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蜜蜂》第二课时课件(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4.《蜜蜂》第二课时课件(共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3 12:3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蜜蜂
第四单元 第14课
第二课时
蜜蜂 辨认 大概 阻力
遥远 跨进 包括 检查
蜂窝 迷失 逆风 沿途
陌生 超常 解释
准确无误 确确实实
复习导入
整体感知
回顾交流:《蜜蜂》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课文记叙了法国昆虫学家 为了证明 而做的一个试验,最后发现蜜蜂靠的不是
,而是 。
法布尔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超常的
记忆力
新知讲解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实验报告单
新知讲解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本次实验是什么目的?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呢?
新知讲解
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听说”说明这是法布尔听别人说的,并不是确定的。
从中体会到法布尔非常的严谨,做科学研究就要讲究事实。
新知讲解
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自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法布尔做实验的步骤是什么?并用横线做出标记。
新知讲解
学习第二自然段
我先在花园里捉了一些蜜蜂,接着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然后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最后,自己把蜜蜂放了出来。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请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这个实验的步骤。
新知讲解
学习第一自然段
捉蜜蜂
等蜜蜂
做记号
放蜜蜂
在我家草料棚捉蜜蜂
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走了四公里,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给蜜蜂做上白色的记号
便于观察
能计算蜜蜂飞回来的准确时间
证实这些蜜蜂是我放飞的
新知讲解
学习第二自然段
你觉得这几个实验的步骤去掉一个行不行?能不能少掉其中的某一个环节?
A.捉自家的蜜蜂,便于观察。
B.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C.在四公里外放飞,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D.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分。
每一个实验过程都是必要的,因为实验是严谨的。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是怎样一个人?
不能。少掉一个环节实验就不准确了。
做事认真,很严谨。
新知讲解
学习第二自然段
体会四面飞散的场景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新知讲解
学习第二自然段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蜜蜂都快碰到地面了,还怎么找得到回家的路呢?
看到这个情景,作者会有怎样的想法呢?
新知讲解
学习第二自然段
写法小结:
作者叙述实验过程的时候,不仅写了实验的步骤,还写了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才能把实验过程写生动。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触到地面,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如果把“几乎”“大概”这几个字去掉,你觉得好不好?
通过这些准确的词汇,表现出作者观察得的确非常仔细,态度非常严谨。
新知讲解
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读第3~6自然段,思考:
在法布尔的实验中,有几只蜜蜂回到家了呢?用了多少时间?
新知讲解
学习第3-6自然段
既然已经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是否就能得出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呢?为什么?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一刻钟为15分钟
“冲过来”“脸红红的”“高声”说明心情激动、开心。
“两点四十分”说明女儿观察得非常仔细。
不能,因为还不知道其他蜜蜂的下落。
新知讲解
学习第3-7自然段
逆风有没有使它们迷失方向?
沿途陌生的景物有没有使它们偏离一点点方向?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左右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无误”是指没有一点错误
作者的心情是自豪的、肯定的。
没有
新知讲解
自由读第八自然段,思考: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还只是听说的吗?法布尔得出了什么实验结论?
新知讲解
学习第8自然段
下雨前蚂蚁会搬家,这是蚂蚁的本能。
人生下来就会哭,这是人的本能。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本能”是生来就有的本领
蜜蜂还有什么本能?
筑巢,利用视觉、嗅觉的功能,依靠地形、地物与太阳位置、偏振光来定位的;在受到外来威胁为保护巢时用毒针攻击敌人。
新知讲解
学习第8自然段
对于法布尔实验而得出的这个结论,同学们还有什么疑惑吗?你认为怎样才能解开这些疑问?
认真思考,善于观察,实事求是。
善于观察、勇于实践、实事求是、严肃对待科学
作者是一个 的人。
新知讲解
学习第7自然段
蜜蜂的赞美
全世界的小虫儿,给人类赞美得最多的,大概要推蚂蚁、蝴蝶、蜘蛛、蚕、蜜蜂这几样东西了。
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都歌颂过蜜蜂。这人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蜜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一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拓展阅读
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感到由衷的赞美呢!
十六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讲了一个譬喻赞美过蜜蜂。他把盲目地堆集材料的求知方式称作蚂蚁的方式;把主观的随意创造体系的方式叫做蜘蛛的方式,而“真正的哲学家,则是像蜜蜂一样。它们从花园和田野里的花朵中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种力量来改变和消化这种材料”。几百年的时候像流水一样过去了,培根许许多多的话已经为人们所遗忘,但是他那句“知识就是力量”的警语,和这个有趣的譬喻却一直在各地广泛流传。
拓展阅读
鲁迅先生在他的书简里面,也曾告诉一个青年人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郭沫若同志也曾经民蜜蜂采花作为譬喻,来说明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异同。
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它那种酿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的经验。
拓展阅读
蜜蜂酿蜜给人的启示是什么?
博采、提炼、酿造
拓展阅读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不是……而是…… 尽管……但……
( )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蜜蜂靠的( )超常的记忆力,( )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 )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 )他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因为
所以
不是
而是
尽管

课堂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蜜蜂的秘密,也明白了:只要留心观察、善于思考,就会有很多的新发现。希望你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做一个留心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课堂总结
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课下再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并把研究过程及结果写在积累本上。
作业布置
14.蜜蜂
实验目的: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过程:捉蜜蜂—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
实验结果:至少十五只 准确无误
实验结论:靠的是无法解释的本能
认真观察
善于思考
板书设计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