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的描述正确的是
A.位于第五周期,第Ⅴ族 B.属于金属元素
C.酸性: D.稳定性:
2.在同一周期的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C.元素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D.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位于同一主族,Z的核外电子数是X的2倍,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X<Y<Z<W
B.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弱酸
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
D.W的非金属性弱于Z
4.下列关于元素和元素周期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周期表包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VIII族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C.IA族元素与VIA族元素间形成的化合物可能不只一种
D.用中文“镆”命名的第11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第14列
5.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某些化合价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元素代号 A B C D E F
化合价 -2 +4、-4 -1 +5、-3 +3 +1
原子半径/nm 0.074 0.077 0.099 0.110 0.143 0.186
A.A和B只能形成一种常见化合物
B.D元素的单质不存在同素异形体
C.C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一定比B的强
D.A、E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E
6.如图是卤素单质(F2、Cl2、Br2、I2)的沸点与相对分子质量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①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B.单质④的氢化物在卤素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强
C.保存少量的单质③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
D.单质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7.X、Y、Z是三种主族元素,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Z的阴离子半径大于等电荷数的Y的阴离子的半径,则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顺序是
A.X>Y>Z B.Z>Y>X C.X>Z>Y D.Z>X>Y
8.目前周期表七个周期均已排满,共118种元素。短周期元素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且四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4。下到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
B.W的氢化物与Z的氢化物反应,产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C.在元素周期表中,117号元素与Z元素位于同一主族
D.工业上常用YX2漂白纸浆、毛、丝等
9.向含Al2(SO4)3和AlCl3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1Ba(OH)2溶液至过量,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和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C点铝元素存在形式是[Al(OH)4]-
B.向D点溶液中通入CO2气体,立即产生白色沉淀
C.原混合溶液中c[Al2(SO4)3]:c(AlCl3)=1:2
D.OA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3Ba2++8OH-=2[Al(OH)4]-+3BaSO4↓
10.下列实验或事实能证明相应结论的是
A.实验Ⅰ可验证金属性:
B.实验Ⅱ可验证金属性:
C.实验Ⅲ可验证非金属性:
D.实验W可验证非金属性:
11.已知短周期元素Y、Z、M、Q和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的最高化合价为+3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Y>Z>M
B.Y与R形成的化合物属于非电解质
C.Z的氢化物常温下可能为固体
D.M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与其简单氢化物反应
12.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E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增大,其中D、E为金属元素,A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与B和C的原子序数之和相等,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大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与C的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
B.C、D、E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
C.A、D均能和C形成两种化合物
D.B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学反应
13.X、Y、Z、M、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元素的最高正价为+4价,Y元素与Z、M元素相邻,且与M元素同主族;化合物Z2X4的电子总数为18,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比次外层少一个电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M
C.ZX3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
D.X的非金属性强于Q
14.俄罗斯科学家用含20个质子的钙元素的一种原子轰击含95个质子的镅原子,结果成功合成4个第115号元素的原子,中文名为“镆”,读音是mò。这4个原子生成数微秒后衰变成第113号元素,中文名则定为“”,读音是n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15号元素在第六周期 B.113号元素在第七周期第ⅤA族
C.115号和113号元素都是金属元素 D.镅元素和115号元素不在同一周期
15.下列各项性质的比较,符合相关性质递变规律的是
A.还原性: B.碱性:
C.酸性: D.非金属性:
二、填空题
16.同周期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1)钠、镁与水的反应
钠 镁
