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七升八预习1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组成(学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七升八预习1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组成(学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6-23 22:32:1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1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组成
考点一、水的分布
考点精要:
(1)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m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
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它虽然占总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体的种类较多,并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3)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体的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体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典型案例:(2023八上·长兴期末)2022年7月14日以来,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多次发布水利旱情预警,湖州各地多次组织实施人工降雨,积极应对旱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后一定会降水
B.浙江今年夏秋季节盛行西北风,所以没下雨
C.人们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答案】C
【解析】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很难容纳更多水汽,气温骤降,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下降,水汽会附着在微小的灰尘颗粒上形成细小的水珠发生水汽凝结,形成云漂浮在空气中,不一定形成降水。水珠和冰晶随着温度的降低和水汽的增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雨滴、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形成降水。
【解答】A.空气中有水汽凝结时不一定形成降水,还需要温度降低使水汽聚集成雨滴,A错误。
B.浙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季节盛行东南季风,高温多雨,B错误。
C.干冰升华会吸热,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水珠和冰晶聚集增大形成雨滴而降落实现人工增雨缓解局部干旱,C正确。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D错误。
变式1:(2023八上·椒江期末)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答案】B
【解析】许多人把地球想象为一个蔚蓝色的星球,其71%的表面积覆盖水。其实,地球上97.5%的水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而在淡水中,将近70%冻结在南极和格陵兰的冰盖中,其余的大部分是土壤中的水分或是深层地下水,难以开采供人类使用。江河、湖泊、水库及浅层地下水等来源的水较易于开采供人类直接使用,但其数量不足世界淡水的1%,约占地球上全部水的0.007%。
【解答】地球上的水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资源中最多的水是海洋水,占97.53%;
变式2:(2023八上·义乌期末)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答案】D
【解析】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淡水资源有限;虽然亚洲的水资源最多,但是因为亚洲的人口众多,所以人均拥有的数量是最少的;
【解答】A. 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错误;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不平衡的 ,错误;
C. 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错误;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正确;
变式3: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碗,一会儿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这是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
【答案】D
【解析】根据地球上水资源分布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碗,一会儿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这是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故D正确,而A、B、C错误。
考点二、水的循环
考点精要: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循环发生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
典型案例:(2023八上·义乌期末)2022年9月5日至6日,超强台风“轩岚诺”北上经过浙江省东部海域,为全省大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
A. 水汽输送 B.下渗 C.降水 D.蒸发
【答案】C
【解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解答】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中的降水;
变式1:(2022八上·定海期末)如图表示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其中丙、丁分别表示陆地水和海洋水,则环节①表示的是(  )
A.水汽输送 B.径流 C.蒸发、蒸腾 D.降水
【答案】A
【解析】海陆间循环是最大的水循环,水循环的途径有降水,蒸发,植物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环境;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水循环的外因时地心引力和太阳辐射;
【解答】丙、丁分别表示陆地水和海洋水 ,所以①是水汽输送,把海洋上空的水汽运输到陆地上空;A正确;
变式2:(2023八上·义乌期末)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上图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
(2)“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有所改善,据图回答。“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
【答案】(1)水汽输送(2)⑤
【解析】①是水汽输送,②④是降水,③是蒸发,⑤是地表径流,⑧是地下径流;
【解答】(1)①是水汽输送;
(2)“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⑤水汽输送;
变式3:(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是   。
(2)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还有   。
(3)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答案】(1)水汽输送 (2)太阳辐射 (3)⑤
【解析】①是降水,②是蒸发,③是水汽输送,④是降水,⑤是地表径流,⑥是地下径流;水循环的内因是舒蝶三态变化,水循环的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南水北调工程是对水循环中地表径流的影响;
【解答】(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是水汽输送;
(2)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还有太阳辐射 ;
(3)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地表径流⑤施加影响;
考点三、水的电解
考点精要:装 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
现 象: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都下降。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一半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即可表示为: 水 氢气+氧气。
典型案例:(2022八上·义乌期中)右图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据此回答:
(1)图中B端为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
(2)验证C试管中收集的气体的方法是   。
【答案】(1)负(2)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复燃则为氧气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c管内气体体积小于D管,则C管内为氧气,D管内氢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因此B段为电源的负极。
