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3 11:5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知道遵义会议,学会构建各史实间的关联,培养运用时空观考量历史与史料实证能力。
2.识读历史图文、史料,探究长征胜利的原因,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并运用唯物史观加以分析,培养探究分析问题和史料实证与历史解释能力。
3.通过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从而培养艰苦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强化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教学难点:认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领悟长征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复习旧知:教师提问,“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意义分别是什么?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归纳。
2、导入本课:请学生欣赏歌曲《长征》,并提问:这首歌曲描写的是中国革命史上哪一重要历史事件 请你讲讲以前知道的关于长征的故事。然后小结再提问“你知道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他们俩靠什么力量超越生理极限创造人类奇迹的呢 ”由此导入课题。
二、教学新课
(一)浏览初识。请速读课文填写《历史学法》上P69预习部分的空格。
1.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红军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8万多人开始长征。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渡过湘江后,红军只剩下3万多人。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
2.1935年1月召开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由张闻天负总责,周恩来、毛泽东等负责军事。这次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红军经历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红军进入甘肃。
4.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车)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5.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问题研学。请学生带着下列问题去自主研学课本,并思考解答下列问
1.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后,哪些军事行动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红军长征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3.P84材料研读 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然后请学生梳理上述问题的要点,并进行同桌交流。在学生全班展示后,教师借助课件精讲遵义会议、红军长征的相关史实和意义。再指导归纳小结。
(三)探究应用。请学生分小组讨论进行合作探究下列问题,再让各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教师讲解释疑并指导归纳小结。
1.请学生研究《历史学法》上P70的“探究点 红军长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材料二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材料三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2)哪三大红军主力的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 “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3)“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列举“伟大长征精神”的两个方面。
【答:(1)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遵义会议的召开。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2)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2.学生探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讲评更正答案并小结。
【知识点睛】
1.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江西瑞金→渡过湘江→强渡乌江→攻占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渡过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
2.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误区警示】吴起镇会师与甘肃会宁会师。吴起镇会师是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的会师;甘肃会宁会师是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的会师,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标志。
3.请学生做《历史学法》P71的点睛训练题并口答,教师讲评小结。
(1)(2021.南充)“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毛泽东的这首《七律.长征》体现了(B)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向上的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精神 D.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2.毛主席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毛主席这番话主要讲的是(B)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红军长征 C.北伐战争 D.秋收起义
(四)巩固提升。请学生自主研讨问题,然后教师介绍解答方法与要求,再指导学生分析并结合史实进行梳理要点,并展示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归纳小结。
1、P84课后活动1(2)在你演讲长征故事中,你会突出哪些重大事件?说明理由。【举例:遵义会议,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因为它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历史学法》上P72的第9小题。请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然后举手回答,再师生讲评更正小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寺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摘编自毛泽东《七律.长征》
材料二1462千米,这是从上海到北京的空间距离。然而,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 ——摘编自《在历史的关节点上》
(1)材料一中说“红军不怕远征难”。根据所学知识思考,红军为什么要“远征” “难”体现在哪些方面?
(2)材料一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件?如果以带“转”字的四字词语概括材料一中的事件,下列括号里应该填写的词语是什么?
1934年:( ) 1935年:( ) 1936年:( )(3)材料二中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推动了一次次伟大的历史转折”。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在长征中,有这样的“历史转折”吗?请列举相关的史实并加以说明。
【答:(1)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等。
(2)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战略转移、重大转折、转危为安。
(3)有。如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任意举出一例即可)】
三、总结作业
(一)根据课文内容总结全文,且指导构建思维导图,并指导记忆本节内容。思维导图示例:
(二)布置作业:
1.课堂:书上P84课后活动题2。【提示: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上,经历了湍急的河流、高耸的雪山、危机四伏的草地和各种难以预料的恶劣天气,以及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但是,这些困难都没有阻止红军战士前进的脚步。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展现了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遗产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2.课外:(1)完成《历史学法》上P71-72课后训练题第1-8小题。
(2)请根据所学历史知识用简单明了的话来解读P82的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示范:由于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被迫进行入战略转移,红军冲过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损失惨重,危急时刻,接受了毛泽东的建议改向敌人力量溥弱的贵州进军。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后,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