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课时 第1课时 课 型 新课
总1课时 授课人
主备教师设计思路 授课教师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经过、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五四运动爆发的性质和意义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课前自学
自学活动: 阅读课文:在课本上完成自我检测,在课本上勾画出: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 2、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 3、地点:北京。 4、口号和要求:①外争主权,内除国贼;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③废除二十一条;④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5、中心:北京、上海。 6、主力:学生、工人阶级。 7、结果:胜利。具体表现为:①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②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③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8、意义: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②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③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自学质疑:如:我的困难(或问题)是: 。
课上研学
一、聚焦问题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五四运动爆发的性质和意义 二、研究分享(解决问题) 1.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召开的巴黎和会否定了中国代表提出的“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决定由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殖民权益,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 结合材料一,你认为中国代表最难以接受的是巴黎和会的什么决定 中国的青年是如何宣泄自己愤怒的情绪?中主权一再被侵犯说明了什么? 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发动五四运动。当时中国综合国力仍然很弱,弱国无外交 材料二 (2)看图回答,该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 最能体现这次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上述材料出自中国近代史上哪次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 (2)如何评价这一历史事件? 意义:①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②这次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③一些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一种什么精神? 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三、深度构建 依据课本的单元知识结构,构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
课后拓学
本课选择题和材料题
板书设计: 1、导火线 2、爆发时间: 3、地点: 4、口号和要求: 五四运动 5、中心 6、主力: 7、结果: 8、意义: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