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单元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单元同步测试题(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3 14:52: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单元同步测试题
一、单选题
1.A、B分别为第三、四两周期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①若A为ⅢA族,其质量数为X,则B的质子数为Y;②若A为ⅣA族,其质子数为m,则B质量数为n,则Y和n的值是
A.(+18)和(2m+18) B.(+8)和(2m+18)
C.(+8)和(2m+36) D.(+18)和(2m+36)
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稀溶液,试管口放一张湿润红色石蕊试纸,观察现象 判断样品中是否含有
B 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硫酸混合后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验证碳的氧化产物为
C 将适量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观察能否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比较Cl和Si元素非金属强弱
D 其他条件相同,溶液和溶液反应,测定不同温度下出现乳白色浑浊所需时间 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3.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Z极上有放出;单质Z可以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Y;又知的氧化性强于。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 B.
C. D.
4.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 B.Y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碱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在熔融状态下可导电 D.气态氢化物稳定性:
5.已知X、Y、Z、W、R五种元素中,X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W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总数比其L层电子数多1个;R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阳离子与Z的阴离子电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述五种原子中一定都含有质子、电子和中子
B.X、Y、Z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
C.YZ2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较HClO强
D.可用pH试纸测定W的水溶液的pH
6.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其中X、W同族,Y、Z相邻,W与X、Y、Z位于不同周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 > X > Y > Z
B.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 < Z
C.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 > W
D.X、Y、W在自然界中均存在游离态
7.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已知W在地壳中含量最高;X遇水剧烈反应;Y的单质可用于光伏发电;Z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X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Z
D.形成的化合物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8.某种化合物的结构如图所示。其中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B.原子半径:W>Z>Q
C.X、Z和Q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w
D.原子序数为82的元素与Q位于同一主族
9.化学与生活、生产、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京冬奥会的运动服中使用的保暖材料石墨烯与足球烯互为同素异形体
B.纳米铁粉通过物理吸附去除污水中Hg2+、Pb2+等重金属离子
C.北斗组网卫星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D.在碳中和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将CO2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
10.工业上利用非氧化还原反应:制备无水。下列表示反应中相关微粒的化学用语错误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B.的结构式:
C.的结构示意图: D.的电子式为
11.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x、y、z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z为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w溶液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aB.x的电子式一定是:
C.简单氢化物的沸点:b>d
D.y、w溶于水,破坏的化学键类型完全相同
12.W、X、Y、Z为分属不同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小于20,四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在农业上常用作肥料,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Z>Y
B.X、Y分别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的沸点:X>Y
C.X与其它三种元素均只能形成两种化合物
D.X与Z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3.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结构如下图。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X核外电子总数相等。W的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最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大小:Q>Z>Y
B.该化合物中Y原子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该化合物中,W、X、Y、Z、Q之间均为共价键
D.Q元素对应的单质能与水反应
二、非选择题
14.最早的全球定位系统(GPS)采取星载铷(Rb)原子钟和星载铯(Cs)原子钟相配合的方式,而较新的全球定位系统(比如北斗和伽利略)则采用星载铷原子钟与星载氢原子钟的组合方案。已知铷、铯的部分信息如表:
