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8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3 11:47: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第一节环境安全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为“2018年2月17日至2月28日无锡市空气质量指数曲线图”(空气质量指数越小,表示空气质量越好,数值超过100即表示有不同程度的污染),下表为该期间无锡市天气状况统计资料。阅读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空气质量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①降水能吸附尘埃,净化空气②微风有利于尘埃沉降,净化空气③风力越大,越有利于空气净化④晴天的空气质量比较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源有( )
①汽车尾气②工业废水③地面扬尘④生活用天然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无锡市2月17日的中度污染,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影响人体健康状况②交通能见度降低③降水量增加④建筑物易遭受腐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环境对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然而,随着生产的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关于环境自净能力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环境的自净能力就是环境对人类破坏活动的抗御能力,人类的破坏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就越强
B.由于环境具有自净能力,因此,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现象
C.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当人类向环境中过量排放污染物及有害物质时,环境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而出现环境污染现象
D.环境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5.下列有关水体自净能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相同的
B.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
C.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
D.水体的自净能力可随污染物数量的增加而不断加强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①②③④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
A.原始森林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
B.酸雨、水土流失、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
C.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D.水土流失、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
7.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A.建筑工地的扬尘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工业排放的废气
在各种生态环境安全问题中,水资源安全问题尤为突出。我国大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水资源安全问题,如水体污染、水质恶化、河流断流、水资源枯竭等。结合下页图,完成下面小题。
8.在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河流断流的地区是( )
A.缺水带 B.少水带 C.平水带 D.多水带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丰水带部分地区因为水质污染,也存在水资源安全问题
B.缺水带和多水带地区的最低水质标准相同
C.农业用水的最低水质标准高于水产养殖的最低水质标准
D.造成长江和黄河环境安全问题的临界值相同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发生迅猛,瞬间污染物排放量大,且没有固定的排放途径,不易控制,对环境影响较大且对生命与生产安全构成巨大威胁。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我国主要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下图为近年来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轨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与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的原因无关的是( )
A.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工业发达
B.相互经济联系紧密,物流运输多
C.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
D.忽视自然环境的保护,治污能力有限
11.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转移最快的时期是( )
A.1995-1998年 B.1998-2001年
C.2004-2007年 D.2007-2012年
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几乎100%对回收废弃物资源进行了利用。读江苏扬州某产业园产业链基本构架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产业园区主要目的是解决( )
A.工业生产中的环境污染
B.资源利用中的环境污染
C.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D.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3.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主要考虑的是( )
A.经济效益 B.社会效益
C.环境效益 D.国家间利益
截至2020年2月初,澳大利亚东南部爆发的山火已燃烧了5个多月。消防人员常采用喷水、喷洒灭火剂、复土、扑打和砍伐隔离带等方式扑灭森林大火,也会用“点倒火”方式快速灭火。下图示意“点倒火”灭火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根据图中采用“点倒火”灭火方式可判断该地此时( )
①吹西风②吹东风③风力较大④风力较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与澳大利亚此次山火有关的主要气象条件是( )
A.高温 B.干旱 C.高湿 D.大风
16.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 )
A.优化森林生态环境 B.增加木材蓄积量
C.降低森林虫害风险 D.抑制优势树种生长
二、综合题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太平洋中部,有一个美丽的椭圆形珊瑚岛,它就是瑙鲁国(下图),是世界上最小的岛国。瑙鲁东离夏威夷4160公里,西南距澳大利亚悉尼4000公里。全岛长6公里,宽4公里,最高海拔70米。岛上没有河流,唯一的湖泊布阿达湖为咸水湖。全岛被厚达6-10米的优质磷酸盐所覆盖,这是长期堆积的海鸟的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形成的,瑙鲁的经济主要依靠开采和出口磷酸盐。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化学肥料需求的急剧增长,作为上等磷肥原料的磷酸盐供不应求,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磷酸盐生产国和出口国。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磷酸盐的开采,资源已接近枯竭,磷酸盐产业开始衰退,急需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换经济开发模式。
(1)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瑙鲁岛为什么磷酸盐储量大。
(2)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瑙鲁的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原因。
(3)简述磷酸盐矿开采对生态环境破坏的表现。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铜、铬、镍、铁、锰、锌等。由于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富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出现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右图示意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形成过程。
(1)据图描述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形成过程。
(2)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特点是
(3)以土壤重金属污染为例,说明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难以治理的原因。
19.下图示意长江下游某湖泊进水口和出水口平均污染指数变化,指数越大,污染程度越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该湖泊进水口和出水口平均污染指数的差异特点,并就其中一个特点分析其原因。
(2)简述图示现象对湖泊生态环境的影响。
20.目前我国主要流域水污染防治形势十分严峻。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回答,我国河流水质状况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2)海河和辽河都是我国污染最严重的河流。从成因看,两河的污染有何异同点?
