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诞生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全国工人运动高涨和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内容,学会运用时空观考察历史、构建关联,增强时空观,培养史料实证能力。
2.借助历史图文、影像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认识和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性质及伟大意义,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与解释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历史意义,提高分析问题和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教学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让学习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独立走向繁荣富强,尽到了史无前例的责任。从而增强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巩牢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史实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教师提问,“请你说说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重大史实和意义。”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归纳。
2、导入本课:请学生欣赏“中共二十大召开”的视频,并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坚强领导核心、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五四运动之后,在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深重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再提问:“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诞生的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产生了什么影响 ”由此导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浏览初识。请速读课文填写《历史学法》上P56预习部分的空格。
1.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及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给中国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并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在1920年夏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后,北京、长沙、武昌等地先后建立了共产党早期组织。
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先在上海开幕后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等出席了会议。其内容:①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②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③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3.1922年7月,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其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4.中国共产党设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二)问题研学。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自主研学课本,并思考解答下列问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意义
2.中共一大和中共二大分别于何时何地召开?其主要内容分别有哪些
2.P65材料研读 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以往的革命者只注重社会上层,中国共产党则真正开始注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人民群众力量强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主宰者。】
然后请学生梳理上述问题的要点,并进行同桌交流。在学生全班展示后,教师借助课件精讲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史实、性质和意义。再指导归纳小结。
(三)探究应用。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再让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讲解释疑并指导归纳小结。
1.请学生研究《历史学法》上P57的“探究点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京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侵入中国,使当地的目然经济日益遭到破坏。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为求生计,或进入外资在华企业做工,或充当通商口岸的码头工人及外国轮船上的海员,第一批产业工人由此诞生。
——摘编自《浅析洋务运动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影响》
材料二 从1912年到1919年间,全国工人罢工130多次。工人的罢工最初还王要是为了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和生活待遇。五四运动
中,各地的工人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发国斗争,展现出了伟大的力量......
——摘编自《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材料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这样,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南京条约》中的哪一内容有关?
(2)根据材料二思考,五四运动前后,工人斗争的方向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此变化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中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答:(1)开放通商口岸(或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2)变化: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或从罢工到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说明: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或历史)舞台(或工人阶级成为革命的主力军)。
(3)“大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或中共一大)。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学生探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讲评更正答案并小结。
【知识点睛】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了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易错提醒】中共一大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标志着建党工作的圆满完成。
3.请学生做《历史学法》P58的点睛训练题并口答,教师讲评小结。
(1)“上个世纪(20世纪)初的中国人,前仆后继,犹如混沌中的盘古,抡起巨斧,在努力斩破黑暗,斩出一片光明。而那片光明最终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绽放了。”在这段话中,“那片光明”是指(C)
A.五四运动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1919年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是(D)
A.孙中山 B.蔡元培 C.陈独秀 D.李大钊
(3)纪录片《百年中国》解说词提到: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虽然不是一个世纪的起点,但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新时代的开始”指的是(C)
A.中国开启了思想文化的新时代 B.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台
C.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四)巩固提升。请学生自主研讨问题,然后教师介绍解答方法与要求,再指导学生分析并结合史实进行梳理要点,并展示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归纳小结。
1、P68课后活动题1,填充表格“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条件”。
《历史学法》上P59的第9小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举手回答,再师生讲评更正小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党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除为止;(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3)消灭负本家私家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益计......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到车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王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三 1923年2月7日,吴佩孚调动军队镇压京汉铁路罢工工人,制造了血腥的“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工人领袖、共产党员林祥谦被捕,英勇就义。 ——据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整理
(1)材料一的纲领是在哪一年制定的?根据材料一思考,党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思考,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革命的敌人是谁?这个纲领的提出有何历史意义?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一,你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否已放弃了材料一中的主张?请说明你的理由。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工人运动的发展有何关系?工人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得到了什么经验教训?
【笞:(1)1921年。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2)军阀和国际帝国主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3)没有放弃,因为材料二中指出了是为“目前利益计”。
(4)关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组织和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才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三、总结作业
(一)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全文,且指导构建思维导图,并指导记忆本节内容。
1.思维导图示例:
2.【记忆歌谣】1921年记心上,南湖游船不一样。中共一大此召开,确立目标与党纲。书记选举陈独秀,中共诞生新天地。
(二)布置作业:
1.课堂:书上P68课后活动题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中国共产党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2.课外:(1)完成《历史学法》上P58-59课后训练题第1-8小题。
(2)P68课后活动题3,观看电影《开天辟地》。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