(2)验证C试管中收集的气体的方法是: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复燃则为氧气。
变式1:(2022八上·平阳月考)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速度变大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过程、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判断。
【解答】①水的导电能力取决于其中离子的浓度,在水中加入硫酸,其中的离子浓度增大,则导电能力增强,那么反应加快,故①正确;
②甲试管内气体体积大于乙试管内气体体积,则甲试管内为氢气,乙试管内为氧气,则二者的题之比为2:1,故②正确;
③甲试管中的气体氢气可以燃烧,故③正确;
④乙试管内的氧气不能燃烧,但是能够使燃烧的木条燃烧更旺,故④正确。那么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变式2:(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型管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氢气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电源的负极
B.d管中的气体先收集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答案】D
【解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判断。
【解答】A.a管中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它的密度小于空气,应该为氢气。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因此a是电源的负极,故A正确不合题意;
B.d管中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应该为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故B正确不合题意;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从而加快反应进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故D错误符合题意。
变式3:(2022八上·柯桥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   极。
(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B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性。
(3)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   。
【答案】(1)负 (2)带火星木条复燃;助燃性 (3)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和检验方法解答;
(3)可从氧气和氢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的角度分析。
【解答】(1)根据图2可知,A的体积大于B的体积,则A为氢气,B为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因此b应该与电源的负极相连。
(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氧气)中,能看到的现象是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B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助燃性性。
(3)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氧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于氢气。
考点四、水分子的构成
考点精要:水电解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典型案例:(2022八上·义乌期中)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知(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
【答案】D
【解析】根据对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从微观上看,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D正确,而A、B、C错误。
变式1:(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
【答案】C
【解析】(1)(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3)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判断;
(4)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试管a中生成气体的体积大于b管,则a管内氢气,b管内氧气,且二者的体积之比为2:1,故A、B错误;
水分解的过程中,反应前和反应后都只有两种原子,即氢原子和氧原子,故C正确;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氢气+氧气 ,故D错误。
变式2:(2022·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b 管与电源    极相连产生气体。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 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答案】(1)正(2)氢气
【解析】(1)在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氢气和氧气在水中溶解度的不同解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b管中气体体积小于a管,则b管为氧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则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 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更难溶于水。
变式3:(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b管与电源   极相连。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2)理论上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由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则实验能收集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   1: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
(4)图乙中表示氧分子的是(  )
A. B. C.
【答案】(1)正;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管口 (2)小于 (3)氢和氧组成 (4)C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根据溶解性的大小确定二者体积之比的变化;
(3)根据反应产物确定水的组成;
(4)根据氧分子的构成判断。
【解答】(1)甲图中,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管内为氢气,b管内为氧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则b管与电源正极相连。检验b管内氧气的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管口。
(2)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可以近似看作氧气稍微溶解,而氢气不溶解,即比值1:2中,分子变小而分母不变,那么比值减小,即实验能收集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小于1:2。
(3)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得到,水由氢和氧组成。
(4)根据水分子H2O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则在中,中间黑色的大圆为氧原子。根据O2可知,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即为 ,故选C。
1.(2022八上·鹿城月考)如图表示地球上水体的分布情况,其中甲部分表示的是(  )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大气水 D.冰川水
【答案】A
【解析】根据地球上水体分布解答。
【解答】地球上的水分布于海洋、江河、冰川、大气、地下。地球上约96.5%的水存在于海洋中,湖泊咸水占0.94%,淡水占全球总水量的2.53%。淡水中68.7%为冰川及永久雪盖,30.01%为地下水,1.29%分布于江河湖泊和大气中。 图中甲表示海洋水。
2.(2023八上·长兴期末)2022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8周年。你认为这一引水工程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来实现的?(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答案】D
【解析】水循环的环节有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改变地表径流是人类对水循环影响的主要方式。通过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来极大的改变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解答】南水北调这一跨流域调水属于改变地表径流,D正确。
