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3.2 *装在套子里的人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5 14:2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别里科夫”的形象及意义
2.理解小说创作的特点。
教学过程:
环节一:梳理套子,把握人物
1.快速浏览文章,说说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套子?
明确:无数个。有生活中的套子(有形的套子),有思想中的套子(无形的套子)。
具体说明:
生活中的套子:
穿着: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
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
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用具: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出行:坐上马车,支起车篷
住处:卧室像箱子,床上挂帐子
思想上的套子:
歌颂过去,歌颂从没存在过的东西,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只求不出乱子,禁闭开除学生
2.从这些套子中,读到一个怎样的别里科夫?
明确:胆小孤僻、封闭保守、与世隔绝、狭隘惶恐。
沙皇的卫道士、现实的逃避者顽固保守、害怕新事物、维护旧制度。
3.标题有两种翻译,一种是“套中人”,一种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你认为哪种好?
明确:两种都可以。但重点是后一种,“装”字,有自我主动的成分,也有被动的被装进套子。是谁?是沙皇社会的统治。
3.人们对别里科夫的态度怎样?
害怕讨厌,对他的死表示大快人心。
他死后社会变得怎样?
4.怎样理解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实在,虽然我们埋葬了别里科夫,可是这种装在套里的人,却还有许多,将来也还不知道有多少呢!”
别里科夫只是一个代号,他存在于社会各个角落,有千千万万的别里科夫这样装在套子里的人,让这个社会变得郁闷无聊,没有生机,极需要打破这个黑暗令人窒息的社会。
也可以看到,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没有人能成功逃离。只有大家都齐心团结,才有可能打破旧社会。
补充:想到一首诗: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约翰·多恩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如果海水冲掉一块/欧洲就减小/如同一个山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领地失掉一块/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二、欣赏手法,探究结构
1.小说在描写别里科夫这个形象时,尤其在写它生活中套里时,你觉得生活中会有这样的装扮的人吗?
生活中,正常人应该没有,但小说家这样写,用的是夸张、幽默及讽刺手法。
2.课本中是节选,编者在编写时,将开头与结尾删掉,请大家看一样开头与结尾。
开头:
在米罗诺西茨村边,在村长普罗科菲的堆房里,误了归时的猎人们正安顿下来过夜。他们只有二人:兽医伊凡 伊凡内奇和中学教员布尔金。伊凡 伊凡内奇有个相当古怪的复姓:奇木沙-喜马拉雅斯基,这个姓跟他很不相,所以省城里的人通常只叫他的名字和父称。他住在城郊的养马场,现在出来打猎是想呼吸点新鲜空气。中学教员布尔金每年夏天都在伯爵家里做客,所以在这一带早已不算外人了。
暂时没有睡觉。伊凡 伊凡内奇,一个又高又瘦的老头,留着长长的胡子,坐在门外月光下吸着烟斗,布尔金躺在里面的干草上,在黑暗中看不见他。他们天南海北地闲聊着。顺便提起村长的老婆玛芙拉,说这女人身体结实,人也不蠢,就是一辈子没有走出自己的村子,从来没有见过城市,没有见过铁路,最近十年间更是成天守着炉灶,只有到夜里才出来走动走动。
“这有什么奇怪的!”布尔金说,“有些人生性孤僻,他们像寄居蟹或蜗牛那样,总想缩进自己的壳里,这种人世上还不少哩。也许这是一种返祖现象,即返回太古时代,那时候人的祖先还不成其为群居的动物,而是独自居住在自己的洞穴里;也许这仅仅是人的性格的一种变异──谁知道呢。我不是搞自然科学的,这类问题不关我的事。我只是想说,像玛芙拉这类人,并不是罕见的现象。
结尾:
“问题就在这儿,”伊凡 伊凡内奇说着,点起了烟斗。
“将来还会有多少套中人啊!”布尔金重复道。中学教员走出板棚。这人身材不高,很胖,秃顶,留着几乎齐腰的大胡子。两条狗也跟了出来。
“好月色,好月色!”他说着,抬头望着天空。已是午夜。向右边望去,可以看到整个村子,一条长街伸向远处,足有四五俄里。万物都进入寂静而深沉的梦乡。没有一丝动静,没有,一丝声息,甚至叫人难以置信,大自然竟能这般沉寂。在这月色溶溶的深夜里,望着那宽阔的街道、街道两侧的农舍、草垛和睡去的杨柳,内心会感到分外平静。摆脱了一切辛劳、忧虑和不幸,隐藏在膝陇夜色的庇护下,村子在安然歇息,显得那么温柔、凄清、美丽。似乎天上的繁星都亲切地、深情地望着它,似乎在这片土地上邪恶已不复存在,一切都十分美好。向左边望去,村子尽头处便是田野。田野一望无际,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地平线。沐浴在月光中的这片广表土地,同样没有动静,没有声音。