实验操作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现象 钠熔成小球,浮于水面,四处游动,有“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溶液加酚酞变红 加热前,镁条表面附着了少量无色气泡,加热至沸腾后,有较多的无色气泡冒出,滴加酚酞溶液变为粉红色
反应原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结论 钠、镁均能与水反应,钠比镁活泼,金属性:_____________。
(2)Al(OH)3的制备与性质
实验探究:
①向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现象为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②将①实验得到的沉淀分装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盐酸,现象为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另一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现象为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③向MgCl2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现象_________,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且均生成盐和水的氢氧化物。如 Al(OH)3。
(3)第三周期递变规律
①第三周期的Na、Mg、Al的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NaOH、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__________,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
②第三周期的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H3SiO3、H3PO4、H2SO4、HClO4的酸性逐渐__________。HClO4是最强的含氧酸,H2SiO3为难溶的弱酸,H3PO4为中强酸,H2SO4为强酸。
③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__,失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__,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非金属性逐渐__________。
17.已知溴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1)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
(2)溴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易_______(填“得”或“失”) _______个电子,表现出_______性。
(3)溴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_______,最低化合价为_______。
(4)溴元素的非金属性_______(填“强”或“弱”)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
(5)写出氯元素、溴元素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化学式并比较它们的酸性强弱_____。
三、实验题
18.铝、铁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其合金与盐在各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铝合金是一种建筑装潢材料,它具有坚硬、轻巧、耐用的特性。铝合金的下列性质与这些特性无关的是
A.不易生锈 B.导电性好 C.密度小 D.硬度大
(2)铝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写出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固态产物是_______。
(3)焊接金属时常用的焊接液为氯化铵,其作用是消除焊接金属表面的铁锈。;上述反应中当生成3.36L氮气(标准状况)时,转移的电子数为_______个,有同学认为,该反应产物中不应该有Fe生成,他的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
(4)现有仪器和药品:试管和胶头滴管,溶液、酸性溶液、溶液、氯水等。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探究铁与稀硝酸完全反应后铁可能的价态,填写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操作 现象与结论
第一步 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溶液。 _______
第二步 _______ _______;若无明显变化,则说明不含。
19.某同学做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递变性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表中的“实验方案”与“实验现象”前后不一定是对应关系)。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将新制氯水滴入溴化钠溶液中,振荡,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后静置 A.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快速游动,最后消失
②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入冷水中 B.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③将溴水滴入NaI溶液中,振荡,再加入适量CCl4,振荡后静置 C.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快速游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
④将一小块金属钾放入冷水中 D.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请你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探究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实验用品:
①仪器:_______、_______、镊子、小刀、玻璃片等。
②试剂:金属钠、金属钾、新制氯水、溴水、0.1 mol·L-1 NaBr溶液、0.1 mol·L-1 NaI溶液、CCl4等。
(2)实验内容(填写与实验方案对应的实验现象的字母和化学方程式):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化学方程式
① _______ _______
② _______ _______
③ _______ _______
④ _______ _______
(3)实验结论:_______。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等于主族序数,电子层数是4,最外层5个电子,所以As位于第四周期,第ⅤA族,故A错误;
B.As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
