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6”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上)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9 月 日
【学习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3、联系学习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并解释词义。
丁肇( )中 埋没( ) 彷徨( )( )
懦( )家 华裔( ) 论( )语 中庸( )
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格物:
致知:
正心:
修身:
齐家:
袖手旁观:
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
2、作者简介。
【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讨论和编写阅读提纲。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具部分来列提纲。
2、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了解释,请找出来。
3、本文主要探讨什么问题?
4、本文的标题是中心论点吗?
【当堂评价】
1、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精神?
2、本文的结论是什么?
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拓展提升】
你想更多了解丁肇中博士吗?(点击进入有关网页,查找有关资料)
【课后检测】
《金牌练习册》有关习题。
第二课时
【自主预习】
1、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2、《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3、这个目的与丁教授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不是一样的?
【合作探究】
1、第4段举王阳明“格物”失败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2、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在哪里?
3、实验的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4、第8段举研究竹子的例子证明了什么?
5、第9段讲的是什么道理?
6、第12段举“我”个人的经验证明了什么?这是什么论证?
【当堂评价】
1、为什么说当今社会需要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2、既然实验精神如此重要,当今的中国学生是否很重视它?为什么?作者对此是怎样论证的?
3、格物致知精神仅仅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吗?
【拓展提升】
同学们,学完课文后,相信你对“格物致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了深刻的认识。联想一下,我们是否也有“格物致知”精神?是否也有通过“格物”来“致知”的生活事例?或者有关“格物致知”的名人名言或历史故事?
【课后检测】
完成课本研讨与练习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