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三节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3 11:45: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三节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地退化 B.次生盐渍化
C.水土流失 D.围湖造田
2.针对甲处突出的生态问题,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放牧 B.退耕还湿
C.禁止樵采 D.合理用水
3.监测乙处荒漠化范围变化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NSS D.数字地球
沟头防护工程是指为防止径流冲刷引起沟头前进和坡面蚕蚀而采取的保护性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下图为我国某地沟头防护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渍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5.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地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乌裕尔河排水受阻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 )
A.地势平坦、开阔 B.气候寒冷、湿润
C.土壤板结、不易渗透 D.地下水位低、含盐量低
7.扎龙湿地今后发展的方向是( )
A.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 B.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
C.保留湿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 D.保护湿地,适度发展生态旅游
森林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国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下图是我国建成的主要防护林体系,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①②③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环保功效分别是( )
A.吸烟除尘;美化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B.美化环境;绿化平原;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C.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抵御海风海浪 D.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9.②地与③地相比自然条件更优越的是( )
A.地形平坦,平原为主 B.雨热同期,降水丰富
C.纬度较低,光照充足 D.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发现:过去17年来,三分之一的鸟类从法国农田消失。研究人员将这一下降作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的一个标志。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深化,鸟类在农田难以觅食,数量不断下降。有学者担心“寂静的春天”将出现在农田。下图为法国1989年以来鸟类数量及种数(设定1989年数量近似于1)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1989年以来,法国本土整体上( )
A.鸟类适应环境能力上升 B.森林覆盖率持续增加
C.物种入侵愈加严重 D.城市再城市化趋势加快
11.导致“寂静的春天”将出现在农田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机械化加快 B.地膜覆盖种植增加 C.外来农作物引进 D.杀虫剂被广泛使用
每年6月5日举行的世界环境日是联合国提升全球环保意识、鼓励相关环保行动的旗舰节日,多年来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环境庆典活动,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万人的响应和支持。今年,哥伦比亚将在德国的资助下主办2020年世界环境日,被誉为“物种新大陆”的哥伦比亚,拥有地球近10%的生物多样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2020年世界环境日所指的环境问题是( )
A.水资源短缺 B.全球变暖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沙尘暴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哥伦比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B.造成这种危险的人为原因有砍伐森林,污染河流,过度捕捞海洋,杀死昆虫等
C.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不但需要国家层面的响应,也需要许多消费者的支持
D.为避免该环境问题的恶化,必须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
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信息显示( )
A.有效洞口密度大小与土壤全氮含量关系不大
B.有效洞口密度越大,土壤全氮含量越少
C.有效洞口密度越小,土壤全氮含量越多
D.随着有效洞口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
15.该区域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带来的影响是( )
A.高原鼠兔的密度越大,越有利于高山草甸生长
B.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促进高山草甸生长
C.高原鼠兔数量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较小
D.高原鼠兔通过挖洞方式危害高山草甸生态系统
16.防控该区域高原鼠兔的有效策略是( )
A.全部灭杀高原鼠兔 B.大量繁殖高原鼠兔 C.控制高原鼠兔数量 D.任其自然繁殖发育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02年以来,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已成为控制黄河物质向海输送的最重要工程措施之一,显著影响黄河河口地貌的演化。图1为“黄河三角洲区域图”,图2为“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变化图”。
材料二:黄河三角洲土壤盐渍化严重,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吸收土壤中的盐分。1992年,为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国务院批准建立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该自然保护区正积极创建我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1)推测2015~2017年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2)简析天然植被对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发育的作用。
(3)简述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6月,我国发布《亿利库布齐三十年治沙成果报告》。报告指出,经过30年坚持不懈的治理,库布齐沙漠综合治理面积达60万公顷,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3%,自然环境特征发生明显变化,使10多万沙区居民受益。
