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学设计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6-23 12:09: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第15-17课)
1.2022年课标要求
〖导论〗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在农村建立根据 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内容要求〗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意义;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2.2022年课标解读
⑴了解国民革命时期和国共对立时期的基本线索和重要的事件、人物,知道重大史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原因和结果,初步养成历史时序意识和历史空间感。(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⑵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等国民革命的主要内容;知道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⑶能结合语文、地理等课程的学习,通过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查阅地图,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探究与讨论,强化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1.本单元概述
本单元由三节正课组成。
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然而,由于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了。
中国共产党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反抗国民党的统治。毛泽东等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开展土地革命,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1934年,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红军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共产党率领红军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时空纵览
3.本单元教材体例
(1)设计导语,激发兴趣,引出重点。
(2)设计插图,增强感染力。
(3)设计正文宋体内容,明确基本知识。
(4)设计“相关史事”,对正文补充说明。
(5)设计“问题思考”栏目,引起探究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6)设计“材料研读”,培养学生研读材料的能力,活学活用。
(7)设计“课后活动”,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8)设计“知识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1.通过阅读教材,知道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国共合作的破裂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一。知晓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教训和前路的探索。
2.通过阅读教材,中国共产党经过反思和探索,继续领导中国革命并走出了一条从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对于中国革命而言具有深远的影响。
3.通过阅读教材,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进行战略转移,长征胜利才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它下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长征的胜利使各路红军挺进抗日前沿,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保证了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4.尝试阅读近代的文献材料、图像材料,观察实物材料,并加以分析,概括并提取其中的历史信息。尝试运用可靠的、典型的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论证,有根据地说明自己对历史问题的看法。
(第15课时)第15课 《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简述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素养目标 1.理解简中共三大、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主要过程等基本史实;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2.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识读《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培养学生掌握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能够多角度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3.感受大革命时期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敢为人先的社会担当、紧追时代潮流的人文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史实,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坚强意志。(唯物史观、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 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的失败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思维活跃、个性突出、表现欲强但阅读量较少的特点。另外,他们对新鲜的、有趣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课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史料,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北伐战争史的积极性,并培养自主学习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学方法 材料分析法、讨论法、阅读教材,提取信息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学历案、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通过播放《国民革命歌》,介绍国民革命的含义,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 学生带入到情景,开启本节课的学习之旅。
自主探究 〖任务一〗 1.结合课文第一子目,描述国共合作的概况和黄埔军校成立的史实。 2.结合课文第二子目,了解北伐胜利进军的概况(时间、地点、人物、目的、经过、结果)。 3.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情况(时间、地点、政策、性质)。 〖任务二〗 1.根据材料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掌握国共走向第一次合作的史实。 2.勾画黄埔军校相关知识点。 〖任务三〗 1.看视频思考(记关键词):北伐军进军过程(主要城市、主要战役、军队) 2.归纳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原因和影响。 〖任务四〗 1.梳理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概况。 2.问题探究:国民革命成功了吗?国民大革命的目标达到没? 国民革命运动为什么会失败? 〖任务五〗 构建体系:请以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知识并识记。(写在课本上) 课堂上,学生以同桌或小组为单位,借助学历案,明确学习任务,结合教材,归纳、合作、交流,自主完成探究任务。 教师在教室内巡视点拨,强调一些知识点的掌握和笔记的做法。 通过“学历案”的引领和“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与任务,激发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围绕目标追求、探索新知。 通过小组内或组际间交流核对答案,来检测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 (对学或群学)
精讲精导 1.通过课件展示两则材料,并提问。指出国共合作迫在眉睫。引出中共三大的召开。 2.通过阅读课本,梳理国民党一大召开的史实,并解读新三民主义的知识。得出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3.展示图片黄埔军校,引导学生解决黄埔军校建立的相关知识。 4.通过课件展示材料,分析出北伐战争的目的。 5.通过课件,介绍北伐战争的概况,明确战争的策略,根据地图了解战争的进程。 6.梳理北伐胜利进军的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勾画内容。 7.展示图片和视频,感知北伐将士们的无畏精神,分析北伐的历史意义。 8.结合本课所学知识,小组研讨北伐战争节节胜利的原因。 9.出示图片和文字材料引出国民党右派的活动。反革命政变的发生导致国民革命走向失败。 10.课件展示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分析得出国名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学生自主探究完成后,围绕学习目标,结合课件,积极思考并作答,进行知识梳理,做好相应的笔记,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建构知识框架。 教师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并引导学生积极展示学习的成果;然后教师精讲精导一些知识,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归纳,形成统一认识,借助课件,进行知识梳理,建构知识结构,提醒学生做好笔记。 教师借助配套的课件,围绕问题,循序渐进,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在教材上相应位置做好笔记。 体现新课标中的“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鼓励教学方式的创新”新理念。 教师在“精讲精导”时,借助课件,创设历史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开展史料研习、兼顾跨学科学习(地理)。整个环节只讲学生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点,以及讲重点、讲难点;不讲学生已经懂的、能学懂的知识点。 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交流,进行PK,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课堂小结 学生完成“请以思维导图等方式梳理知识并识记”。 教师借助课件引导,构建知识体系。 总结归纳,促使知识内化。
目标评价 1.要求学生自主完成〖进阶一〗(巩固基础)和〖进阶二〗(拓展提升) 2.教师引导,进行点评,纠正错误,提升应试能力。
课后反思
附1: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