(3)据图分析我国 2003年—2013年期间城镇污水处理情况的变化特点。
(4)简述改善我国河流水质的主要措施。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C 3.A
【分析】1.由材料可知,空气质量指数越小,表示空气质量越好。雨天,空气质量指数小,空气质量较好,因为降水能吸附尘埃,净化空气,①正确;风力大,空气质量指数小,空气质量好,因为风力越大,越有利于空气净化,微风不利于尘埃沉降,②错误、③正确;晴天,空气质量指数大,空气质量较差,④错误。故选C。
2.造成城市空气质量下降的主要污染源有汽车尾气、工业生产、居民生活中燃烧煤炭、地面扬尘等。工业废水主要是造成水污染,天然气较清洁,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小。故选C。
3.中度污染会使人出现气喘、咳嗽等症状,对人体健康状况造成影响,①对;污染物会导致交通能见度降低,②对;发生空气污染时,大气稳定,不易降水,③错;跟建筑物腐蚀关系不大,④错。故选A。
【点睛】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1、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2、气象条件:(1)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2)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3、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4.D 5.B
【分析】4.环境具有自净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不会出现破坏力越大,环境的自净能力就越强和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现象的现象,AB错误;如果污染物大量排入天然水体中,并超过其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但不会永久性地丧失自净能力,C错误;环境具有自净能力,当其对废弃物的容纳和消除能力小于排放量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D说法正确。故选D。
5.不同水体由于流速、循环周期等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A错误;水体的自净能力主要是通过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实现的说法正确,B正确;就自净能力来说,一般是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C错误;如果人类向水体中排放的污染物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便会产生水体污染,引起水体自净能力的减弱,D错误;故选B。
【点睛】不同水体的自净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水体的流动速度越快,循环周期越短,水体中的溶解氧就越多,污染物越容易被氧化分解,自净能力就越强。
6.C 7.A
【分析】6.读图可知,①主要分布于中东、北非地区及亚欧大陆中部地区,中东、北非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亚欧大陆中部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较少,气候干旱,主要的环境问题是荒漠化;②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等工业发达地区,欧洲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大,二氧化硫等酸性废气的排放量较大,主要的环境问题是酸雨;③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原始森林破坏;④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可知④反映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该地区的植被破坏比较严重,且降水比较集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则ABD项错误,C项正确。故选C。
7.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环境问题是酸雨。酸雨指pH<5.6的雨水。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燃烧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建筑工地的扬尘不是酸雨的诱发因素,A项正确。而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废气以及工业排放的废气,都和酸雨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全球三大酸雨区是:西欧、北美、东南亚。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汽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8.A 9.A
【分析】8.河流断流现象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据图可看出,缺水带气候干旱,多内流河,因此,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主要表现为河流断流的地区是缺水带,A正确;少水带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区,河流断流现象较少,B错误;平水带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区,多水带主要分布在我国湿润地区,都不易出现河流断流现象,CD错误。故选A。
9.丰水带主要位于我国华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多,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部分地区水源遭受污染,造成水质性缺水,产生水资源安全问题,A正确;不同地区、不同河流最低水质标准及环境安全问题的临界值不同,BD错误;农业用水的最低水质标准一般低于水产养殖的最低水质标准,C错误。故选A。
【点睛】环境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资源短缺:如水资源(淡水资源)短缺、能源资源短缺、耕地资源短缺等。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等。生态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包括土地沙漠化、土壤盐碱化和石漠化)森林破坏、草原退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0.D 11.C
