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练习
一、单选题
1.2019年世界地球日主题: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说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使用一次性碗筷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 B.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
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可以增加喜庆气氛 D.大量施用农药、化肥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2.下列关于物质应用错误的是
A.用作烘焙糕点膨松剂 B.用作食品添加剂
C.用作磁性材料 D.做光导纤维
3.测定某溶液中甲醇含量的部分过程如下:
①碱性溶液处理:(未配平,下同)
②酸化处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B.“反应①”中氧化性:
C.“反应②”中,可用硫酸进行酸化
D.“反应②”消耗时,反应中转移
4.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铝土矿
②盐卤(含)溶液无水
③
④
⑤NaCl溶液无水
⑥溶液
A.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①③⑥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司母戊鼎是含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制品,硬度大于纯铜
B.原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烟气脱硫可减少SO2的排放
C.DNA的结构、生理活性都与氢键相关
D.工业常用的静电除尘装置是利用胶体带电的性质设计的
6.有下列物质:①氮氧化物、②未完全燃烧的碳氢化合物、③含铅化合物、④二氧化硫、⑤一氧化碳,其中属于汽车尾气成分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NO、NO2都是大气污染气体,在空气中都能稳定存在
B.NH3液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氨气常用作制冷剂
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NO2能导致“光化学烟雾”
D.活性炭、SO2、Na2O2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不同
8.化学与生产生活及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玉兔号”月球车帆板太阳能电池片的材料主要是二氧化硅
B.厨房燃气泄漏时,要及时打开抽油烟机进行通风换气
C.“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沉时要携带两组压载铁,生铁是合金
D.绿色化学研究的是如何用化学技术与原理治理已经被污染的环境
9.下列关于SO2的性质用途叙述错误的是
A.SO2不能用作食品添加剂
B.SO2可用于杀菌消毒
C.SO2能使品红褪色
D.工业上常用SO2来漂白纸浆、毛、丝等
10.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有效促进碳中和的是
A.汽油中添加乙醇 B.开采可燃冰作为燃料
C.以CO2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 D.通过清洁煤技术减少煤燃烧污染
11.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
C.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
D.氢氧化亚铁溶于过量稀硝酸:
12.化学上常用“同位素失踪原子法”来判断反应历程,下列用原子表示不正确的是
A.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2Na2O2+2H218O=4Na18OH +O2↑
B.过氧化氢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5H218O2+2KMnO4+3H2SO4=2MnSO4+K2SO4+518O2↑+8H2O
C.浓硫酸吸收 H2S:H218S+H2SO4(浓)=18S↓+SO2↑+2H2O
D.氯酸钾跟浓盐酸混合:K37ClO3+6HCl=K37Cl+3Cl2↑+3H2O
13.在浓盐酸中H3AsO3与Sn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SnCl2+12Cl-+2H3AsO3+6H+=2As+3SnCl+6M,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组合是
①氧化剂是H3AsO3 ②还原性:Cl->As ③M为OH- ④SnCl是氧化产物
A.①③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4.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紫色石蕊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先变红,随后褪色 氯水中含有酸性物质和漂白性物质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C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
D 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 浓硫酸有吸水性
A.A B.B C.C D.D
15.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
①铝土矿
②盐卤(含)溶液无水
③
④
⑤溶液无水
⑥溶液
A.③⑥ B.③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二、填空题
16.NaNO2外观和食盐相似,又有咸味,容易使人误食中毒。已知NaNO2能发生如下反应:
2NaNO2+4HI=2NO↑+I2+2NaI+2H2O。
(1)NaNO2中N的化合价为___。
(2)为了获取反应后溶液中的I2,可采用_______方法
(3)将上述化学方程式改写为离子方程式并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
(4)根据上述离子反应,鉴别NaNO2和NaCl。可选用的物质有:①碘化钾淀粉试纸 (试纸上含KI和淀粉) ②淀粉 ③白酒 ④食醋,你认为应选用的物质有_________(填序号)。
(5)若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NA,(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被氧化的HI的物质的量为____,发生反应的NaNO2的质量为____ g.