库布齐沙漠是离北京最近的沙漠,它的综合治理对降低京津地区风沙灾害产生了积极影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连续10多年持续减少,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下图示意库布齐沙漠位置及“绿进沙退”的库布齐沙漠。
(1)指出20世纪末,北京沙尘暴与库布齐沙漠间的关联性要素。
(2)论述库布齐治沙过程中,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鄱阳湖区域共有11个自然保护区,其中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主要保护对象为珍稀濒危候鸟及湖泊湿地生态系统。近十年来,受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群汛后蓄水影响,鄱阳湖连续出现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超低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湖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为此,江西省计划建设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该工程采用开放式全闸,汛期闸门全开,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节,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材料二 我国粮食消费中饲料用粮占粮食产量的35%,结构性矛盾突出。江西省是我国传统农业大省,但高产田仅占20%左右。近年来江西省部分地区利用天然草场和秋冬闲田,通过种植固氮豆科牧草与水稻轮作的方式(“稻-草”、“稻-稻-草”),发展草地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藏粮于草”,保障粮食安全。
材料三 下图为江西省鄱阳湖示意图。
(1)简述在鄱阳湖建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我国生态安全的意义。
(2)从水资源安全角度简述鄱阳湖建水闸的作用。
(3)说明江西省发展“藏粮于草”的综合效益。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5月,原来生活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群一路北上,开启了“北漂”之旅,亚洲象“离家出走”的消息引起了大家的持续关注。直到2021年8月,云南北移亚洲象群才平安回归原栖息地。
亚洲象是亚洲现存的最大陆生动物,孕期长600天左右,食草动物,食量惊人,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亚洲象生活范围和人类活动范围的距离越来越近,甚至重叠,人象矛盾日益突出。40年来,亚洲象栖息地出现明显变化(见下图),且种群数量稀少。
(1)分析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2)针对亚洲象“离家出走”提出保护亚洲象的措施。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B 2.D 3.A
【分析】1.甲地为宁夏平原,因贺兰山对风沙的阻挡、黄河水源滋润等,草原退化不是当地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A错误;宁夏平原降水少、夏半年蒸发强,地势平坦,大水漫灌使地下水位升高,容易出现次生盐渍化,B正确。平原地形,径流流速较慢,水土流失不严重,排除C错误。当地大型湖泊较少,围湖造田现象不是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D错误,所以选B。
2.从上题判断可知,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次生盐渍化,次生盐渍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灌溉,D正确。合理放牧和禁止樵采是荒漠化的防治措施,AC错误,退耕还湿,是针对湿地减少采取的措施,B错误,所以选D。
3.荒漠化地区与非荒漠化地区因植被覆盖度不同,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不同,可以通过遥感技术(RS)进行监测,A正确;不需要进行分析,不需用GIS,B错误;GNSS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本题不需要用到,C错误,数字地球不属于地理信息技术,D错误,所以选A。
【点睛】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4.A 5.B
【分析】4.沟头防护工程的主要作用:制止坡面暴雨径流由坡面进入沟道或有控制的进入沟道,制止沟头前进,防止了沟头的溯源侵蚀,也就减少了水土流失,A正确。土地荒漠化主要是和风力作用相关。沟头工程对防止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土壤盐渍化,生物多样性减少作用不大,B、C、D错。故选A。
5.防护埂是用来拦蓄水流的,泥沙在这里沉积,减少水土流失,调蓄水流速度,减少对沟头坡地的侵蚀。在B处可以减少防护埂上下来的水流对B坡的侵蚀,减少溯源侵蚀的力量,起到防护作用,B正确。在A、C、D处种树,不能减少对沟头B坡的侵蚀,错误。故选B。
【点睛】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宣传管理措施等。
6.A 7.D
【分析】6.读材料可知,“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说明扎龙湿地地势平坦、开阔,水流缓慢,A正确;气候寒冷、湿润,影响蒸发和降水,不影响排水,B错误;有冻土,不利水的下渗,C错误;排水不畅与地下水含盐量无关,D错误。故选A。
7.扎龙湿地今后发展的方向应是保护湿地,适度发展生态旅游,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D正确;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与平整土地开发房地产都不利于湿地保护,会使湿地退化,丧失其生态功能,破坏生物多样性,AB错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也会造成湿地污染,富营养化,湿地退化,破坏湿地的生态功能,影响生物多样性,C错误。故选D。
【点睛】湿地的生态功能: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降解污染、生物的栖息地,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8.C 9.D
【分析】8.读图可知,①防护林建在我国三北地区,该地区风沙严重,主要的环保功能是防风固沙作用;②防护林体系建在我国的长江中上游地区,该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的是水土流失,因此主要生态功能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③防护林体系主要建在我国的沿海地区,因此主要的生态功能是抵御海风海浪的侵袭。C正确;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是城市绿地的主要环境功能;维护生物多样性,稳定大气成分主要是热带雨林的生态功能。②防护林体系是建在山地地区,不是在平原地区。因此ABD错误。故选C。
9.②地与③地相比,②地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地势起伏大,③地位于沿海,地形平坦,A错误;②地和③地都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但③地位于沿海地区,降水更丰富,B错误;③地位于沿海地区,纬度跨度大,从较低纬到较高纬都有分布,C错误;②地位于我国的长江中上游地区,从第一阶梯到第三阶梯,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③地位于沿海平原,水流平缓,落差小,水能不丰富。D正确。故选D。
【点睛】森林的生态功能:1、河流中上游是水土保持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2、农牧交错带主要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3、沿海地区,保护海岸。4、城市绿化带具有吸烟除尘,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的作用。
10.A 11.D