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P>As,所以酸性:H3AsO4>H3PO4,故C错误;
D.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P>As,所以稳定性:AsH3<PH3,故D正确;
故选D。
2.C
【详解】A.同周期自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A正确;
B.由于电子层数相同,同一周期的元素中(除稀有气体元素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电荷数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正确;
C.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电荷数增多,元素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C错误;
D.同周期自左至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3.C
【分析】X、Y、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Z位于同一主族,Z的核外电子数是X的2倍,推断X是O元素,Z是S元素;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Z的核外电子数,设Y、W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y、w,则有y + 6 +w =16,Z、W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Z是S,则W是Cl,即w=7,则y=3,则Y为Al元素。故X、Y、Z、W分别是O、Al、S、Cl。
【详解】A.同周期元素原子原子半径从左往右减小,同族元素从上往下增大,故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OB.据分析,Z是S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H2SO4,为弱酸,B错误;
C.Y单质是Al,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是铝热反应,反应方程式:,C正确;
D.据分析,W和Z分别是Cl和S,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从左往右增强,故Cl的非金属性强于S,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周期表包含元素最多的族是第IIIB族,包含镧系和锕系,共32种元素,A项错误;
B.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种元素,如和Ne,都含10个质子,却不是同种元素,B项错误;
C.ⅠA族元素如H、Na与ⅥA族元素如O,可形成、、、,C项正确;
D.用中文“镆”命名的第115号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七周期第15列,D项错误;
答案选C。
5.D
【分析】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某些化合价如表,A有-2价,B有-4、+4价,B处于ⅣA族,且A的原子半径与B相差不大,则A为O,B为C;C为-1价,根据原子半径可知C是Cl;D有-3、+5价,原子半径大于Cl,则D是P;E有+3价,F有+1价,原子半径均大于P,所以E是Al,F是Na。
【详解】A.A(O)和B(C)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A错误;
B.D为P元素,磷的单质有红磷和白磷,存在同素异形体,B错误;
C.C(Cl)的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不一定比B(C)的强,如HClO的酸性小于H2CO3,C错误;
D.A、E的简单离子分别是O2-、Al3+,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A(O2-)>E(Al3+),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A.卤素单质都属于分子晶体,其单质的沸点与其相对分子质量成正比,根据图象知,①②③④分别是F2,Cl2,Br2,I2卤族元素中,金属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越活泼,所以单质活泼性最强的是F2,A正确;
B.一般情况下结构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但是由于下原子半径小,所以在HF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物质的熔、沸点中HF最高,B错误;
C.溴易挥发,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小,且密度大于水,所以为防止溴挥发,可以用水液封,则单质③保存时加少量水进行水封,C正确;
D.氯气和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性,所以单质②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正确;
答案选B。
7.D
【详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原子核内质子数,等于其核电荷数。金属元素的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X、Y、Z三种主族元素,X的阳离子与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X处于Y的下一周期,原子序数:X>Y;Z阴离子半径大于等电荷数的Y的阴离子半径,则Y与Z处于同一主族,原子序数:Z>Y;Z与X可能处于同一周期也可能其周期数比X的周期数大。X形成阳离子,说明X为金属元素;Y、Z形成阴离子,则Y、Z为非金属,原子序数Z>X,故X、Y、Z三种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大小关系为:Z>X>Y,合理选项是D。
8.B
【分析】设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a,根据W、X、Y、Z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则a-1+2a+a+1=24,a=6,所以W是N元素、X是O元素、Y是S元素、Z是Cl元素。
【详解】A.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非金属性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所以酸性HClO4>H2SO4,故A正确;
B.NH3与HCl反应生成NH4Cl,NH4Cl溶液呈酸性,故B错误;
C.117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七周期ⅦA族,与Cl元素位于同一主族,故C正确;
D.SO2具有漂白性,工业上常用SO2漂白纸浆、毛、丝等,故D正确;
选B。
9.D
【分析】从图象可以看出,加入3L氢氧化钡溶液即3mol氢氧化钡时,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5mol,此时对应A点,硫酸铝和氢氧化钡恰好反应完全,硫酸根离子完全沉淀,可知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为1mol,生成的5mol沉淀其中有3mol为硫酸钡,2mol为氢氧化铝,再继续加入3mol氢氧化钡,沉淀继续增多,生成的沉淀为氢氧化铝,可知氯化铝的物质的量为2mol,B点时沉淀最多,硫酸根离子和铝离子都沉淀完全,硫酸钡的物质的量为3mol,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4mol。再加入氢氧化钡,氢氧化铝溶解,加入2mol氢氧化钡,4mol氢氧化铝完全溶解,生成Na[Al(OH)4],此时到达C点,此时沉淀只有硫酸钡,再加入氢氧化钡,沉淀量无变化。
