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0-06 21: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6”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上)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主备: 审核: 时间:2014年 9 月 日
【学习目标】
1、结合写作背景,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层含意。
2、了解驳论文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直接反驳和间接反驳相结合的方法。
3、体会作者辛辣、犀利、有力,讽刺味极强的语言。
4、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慨叹( ):
玄虚( ):
诓骗( ):
渺茫:
为民请命:
怀古伤今:
地大物博:
摧残:
抹杀:
诬蔑:
自欺欺人:
2、文本链接。
3、背景链接。
4、作者简介。
【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
1、泛读,初步把握文章思路、情怀。说说与立论不同,驳论写法的特点是什么?
2、再读课文,小组讨论探究下面问题,理清文章思路。
⑴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对方的错误观点是根据什么得出的?
⑵作者为什么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⑶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提出观点的依据是什么?
⑷作者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当堂评价】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一再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2、第4段有一段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掉这段文字,即“一到求神拜佛……麻醉着自己”,这说明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拓展提升】
请为下面两个似乎有些矛盾的名言找论据,证明它们各自合理性。
⑴我们所有所创造,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⑵尽信书,不如天书。
【课后检测】
完成《金牌练习册》习题。
第二课时
【自主预习】
学生齐读第1—5段,回顾上节课内容。
品读第6—9段,讨论探究:
⑴“中国的脊梁”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⑵“状元宰相”、“地底下”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合作探究】
1、“埋头苦干的人”、“拼命硬干的人”、“为民请命的人”、“舍身求法”的人各指什么样的人?你能说出几个吗?21教育网
2、“中国的脊梁”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当堂评价】
1、揣摩第1段话,三个副词“总”、“只”、“一味”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2、揣摩下列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那简直是诬蔑。
3、这篇文章的论述性语言好在哪里?
【拓展提升】
请运用驳论就以下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1、勤能补拙。
2、失败是成功之母。
【课后检测】
完成课本研讨与练习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