3.(2022八上·温州月考)从温州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趋势情况看,台风灾害是我市最为典型的自然灾害,台风引发的暴雨造成洪涝、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影响较为突出。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
A.①蒸发 B.⑤地表径流 C.④降水 D.③水汽输送
【答案】D
【解析】①蒸发,②植物蒸腾,③水汽输送,④降水,⑤地表径流,⑥下渗,⑦地下径流;
【解答】台风登陆属于水汽输送,它从海洋的上空来到大陆的上空;
4.(2022八上·杭州期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降水和径流
B.水蒸发过程中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通过水循环海洋水可以转化为陆地水
D.地表水量一定与地表蒸发量相等
【答案】C
【解析】水循环的环节由: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下渗等;水循环的年内因是水的三态变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年地表径流水量等于降水量总量-同期蒸发的水量;
【解答】A. 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降水和径流 ,错误;
B.水蒸发过程中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错误,水的三态变化,它的化学性质不变;
C.通过水循环海洋水可以转化为陆地水,正确;
D.地表水量一定与地表蒸发量相等,错误,地表径流水量等于降水量总量-同期蒸发的水量;
5.(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答案】D
【解析】根据对水电解过程的现象、结论的理解判断。
【解答】A.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故A错误;
BD.根据化学式H2O可知,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D正确;
C.水由水分子构成,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故C错误。故选D。
6.(2022八上·杭州期中)结合水电解现象以及电解过程微观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是(  )
A.阴极和阳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2∶1
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与氧气组成的
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可分的
【答案】C
【解析】根据对水的电解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在电解水的过程中,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二者体积之比为2:1,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在电解水的过程中,水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即分子改变,原子不变,故B正确不合题意;
C.该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该实验证明分子是可分的,故D正确不合题意。
7.(2023八上·嘉兴期末)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我们浙江省是台风的重灾区。
(1)台风“梅花”于22年9月14日登陆浙江舟山,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台风登陆这一过程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选填“水汽输送”或“地表径流”)。
(2)台风过后河水变得浑浊,小明模拟河水的净化过程。河水在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滤纸有破损
B.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1)水汽输送(2)A;B
【解析】水循环的环节有降水,蒸发,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过滤时要求一贴,二低,三靠;一贴:过滤时,为了保证过滤速度快,而且避免液体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滤纸应紧贴漏斗内壁,且中间不要留有气泡. 二低:如果滤纸边缘高于漏斗边缘,过滤器内的液体极有可能溢出;如果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体也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这样都会导致过滤失败.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是为了使液体顺着玻璃棒缓缓流下,避免了液体飞溅;玻璃棒下端如果紧靠一层滤纸处,万一玻璃棒把湿的滤纸戳破,液体就会顺着漏斗与滤纸间的夹缝流下,导致过滤失败,而靠在三层滤纸处则能避免这一后果;漏斗下端管口的尖嘴要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可以使滤液顺着烧杯内壁流下,避免了滤液从烧杯中溅出.
【解答】(1)台风登陆这一过程属于水循环中的水汽输送;
(2) 河水在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 ,可能的原因是AB;C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会导致滤液四溅,但是四溅的滤液是清澈的;
8.(2023八上·椒江期末)某科研团队利用碳基吸收体(吸光性强)设计生产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过海水通道到达碳基吸收体,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    。
(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
【答案】(1)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2)蒸发
【解析】(1)影响蒸发的要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上方空气流速;
(2)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包括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解答】(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增大水的表面积,加快水的蒸发。
(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蒸发环节施加影响。
9.(2022八上·临海期中)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家庭简易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3)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B.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1)吸附
(2)2:1
(3)C;D
【解析】(1)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解答;
(2)在水的电解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大约是氧气体积的2倍;
(3)根据对水资源保护知识的理解判断。
【解答】(1)家庭简易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3)A.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会造成土壤和水体污染,故A错误;
B.地球上水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故B错误;
C.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C正确;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可以减小水体污染,故D正确。
10.(2022八上·金东月考)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水循环环节名称:③   ;⑤   ;
(2)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   
(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某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在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人体重的约2/3以上是水分
【答案】(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
(2)太阳(能)
(3)①②③④
【解析】水循环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构成了一个整体,实现了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联系,促进不同圈层之间的物质循环。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有: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植物蒸腾等。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能和水的重力作用。
【解答】(1)根据图示,水循环环节名称:③水汽输送;⑤地表径流;
(2)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3)根据有关水的知识分析判断。
①生物体需要水参与身体的新陈代谢,只有在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故①正确;