17.Ⅰ.以下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①NaOH溶液②铜丝③蔗糖晶体④无水乙醇⑤稀硫酸⑥SO3⑦氨水⑧液态H2S⑨硫酸钡晶体⑩熔融NaCl 干冰 HCl气体 KHSO3溶液
(1)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___(填序号,下同);
(2)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___。
(3)上述状态下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
(4)写出物质 的电离方程式___。
(5)⑤和⑦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Ⅱ.按要求填空:
(6)Fe(OH)3胶体是中学常见的胶体,它的制备方法为___;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7)在酸性条件下,向含铬废水中加入FeSO4,可将Cr2O还原为Cr3+,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___。
(8)已知A2O可将B2-氧化为B单质,A2O则被还原为A3+,又知n个A2O与3n个B2-恰好完全反应,则A2O中的n值为___。
18.根据表格信息,解答有关问题。
氯气(Cl2) KMnO4 PbO2
有刺激性气味,呈黄绿色,有毒气体 易溶于水,溶液呈紫红色,可用于杀菌消毒 Pb的最高化合价为+4,其稳定化合价为+2,难溶于水,灰色固体
(1)在浓盐酸中加入少量KMnO4剧烈反应,产生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溶液紫红色褪去,已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其中氧化剂是____,氧化产物是____。每生成71g氯气,则被氧化的还原剂的质量为___g。
(2)取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有关现象记录如下:
滴加适量H2O2,紫红色褪去,并有无色气泡产生;再加入适量的PbO2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又变为紫红色。
①在配制酸性KMnO4溶液时,能否用盐酸 ____,原因是____。
②KMnO4、H2O2、Pb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____。
(3)根据上述反应能否比较Cl2与H2O2的氧化性强弱 _____(填“能”或“不能”)。
19.(主要指和)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发生如下反应:
①该反应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②用单线桥表示该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③为研究哪些物质能将转化为以消除污染,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可知,下列物质中不适宜选用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A. B. C.
(2)水体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会污染水质。一种用铁粉处理水体中的硝酸盐的反应如下:(未配平);由反应可知酸性条件下粒子的氧化性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含氮废水不仅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而导致黑臭,而且对人群及其他生物产生毒害作用。某含氮废水中浓度为,现采用铝还原法来将还原为。
(1)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2)配平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用单线桥分析该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_______
(3)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
(4)有上述废水,若要完全处理所含的,则需消耗金属铝的质量为_______g。
(5)某强酸反应体系中发生的一个离子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六种微粒:和,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1.氯的常见氧化物有、、),其沸点分别为3.8℃、11.0℃、82.0℃。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常压下,上述三种氧化物中属于气体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2)用消毒水时,还可将水中的转化为,再水解生成胶体,说明具有_______性,检验有胶体生成的简便方法是_______。
(3)工业上可以用反应制备,生成1mol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
(4)实验室制备的反应原理为,浓盐酸在反应中体现的性质是_______(填字母)。
A.还原性 B.氧化性 C.酸性
22.以下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①金属Fe ②溶液 ③溶液 ④二氧化硫 ⑤稀硫酸 ⑥氨气 ⑦固体 ⑧固体 ⑨固体。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填标号,下同)
(2)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将③⑦混合,配制成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①,充分反应后。
①若①无剩余,且有铜生成。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填化学式)。
