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导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导学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3 06: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导学案
课标要求: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
学习目标:
1.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实行原因和意义
2.了解国家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所采取的措施
3.认识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重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难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
任务一:历史与延续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几千年的历史过程所形成的。——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结合上述,总结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特点:
结合“中华民族分布”图,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基于上述历史特点与现实情况,我国实行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任务二:统一与自治
【自主学习】 民族区域政治制度的含义、地位、意义又是如何呢?同学们阅读教材P60-6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 在 领导下,各少数民族 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依法 的制度。
地位 是我国一项 。
实施 五个自治区(在P61页地图上标注序号):最早建立的自治区是 , 目前,全国已经建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2.(P61)材料研读:归纳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
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加速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任务三:繁荣与发展
背景: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自主学习】阅读p62-63,自主归纳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政、经、文、战略)
【拓展延伸】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习近平中共十九大报告
结合视频,思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何意义?
【自检互评】
1.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下列对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共同纲领》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
②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③体现了各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
④西藏自治区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这是一项旨在实现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的战略措施。自实施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了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指( )
A.东部大开发战略 B.科教兴国战略 C.人才兴国战略 D.西部大开发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