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10 纸的发明
三年级语文下
谈话导入
创
造
携
手
存
制
蔡伦
保
造
累
积
切
断
麻
纸
便
宜
chuànɡ
cún
cài
xié
zhì
lěi
qiē
má
pián
lún
欧洲
社
会
ōu
shè
zhōu
鲜
朝
xiǎn
制
识字开花
携
蔡
累
存
创
麻
便
切
伦
鲜
洲
社
欧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1.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
2.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
3.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
4.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邻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
.
.
.
.
累
léi
lěi
(累赘)
(积累)
lèi
(疲累)
切
qiē
(切开)
qiè
(迫切)
便
biàn
(方便)
pián
(便宜)
鲜
xiǎn
(鲜见)
xiān
(新鲜)
册
下面先写中间的竖钩,再写点、提、撇、捺。
“ ”稍窄些,撇为竖撇;中间一横稍长,在横中线上起笔。起
书写生字
录
欧
洲
左右等宽。“欠”起笔稍高,捺画应舒展。
“州”第一笔为点,第二笔为竖撇,中竖短。
书写生字
生字描红
坐姿端正 书写工整
尝试填空,概括大意
在蔡伦没有改进造纸术之前,人们记录文字很不方便。到了西汉时期,人们造出了( ),但是这种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制成了既( )又( )的纸,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思考:造纸术出现以前,人们记录事情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
先是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
表示时间顺序:
先、首先、后、后来、再、
然后、接着、最后……
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刻在竹片和木片上,这些竹片、木片用绳子穿起来,就成了一册书。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保存都很不方便。
造纸方法发明之前
再后来,有了蚕丝织成的帛,就可以在帛上写字了。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普及。
造纸方法发明之前
课文讲解
考古学家发现,在两千年多年前的西汉时代,人们已经懂得了用麻来造纸。但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
缺点:这些纸太破,太粗糙,怎难用。
课文讲解
这些事情被一个叫蔡伦的人看在眼里,他励志制作出便宜又好用的纸张。
课文讲解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千,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原料好找
轻便好用
学会理清顺序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说一说蔡伦是如何造纸的。
……,再……,……
语言
简洁
顺序
动词
①
②
③
④
⑤
说一说蔡伦是如何造纸的。
剪碎或切断 → 浸 → 捣 → 捞 → 晒
首段: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尾段:我国的造纸术首先传到临近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欧洲,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影响了全世界。
纸的发明图表
造纸术传遍了全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使用甲骨文、金鼎文、在竹简上写字。
蔡伦造纸,轻便好用,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满足需要。
用麻造纸,粗糙、不好书写。
造纸术发
明以前
西汉时代
东汉时代
后来
造纸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纸
的
发
明
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材料的变化
龟甲、兽骨、青铜器——费时费力
竹片、木片——笨重、不方便
帛——昂贵
麻纸——粗糙、不便书写
蔡侯纸——轻便、便宜、好用
造纸术——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课文图示
一、选择题。
下列选项不是我国四大发明的是(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轮子
课堂演练
C
1.“劳累”的 “累”读lèi,不读lěi。( )
2.“记录”的“录 ”下半部分是“水”。( )
√
×
二、判断对错。
总结本文的中心思想。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纸的发明过程的描写,展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