②生物体的60%-90%都是水分,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故②正确;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故③正确;
④人体的含水量约占体重的60%,故④正确。
故正确的是①②③④。
11.(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利用一杯水、铅笔和电池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电源后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在老师的建议下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白醋后,顺利完成了实验。
(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    。
(2)与电源    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3)铅笔芯能作为电极,说明铅笔芯    (选填“是”或“不是”)导体。
【答案】(1)增强水的导电性(2)负(3)是
【解析】(1)纯水不导电,而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
(3)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解答】(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较大,会产生较多的气泡。因为与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氢气,所以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3)笔芯能作为电极容易导电,说明铅笔芯是导体。
12.(2022八上·温州月考)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当电火花通过氢、氧混和气体时,他们即 化合成水。根据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1 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
(2)请在图 2 中画出反应后的生成物   。
(3)图甲实验揭示了水是由   组成的。
【答案】(1)氢气(2)和(3)氢和氧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
(2)根据电解水的反应产物分析解答;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水的组成。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1管内气体体积大于2管气体体积,则1管内气体为氢气。
(2)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图2中生成物为:和。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13.(2022八上·义乌期中)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是靠电解水获得的,请回答: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检验 a 处气体的方法是   。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其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 、“变小” 、“不变”)
【答案】(1)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尖嘴玻璃管口,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2)cab
(3)增加溶液的导电性;变大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2)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而原子重新结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
(3)纯水为绝缘体,不能够导电,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存在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1)根据图甲可知,a处气体体积小于b处,则a管内为氧气,则检验方法为: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尖嘴玻璃管口,打开活塞,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2)根据乙图可知,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生成氢分子,氧原子生成氧分子的过程,则正确顺序为:cab。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增加溶液的导电性。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溶质质量不变,但是溶剂的质量减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大。
14.(2022八上·杭州期中)小金分别在等量的蒸馏水中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硫酸溶液(硫酸不参与反应),做了三次电解水实验,测出电解水时收集到20毫升氢气所需的时间,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蒸馏水体积/毫升 200 200 200
加入硫酸溶液的体积/毫升 10 5 2
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秒 396 578 12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可知,小欢要探究的问题是   。
(2)第1次实验中,开始时,玻璃管内约有210毫升的硫酸溶液,结束后装置中剩下的硫酸溶液中,发生改变的是   (选填数字)。①水的质量、②硫酸溶质的质量、③溶液的总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硫酸的浓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2)①③④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确定探究的变量,从而确定探究的问题;
(2)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表格可知,其中的变量为加入硫酸溶液的体积,则小欢要探究的问题是:硫酸的浓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
(2)在水的电解过程中,部分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即水的质量发生改变,故①符合题意;
其中的硫酸溶质不参加反应,因此溶质保持不变,故②不合题意;
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水的质量变小,则溶液的质量变小,故③符合题意;
溶质的质量不变,而溶液的质量变小,根据“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①③④。
15.(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图:
(1)判断所接电源的正负极,图中A点表示电源   极。
(2)如何检验b试管内的气体   。
(3)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如下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B.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C.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原子
D.水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答案】(1)负
(2)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活塞,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3)A;C
【解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根据对水的组成和性质的认识判断。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a管内气体体积大于b管,则a管内为氢气,b管内为氧气。与A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则A为电源的负极。
(2)检验b试管氧气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尖嘴处,打开活塞,若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该气体是氧气。
(3)A.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则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A正确;
B.根据实验现象,不能得到生命活动需要水的结论,故B错误;
C.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C正确;
D.水中不存在氢气和氧气,故D错误。
故选AC。
课后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预习1 地球上的水与水的组成
考点一、水的分布
考点精要:
(1)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m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海洋水是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2)地球上的淡水(包括陆地淡水和大气水)仅占总水量的2.53%。
