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利用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天工开物》记载:“西川(四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绝无火气。但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火井”的火源是( )
A.天然气 B.石油 C.竹子 D.煤炭
2.该地区用竹子制成连接管而非陶土的原因是( )
A.保护耕地 B.就地取材 C.竹管耐火 D.陶土稀缺
积极促进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发展风力发电最有优势的地方是( )
A.E地 B.F地 C.G地 D.H地
4.图中I地太阳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纬度较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 B.距离太阳近,接收太阳辐射量多
C.海拔较高,空气密度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D.晴天多,大气洁净,透明度高
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它可用于支撑电网削峰填谷、也可用于为电网提供备用电源。其运行原理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5.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 )
A.用电低谷时耗电放气 B.用电低谷时充电充气
C.用电高峰时发电充气 D.用电高峰时发电放气
6.盐穴空气储能电站( )
A.西北分布较广 B.能源浪费降低 C.占用土地较多 D.投资成本较高
下图为2015年世界铁矿石主要流向及流量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根据上图,对铁矿石资源分布及供需描述合理的是( )
①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中国、日本都属于铁矿石资源大国
②铁矿石主要消耗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
③澳大利亚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出国,中国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入国
④铁矿石在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主要依托海运,其次才是铁路运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下列交通枢纽中,与2015年中国铁矿石进口关联最密切的是( )
A.马六甲海峡 B.苏伊士运河 C.曼德海峡 D.龙目海峡
“生态脚印”是指各国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它是根据每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和各国自给自足能力的平衡关系得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因国民的生活形态、消费水平和国内原油大量出口,已成为地球上“生态脚印”最大的国家,排名紧随其后的国家是新加坡、美国、科威特、丹麦等。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上述材料主要说明的地球上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A.容易被破坏 B.利用潜力大 C.再生能力差 D.数量有限
10.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 )
A.经济发展速度快 B.自然资源消费量小
C.生态系统承载力小 D.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
下图示意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空间分布特征指标的对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
B.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C.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D.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12.图示资源的空间分布现状会导致( )
A.北方地区耕地资源稀缺性突出
B.北方地区水资源质量偏低
C.南、北方地区土地分布最为均匀
D.南、北方地区之间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需求突出
1998年,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世界稀土产业将形成新的格局。下页表示意2009年部分国家和地区稀土储量、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百分比统计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和地区 稀土储量/% 稀土产量/% 稀土消费量/%
中国 36 97 41
美国 13 0 13
日本 资料缺失 0 26
其他地区 51 3 20
1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稀土资源出现“稀缺性”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 B.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
C.我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 D.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
1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
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读辽中南部分矿产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图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劳动力资源短缺 B.煤炭资源日趋枯竭
C.土地资源减少 D.森林资源锐减
16.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矿产资源不可再生 B.工业生产需求增加
C.工业生产浪费严重 D.资源大量输出
17.下列措施可以弥补上述问题带来的影响是( )
A.植树造林 B.产业结构升级
C.开发水能 D.提倡使用太阳能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五彩滩位于新疆阿尔泰山南部,额尔齐斯河谷,当地多西北风(西风),大风日数多,建有大型风力发电网站。
材料二:下图为额尔齐斯河部分流域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当地风速大主要原因。
(2)简述当地风能开发不利因素。
(3)有人建议在当地大力发展风力发电,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中亚的地理位置特征。
(2)列举两种中亚丰富的新能源。
日本也从中亚进口部分石油。
(3)日本河流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是水能,简述其水能丰富的原因。
(4)日本农业现代化侧重生物技术和水利化,农业机械以小型化为主,试分析原因。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年宁波一舟山港年货物吞吐量再超10亿吨,继续保持世界唯一的超10亿吨超级大港的地位,港口排名实现全球“十连冠”;年集装箱吞吐量首超2600万标准箱,首次跻身世界港口排名前三名。
材料二:某年9月27日(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迎来本年度最大的潮水。浙江省海宁市沿江一线盛景,共吸引了超过15.7万游客驻足观看。
(1)轮船进出港时如何利用潮汐?