【分析】10.由图表可得:法国的总体鸟类数量上升,说明鸟类适应环境能力上升,A正确;森林鸟类整体数目下降,但后期逐渐平稳,说明森林前期可能被破坏,后期有所恢复,但绝不可能覆盖率持续增加。B错误;由于城市鸟类的数目在不断下降,不可能是再城市化趋势加快,再城市化更加注重城市环境保护,D错误;仅凭鸟类物种的变化无法反映物种入侵的程度,C错误。故选A。
11.由材料可得:“随着工业化不断深化,鸟类在农田难以觅食”可知,影响鸟类在农田消失的关键因素是食物缺失,而鸟类主要以昆虫为食。大量使用杀虫剂是鸟类食物大大减少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D正确;农业机械化加快,机械使用在播种和收获时,作物生长时不用机械,不影响鸟类的觅食,A错误;地膜覆盖种植,只是对土地上覆膜,不影响作物生长,也不会影响昆虫生长,不会影响鸟类的觅食,B错误;外来农作物引进,同理不影响昆虫的生长和鸟类的觅食,C错误。故选D。
【点睛】物种灭绝的影响:1. 影响未来的食物来源和工农业资源。2. 土壤肥力以及水质遭到破坏。3. 影响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4. 影响药物来源。
12.C 13.D
【分析】12.根据材料“哥伦比亚将在德国的资助下主办2020年世界环境日,被誉为“物种新大陆”的哥伦比亚,拥有地球近10%的生物多样性”可知,2020年世界环境日所指的环境问题是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根据材料“被誉为“物种新大陆”的哥伦比亚,拥有地球近10%的生物多样性”可知,哥伦比亚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的人为原因有砍伐森林、污染河流、过度捕捞海洋,杀死昆虫等行为,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由材料“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数百万人的响应和支持”可知,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不但需要国家层面的响应,也需要许多消费者的支持,共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C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禁止人类的开发活动,会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治理,环境问题在发展中产生,要在发展中解决。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1、水分和热量——高温多雨,水热条件优越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2、自然环境复杂——气候复杂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水域环境复杂,水生生物丰富;地形复杂,起伏大的地区,生物种类丰富。3、环境变迁与突发事件——如地质时期的冰期导致多样性减少;陨石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缺乏等。4、天敌与外来物种的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5、人类活动的破坏与干扰——最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滥捕滥猎、人类的生产和活动及污染排放破坏生态环境(如食物链的破坏、对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动物食用被污染的食物等),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14.D 15.B 16.C
【分析】14.根据图示,有效洞密度在760 /个 hm-2时,土壤全氮含量最高,大于和小于760 /个 hm-2时,含量都小。所以随着有效洞口密度增加,土壤全氮含量先增加后减少,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结合材料“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和高原鼠兔有效洞口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图,可知,高原鼠兔密度过大,会因啃食植物过多,引起土壤全氮含量过低引起高山草甸退化;高原鼠兔少,土壤全氮含量小,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也小,也不利于高山草甸的生长。所以保持合适的高原鼠兔的密度,可能保持较高的土壤全氮含量,土壤高,植被生长好。ACD错误,B正确。故选B。
16.结合材料和图示,为了保持较高的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提高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的有效策略是控制高原鼠兔的数量,保持有效洞口密度。ABD错误,C正确。故选C。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组成地理环境的大气、水分、土壤和生物等地理要素间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组成一个整体的地理环境;(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各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即相互作用),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这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3)组成地理环境的每一个要素都作为地理环境的一部分而发展、演化,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即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
17.(1)三角洲逐渐萎缩。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清水下泄);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少。
(2)盐生植物吸收土壤盐分,降低土壤盐度;植被能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湿度;植被生长,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植被能阻滞径流,减少流水侵蚀,保持水土。
(3)提升黄河生态功能;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
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生态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分析】本题以黄河三角洲湿地为材料,涉及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特点、植被对土壤的影响、国家公园建设对生态安全的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读图2可知,2015~2017年利津水文站径流量与输沙量较小,调水调沙中断,入海泥沙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清水下泄);海水侵蚀加强,导致三角洲面积减少,三角洲逐渐萎缩。
(2)区域内天然植被多为盐地碱蓬、桂柳等盐生植物,可以吸收部分盐分并排出体外,降低土壤盐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抑制土壤中水分蒸发,增加土壤湿度;植被根系可以增加下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地表径流,降低流水侵蚀作用,利于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3)本小题主要从黄河三角洲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态优先发展策略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等角度进行分析。黄河口主要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生态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小、土壤沙化和盐碱化等。故海统筹型国家公园建设可以保护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提升黄河生态功能;国家公园可成为迁徙鸟类的庇护所,有利于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持生物多样性;利于改良土壤,保护土地资源;利于开展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形成、演化、发展规律的研究,成为生态研究、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18.(1)丰富沙源;地表植被覆盖低;冬季风强盛。
