呢?”子胥说:“我听说出谋划策的臣子,在危亡的境地,足以(和君王)相处,但是等到忧患消除、国事安定,一定不再被君王亲近。”阖闾说:“不对。我没有您,就没人一起详尽地商议国事了,怎么能够责怪您呢?我的国家地处偏远,只在东南地区,地势艰险阻塞,气候潮湿,又有江河海洋的水患。国君没有防御措施,百姓没有依靠,粮仓库府未曾建设,田地不曾开垦。对此该怎么办?”子胥过了很久说:“凡是想要国君安定,人民得到治理,建立霸业,称王天下,让周围各国顺从,让远方各国得到控制,一定要先建设城池,设置守卫军备,充实粮仓,修治兵库。这就是应采取的办法。”阖闾说:“我把这项大计委托给你去筹划了。”伍子胥就派人察看地形和水文,效法天地,筑造了一座大城,周长四十七里。又筑造了一座小城,方圆十里,陆路有三个城门。城池已经建成,仓库已经完备,阖闾又派伍子胥、屈盖馀、烛佣训练部队加强战术、骑马、射箭、防御等军事技能。六月,(阖闾)想要兴兵作战,恰巧楚国的白喜前来投奔。阖闾接见白喜并问道:“我的国家地处偏远,东面临海,听说您祖父因为楚王的暴怒、费无忌的谗言而被杀害,您不嫌弃我国边远,来到这里,将用什么来指教我呢?”白喜说:“我是楚国逃亡的犯人,祖父无罪,横遭残害。我听说大王收留了困窘中的伍子胥,所以前来归顺,只希望大王赐我一死。”阖闾怜悯他,任命他为大夫,和他一起商量国家政事。吴国大夫被离问伍子胥说:“怎么见到白喜就新人他呢?”子胥说:“我的怨仇与白喜是相同的,您没有听过《河上歌》吗?“疾病相同的人互相怜悯,忧患相同的人互相救助。惊飞的群鸟相随着停在一起,沙石上急流下来的水回环往复汇在一起流去。'胡地的马总是迎着北风站立,越地的燕子总是对着太阳嬉戏。谁不喜欢与自己命运相近的人,哀怜自己所思念的人呢?”被离说:“我看白喜这个人,目光像鹰,走路似虎,表现出一种一心追求功名利禄、嗜杀残忍的本性,不可以亲近。”子胥对被离的话不以为然,仍与白喜一起侍奉吴王。
15. B
16. “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了铺垫。(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7.①. 月明星稀 ②. 乌鹊南飞 ③. 巴山楚水凄凉地 ④. 二十三年弃置身
⑤. 感时花溅泪 ⑥. 恨别鸟惊心(春去花还在 人来鸟不惊/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评分说明:有添,错,漏字一律不给分。
18.毋庸置疑 可圈可点 脱胎换骨 (其他意思相近的成语可酌情给分)
19.创意能力仍然不足,还未拥有诸如《寻梦环游记》《头脑特工队》中所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不已的想像力。(改对一处给2分)
20.B
21.在环保督察不断出击的情况下,一些地方的环保工作出现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有的地方光顾“面子”,不把资金和力气放在治污上,而是放在掩盖、遮挡污染上。(意思对即可)
22.“记住”改为“怀念”;“校园”改为“广大”;“要求”改为“务请”;“质询” 改为“咨询”;“不胜其烦”改为“不厌其烦”;“朋友”改为“师生”。(一处1分)
23.本材料要求“真正的实力”。联系“华为年薪百万聘用8名博士”的文章,这8位2019年顶尖博士生为什么能拿高薪?肯定是因为实力强,是否出身寒门不重要,只要自己足够努力,有扎实的知识,有超群的实力。华为什么是牛?因为唱的员工都有超群的实力,所以成就了企业的实力。普通人能不能拿高薪?可以啊,只要足够努力,铸造出自己非凡的实力。考生思考“真正的实力”,可以思考是什么实力?软实力还是硬实力?可以思考谁的实力,是个人的?企业的?学校的?国家的?还可以思考用什么方式铸造实力,高远的理想?长期的积累?艰苦的奋斗?创新与超越?考生思考好以上问题便容易立意。
立意:拥有实力才能拥有世界;今天的努力,明天的实力;实力是追逐梦想的翅膀;铸造实力,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