②若所得固体为纯净物,则此固体为________( 填化学式),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向沸水中逐滴滴加的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用一束光照射,有光亮的通路,则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________nm。
参考答案:
1.B
【详解】A.使用一次性碗筷会破坏森林,不利于环保,A不符合题意;
B.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B符合题意;
C.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污染物,C不符合题意;
D.大量施用农药、化肥会污染水源和土壤,应该合理使用,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A.受热、遇酸会放出CO2气体,可用作烘焙糕点膨松剂,故A正确;
B.的还原性,可用作葡萄酒的抗氧化剂,故B正确;
C.俗称磁性氧化铁,可用作磁性材料,故C正确
D.做光导纤维的材料是二氧化硅,而不是单质,故D错误;
答案D。
3.D
【详解】A.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反应中为氧化剂,CH3OH为还原剂,则“反应①”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正确;
B.根据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可知,“反应①”中为氧化剂, 是氧化产物,则氧化性:,B正确;
C.由于与、不反应,则“反应②”中,可用硫酸进行酸化,C正确;
D.根据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反应②”为,则消耗即 =0.5mol时,则反应中转移电子数目为:,D错误;
故答案为:D。
4.A
【详解】①铝土矿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偏铝酸钠溶液通入足量的盐酸,生成氯化铝,得不到氢氧化铝,故①错误;
②盐卤(含MgCl2)与石灰乳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溶液,但由于Mg2+水解Mg2++2H2O Mg(OH)2+2H+,加热蒸发HCl挥发,平衡向右移动,所以得不到无水MgCl2,故②错误;
③氨催化氧化生成一氧化氮和水,一氧化氮氧化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符合各步转化,故③正确;
④硫在氧气中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硫,不能生成三氧化硫,故④错误;
⑤电解氯化钠溶液可以得到氯气,氯气与铁反应生成FeCl3,不是,故⑤错误;
⑥SiO2与氢氧化钠反应Na2SiO3,Na2SiO3溶液中通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H2SiO3,故⑥正确;
综上所述选A。
5.D
【详解】A.司母戊鼎是含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合金要比组成成分金属的硬度大,所以硬度大于纯铜,故A正确;
B.原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烟气脱硫可减少生成SO2的质量,故B正确;
C.DNA分子中碱基对之间存在氢键,影响了DNA的结构和生理活性,故C正确;
D.胶体粒子带电,而胶体不带电,故D错误;
故答案选D。
6.D
【详解】汽车燃料为有机物,燃烧后的产物有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碳的固体颗粒,有氮气和氧气反应产生的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汽油中的硫元素与氧气生成的二氧化硫,故选D。
7.D
【详解】A.三种气体都是大气污染物,NO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在空气中不能稳定存在,A项错误;
B.液态NH3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因此,液氨常用作制冷剂,B项错误;
C.酸雨与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有关,与二氧化碳无关,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有关,C项错误;
D.活性炭因吸附使品红褪色、SO2因发生化合反应使品红褪色、Na2O2因强氧化性使品红溶液褪色,原理不同,D项正确;
答案选D。
8.C
【详解】A.太阳能电池片的材料主要是硅,A项错误;
B.厨房燃气泄漏时,不能打开抽油烟机进行通风换气,避免电火花引起火灾,应直接开窗通风,B项错误;
C.生铁是铁和碳的合金,C项正确;
D.绿色化学是利用化学技术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污染的产生,D项错误。
故选C。
9.A
【详解】A.二氧化硫有毒,可以用作一定范围内的食品添加剂,但必需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范围和标准使用,否则影响人体健康,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酸可使蛋白质变性,SO2可用于杀菌消毒,B正确;
C.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褪色,C正确;
D.工业上常用二氧化硫来漂白纸浆、丝毛、草帽等,此外二氧化硫还能够抑制霉菌和细菌的滋生,D正确;
答案选A。
10.C
【详解】A.汽油中添加乙醇,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A错误;
B.可燃冰是甲烷的结晶水合物,作为燃料会产生CO2,不利用碳中和,故B错误;
C.以CO2为原料合成淀粉,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能最直接有效地促进“碳中和”,故C正确;