(2)荒漠变成绿洲,绿洲涵养水源,增加降水,维护生物多样性,修复了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恢复了土地生产力,利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通过沙漠治理,风沙灾害减少,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为其他地区荒漠化治理提供借鉴作用,做到绿进沙退,修复生态,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利于国家安全。
【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为背景材料,设置2个小题,涉及到沙尘暴、固沙植物的作用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有丰富的沙源;冬春季节受冬季风影响,库布齐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对风产生的阻力小,风力强,西北季风吹过沙漠携带泥沙至北京,形成沙尘暴。因此,北京沙尘暴与库布齐沙漠间的关联性要素是丰富沙源、地表植被覆盖低、冬季风强盛。
(2)库布齐治沙过程中,植被覆盖率达到了53%,地表植被覆盖率增加,荒漠变成绿洲,绿洲有涵养水源,增加降水,维护生物多样性,修复了自然环境的服务功能;库布齐沙漠综合治理使10多万沙区居民受益,治沙恢复了土地生产力,利于发展经济,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改善民生;“它的综合治理对降低京津地区风沙灾害产生了积极影响”说明通过沙漠治理,风沙灾害减少,京津冀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成为全球防治荒漠化的典范”可知为其他地区荒漠化治理提供借鉴作用,做到绿进沙退,修复生态,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利于国家安全。
19.(1)保护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有利于开展生态旅游与科学研究;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2)保障鄱阳湖的湖区在枯水期用水;提升鄱阳湖在枯水期的自净能力;减轻洪水期对下游带来的洪水威胁;做为下游区域缺水时的应急水源等。
(3)经济效益:提高复种指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替代部分饲料用粮,减少粮食消耗。生态效益:增加秋冬季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肥力,改善耕地质量。社会效益:所需劳动力少,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促进人口流动,推进城市化进程。
【分析】本题以江西省地形图及鄱阳湖示意图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保护区的生态安全意义、工程建设对水资源安全的作用、粮食安全与资源安全的关系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详解】(1)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珍稀物种提高生存环境;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也有利于缓解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使自然环境维持稳定等。
(2)据材料该工程为开放式全闸工程,“功能定位为提高鄱阳湖枯水期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可知,鄱阳湖建水闸可以提高鄱阳湖在枯水期的水量,保障湖区生产生活用水;可增加水生生物生存空间和水生生物资源量;增加水环境承载力,不易造成水质恶化;汛期闸门全开,减轻洪水期对下游带来的洪水威胁;枯水期通过闸门进行水位调节,可做为下游区域缺水时的应急水源等。
(3)藏粮于草可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作物的收获,提高农民收入;可以保护草原,替代部分饲料用粮,减少粮食消耗,保障粮食安全;藏粮于草通过调节水分,对林地的土壤结构和功能改良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林地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平衡;藏粮于草能够增加植被总量,减少土壤暴露,抵抗雨洪冲刷,减轻土壤侵蚀,提高土地的质量,增强土壤的肥力;藏粮于草可以改善农田的结构,促使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业生产力;藏粮于草可以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问题;利于促进人口流动,推进城市化进程。
20.(1)亚洲象孕期长,繁殖率低;亚洲象体型大,食物消耗量大;人类对亚洲象栖息地的破坏及气候变化,导致亚洲象群生存空间缩小;非法盗猎等现象严重。
(2)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亚洲象栖息地保护与恢复;积极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呼吁人类关心、关注亚洲象及其生存环境等,促进人象和谐;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防止盗猎等。
【分析】本题以云南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群栖息地的相关材料为背景,涉及了云南亚洲象栖息地范围的变化、亚洲象种群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保护亚洲象的措施等三个小题,考查学生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详解】(1)连片的原始森林被破坏,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争抢了亚洲象的生存空间,具体是破坏原始森林,大规模种植橡胶、茶、玉米等作物,使亚洲象的生存空间缩小;该地区人类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水电站等将栖息地分割为生态孤岛,隔绝种群交流。盗猎及人象冲突逐渐升级等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减少,分布范围缩小。再加上亚洲象“孕期长600天左右”,繁殖率低,“食草动物,食量惊人,不适应生态环境的剧烈变化”,导致亚洲象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2)保护亚洲象首先应该保护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具体做法是建设亚洲象自然保护区,强化监测预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禁止捕杀,防止盗猎;保护和修复天然林,改善亚洲象栖息地的连通性,才能让大象重新“安居”,清除入侵植物,并引种亚洲象天然采食物种,将退化的林地修复为更适宜亚洲象利用的栖息地,扩大适宜栖息地面积,从根本上缓解亚洲象“离家出走”的现象;同时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教育和管理,具体做法有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保护濒危动物、生态环境的意识,人人参与保护动物,关注亚洲象及其生存环境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