【分析】10.我国东南部地区人口、城市较多,工农业发达,经济相互联系紧密等,这些活动中人类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和污染物乱排,危险物品运输过程中保护措施差,以及安全意识薄弱,导致我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重心始终位于几何中心的东南方向,A、B有关,不合题意。还有河湖众多,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导致突发性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随着扩散,C与其有关,不合题意。我国东部地区和南部地区经济更为发达,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比中西部地区更强,科技水平更高,治污能力更强,D与该现象原因无关,D符合题意。故选D。
11.读图中1995-2012年的变化中,重心转移速度最快的时段为线段最长的2004-2007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环境污染的原因:1、自然原因:(1)地形:盆地或谷地地形,地形封闭,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2)水域:水域封闭、流速慢,水体交换周期长,更新慢,自净能力差;(3)气候:逆温天气,风力微弱,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使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2、人为原因:(1)过排:过量排放废弃物,超出环境自净能力;(2)结构: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使污染物排放量大;(3)技术:生产技术落后,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低;(4)管理、宣传: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
12.C 13.A
【解析】12.根据图中信息,该产业园区主要是对人们生活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再创造价值。所以主要是解决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污染,C正确。解决的是生活废弃物,不是生产、利用环节中产生的,A、B错误。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很多,不可能都解决,D错误。故选C。
13.由图表信息可知,该园区从国外输入废弃物资源,经过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再生产、创造,获得经济效益,所以主要考虑的是经济效益,A正确。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国家间利益不是输入废弃物的主要目的,B、C、D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以现代拆解与再利用产业为背景,考查了为业园区建设的目的。
14.C 15.B 16.C
【分析】14.“点倒火”灭火方式是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进行灭火的方式。山火着火位置气流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四周气流流向着火处(倒火处箭头)。山火和倒火的方向是相反的,山火移动方向是主要前进方向,山火移动受瞬时风向影响大,所以此地此时为西风;另外从隔离带位置判断,其应该位于山火下风向所以吹西风。倒火和山火的方向是相反的,虽然此刻为西风,但倒火是向西蔓延,说明此刻西风风力较弱。①④对,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5.有助于山火的气象条件是干旱,此次澳大利亚山地林火的形成主要与长时间的异常干旱有关。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6.澳大利亚此次森林过火后可能会造成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木材蓄积量减少,降低森林虫害的风险,加快优势树种生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组主要考查森林及其保护的相关知识。
17.(1)瑙鲁位于低纬太平洋,热量条件好,鱼类生长速度快,海鸟食物丰富;该岛远离其它陆地,面积狭小,人类活动少,受人类干扰小;且是候鸟迁徙重要节点,大量海鸟聚居该岛,产生大量粪便,日积月累,该岛沉积大量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后形成丰富的磷酸盐。
(2)经济上过度依赖磷酸盐的开采和出口,产业结构单一;磷酸盐产业深加工能力弱,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磷酸盐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长期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粗放的露天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必备生活资源短缺,加剧社会陷入危机。
(3)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海水侵蚀加剧,地下水质变差;海鸟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地势升高减慢,面临被淹没的风险。
【分析】本大题以瑙鲁国的磷酸盐产业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生物多样性、鸟粪矿化成磷酸盐的地质作用过程、国家安全、开采矿产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材料,“全岛被厚达6-10米的优质磷酸盐所覆盖,这是长期堆积的海鸟的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形成的”,说明瑙鲁岛磷酸盐矿物多是因为鸟类多,产生大量鸟粪,乌粪经过矿化形成。当地鸟类多说明食物来源丰富,人类活动少,可以从水热条件导致鸟类食物来源丰富,远离大陆,人类干扰少等角度进行分析。据图可知,瑙鲁位于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好,鱼类生长速度快,海鸟食物丰富,海鸟众多。同时,该岛远离其他陆地,面积狭小,人类活动少,受人类活动干扰小;且该地是往返南北半球的候鸟迁徙的重要节点,使大量海鸟聚居该岛,栖息、产卵,产生大量粪便,日积月累,该岛沉积大量鸟粪,经过矿化作用后形成丰富的磷酸盐。
(2)根据材料,“瑙鲁的经济主要依靠开采和出口磷酸盐”,说明其经济上过度依赖磷酸盐的开采和出口,结构单一,易受市场变化的影响,导致产业衰落,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瑙鲁磷酸盐产业的深加工能力弱,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经济效益低下,易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磷酸盐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长期过度开发,导致资源枯竭,影响国家的资源安全。当地磷酸盐分布地表,粗放的露天开采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影响国家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当地工业基础薄弱,轻重工业均不发达,易导致必备生活资源短缺,加剧社会陷入危机,影响国家社会安全。
