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时空,遇见鲁迅》——六上第八单元作业设计初探

文档属性

名称 《穿越时空,遇见鲁迅》——六上第八单元作业设计初探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3 09: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穿越时空,遇见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作业设计初探
【活动目标】
1.聚焦课后习题,梳理本单元课文脉络,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识鲁迅。 3.借助阅读材料,课内外联读,表达阅读体会,进一步感知鲁迅的形象。
4.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收集整理鲁迅相关资料,整合筛选,合作组建鲁迅电 子纪念馆,多方位丰满鲁迅人物形象。
5.借助作业访谈,对作业的质量进行自我评价、监控、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活动导航】
导语:同学们,100 年前诞生了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民族革命家——鲁迅。 现在,我们一起时空穿梭,回到 100 年前,与鲁迅来一次穿越时空的相约。你准
备好了吗?
【活动内容】
(
时光穿越券
( 一)
活动主题语书写
请将活动主题
语用楷体誊抄。要做到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合理。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
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
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
国的脊梁。
写完后读一
读,
不要落字。
)
【设计意图】本单元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 ”内容是鲁迅的四句名言,语文园地“书写
提示”是对“颜筋柳骨”的书写指导。精选鲁迅名言中最不易记的一句,通过摘抄,进
行练字实践,同时强化学生对鲁迅名言的记忆。
第一站:1921 年,鲁迅见到儿时伙伴
导语:鲁迅回忆起少年闰土。
导语:时过 30 年,再见儿时伙伴闰土。
《故乡》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中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 已经变成灰黄,再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 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 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 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加上了很深的皱纹。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 闰土哥,——你来
了? ……”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 角鸡,跳鱼儿, 贝壳,猹, … … 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 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地叫道: “老爷! ……”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我也说不出话。
一、今非昔比:你见到了一个怎么样的闰土?
摘录关键词句 把闰土的样子画下来
二、判若两人: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有什么不一样?
(

年闰土

年闰土
变化这么大的原





其他
)
【设计意图】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少年闰土》文章主要内容,认识鲁迅笔下聪明能 干、天真活泼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联读《故乡》节选,将中年闰土麻木、沧桑、颓 丧的形象与少年闰土天真、烂漫、可爱的形象做对比,体会鲁迅想借助闰土这一形象的 变化,要表达的文章主要思想。
三:恍如隔世:鲁迅和闰土之间有着一层厚障壁。查找资料了解厚障壁指什么?
(
我找到的资料


认为厚障壁是
)
【设计意图】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厚障壁的理解,停留 在字面意思,学生只能明白它们之间有隔阂。深究细琢,才能体会到产生这隔阂的原因,
是当时社会的黑暗造成的,从而深深体会到鲁迅对穷苦百姓的关心,对社会黑暗的愤恨。
第二站:1925 年,鲁迅做了一个好梦
活动一:进入梦境
chéng b 梦中, ( ) 的小河里,随着每一打桨,水中美的人和事的 dàng yàng shùn jiān 倒影 ( ) 开来, ( ) 摇动、扩大,像一幅美丽的画。 zh u rán ji sàn ( ) 间 ,诸影诸物无不 ( ) ,再也找不到它原来的 样子了。
(
我来讲讲“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在哪


) (


些事

) (
【设计意图】
结合课后第二题,

懂课文内容。文中极富水乡特征的山阴道,一片清
) (

合课文,想想
有哪些事物,这

有什么特点
) (
读一读课后链
)
活动二:造梦空间
幽,倒影在水中的事物,交织融合,美丽而有趣。借助这题,做为课堂的延伸,进一步
读懂鲁迅“故事”的好。
(
接、《野草
》等
)活动三:恍然梦醒
(
资料
) (

文中多次出现了一种颜色“红”

找资料,我知道,“红”是指

好查找当时
的社
会背景哦。
)鲁迅写文章,往往一语双关。需要借助当时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
资料 资料
借助这段资料,我了解“好的故事”指 借助这资料,我明白“昏沉的夜”是指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在初步读懂课文意思的基
础上,进一步理解课文背后的象征意义。结合写作背景,文中“昏沉的夜”、“好的故
事”、“红”都另有所指,需要联系鲁迅同期的其他文章,帮助理解。
(
第三
站:1936
年,鲁迅先生逝世
)
(
悼念鲁


是睛天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 日上年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澡,吞了两 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


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

男女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到


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死、 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
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

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
不知拥护

爱戴、崇仰的国家, 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
们 自觉

了民族的尚可以有为, 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

半绝望的国家。

迅的灵枢,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士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
鲁迅逝世,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

位鲁迅的女佣抹着泪,说:

位青年知识分子悲痛地说:

位读书的少年抽泣着说:
)
【设计意图】鲁迅逝世, 巨星陨落。借助补充资料,设计补充人物语言作业,感受 人们的悲伤,体会社会各界人士对鲁迅逝世的心痛,进一步体会鲁迅对整个社会, 整个民族带来的影响。
(