D.通过清洁煤技术能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但燃烧过程中碳元素守恒,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故D错误;
故选:C。
11.C
【详解】A.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A错误;
B.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一水合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B错误;
C.用过量氨水吸收工业尾气中的生成亚硫酸铵,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C正确;
D.氢氧化亚铁溶于过量稀硝酸生成硝酸铁、一氧化氮、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D错误;
选C。
12.D
【详解】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水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则水中的18O在氢氧化钠中,A正确;
B.过氧化氢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高锰酸钾是氧化剂,过氧化氢是还原剂,则过氧化氢中的18O在氧气中,B正确;
C.浓硫酸吸收 H2S,依据元素化合价“只靠拢、不相交”的原则,浓硫酸中的硫在二氧化硫中,硫化氢中的18S在硫单质中,C正确;
D.氯酸钾和浓盐酸反应,依据元素化合价“只靠拢、不相交”的原则,氯酸钾作氧化剂,氯酸钾中的氯元素化合价降低转化为氯气中的0价,因此氯酸钾中的37Cl在氯气中,D错误;
答案选D。
13.B
【详解】①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As的化合价由+3价→0价,化合价降低,即H3AsO3为氧化剂,①项正确;
②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即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根据①的分析,Cl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即Cl-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无法比较,②项错误;
③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中反应前后所带电荷相等,原子个数守恒,M中应含有2mol H,和1mol O,即M为H2O,③项错误;
④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Sn的化合价由+2价→+4价,化合价升高,即SnCl2为还原剂,SnCl62-为氧化产物,④项正确;
答案选B。
14.A
【详解】A.氯气溶于水生成HClO和HCl,溶液显酸性,因此石蕊溶液会变红,而HClO有强氧化性,所以后面溶液又褪色,A符合题意;
B.除了CO32-,若溶液中存在HCO3-或SO32-或HSO3-,加入盐酸,也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2或SO2),所以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 B不符合题意;
C.向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可能是:AgCl或Ag2CO3,所以该溶液中可能含有Cl-,若题目改为“向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因为硝酸会排除CO32-的干扰,所以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l-,该沉淀为AgCl,C不符合题意;
D.向蔗糖中滴加浓硫酸,蔗糖变黑,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使蔗糖脱水生成炭而变黑,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15.A
【详解】①Na[Al(OH)4]中加入足量盐酸,起初生成Al(OH)3,后来溶于过量的盐酸,生成AlCl3,①不正确;
②MgCl2溶液蒸发结晶,生成MgCl2 6H2O晶体,得不到无水MgCl2,②不正确;
③NH3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催化氧化,生成NO,NO与O2进一步反应生成NO2,NO2用水吸收,生成HNO3和NO,NO循环使用,③正确;
④在点燃条件下,S在O2中燃烧只能生成SO2,不能生成SO3,④不正确;
⑤电解饱和食盐水可生成Cl2,但Cl2与Fe反应一定生成FeCl3,不能生成FeCl2,⑤不正确;
⑥在NaOH溶液中,SiO2溶解生成Na2SiO3,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利用强酸制弱酸的原理,反应生成H2SiO3沉淀,⑥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③⑥正确,故选A。
16.(1)+3
(2)萃取
(3)
(4)①④
(5) 1 1mol 69
【解析】(1)
NaNO2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Na显+1价,O显-2价,设N的化合价为x,1+x+2 (-2)=0,解得x=+3,即N的化合价为+3;
(2)
I2易溶于有机溶剂,可利用CCl4或苯对反应后的碘溶液进行萃取后再蒸馏获得I2,故答案为:萃取;
(3)
N的化合价降低,得到1个电子,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生成碘单质失去2个电子,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用双线桥标明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如下:;
(4)