(2)试分析我国在杭州湾开发“潮汐能”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火井”的火源需要用竹子从火井中引到釜中,才可以燃烧,应为天然气,A正确;石油、煤炭不能通过竹子引到地表,BD错误;竹子不是来自井中,C错误。所以选A。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为四川,当地盛产竹子,方便就地取材,利于原料的获取,B正确;开采陶土会破坏耕地,但不是使用竹子的主要原因,A错误;竹管不耐火,C错误;无法判断当地陶土资源状况,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汉代临邛古火井的遗址,也就是今日“火井镇”镇名的出处,在汉代,人们统一将天然气井称为“火井”,火井镇便因此得名。据记载,古时候,这里原是一片荒滩,有人发现地下有盐水浸出,于是就地挖井熬盐。挖井越深,出盐越多,于是众人效仿,先后一共挖了六口井,呈六角形排列,统称“六角井”。一日深夜,电闪雷鸣,一道霹雳砸下来,最深的一口井中突然呼啦啦蹿出火焰,腾高数丈,民间敬为“神火”,最初的火井出现了。
3.B 4.B
【分析】3.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发展风能发电的条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依据图示可知,E地位于东北的北部,F地位于东南沿海地区,G地位于四川盆地,H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根据所学,我们知道距离风源地近,开阔平坦的地区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建设风能发电站。E、G、H三地位于内陆,受山地的阻挡风能资源少。F地位于东南沿海,距离夏季风源地近,东侧是海洋,阻挡物少,风能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风力发电的优势条件,因此B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B。
4.结合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分析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Ⅰ地为青藏高原地区,之所以太阳能资源丰富,首先纬度低,全年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A正确,不符合题意;其次青藏高原地区是海拔最高的高原,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因此太阳能资源丰富,C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三,青藏高原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使得太阳能资源丰富,因此D正确,不符合题意;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多少受纬度、地形、天气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相对于日地距离来说,距离太阳远近对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关系不大,故B不是该太阳能丰富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选B。
【影响风力大小因素答题要点】1.水平气压梯度力: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气压带、风带: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力大;靠近冬季风源地,风力大;位于低气压带内,盛行上升气流,风力小;位于高气压带内,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小;
3.摩擦力:(面朝大海),水域宽阔,所受摩擦力小,风力大;高大建筑物、山地林立,所受摩擦力大,风力小;
4.地形因素:(1)山脉阻挡:地势高,盛行风受山脉阻挡,风力小;地势平坦,盛行风长驱直入,风力大;(2)狭管效应:位于谷口(或谷内),峡谷与盛行风的风向一致;易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增强;(3)岬角效应:位于岬角地带,易形成岬角效应,风力增强。
5.D 6.B
【分析】5.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应当是:用电低谷时耗电充气,用电高峰时放气发电,以支撑电网削峰补枯,D正确,ABC错。本题选D。
6.结合材料信息分析,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位于地下,所以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可以利用废弃空间,减少对地面空间的占用,降低投资成本,CD错;由于盐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故用盐穴储能,电能转换效率高,能源浪费降低,B正确;盐穴储能项目是储能领域“前沿中的前沿”,目前盐穴空气储能电站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故盐穴空气储能电站在西北分布较广的结论不正确,A错。所以本题选B。
【点睛】盐穴空气储能电站的优点及意义:①盐穴密闭性强,强度大,提高了储气的安全性,降低了技术成本;②电能转换效率高,提高了发电效率,减少了能源浪费;③电能转换速度快,对用电高峰的反应及时,降低能源成本。④我国盐穴资源丰富,对促进我国大规模物理储能技术及设备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支撑我国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
7.B 8.D
【分析】7.日本铁矿石资源缺乏,①错。根据图中铁矿石的汇入地可知,铁矿石主要消耗地区集中在亚洲和欧盟地区,②正确。根据图中铁矿石流出和流入的数量可知,澳大利亚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出国,中国是第一大铁矿石输入国,③正确。铁矿石的运量大,不同国家之间的流动主要依赖海运运输(海运的运量大,运费低),其次才是铁路运输,④正确。故选B。
8.由图可知,2015年中国铁矿石的最主要进口国是澳大利亚。马六甲海峡偏离中澳铁矿海运线路,且由于马六甲海峡宽度较窄,深度较浅,通常20万吨以上的货轮会考虑选择龙目海峡,A错,D正确。中澳海运线路并不经过苏伊士运河或曼德海峡,BC错。故选D。