元素 Rb Cs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5周期IA族
原子结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2)Cs、Rb的原子序数之差为_______。
(3)碱性:RbOH______CsOH(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判断依据是_______(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
(4)相同条件下,铷、铯分别与水反应,较剧烈的是______(填元素符号)。
(5)铷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6)锂与铯位于同主族,氢化锂(LiH)是还原剂和供氢剂。已知Li+、H-的离子半径依次为76pm、205pm,试解释Li+半径小于H-半径的原因:______。
15.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几种元素的位置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元素⑥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2)元素①和③形成含共价键的化合物电子式为__________,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
(3)氯元素的“价类二维图”的部分信息如图,写岀Y、Z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②③④简单离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5)写出④的单质与③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6)氰性质与卤素单质相似,称为“拟卤素”,它和碱的反应与卤素单质和碱的反应类似。写出氰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6.某些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如图形象地表示:
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
(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①②③是不同元素的原子 B.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
C.①②③互为同位素 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2)科学家已经发现一种新型氢分子,其化学式为H3,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具有相同的_____(填序号)。
A.原子数 B.分子数 C.体积 D.电子数
(3)由②和O组成的11克水中,含有中子数的物质的量为_____;含有电子数目为_____。
(4)某元素的核素X,1.11g该核素的氯化物XCl2配成的溶液需用20mL1mol L-1的AgNO3溶液才能把Cl-完全沉淀下来,已知此核素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X的质量数A是_____。
(5)碲被誉为工业领域的“维生素”,碲在元素周期表中表示如图,写出Te、S、Cl三种元素对应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用化学式表示)。
17.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是指导学生学好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1)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短周期元素中共有_______种金属元素。
(2)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
(3)用X形式表示出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_______。
(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a.则①②⑥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④形成的简单氢化物的结构式为_______,⑧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⑤⑥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关系为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b.②、③、⑦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④和⑤以1:1组合的化合物中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_______;①、④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②、③、⑦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
c.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将⑧形成的单质充入①、④、⑤形成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中,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18.为纪念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IUPAC等向世界介绍118位优秀青年化学家,并形成一张“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中国学者雷晓光、姜雪峰、刘庄分别成为“N、S、Hg”元素的代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据汞的原子结构示意,汞在第_____周期。
(2)硒(Se)与硫位于同一主族,均是生命必需元素。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______。
a.硒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为-2
b.二氧化硒(SeO2)具有还原性
c.硒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属于强酸
(3)氮是自然界各种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磷(P)、砷(As)也是氮族元素。
①砷有多种同位素原子,其中稳定的核素是73As,它的中子数为______。
②已知NH4Cl与PH4I的性质相似,则对PH4I性质的推测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能与NaOH溶液反应
c.与NH4Cl加热充分分解产物的种类完全一样
③下列关于第VA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填字母)。
a.热稳定性:NH3>PH3 b.酸性:HNO3>H3AsO4
c.As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弱碱 d.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递增而增大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A、B分别为第三、四两周期同一主族的不同元素的原子,它们原子核内的质子数等于中子数。①若A为ⅢA族,其质量数为X,则B的质子数为Y,第四周期元素种类为18种,则;②若A为ⅣA族,其质子数为m,则B质量数为n,第四周期元素种类为18种,, 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2.D