根据已知反应可推知,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可与亚硝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为蓝色,而氯化钠则无此现象,所以选择鉴别得试剂为:碘化钾淀粉试纸、食醋,故答案为:①④;
(5)
对于反应2NaNO2+4HI=2NO↑+I2+2NaI+2H2O,若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即NO的物质的量为1mol,根据关系式2e-2NO可知,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数目为1NA,(N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2molNO生成时,4molHI被消耗,只有2molHI被氧化为碘单质,所以当有1molNO生成时,被氧化的HI的物质的量为1mol,发生反应的Na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其质量为=69g,故答案为:1;1mol;69。
17.(1)①②⑤⑦⑩
(2)⑧⑨
(3)③④⑥
(4)KHSO3=K++HSO
(5)H++NH3·H2O=NH+H2O
(6)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得到Fe(OH)3胶体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7)Cr2O+6Fe2++14H+=2Cr3++6Fe3++7H2O
(8)7
【分析】①NaOH溶液,可导电,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铜丝,能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蔗糖晶体,不导电,非电解质;
④无水乙醇,不导电,非电解质;
⑤稀硫酸,可导电,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SO3,不导电,非电解质;
⑦氨水,可导电,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⑧液态H2S,不导电,电解质;
⑨硫酸钡晶体,不导电,电解质;
⑩熔融NaC1 ,可导电,电解质;
干冰,不导电,非电解质;
HCl气体,不导电,电解质;
KHSO3溶液,导电,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
上述状态下可导电的是①②⑤⑦⑩ 。
(2)
上述状态下的电解质不能导电的是⑧⑨ 。
(3)
上述状态下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③④⑥ 。
(4)
KHSO3为强电解质,故电离方程式为 KHSO3=K++HSO。
(5)
稀硫酸和氨水生成硫酸铵,离子方程式为H++NH3·H2O=NH+H2O。
(6)
Fe(OH)3胶体是中学常见的胶体,它的制备方法为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得到Fe(OH)3胶体。制备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7)
在酸性条件下,向含铬废水中加入FeSO4,可将Cr2O还原为Cr3+,该过程的离子方程式为Cr2O+6Fe2++14H+=2Cr3++6Fe3++7H2O。
(8)
已知A2O可将B2-氧化为B单质,A2O则被还原为A3+,又知n个A2O与3n个B2-恰好完全反应,则B共升高了2×3=6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每个A降低6价,则A2O中A为+6价,则n值为7。
18.(1) KMnO4 Cl2 73
(2) 不能 KMnO4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强,可将盐酸氧化为氯气 PbO2>KMnO4>H2O2
(3)不能
【详解】(1)根据反应2KMnO4+16HCl(浓)=2KCl+2MnCl2+8H2O+5Cl2↑可知,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为+2价,则氧化剂是KMnO4;Cl元素由-1价升高为0价,则HCl为还原剂,Cl2为氧化产物;每生成5mol氯气,被氧化的还原剂为10mol,则每生成71g即1mol氯气,被氧化的还原剂的质量为2mol×36.5g/mol=73g;
(2)①在配制酸性KMnO4溶液时不能用盐酸,因为KMnO4的氧化性比氯气的强,可将盐酸氧化为氯气;
②取一定量的酸性KMnO4溶液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滴加适量H2O2,紫红色褪去,并有无色气泡产生,说明KMnO4的氧化性强于H2O2,再加入适量的PbO2固体,固体溶解,溶液又变为紫红色,说明PbO2的氧化性强于KMnO4,则KMnO4、H2O2、PbO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PbO2>KMnO4>H2O2;
(3)根据上述反应不能比较Cl2与H2O2的氧化性强弱,因为未做有关氯气与H2O2反应的实验,根据上述反应只能知道Cl2与H2O2的氧化性均弱于KMnO4。
19.(1) C
(2)
【详解】(1)①氧化剂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将NOx转化为N2, N得到电子,该反应中NO2得电子,是氧化剂;
②氧化剂得到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还原剂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升高;在用单线桥法表示时,电子由还原剂中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到电子的元素,电子转移数目等于元素化合价升高或降低的总数;该反应的单线桥为表示为:;
③在该反应中,N元素的化合价由NO2中的+4价变为反应后N2中的0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所以加入的物质应该具有还原性。
A.CO中C元素化合价为+2价,具有强还原性,可以作还原剂,A不符合题意;
B.H2中H元素化合价为0价,具有强还原性,可以作还原剂,B不符合题意;
C.CO2中C元素化合价为+4价,具有弱氧化性,无还原性,不能作还原剂,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NO2;;C;
