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学院 专业 小学教育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叶
课文题目 白桦 教材 四年级下册 课时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白桦》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是俄国诗人叶赛宁的一首抒情诗。诗分四节,每节四行。前两节重在临摹白桦的外在形象,后两节重在表现白桦的内在气质。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写它的美。诗歌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白桦由衷的喜爱、赞美和崇敬之情,同时更包含着对民族的热爱,对祖国的炽热情怀。
学情分析 由于教学的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较强的自行探究能力,乐于表达,乐于与人交流。在语文学习中,四年级的学生基本具备了在阅读中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能力。但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的能力有所欠缺,难以体会到位,需要在课文学习中加强练习和培养。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3.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4.通过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及诗人的情感。 2.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学习现代诗。
五、教学方法 教法:主要采取想象感悟法、朗读感悟法、品词析句法这三种教学方法。运用想象感悟法可以挖掘教材的空白处,开启学生想象的闸门,在研读中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的内心,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运用朗读感悟法可以以读激情,以读促悟,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运用品词赏析法可以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加以揣摩、推敲、咀嚼,感悟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情感。 学法: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
六、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教育)过程
教学环节 (或项目)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学生集体朗读短语。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这首诗歌中有许多“的”字短语,读一读。 洁白的流苏 灿灿的金晖 姗姗来迟的朝霞 晶亮的雪花 银色的光华 白雪皑皑的树枝 2.那么接下来就进入我们《白桦》第二课时的学习。 通过集体朗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活动二:品读诗歌,感悟意境 学生回忆并回答。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 学生思考并回答,这一小节从全景着眼,写出白桦洁白的特点,让人眼前一亮。 3.学生回答: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 学生回答:拟人。 5.学生组内讨论交流并回答:比喻。 把枝头上细细的雪比喻为“雪绣的花边”,挂在树上的冰凌比喻为“洁白的流苏” 6.学生边朗读边思考。 7.学生思考并回答,挺立、正直等。 9.学生思考并回答。 10.学生回答:外形挺拔、气质高洁。 11.学生思考并回答。 12.学生思考回答,拟人。 13.学生思考回答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14.学生思考回答白桦立于怎样的环境中。 1.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白桦》这首诗了解到这首诗歌是以白桦为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写了它的美,那么作者又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呢?我们来回忆一下。 第一小节:总写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第二小节:写白桦雪中的美。第三小节:写白桦朦胧的寂静中的美。第四小节:写白桦朝霞中的美。 2.赏读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教师总结。 (2)提问学生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呢?能不能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它的特点呢? (3)那从哪个句子可以感受到呢?请同学们思考举手回答。 这里运用哪些修辞手法呢?教师相机总结运用修辞手法写的好处。 3.赏读第二小节。 (1)学生朗读这一小节,出示要求:边读边想这一小节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呢?从哪里看出来?(学生读完后小组交流并回答) (2)教师相机引出体现白桦形态优美、颜色洁白,体现作者对白桦的喜爱和赞美。(板书:情感:喜爱之情) 4.赏读第三小节。 (1)学生大声朗读诗歌第三节,课件出示要求,请你大声朗读了这一小节,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白桦? 教师相机总结。 (2)作者用“朦胧”来修饰寂静,写出了白桦的含蓄和高洁,提问学生那第二句当中的“玉立”又写出了白桦的什么呢? (3)“灿灿的金辉”和“晶亮的雪花”这样写好在哪里?教师引导体现绚丽辉煌、晶莹洁白。 5.赏读第四小节。 (1)出示朗读要求: 请你自由朗读第四小节,思考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课件出示徜徉、姗姗来迟的词意) 教师总结:霞光的变化赋予这棵白桦树独特的美感,白桦更加雍容华贵了。 (2)这一小节描绘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教师相机总结:描绘了白桦树在环境作用下的色彩变化及动态美。(板书:动态美) 6.读后两节诗歌,说说白桦立在怎样的环境里?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出:白桦玉立于“朦胧的寂静中”,玉立于“灿灿的金晖里”,玉立于“姗姗来迟的朝霞”之中。 此环节,既能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课文即将学习的重点。 “自读自悟”是略读课的主要学习方式,学生明确了阅读要求后,立即与文本对话思考,这样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分小节的赏析全诗,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悟诗歌意境以及感受白桦多样的“美”。
活动三:再读课文,升华感情 1.学生回答有“金晖、银霜、银色”。 2.学生回答:蔚蓝的天空、金灿灿的麦田。 3.学生同桌交流分享,指学生回答。 4.学生思考并回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5.学生思考并回答有区别。 1. 请学生有感情地再读一读全诗,找一找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1)教师总结这些词都充满了色彩美。(板书:色彩美) (2)提问学生你能用表示颜色的词语来形容事物吗?教师示范例如:比如绿油油的草地等。 2.课文中的白桦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同桌分享) 教师相机总结:高大、挺拔、高洁。 3.课件出示白桦树小资料,请学生齐读一遍小资料。提问结合资料,说说《白桦》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教师总结这首诗描绘了白桦高大、挺拔、高洁的形象,赞美了白桦,字里行间也流露出诗人对家乡和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习了这首诗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发现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什么? 教师总结区别: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押韵。现代诗不像古诗那样在字数和押韵上要求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 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比发现现代诗的文体特点,突破本文的重难点。
活动四:课后练笔,延续感情 1. 学生上台分享。 1.诗歌中常常写到一些植物,你知道哪些与植物有关的诗歌?摘抄你最喜欢的一首,和同学交流。 出示课件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同学交流。 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学生分享收集的诗歌,丰富阅读。 通过巩固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积淀。
八、板书设计 《白桦》 热爱之情 动态美 色彩美 现代诗
作业布置 试着当个“小诗人”,写写诗,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写的时候要注意分行。写完后,和同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