【详解】A.铵盐与碱反应生成氨气,而氨气是唯一的碱性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故向某溶液加入NaOH并微热,产生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无色气体,即该气体为氨气,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故A错误;
B.炽热的木炭与浓硫酸混合后反应生成的气体中有SO2,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不能验证碳的氧化产物为,故B错误;
C.将适量气体通入硅酸钠溶液,出现白色胶状沉淀,说明酸性:HCl>H2SiO3,但HCl不是Cl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不能比较Cl和Si元素非金属强弱,故C错误;
D.其他条件相同,溶液和溶液反应,测定不同温度下出现乳白色浑浊所需时间,可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所以X是负极,Z是正极,故金属的活动性:;单质Z可以从Y的盐溶液中置换出Y,说明金属的活动性:;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离子,所以金属的活动性;综上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项正确。
4.D
【分析】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则X次外层电子数为2(不可能是8,若是8,则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8,就不是主族元素了),则Y最外层电子数为2,X与Z同族,X、Y、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则X、Z最外层电子数为4,其可能是C、Si元素,X次外层电子数是2,则X是C元素,Z是Si元素,Y原子半径大于Z,则Y是Mg 元素,则X、Y、Z三种元素分别是指C、Mg、Si三种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X、Y、Z三种元素分别是指C、Mg、Si三种元素,则原子序数为Z>Y>X,故A错误;
B.Y为Mg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中强碱,故B错误;
C.X与Z形成的化合物为SiC,其为共价晶体,在熔融状态下不导电,故C错误;
D.X、Z分别是指C、Si两种元素,C的非金属性比Si强,则气态氢化物稳定性,故D正确;
答案D。
5.C
【分析】X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则X为H元素,Y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说明Y只有2层电子,电子排布为2、4,则Y为C元素;Z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多4个,电子排布为2、6,则Z为O元素;W元素原子K层和M层电子总数比其L层电子数多1个,说明W有3层电子,电子排布为2、8、7,则W为Cl元素;R元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其阳离子与Z的阴离子电子核外电子总数相同即为18,则R为K元素。
【详解】由分析知,X、Y、Z、W、R分别为H、C、O、Cl、K;
A.X为H原子,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A错误;
B.H、C、O能形成H2CO3、H2C2O4等多种化合物,B错误;
C.CO2对应水化物H2CO3的酸性较HClO强,C正确;
D.W为Cl,氯水具有漂白性,能漂白pH试纸,无法测定氯水溶液的pH,D错误;
故选:C。
6.A
【分析】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21,而X、W同族,可知X、W不能处于IA族,因为若处于IA族,Y、Z的最外层电子数平均为=9.5>7,而Y、Z相邻,且W与X、Y、Z位于不同周期,结合原子序数可知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关系如图所示:,设X、W最外层电子数为a,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b,可知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b+1,则有2a+b+b+1=21,整理可得a+b=10,只能是a=4,b=6,可知X为C元素、W为Si元素、Y为O元素、Z为F元素。据此回答问题。
【详解】A.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增大,则原子半径:Si>C>O>F,故A正确;
B.Y、Z的简单氢化物依次为H2O、HF,常温下水是液体,而HF是气体,则沸点:H2O>HF,故B错误;
C.Z是氟元素,不存在最高价含氧酸,故C错误;
D.硅是亲氧元素,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7.C
【分析】W、X、Y、Z是四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如图。已知W在地壳中含量最高,则W为O;X遇水剧烈反应,其原子半径最大,则X为Na;Y的单质可用于光伏发电,则Y为Si;Z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个,则Z最外层含有7个电子,其原子序数大于Si,则Z为Cl元素,以此分析解答。
【详解】结合分析可知,W为O,X为Na,Y为Si,Z为Cl元素。
A.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则简单离子半径:Na+<O2-,故A正确;
B.非金属性Si<Cl,则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HCl,故B正确;
C.非金属性Si<C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2SiO3>HClO4,故C错误;
D.Si、Cl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为四氯化硅,四氯化硅分子中Si、Cl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C。
8.D
【分析】X、Y、Z、Q、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的原子半径是元素周期表中最小的,X为氢,Y形成4个共价键,Y为碳;Z形成3个共价键、Q形成2个共价键,且原子序数大于碳,Z为氮、Q为氧;W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为Na;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B.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原子半径:W>Z>Q,B项正确;
C.X、Z和Q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硝酸铵,C项正确;
D.原子序数为82的元素为铅,铅位于第六周期第ⅣA族,与氧不位于同一主族,D项错误。
故选D。
9.B
【详解】A.石墨烯与足球烯都为碳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A正确;
B.铁能和Hg2+、Pb2+等重金属离子反应,不是物理吸附,B错误;
C.碳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