陆地淡水包括冰川水、地下淡水、湖泊淡水、土壤水、河水等,它虽然占总水量的比例很小,但水体的种类较多,并为人类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3)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体的形式存在的。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体形式存在。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体的形式存在。
典型案例:(2023八上·长兴期末)2022年7月14日以来,浙江省水利厅、浙江省水文管理中心多次发布水利旱情预警,湖州各地多次组织实施人工降雨,积极应对旱情。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珠后一定会降水
B.浙江今年夏秋季节盛行西北风,所以没下雨
C.人们可以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缓解局部干旱问题
D.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东多西少,北多南少
变式1:(2023八上·椒江期末)从太空传来的照片显示,地球大部分面积被水体覆盖,其中最庞大的水体是(  )
A.冰川水 B.海洋水 C.河流水 D.大气水
变式2:(2023八上·义乌期末)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百分比示意图,可见( )
A.亚洲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水资源缺乏问题 B.全球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水资源不足 D.亚洲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变式3:吃完早餐后,小明去洗碗,一会儿妈妈看见水龙头没关好,于是就告诉小明地球上的水资源很缺乏,要节约用水。这是因为地球上可供我们直接利用的水只有 (  )
A.河流水、固体冰川、土壤水 B.河流水、埋藏较深的地下淡水、固体冰川
C.河流水、固体冰川、淡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埋藏比较浅的地下淡水
考点二、水的循环
考点精要: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地球上的水循环发生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
典型案例:(2023八上·义乌期末)2022年9月5日至6日,超强台风“轩岚诺”北上经过浙江省东部海域,为全省大部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台风雨”体现了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
A. 水汽输送 B.下渗 C.降水 D.蒸发
变式1:(2022八上·定海期末)如图表示水循环中的海陆间循环,其中丙、丁分别表示陆地水和海洋水,则环节①表示的是(  )
A.水汽输送 B.径流 C.蒸发、蒸腾 D.降水
变式2:(2023八上·义乌期末)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讨论“水”的话题,大家积极参与,话题如下
(1)上图表示自然界的水循环。其中①表示   ;
(2)“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的状况有所改善,据图回答。“南水北调”工程改变水循环中的环节是    (填序号) 。
变式3:(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图为水循环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各序号分别代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其中序号③表示是   。
(2)水循环的动力除了地球的吸引力外还有   。
(3)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考点三、水的电解
考点精要:装 置: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
现 象:两个电极上出现了气泡,两支玻璃管内液面都下降。
电极 气体的量 检验方法及现象 结论
正极 气体体积是负极的一半 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负极 气体体积是正极的2倍 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实验结论:这个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即可表示为: 水 氢气+氧气。
典型案例:(2022八上·义乌期中)右图为某同学进行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图,据此回答:
(1)图中B端为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
(2)验证C试管中收集的气体的方法是   。
变式1:(2022八上·平阳月考)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电解水实验,有以下描述:①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能使水电解产生气体速度变大 ②甲、乙两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2:1 ③甲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燃烧 ④乙试管内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以上描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 C.①② D.①②③
变式2:(2022八上·杭州期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电解水的实验并收集产生的气体(U型管中预先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氢气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是电源的负极
B.d管中的气体先收集的气体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C.U型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的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D.该实验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变式3:(2022八上·柯桥期中)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生成A气体,则b应该接直流电源的   极。
(2)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入B气体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说明B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性。
(3)实验中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 1的原因可能是   。
考点四、水分子的构成
考点精要:水电解实验可以说明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更小的粒子,这种粒子就是原子。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因此我们可以说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的电解产生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典型案例:(2022八上·义乌期中)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可知(  )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水分子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D.水电解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分子
变式1:(2022八上·杭州期中)下图是电解水的实验及电解时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B.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质量比为2:1
C.水分解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D.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水2个氢分子+1个氧分子
变式2:(2022·浙江期中)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 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所示,b 管与电源    极相连产生气体。
(2)在电解水实际操作中,a、b 两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通常大于 2:1,其原因是两种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则在相同条件下,     (选填“氢气”或“氧气”)更难溶于水。
变式3:(2022八上·衢州期中)如图甲所示为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为电解水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b管与电源   极相连。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2)理论上产生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由于在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则实验能收集的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   1: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该实验可证明水是由   组成。
(4)图乙中表示氧分子的是(  )
