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Rose达尔文 乘“贝格尔”号环球考察
在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发现…… 人工选择:人们根据自己需要培育出新品种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数代选择 所需变异被保存生物普遍存在变异结合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的解释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用农药消灭害虫,开始时,效果显著,但过一段时间后,药效明显下降,是什么原因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在农药使用前,本来就存在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农药杀死的是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保留了下来,并把抗药性遗传给了后代。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起了定向选择作用,抗药性变异经过遗传逐代积累,最后就形成了具有抗药性的新品种,农药对其就不起作用。自然选择:影响存活与繁殖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进化,新物种产生适应环境的所需变异被保存生物普遍存在变异生存斗争数代选择达尔文认为:种群中普遍存在的 可遗传变异 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先变异,环境对变异结果进行选择)红色绿色绿色黄色颜色相同颜色相同自然选择:基因座位 一对相对性状:
两对相对性状:
那么n 对相对性状?有3种基因型,2种表现型有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3n2n达尔文进化论 : 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自然选择学说)
现代进化理论形成物种
实质:基因频率的改变
原材料:突变与重组
决定方向:自然选择总结: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一个生物种群的全部基因的总和 基因库基因频率 基因型频率 =×100% 豚鼠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
控制,基因B的频率为p,基因b的频率为r,
现有100只豚鼠,BB、Bb、bb的个体数分别为81,18,1,
求:1、基因B、b的频率 2、基因型Bb的频率
r=1-90%=10%1、2、两者联系:
等位基因中一个基因的频率=该基因纯合子的频率+ 1/2杂合子的频率
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例:从某种生物种群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24%,基因型为Aa个体占72%,基因型为aa个体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24% 72% B.36% 64%
C.57% 43% D.60% 40% 某昆虫种群中,绿色翅的基因为A, 褐色翅的基因位a,调查发现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1)那么A、a的基因频率是多少? (也叫A配 子数,a配子数)(2)子代各种基因型频率是多少? (3)子代各种基因频率是多少?(1)A基因占60%,a基因占40%。
(2)子代基因型频率:AA占36%;Aa占48%;aa占16%。
(3)子代种群的基因频率:A占60%;a占40%。遗传平衡定律(哈代-温伯格定律): 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种群里,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没有迁移、突变、选择的情况下,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并且基因型频率由基因频率所决定。平衡被打破的因素:
突变
基因迁移
遗传漂变
非随机交配
自然选择1.适应的定义:
2.实例:桦尺蠖
3.自然选择不仅能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而且能使有利变异积累起来.自然选择导致适应 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是定向的
(环境对变异的结果进行了定向的选择) 环境隔离 阻断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在隔离条件下进化产生两个独立物种的过程异地和同地的物种形成 环境隔离 阻断基因交流 不同的突变基因重组和选择 基因频率向不同方向改变
种群基因库出现差异 差异加大 生殖隔离 新物种形成练习做: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
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
B a 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 b 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定向抗药性变异如图表示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D例.滥用抗生素往往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1)细菌抗药性变异的来源属于 。
(2)尽管在细菌菌群中天然存在抗药性基因,但是使用抗生素仍可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菌群中 。
(3)细菌耐药性的形成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 的结果,其内在实质是 。(1)基因突变
(2)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抗药性基因频率极低)
(3)定向选择 菌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