D.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将CO2转化为甲醇等液体燃料,可以消耗二氧化碳,符合碳中和的要求,D正确;
故选B。
10.B
【详解】A.核素的表达式中A表示X原子的质量数,Z表示X原子的质子数,则中子数,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为,A项正确;
B.该反应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中S的化合价为,则结构式为 ,B项错误;
C.镁原子的核外有12个电子,镁离子是由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形成的,则镁离子核外有10个电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C项正确;
D.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 ,D项正确;
故选B。
11.C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四种元素形成的单质依次为m、n、p、q时;x、y、z是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其中z为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之一,z为SO2,q为S,d为S元素,n为O2;w溶液可使酚酞溶液显红色,w溶液呈碱性,则w为NaOH或碳酸钠,结合原子序数及图中转化可知,a为H或C,b为O,c为Na,x为H2O或二氧化碳,y为Na2O2,以此来解答。
【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H或C,b为O,c为Na,d为S,则
A.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的大小:H<O<S<Na或O<C<S<Na,故A错误;
B.x若为H2O,其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水分子间含氢键,氢化物的沸点:H2O>H2S,故C正确;
D.y为Na2O2,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破坏含离子键和共价键,而w为NaOH或碳酸钠,溶于水,只破坏离子键,故D错误;
故选C。
12.B
【分析】W、X、Y、Z为分属不同周期的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小于20,结合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化学键数目可知:W为H元素;X、Y、Z分别位于第二、第三、第四周期,Z化合价为+1价,则Z为K元素;X可形成2个共价键,则X为O元素,Y为第三周期元素,可形成5个共价键,则Y为P元素,化合物M为KH2PO4,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W、X、Y、Z分别为H、O、P、K元素
A.钾离子与磷离子电子层相同,核电荷数小的其简单离子半径大,所以离子半径:P3->K+,A错误;
B.X、Y分别与W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为H2O、PH3,它们都属于分子晶体,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增加了分子之间的吸引作用,导致物质的熔沸点升高,故物质的沸点:H2O>PH3,B正确;
C.钾元素较活泼,与氧元素可形成氧化钾、过氧化钾或超氧化钾等超过两种氧化物,C错误;
D.钾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可以为氧化钾,也可以是过氧化钾,氧化钾溶于水显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过氧化钾溶于水形成的氢氧化钾也显碱性,但本身具有漂白性,所以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先变蓝后褪色,两者均不会使石蕊溶液变红,D错误;
故选B。
13.D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Q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原子半径在周期表中最小,则W为H元素;由图示化合物的结构图可知,X为第ⅣA族元素,Y为VA族元素,Q为第IA族元素,Z为ⅥA族元素,且Z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与X核外电子总数相等,结合原子序数大小可知,X为C元素,Y为N元素,Z为O元素,Q为Na元素,以此解答该题。
【详解】由上述分析可知,W为H、X为C、Y为N、Z为O、Q为Na。则
A.Y为N,Z为O,Q为Na,主族元素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Na>N>O,故A错误;
B.该化合物中Y原子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Y上有1对孤电子对,Y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B错误;
C.该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故C错误;
D.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D正确;
故选D。
14.(1)第六周期第ⅠA族
(2)18
(3) 小于 Cs的原子半径比Rb的大,最外层的1个电子更容易失去,则Rb的金属性小于Cs,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则碱性:RbOH(4)Cs
(5)2Rb+2H2O=2Rb++2OH-+H2↑
(6)H-和Li+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Li+大于H-,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大,因此离子半径小于H-
【详解】(1)铯原子的电子层数6个,最外层电子数1个,位于周期表的第六周期第ⅠA族:
(2)Rb位于第五周期IA族,Cs位于第六周期IA族,第五周期有18种元素,则Cs、Rb的原子序数之差为18;
(3)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Cs>Rb,则碱性:RbOH(4)Cs的金属性比Rb强,则相同条件下,Cs与水反应更剧烈;
(5)Rb和Na同一主族,化学性质相似,铷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Rb+2H2O=2Rb++2OH-+H2↑;
(6)H-和Li+核外电子数相同,核内质子数Li+大于H-,其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大,因此离子半径小于H-。
15.(1) 第五周期VIIA族
(2) 1∶2
(3) HClO
(4)
(5)
(6)
【分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是O元素;②是F元素;③是Na元素;④是Al元素;⑤是Cl元素;⑥是I元素。
【详解】(1)①是O元素,O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结构示意图为 ;⑥是I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五周期VIIA族。
(2)元素O和Na形成含共价键的化合物是Na2O2,Na2O2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 ,其中阴阳离子个数比为1:2。
(3)Y是+7价氯的氧化物,Y的化学式,Z是氯元素+1价含氧酸,Z的化学式为HClO。
(4)电子层数相同,质子数越多半径越小,F-、Na+、Al3+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为。