(2)在该反应中,得到电子,表现氧化性,作氧化剂;Fe失去电子,为还原剂,被氧化变为Fe2+,所以Fe2+为氧化产物。由于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所以酸性条件下粒子的氧化性:>Fe2+,故答案为::>Fe2+。
20.(1)+5
(2)
(3) Al N
(4)2700
(5)
【解析】(1)
中O元素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1,氮元素的化合价为+5;
(2)
KNO3中N元素化合价由+5降低为0,Al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元素守恒,配平化学方程式为,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3)
反应,Al元素化合价由0升高为+3,还原剂是Al;KNO3中N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的元素是N;
(4)
设完全处理废水所含的,则需消耗金属铝的质量为xg;
x=2700g,所以需要Al的质量为2700g。
(5)
酸性条件下,NO具有强氧化性,NO能把Fe2+氧化为Fe3+,该反应体系中NO是氧化剂、Fe2+是还原剂、Fe3+是氧化产物、是还原产物,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1. 、 氧化 用一束光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 1mol AC
【详解】(1)常温常压一般指25℃、101kPa,Cl2O和ClO2的沸点低于25℃,在常温常压下,Cl2O和ClO2状态为气态,Cl2O7的沸点高于82.0℃,Cl2O7的状态不是气态;
故答案为:Cl2O和ClO2;
(2) 根据题意Cl2O将Fe2+转化成Fe3+,Fe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2O中Cl的化合价降低,即Cl2O为氧化剂,表现氧化性;检验有胶体生成,利用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即用一束光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
故答案为:氧化性;用一束光照射,出现光亮的通路;
(3) NaClO3中Cl的化合价由+5价→+4价,化合价降低1价,生成1molClO2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1=1mol;
故答案为:1mol;
(4) 根据反应方程式,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NaClO3中Cl转化成ClO2,浓盐酸中Cl一部分转化成Cl2,氯元素的化合价升高,HCl体现还原性,还有一部分转化成NaCl中Cl,Cl的价态没变,体现HCl的酸性,故AC正确;
故答案为:AC。
22. ⑦⑧⑨ ④⑥ ①②③⑤ Ag 1~100
【详解】①金属Fe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导电,属于金属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③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④二氧化硫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⑤稀硫酸中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能导电,属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⑥氨气不导电,在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自身不能导电,属于非电解质;
⑦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⑧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⑨固体不含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在水溶液里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1)以上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⑦⑧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④⑥;
(2)以上物质中能导电的是①②③⑤;
(3)将硝酸银和硝酸铜混合,配制成溶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的混合溶液100mL,加入一定量的Fe,充分反应, 因为氧化性Ag+比Cu2+强,则Fe先与Ag+反应:Fe+2Ag+=Fe2++2Ag,再与Cu2+反应:Fe+Cu2+=Fe2++Cu,
①由于Fe先与Ag+反应,再和Cu2+,有铜生成,说明溶液中Ag+被完全反应,若Fe恰好把Cu2+消耗完,则溶液中只含有Fe2+,溶液中的溶质只有Fe(NO3)2,若Fe没有将Cu2+消耗完,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Fe2+、Cu2+,溶液中的溶质为Fe(NO3)2和Cu(NO3)2,综上分析,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Fe(NO3)2;
②Fe先与Ag+反应:Fe+2Ag+=Fe2++2Ag,若所得固体为纯净物,说明加入的Fe只能将溶液中的Ag+转化为Ag,则此固体为A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向沸水中逐滴滴加的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用一束光照射,有光亮的通路,制得的为氢氧化铁胶体,则该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范围是1~100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