【详解】A.由以上分析可知,C点为BaSO4沉淀,其物质的量为3mol,此时铝元素以[Al(OH)4]-的形式存在,故A正确;
B.D点溶液中有过量的氢氧化钡和Na[Al(OH)4],通入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钡反应立即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B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原溶液中硫酸铝的物质的量为1mol,氯化铝的物质的量为2mol,即c[Al2(SO4)3]:c(AlCl3)=1:2,故C正确;
D.由以上分析可知,OA段相当于硫酸铝和氢氧化钡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Al3++3 +3Ba2++6OH- = 3BaSO4↓+2Al(OH)3↓,故D错误;
故选D。
10.D
【详解】A.验证元素的金属性的强弱,可由金属单质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来判断,而不是与溶液反应,故A不符合题意;
B.的金属性强于,故B不符合题意;
C.与溶液反应生成溴,使左侧棉球变为橙色,未反应的继续与溶液反应置换出,使右侧棉球变为蓝色,能证明非金属性:,但不能证明非金属性:,故C不符合题意;
D.实验Ⅳ可证明酸性,这三种酸为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故能验证非金属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11.B
【分析】由题图可知Z、M为第二周期元素,其他为第三周期元素。由Y的最高化合价为价,可知Y为Al元素,结合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Z为C、M为N、Q为S、R为Cl元素。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增大,结合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确定原子半径:Al>C>N,A正确;
B.AlCl3在溶液中能导电,属于电解质,B错误;
C.碳元素的氢化物可能是气体、液体或固体,C正确;
D.HNO3能与NH3反应生成NH4NO3,D正确;
故选:B。
12.C
【分析】判断原子半径、最外层电子数时,要从正五边形到顶点的距离大小来判断,从原子半径图可以看出,原子半径:,结合最外层电子数:,可知A为H元素,D为Na元素,A和E的原子序数之和与B和C的原子序数之和相等,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可知E为Al元素,结合最外层电子数可知B为C元素,C为O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A.非金属性:,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越稳定,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A项错误;
B.C、D、E的简单离子分别为,三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大的半径小,所以半径:,B项错误
C.A与C可形成和两种化合物,D与C可形成和两种化合物,C项正确;
D.B和E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不能与发生反应,D项错误;
答案选C。
13.D
【分析】X、Y、Z、M、Q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Y元素的最高正价为+4价,Y元素与Z、M元素相邻,且与M元素同主族,则Y为C,M为Si,Z为N;化合物Z2X4的电子总数为18个,则X为H,Q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一个电子,则Q为Cl。
【详解】A.根据层多径大,同电子层结构序多径小原则,则原子半径:N<C<Si,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增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减弱,因此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NO3>H2CO3>H2SiO3,B正确;
C.由分析可知Z为N,X为H,易溶于水,其水溶液显碱性,C正确;
D.由分析可知X为H,Q为Cl,H和Cl化合生成HCl,H显+1价,因此H的非金属性弱于Cl,D错误;
故选D。
14.C
【详解】A.95号元素镅、115号元素镆、113号元素钦,原子序数都大于86而小于118,所以都在第七周期,故A错误;
B.113号元素在第ⅢA族,故B错误;
C.113号元素和115号元素都是金属元素,故C正确;
D.95号元素镅、115号元素镆,原子序数都大于86而小于118,所以都在第七周期,故D错误;
故选C。
15.D
【详解】A.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递减,金属单质还原性下降,选项叙述错误,不符题意;
B.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递增,金属性递减,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降低,选项叙述错误,不符题意;
C.同周期元素原子序数递增,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增强,选项叙述错误,不符题意;
D.同主族元素原子序数递增,非金属性递减,选项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综上,本题选D。
16.(1) 2Na+2H2O=2NaOH+H2↑ Mg+2H2OMg(OH)2↓+H2↑ 金属性:Na>Mg
(2) 产生白色沉淀 Al3++3NH3·H2O=Al(OH)3↓+3NH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Al(OH)3+3H+=Al3++3H2O 白色沉淀逐渐溶解 Al(OH)3+OH-=AlO+2H2O 产生白色沉淀 Mg2++2OH-=Mg(OH)2↓
(3) 减弱 减弱 增强 增强 减小 减弱 增强 减弱 增强
【详解】(1)钠和水常温下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气体,化学方程式2Na+2H2O=2NaOH+H2↑,镁常温下和水不反应,加热时剧烈反应,生成碱和气体,化学方程式Mg+2H2OMg(OH)2↓+H2↑,金属单质和水或酸反应越剧烈,金属的金属性越强,所以金属性:Na>Mg,答案:2Na+2H2O=2NaOH+H2↑;Mg+2H2OMg(OH)2↓+H2↑;金属性:Na>Mg;
(2)向AlCl3溶液中加入足量氨水,生成白色沉淀,Al3++3NH3·H2O=Al(OH)3↓+3 ,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实验得到的沉淀分装两支试管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盐酸,白色沉淀逐渐溶解,生成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另一支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白色沉淀逐渐溶解,生成偏铝酸盐和水,离子方程式为Al(OH)3+OH-=AlO+2H2O。向MgCl2溶液加入过量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Mg2++2OH-=Mg(OH)2↓。答案:产生白色沉淀;Al3++3NH3·H2O=Al(OH)3↓+3NH;白色沉淀逐渐溶解;Al(OH)3+3H+=Al3++3H2O;白色沉淀逐渐溶解;Al(OH)3+OH-=AlO+2H2O;产生白色沉淀;Mg2++2OH-=Mg(OH)2↓;