“问题就在这儿,”伊凡 伊凡内奇重复道,“我们住在空气污浊、拥挤不堪的城市里,写些没用的公文,玩‘文特’牌戏──难道这不是套子?至于我们在游手好闲的懒汉、图谋私利的讼棍和愚蠢无聊的女人们中间消磨了我们的一生,说着并听着各种各样的废话──难道这不是套子?哦,如果您愿意的话,我现在就给您讲一个很有教益的故事。”
“不用了,该睡觉了,”布尔金说,“明天再讲吧。”两人回到板棚里,在干草上躺下。他们盖上被子,正要朦胧入睡,忽然听到轻轻的脚步声:吧嗒,吧嗒……有人在堆房附近走动:走了一会儿,站住了,不多久又吧嗒吧嗒走起来……狗唔唔地叫起来。
“这是玛芙拉在走动,”布尔金说。脚步声听不见了。
“看别人作假,听别人说谎,”伊凡 伊凡内奇翻了一个身说,“如若你容忍这种虚伪,别人就管你叫傻瓜。你只好忍气吞声,任人侮辱,不敢公开声称你站在正直自由的人们一边,你只好说谎,陪笑,凡此种种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个温暖的小窝,捞个分文不值的一官半职!不,再也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
“哦,您这是另一个话题了,伊凡 伊凡内奇,”教员说,“我们睡觉吧。”十分钟后,布尔金已经睡着了。伊凡 伊凡内奇却还在不断地翻身叹气。后来他索性爬起来,走到外面,在门口坐下,点起了烟斗。
  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五日
(1)从整篇小说来看,课本上的小说是“我”(布尔金)同兽医讲述的一个故事,而整篇小说则是我和兽医交谈的故事。大故事里套小故事(嵌套结构)
补充:
“嵌套叙事”:文学上的嵌套叙事可部分理解为逻辑学中的嵌套在文学的叙事手法是上的运用,即在描述一事件的过程中引入另一事件的完整叙述。
作用:类比、对比、隐喻作用,具有普遍性意义。
3.欣赏“重复”叙事结构
(1)重复叙事:指小说中的某一个事件,某一个细节在小说的不同章节中被一次次地重复叙述。
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极富表现力,突显强调。
“重复”是一种修辞学术语,也是小说叙事的重要手段,对强化小说主题、凸显人物性格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契诃夫深谙此道,淡化情节,重复叙述,深化意义。每一次有意识的“重复”都是意义增殖的过程,意味着作者的情感和小说的意义正在呈加速度的积累,如此重复的叙述,也透露出沙皇俄国社会生活的单调和乏味。
(2)课本中的重复叙事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词语重复:反复叙述各种套子
②话语重复:口头禅“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③事件重复:两次叙述“漫画风波”和“自行车事件”。
词语重复:套子重复:片段修改对比体会漫画式人物。
原文: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总是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一个灰色的鹿皮套子里;就连削铅笔的小刀也是装在一个小套子里的。他的脸也好像蒙着套子,因为他老是把它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修改:
他也真怪,即使在最睛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上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老是把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一坐上马车,总要叫马车夫支起车篷。总之,这人总想把自己包在壳子里,仿佛要为自己制造一个套子,好隔绝人世,不受外界影响。
明确:
反复写套子,强调列里科夫上身套子的可怕之处,既有“有形的套子”又有“无形的套子”,以漫画式笔调勾勒,增添了人物的迂腐可笑,更加凸显出讽刺的效果。
话语重复:生动形象地刻画了别里科夫这一类人胆小怕事、惶惑不安、因循守旧的性格特征。
事件重复:比较两次重复叙述中的语言,体会讽刺意味。
漫画风波:
第一次:天下竟有这么歹毒的坏人!
第二次:我烦恼得很,烦恼得很。我的举动素来在各方面都称得起是正人君子。
骑自行车:
第一次:难道中学教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可是这怎么行?
第二次:他们所能做的就只有倒过来,用脑袋走路了!这事又会传到督学的耳朵里……这还会有好下场吗?
明确:(1)漫画风波由批评别人到反复强调自己烦恼,标榜自己是正人君子,反语,讽刺其胆小怕事。
(2)批评骑自行车是保守落后、惧怕新事物的表现;“用脑袋走路了”滑稽的论调,讽刺其保守、惧怕的心理;怕“传到督学的耳朵里”,既表现他的虚伪,害怕当局,也凸显出这个社会像别里科夫这样论调的人比比皆是。
(3)通过两次的重复叙述,提升和深华了讽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