【点睛】龙目海峡是印度尼西亚龙目岛与巴厘岛之间的重要水道,北接巴厘海,南通印度洋。龙目海峡不仅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之间的纽带,也是太平洋与印度洋海上航运的重要通道。龙目海峡为印尼各海峡中最安全的天然航道。许多来往于波斯湾与东南亚、日本之间的巨型船只,从马六甲海峡不能通过时,均取道于此南下印度洋。
9.D 10.D
【分析】9.由材料可知,人类若依照目前的速度继续消耗地球上的资源,那么很多种类的自然资源会很快被消耗光,说明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具有数量有限的特点,D项正确。题干中提及的容易被破坏的是自然环境,A项错误。自然资源的利用潜力已经被大量开发,并且与材料中的内容无关,B项错误。根据“生态脚印”的概念,是指消耗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冲击程度,主要在于生态环境上,而不在自然资源的再生能力上,C项错误。故选D。
10.根据“生态脚印”的定义,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国“生态脚印”大,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消耗自然资源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即自然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不协调,与生态系统的承载力无关,C项错误。D项正确。从“生态脚印”的排名来看,与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快关系较小,A项错误。这些国家大量开采自然资源,消费量较大,B项错误。故选D。
【点睛】因每个人的生活要求、标准和习惯是不一样的,所以生态脚印的大小也就不一样;但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算出一个平均生态脚印。生态脚印越大,表示人类消耗的资源越多。
11.A 12.D
【分析】11.a要素南方地区远多于北方地区,应为水资源总量;b要素北方地区多于南方地区,为土地面积;c要素南方地区略多,为人口;d要素北方地区多于南方地区,为耕地,南方地区城镇化水平高,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小。所以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耕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少,耕地面积大,A错误;据图并不能看出水资源质量问题,只能看出北方水资源短缺,B错误;南方人口比北方多,但土地面积比北方少,南、北方地区土地分布并不均匀,C错误;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大,耕地面积小,水资源丰富。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少,耕地面积大,缺水问题突出,南、北方地区之间水资源跨区域调配需求突出,D正确。故选D。
【点睛】水资源跨区域调配产生的影响:1、对水资源调入地:社会效益:满足用水需要;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缓解争水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2)经济效益: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3)生态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如使气候变得湿润,保护生物多样性,控制地面沉降,美化环境等)。2、对水资源调出地:(1)流量减少,使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层盐度升高,影响水质。(2)河道泥沙淤积加重,使航道淤塞。(3)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13.C 14.B
【分析】1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说明我国稀土资源急剧减少,主要原因是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C正确;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和开采量材料没有体现,A、B错;表中只有2009年稀土消费量,无法与其他年份比较,无法判断消费量是上升还是下降,D错。故选C。
1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加大对稀土资源开发的技术投入,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①正确;稀土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应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③正确;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会加速资源枯竭,②错误;2010年12月31日,中国颁布稀土出口配额制度,控制稀土的出口量,④错误。故选B。
【点睛】稀土资源属于战略资源,事关国计民生、社会发展全局和经济安全,因此应减少初级产品的出口,进行保护性开采。
15.B 16.A 17.B
【分析】15.图示为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日趋枯竭,B正确。辽中南地区主要发展的是传统工业,并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A错误。我国辽中南地区土地资源丰富,C错误。我国的辽中南工业区,为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区,城市在资源开发利用中主要是矿产资源问题,森林资源锐减情况不是很突出,D错误。故选B。
16.煤炭资源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由于长期采掘,导致煤炭资源的储量日益减少,A正确。如果是可再生资源,工业生产需求增加并不是导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资源不可再生是该问题产生的前提,B错误。工业生产浪费严重也不是最主要的原因,C错误。该地区属于传统工业区,资源主要是本地消耗,并未大量输出,D错误。故选A。