A. B. C.
1.(2022八上·鹿城月考)如图表示地球上水体的分布情况,其中甲部分表示的是(  )
A.海洋水 B.陆地水 C.大气水 D.冰川水
2.(2023八上·长兴期末)2022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迎来全面通水8周年。你认为这一引水工程主要是通过改变水循环的哪一环节来实现的?(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3.(2022八上·温州月考)从温州自然灾害发生的历史趋势情况看,台风灾害是我市最为典型的自然灾害,台风引发的暴雨造成洪涝、山体崩塌、泥石流等影响较为突出。从水循环的途径来看,台风登陆属于(  )
A.①蒸发 B.⑤地表径流 C.④降水 D.③水汽输送
4.(2022八上·杭州期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地球上的水通过水循环不断被利用。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水循环的环节只有蒸发、降水和径流
B.水蒸发过程中水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通过水循环海洋水可以转化为陆地水
D.地表水量一定与地表蒸发量相等
5.(2023八上·义乌期末)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的
6.(2022八上·杭州期中)结合水电解现象以及电解过程微观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是(  )
A.阴极和阳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为2∶1
B.这个微观示意图说明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与氧气组成的
D.该实验证明了分子是可分的
7.(2023八上·嘉兴期末)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我们浙江省是台风的重灾区。
(1)台风“梅花”于22年9月14日登陆浙江舟山,带来严重的风雨影响。台风登陆这一过程属于水循环中的   环节(选填“水汽输送”或“地表径流”)。
(2)台风过后河水变得浑浊,小明模拟河水的净化过程。河水在过滤后发现仍然浑浊,导致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 。
A.滤纸有破损
B.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漏斗下端没有紧靠烧杯内壁
8.(2023八上·椒江期末)某科研团队利用碳基吸收体(吸光性强)设计生产的一款人工增雨器,海水可通过海水通道到达碳基吸收体,如图是它的结构示意图。
(1)顶端设计成像蘑菇一样的伞状结构,是为了    。
(2)若在现实中大量投入使用该装置,主要是对水循环的    环节施加影响。
9.(2022八上·临海期中)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家庭简易净水器中常用到活性炭,主要利用了活性炭的   性。
(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试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3)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下列说法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农业生产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
B.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C.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
D.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10.(2022八上·金东月考)阅读下列“水循环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水循环环节名称:③   ;⑤   ;
(2)地球上的水体系统,进行循环需要巨大的能量,这种能量主要来自   
(3)水是最常见的物质,下面是某同学对水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在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
②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
③水通常以固、液、气三态存在
④人体重的约2/3以上是水分
11.(2023八上·椒江期末)小科利用一杯水、铅笔和电池连接成如图装置,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接通电源后实验现象很不明显。在老师的建议下向水中加入了少量白醋后,顺利完成了实验。
(1)加入白醋的目的是    。
(2)与电源    极相连的笔芯产生更多的气泡。
(3)铅笔芯能作为电极,说明铅笔芯    (选填“是”或“不是”)导体。
12.(2022八上·温州月考)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当电火花通过氢、氧混和气体时,他们即 化合成水。根据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1)1 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
(2)请在图 2 中画出反应后的生成物   。
(3)图甲实验揭示了水是由   组成的。
13.(2022八上·义乌期中)天宫空间站的宇航员所需要的氧气主要是靠电解水获得的,请回答:
(1)图甲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检验 a 处气体的方法是   。
(2)图乙是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其正确的顺序是   。(填字母)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会加入少量的硫酸,其目的是   , 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变大” 、“变小” 、“不变”)
14.(2022八上·杭州期中)小金分别在等量的蒸馏水中加入不同体积的同种硫酸溶液(硫酸不参与反应),做了三次电解水实验,测出电解水时收集到20毫升氢气所需的时间,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蒸馏水体积/毫升 200 200 200
加入硫酸溶液的体积/毫升 10 5 2
收集20毫升氢气的时间/秒 396 578 12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可知,小欢要探究的问题是   。
(2)第1次实验中,开始时,玻璃管内约有210毫升的硫酸溶液,结束后装置中剩下的硫酸溶液中,发生改变的是   (选填数字)。①水的质量、②硫酸溶质的质量、③溶液的总质量、④溶质的质量分数
15.(2022八上·杭州期中)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装置图:
(1)判断所接电源的正负极,图中A点表示电源   极。
(2)如何检验b试管内的气体   。
(3)通过该实验能够得到如下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A.水是由氢和氧组成
B.各种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C.水分子中含有两种不同的原子
D.水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课后练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