想到了在《我的伯父鲁

先生》中,鲁迅俯下身子

的人
俯下身子
给人民当
牛马

) (

迅在《自嘲》

,写道:横眉冷

千夫指,

人 民 作 牛

的 人 民 永
远记住他

)
第四站:1945 年,缅怀鲁迅先生逝世
鲁迅侄女周晔在鲁迅逝世 9 周年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以此缅怀鲁迅先生。在文中,
她回忆了关于鲁迅的好几件事,我们来列出小标题。
鲁迅给我留下的印象是
伯父说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你怎么理解?
(
我的理

我找到的资

)
鲁迅逝世 13 周年,著名作家臧克家创作《有的人》,以此纪念鲁迅先生。读着他的诗,
借助提示,你想起了鲁迅的哪些事?
(

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
(

迅向往《好的故事》

,希望

的人
他活


了多数人

好地活
)
(

集 鲁 迅 照
片,生平事

) (

集 鲁 迅 各
时期的作品
) (
内容整理,

计链接,组


子纪念馆
) (

迅诵
读吧
) (
鲁迅知


) (

迅纪
念厅
) (
小组计划

)
【设计意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是两篇略读课文,借助思维导图梳理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体会伯父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 品质。借助表格,联系单元前后课文资料,读懂《有的人》,感受鲁迅先生虽逝世多年,
但他的精神永存。
回归:2021 年,建立鲁迅网络纪念馆
导语:今年是鲁迅诞辰 140 周年,上海鲁迅纪念馆由于疫情暂时关闭。为了 追思缅怀鲁迅,我们可以邀请小伙伴,一起来建一个小型鲁迅网络纪念馆。你可 以按照这样的步骤来:
(

集 纪 念 鲁

的 名家 作

)
主题
成员 内容分工 备注
时间安排
采用方法
【设计意图】在对鲁迅有了一定认识了解之后,设计这一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合 作互助,查找更多关于鲁迅的资料,整理遴选,分类编辑,组建鲁迅网络纪念馆,通过
展示各自成果,让学生对鲁迅这一个人物有更深入更全面的了解。
【活动评价】
“走近鲁迅”专题作业访谈
在完成作业时,你态 度认 真 了吗 ? 题 目 都能完成吗?
在完成作业的时候, 你 的 最 大 问 题 在 哪 里?
你需要哪些帮助?
你还想了解些什么
你打算通过什么方 式来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作业访谈,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作业行为,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提 出 自己的帮助,为修正完善作业做准备。同时,作业访谈也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做初步 自评,养成作业主体意识。
【整体构思】
六上第八单元练习作业以单元语文要素“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为设计 依据,紧扣人文主题“走进鲁迅”,设计“穿越时空,遇见鲁迅”学习情境,将 本单元知识点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对学生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监测、指导。本 次单元作业设计体现以下导向:
一、诊断性:为单元语文能力发展给予保障
本单元语文学习要素分解细化到单元各篇课文,每一篇课文对应不同的作业 内容设计(见下表 1):每一道作业题目设计巧妙化为支架,去解决每篇课文教学 中的重点、难点。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监测这本单元课文的理解情况,发
挥作业的诊断功能,让作业成为语文能力发展的有效支撑。
单元语文要素 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题 语文要素 作业设计
《少年闰土》 借助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联读《故乡》,了解文章主旨。
《好的故事》 借助作品评价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课后链接,体会具有象征 性的词语,理解鲁迅的追求。
《我的伯父鲁 迅先生》 借助当时社会背景理解课文 内容 查找当时社会背景,深入认识 鲁迅。
《有的人》 借助书上课文内容理解课文 内容来 联读本单元前面课文写批注, 感受鲁迅的精神永存。
表 1
二、拓展性:为课堂教学走向课外自学提供支撑
梳理课文、理解重点词句等基础性作业,用于巩固课堂所学。拓展性作业,
如:联读《故乡》《悼念鲁迅》,用于知识迁移运用。联读,开放了阅读空间, 进一步走进鲁迅的世界,丰满鲁迅人物形象,有效补充课堂教学。同时,为打造 浸润式的学习空间,创建鲁迅网络纪念馆,大力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收集 鲁迅的讯息、相关作品,为学生课后阅读提供指引,为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空间提 供有效支撑。
三、实践性:为学生获得持续生长力进行有效赋能
创建网络纪念馆,这是一个跨时长、跨学科的作业,以项目活动为导向,以 共同体为单位,去收集讯息,整理内容,编辑资料,架构网络……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遇到各种问题,教师提供必要支持,在学生主动构建知识链中不断解决问题。 这样循环实践,让学生学会合作、分享、互助,积极探索和创造,让学生主体真 正主动实践起来,有效促进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此外,本次作业设计了书面作业专题访谈,在问题的指引下,让学生对作业 的质量进行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监控。教师切实跟进作业评价,为下一步指导明 确方向,通过教、学、练有机融合,高质量达成作业目标,养成良好的作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