(3)由材料可知,当地磷酸盐分布地表,长期大量开采磷酸盐,易破坏地表植被,引发水土流失;岛屿地势升高减慢,甚至海拔降低,易导致海水侵蚀加剧,地下水质变差,面临被淹没的风险;当地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易导致海鸟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
18.(1)环境不断问题加重,导致环境安全风险程度不断提高,一旦环境安全风险程度超过环境安全临界点,就会形成环境安全问题。
(2)形成过程缓慢,长期累积形成;形成后影响严重且长期存在;形成后难以治理
(3)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分解,易于积累,这个积累过程是长期的;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导致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人们食用这些农产品导致污染物进入人体内富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环境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隐蔽性,难以治理。
【解析】本题考查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的形成过程、特点及难以治理的原因等知识点。
【详解】(1)据图可知,环境安全问题产生有临界点,随着环境不断问题加重,导致环境安全风险程度不断提高,如果一旦环境安全风险程度超过环境安全临界点,就会形成环境安全问题。
(2)据“由于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转化为毒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甚至有的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内富集,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出现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分析,累积性环境安全问题经过多个环节最后进入人体,因此形成过程缓慢,是长期累积形成的问题;形成后影响严重且长期存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有害物质清除慢,形成后难以治理。
(3)“土壤重金属污染物主要有汞、镉、铅、铜、铬、镍、铁、锰、锌等”,“由于重金属不能为土壤微生物所分解,而易于积累”,这个积累过程是长期的,治理周期长;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不断加重,最终导致农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过食用安全标准造成污染,一旦人们食用这些农产品导致污染物进入人体内富集,就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可见,土壤重金属污染造成的环境安全问题具有长期性、隐蔽性,难以治理。
【点睛】
19.(1)特点:出水口污染程度低于进水口,差值呈缩小趋势。出水口污染程度低于进水口的原因:湖泊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或差值呈缩小趋势的原因:排入湖泊的污水量增加,湖泊自净能力下降。)
(2)湖泊水质恶化;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湖底有害物质淤积。
【解析】本题主要根据图示信息分析湖泊污染的原因及差异,湖泊污染产生的危害。
【详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湖泊出水口污染程度低于进水口,且二者差值呈缩小趋势。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湖泊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出水口处受到湖泊的净化作用影响,污染程度较低;而随着排入湖泊的污水量增加,湖泊自净能力下降,进水口和出水口的污染程度差异逐渐缩小。
(2)图中现象显示可知,湖泊污染程度逐渐加剧,湖泊水质出现恶化;影响鱼类和水生植物生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湖底有害物质淤积,湖泊变浅变小。
【点睛】
20.(1)南方河流水质较好,北方河流污染相对严重
(2)相同点: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严重。不同点:海河地处华北,水资源紧张,河流地表径流量小,易污染。辽河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3)日污水处理能力、日污水处理量和污水处理厂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任答两点);但每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在相对下降(污水的处理量与污水处理厂没有同步增加)
(4)发展生态型农业,合理施用化肥、农药,防止氮、磷对河流污染;工业生产中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监管执法力度; 加强教育,提高人们防范污染的意识。(任答三点)
【详解】(1)根据图示可知,海河、黄河、辽河等北方河流水质较差,污染相对严重。珠江等南方河流水质较好,南北方河流水质差异较大。
(2)海河与辽河相比,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都很严重。海河地处华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地表径流少,河流地表径流量小,水资源紧张,水体容易污染。而辽河地处东北,水源相对华北较为充裕,这里主要是农业面源污染严重。
(3)根据我国 2003年—2013年期间城镇污水处理情况图可知,该时段我国城镇日污水处理能力、日污水处理量和污水处理厂数量都在不断增加;但通过曲线变化趋势分析可知,污水的处理量与污水处理厂没有同步增加,说明每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量在相对下降。
(4)改善中国河流水质需要从控制污染源、治理污水、提高意识等方面同时入手,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精准农业,防止农药化肥残余对河流污染;工业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水排放,从而控制生产污染源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加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建设健全法律法规,加大监管及执法力度,从制度上约束人;通过教育提高人们防污的意识,引导人们主动保护水源水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