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山越岭 体能游戏》 教学设计(表格式) 体育一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翻山越岭 体能游戏》 教学设计(表格式) 体育一年级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体育与健康
更新时间 2023-06-23 11:4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翻山越岭 体能游戏》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围绕新课程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玩中学、学中玩、玩中乐”为主题。以发展学生四肢协调能力为根本。教学主要以跑、跳、爬、绕、钻等练习方式为主线。采用多种练习形式和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发展学生身体平衡和协调素质能力。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手段,努力营造一种愉悦、合作、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有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有所获。
二、教材分析
《翻山越岭》以练习全身协调为目标,运用合理的方式方法,越过多种不同器械的运动项目。一年级学生身体协调性较差,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在瞬间完成动作。利用跑、跳、爬、绕、钻等各种练习,提高学生全方面身体素质。本课运用目标导学、游戏比赛、小组合作等学练方式得到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教学活动,增进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想象力丰富,好奇心盛乐于表现自我。上体育课积极性高,但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本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属于中等水平,个性间的差异较大,接受能力一般。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并认识了一些简单的运动技能,但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使动作不规范。通过本课灵敏、协调、速度等各种方式练习,使学生全面提高协调素质。
四、学习目标
1.运动能力:通过对四肢的锻炼,以及各种方式的跳跃、爬行、绕行、钻等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增强身体素质。
2.健康行为:通过练习,使90%的学生能够快速正确的完成各种练习。
3.体育品德:培养顽强拼搏、刻苦困难、团结协作等良好的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跑、跳、爬、绕、钻、跑的协调性。
难点:上下肢的协调。
六、教法与学法
1.教法:讲解示范法、巡视指导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互助法、游戏比赛法
七、场地器材
小呼啦圈28个 体操垫子4块 大栏架4个 小栏架4个 标志杆24个 音响1个 场地1块
八、安全保障
1.场地器材合理设计
2.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对学生进行课堂安全教育,安排好见习生。
九、体育家庭作业
1.在家长的陪同与保护下进行协调及灵活素质练习。
2.利用家里的沙发或床等小幅度的练习上下攀爬。
十、创新之处
1.借用多种器材,多样化的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2.使用鼓励机制,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完成练习。
课时计划2
教学 内容 翻山越岭 体能游戏 单元课次 4-2 年级 一年级
学习 目标 1.运动能力:通过对四肢的锻炼,以及各种方式的跳跃、爬行、绕行、钻等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增强身体素质。 2.健康行为:通过练习,使90%的学生能够快速正确的完成各种练习。 3.体育品德:通过练习,使90%的学生能够快速正确的完成各种练习。
教学重点 跑、跳、爬、绕、钻的协调性。 教学 难点 上下肢的协调。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组 织 教 法 与 要 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开 始 准 备 部 分 一、课堂常规 1.集合整队 2. 师生问号 3.检查人数 4.宣布课的内容 5.课堂安全教育 6.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活动 (1)、小游戏《贪吃蛇》 (2)、热身操 1 2 6 小 中 组织形式:四列横队 ★★★★★★★★★ ★★★★★★★★★ ●●●●●●●●● ●●●●●●●●● ☆ 要求:精神饱满、口号响亮 组织形式:
基 本 部 分 一、翻山越岭 动作要领 双腿屈膝跳过小栏架,慢跑至垫子双手双膝着垫爬过体操垫,慢跑到大栏架下钻过去后从旁边慢跑绕回。 2 8 中 组织形式: 教法: 1.教师提出问题并讲解示范。 2.模仿老师动作,听老师指挥积极练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组 织 教 法 与 要 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基 本 部 分 加大难度,双腿合并跳跳过呼啦圈,屈膝跳过小栏架,慢跑至垫子双手双膝着垫爬过体操垫,蛇行跑绕过标志杆,慢跑到大栏架下钻过去后从旁边慢跑绕回。 二、体能循环游戏 学生分成两组,每组两路纵队,第一排两名学生分别跑向5米左右的跳绳,拖地面返回到队伍末尾,每个孩子跳过跳绳,持绳者将跳绳拉直返回至腰间跑回,学生迅速蹲下,跑回后将跳绳放回 2 2 10 10 中 中 习过杆跳、爬行、跳 3.教师纠正错误并提出安全事项 4.再练习。 组织形式: 教法: 1.加大练习难点,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分四组进行练习。 3.提出安全教育并指正易犯错误动作。 4教师语言激励并找优生示范。 5.再次组织学生练习。 6.随班就读生设置不同程度的练习。 组织形式:
教学 过程 教 学 内 容 运动负荷 组 织 教 法 与 要 求
次数 时间 强度
基 本 部 分 原处,返回击掌,排至末尾,依次进行。 教法: 1.教师讲解示范 2.学生分四组练习 3.教师巡回纠正 4教师点评,评出优胜组
结 束 部 分 1、放松活动。 2、总结本次课的情况。 3、送还器材。 4、师生再见 组织形式: ★★★★★★★★★ ★★★★★★★★★ ●●●●●●●●● ●●●●●●●●● ☆ 教法:1.跟随音乐与老师一起在放松运动。 要求:轻松愉悦 自然大方
场地器材 小呼啦圈28个 体操垫子4块 大栏架4个 小栏架4个 标志杆24个 音响1个 场地1块 心 率 120-140次/分
密 度 75%
课 后 小 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