(3)第三周期的Na、Mg、Al的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减弱,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第三周期的Si、P、S、Cl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2SiO3、H3PO4、H2SO4、HClO4的酸性逐渐增强。HClO4是最强的含氧酸,H2SiO3为难溶的弱酸,H3PO4为中强酸,H2SO4为强酸。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答案:减弱;减弱;增强;增强;减小;减弱;增强;减弱; 增强。
17.(1)35
(2) 得 1 氧化
(3) +7 -1
(4)弱
(5)HClO4>HBrO4
【详解】(1)溴原子的原子的序数为2+8+18+7=35;
(2)溴元素的原子在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转化为8电子稳定结构,表现为氧化性;
(3)最外层电子数是7个,则溴元素的最高化合价+7价,最低化合价为-1价;
(4)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溴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弱;
(5)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则酸性是HClO4>HBrO4。
18.(1)B
(2) 第3周期第ⅢA族 Fe3O4
(3) 0.9NA
(4) 若溶液呈血红色,则说明含,Fe3+若不显血红色,证明没有Fe3+ 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 若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Fe2+
【分析】铝镁合金具有耐腐蚀性、密度小、机械强度高等方面的特点;铝元素核电荷数为13,核外电子层数三个,最外层电子数3个,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据此判断在周期表中的位置,Al(OH)3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铁离子能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络合物而使溶液呈血红色,亚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不反应,亚铁离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铁离子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以此解题。
【详解】(1)A.不易生锈,用作建筑装潢材料,美观,A正确;
B.导电性好,与装潢无关,B错误;
C.密度小,有利于用作建筑装潢材料,C正确;
D.强度高,用作建筑装潢材料,坚固耐用,D正确;
故选B;
(2)铝是13号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3周期第ⅢA族;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水,离子方程式为:;铁粉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氢气;
(3)3.36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0.15mol,根据方程式,上述反应中氮元素化合价- 3价升高到0价,生成3mol氮气,电子转移总数18mole-,当生成0.15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数;,有同学认为,该反应产物中不应该有Fe生成,他的理由是铁和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铁离子能和硫氰化钾溶液反应生成络合物而使溶液呈血红色,亚铁离子和硫氰化钾溶液不反应,亚铁离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铁离子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如果向溶液中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就说明含有铁离子,否则不含铁离子如果向溶液中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如果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就说明含有亚铁离子,否则不含亚铁离子,故答案为:若溶液呈血红色,则说明含,Fe3+若不显血红色,证明没有Fe3+;取少量液体装于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酸性KMnO4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Fe2+。
19.(1) 试管 滴管
(2) D Cl2+2NaBr=2NaCl+Br2 A 2Na+2H2O=2NaOH+H2↑ B Br2+2NaI=2NaBr+I2 C 2K+2H2O=2KOH+H2↑
(3)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到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
【分析】根据实验条件和实验药品的性质判断所需仪器;依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结合物质性质和反应现象进行对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的产物和剧烈程度,结合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分析判断,同主族从上到下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依次减弱。
(1)
该试验涉及滴加溶液,则需胶头滴管,实验过程中离不开试管;
故答案为:试管;滴管;
(2)
①氯水滴入NaBr溶液中发生反应Cl2+2NaBr=2NaCl+Br2,振荡后加入CCl4后振荡、静置,观察到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故选D;
②将一小块Na投入冷水中发生反应2Na+2H2O=2NaOH+H2↑,观察到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快速游动,最后消失,故选A;
③将溴水滴入NaI溶液中发生反应Br2+2NaI=2NaBr+I2,振荡加入适量CCl4,振荡后静置,观察到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故选B;
④将一小块K投入冷水中发生反应2K+2H2O=2KOH+H2↑,观察到浮在水面上,熔成小球,快速游动,并伴有轻微的爆炸声,很快消失,故选C。
(3)
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同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自上到下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得到电子的能力减弱。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