(5)Na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是NaOH,Al与NaOH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根据氯气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可知氰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生成NaCN、NaCNO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6.(1)C
(2)AD
(3) 6mol 5NA
(4)40
(5)H2Te>H2S>HCl
【分析】①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为 ,②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一个电子,为,③有一个质子和两个中子,一个电子,为。
【详解】(1)A.①②③是氢原子的不同的原子;
B.①②③电子数相同,是三种化学性质几乎相同的粒子;
C.①②③是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互为同位素;
D.①②③的质量数不相同,分别为1、2、3。
故选C。
(2)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H3和H2其相对分子质量不同,故物质的量不同,分子数不同,体积不同,但原子数相同,电子数相同,故选AD。
(3)由②和O组成的11克水中,每个水分子中含有中子数为12个,含有10个电子,水的摩尔质量为22g/mol,故11克水为0.5mol,含有中子数的物质的量为6mol;含有电子数目为5NA。
(4)某元素的核素X,1.11g该核素的氯化物XCl2配成的溶液需用20mL1mol L-1的AgNO3溶液才能把Cl-完全沉淀下来,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0.02mol,故该核素的氯化物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则其摩尔质量为 ,则X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1-71=40,已知此核素中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其质子数为20,为该元素,则X的质量数A是40。
(5)根据碲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分析,该元素与硫元素同主族,且在硫元素的下面,氯元素和硫元素同周期,根据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下到上,非金属性增强,且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还原性越弱分析,Te、S、Cl三种元素对应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2Te>H2S>HCl。
17.(1) F 5
(2)第三周期ⅥA族
(3)
(4) Al>C>H H-O-H Cl2O7 Na>Al SiH4 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 HNO3>H2CO3>H2SiO3 NaOH、NaClO 2OH-+Cl2=Cl-+ClO-+H2O
【详解】(1)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短周期元素中,Li、Be、Na、Mg、Al,共有5种金属元素。
(2)硫是16号元素,硫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ⅥA族。
(3)氧原子中质子数为8,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的质量数为18,该原子表示为;
(4)a.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H、C、Al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l>C>H;④是O元素,形成的简单氢化物是H2O,结构式为H-O-H;⑧是Cl元素,最高价为+7,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Cl2O7;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Na、Al两种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关系为Na>Al。
b.②、③、⑦分别是C、N、Si,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元素非金属性N>C>Si,元素非金属性越弱,气态氢化物越不稳定,所形成的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SiH4;Na和O以1:1组合的化合物是Na2O2,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是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H、O按1∶1组成的常见液态化合物是H2O2,H2O2是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元素非金属性N>C>Si,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HNO3>H2CO3>H2SiO3;
c.H、O、Na、Cl中的某些元素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如NaOH、NaClO等。将⑧形成的单质Cl2充入①、④、⑤形成的化合物NaOH的水溶液中,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l2=Cl-+ClO-+H2O。
18.(1)六
(2)c
(3) 40 c c
【详解】(1)原子的电子层数=周期序数,Hg原子有6个电子层,故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
(2)a.硒(Se)与硫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均有6个电子,且均为非金属元素,最低价均为-2价,a正确;
b.硒(Se)的最高价为+6价,最低价为-2价,SeO2中Se的化合价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b正确;
c.硒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有H2SeO3和H2SeO4,属于酸,Se的非金属性弱于硫,因此酸性大小关系为:H2SO3>H2SeO3,H2SO4>H2SeO4,即H2SeO3和H2SeO4均为弱酸,c错误;
故选c;
(3)①砷为第33号元素,质子数为33,中子数为73-33=40;
②a.NH4Cl是离子化合物,PH4I与之性质相似,因此也属于离子化合物,与之间存在离子键,内P与H之间存在共价键,a正确;
b.NH4I能与NaOH反应生成NH3,因此PH4I也能与NaOH反应,b正确;
c.PH4I加热分解生成PH3和HI,HI不稳定,加热时也分解,生成H2和I2,因此与NH4Cl加热分解产物种类不一样,c错误;
故选c;
③a.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稳定性越强,N的非金属性比P强,因此稳定性大小关系为NH3>PH3,a正确;
b.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酸性越强,N的非金属性比As强,因此酸性强弱关系为HNO3>H 3AsO4,b正确;
c.As为非金属元素,其氧化物的水化物属于酸,c错误;
d.第VA族元素随原子序数增大,其简单离子电子层数依次增多,离子半径依次增大,d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