17.由于煤炭资源的日趋枯竭,因此需要减少能源的需求量,产业结构升级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及浪费,B正确;植树造林无法弥补能源的缺乏,A错误;该区域水能资源较为贫乏,又由于纬度较高,太阳能资源也相对贫乏C、D错误。故选B。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措施:1、矿产资源趋于枯竭解决措施:节约使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等。2、传统产业衰落解决措施:对传统产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3、产业结构单一解决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4、环境污染严重解决措施: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合理布局工业企业;达标排放;发展循环经济。5、科技落后解决措施:发展科技,繁荣经济;鼓励科技创新。6、交通落后解决措施:发展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如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港),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18.(1)河谷向西敞开,受西北风(或西风)影响强,风速大;河谷地形平坦,阻力小;河谷地形,狭管效应强,加强风速。
(2)风沙天气多;资金、技术条件有限;人口少,市场需求小;交通等基础设落后等。
(3)赞同:当地风力资源丰富;发展风力发电可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增加就业;促进当地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任答3点得6分,只答赞同不给分)
不赞同:当地人口少,对能源需求少;风力发电不稳定;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可能造成植被破坏,引起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分析】本题以额尔齐斯河部分流域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地形对风速的影响、风能开发的影响因素、风力发电的利弊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地理信息、调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材料可知,当地盛行西风,而当地河谷是向西敞开的,受西北风(或西风)影响强,风速大。河谷地带地形平坦,地表对风力削弱作用较小,西风穿过河谷,受峡管效应影响,风速加强。
(2)当地自然环境恶劣,风沙天气多,加速设备的老化,使用成本高;当地经济落后,资金、技术条件有限,居住人口少,风电市场需求小;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运输成本高。
(3)赞同可从当地风力资源丰富、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就业、脱贫攻坚、国家政策等角度分析,不赞同主要从风电的不稳定性、以及当地生态环境脆弱等角度分析。赞同:当地风力资源丰富,发展风力发电能够有效利用当地的风力资源,为当地提供风力发电,缓解能源紧张状况,促进经济发展,促进节能减排,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开发风能产业,能够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助力当地脱贫攻坚;能够有效相应国家政策扶持,促进当地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不赞同:当地人口稀少,对能源的需求较小;风力发电的技术门槛较高,维护成本高,难度大,资金回收周期长,而当地资金、技术有限; 当地基础设施落后,风电发展与电网规划和建设不协调;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可能造成植被破坏,引起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9.(1)北半球、东半球、中纬度(温带)、亚洲中部。
(2)太阳能、风能。
(3)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多,河流流量大;山地丘陵到平原的过渡地带,落差大。
(4)农业技术先进;人多地少;以水田为主,季风降水不稳定;地块小。
【分析】本大题以中亚位置示意图及日本区域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理位置特征的描述、能源及其分类、河流水文特征、农业发展方向及特征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地理位置包括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和相对地理位置。由图可知,中亚主要位于35°N~55°N,50°E~85°E,可知中亚位于北半球,东半球,位于中纬度,地处温带。由所学亚洲区域知识可知,中亚位于亚洲中部。
(2)新能源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中亚深居内陆,距海遥远,降水少,气候干旱,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风力大,风能资源丰富。气候干旱,降水少,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太阳能丰富。
(3)河流水能丰富的原因可从流量及流速两方面进行分析。日本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且气候的海洋性较强,降水多,河流流量大;日本为岛国,岛屿中部为山地,沿海为平原,由山地丘陵到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起伏大,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故日本河流的水能资源丰富。
(4)日本的农业技术先进,且人多地少,需侧重生物技术提高单产,以满足国内的粮食需求。日本农业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季风气候降水不稳定,需注重水利。日本的工业化程度高,农业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但日本多岛屿,地块小,故其农业机械以小型化为主。
20.(1)进港、出港时选择高潮位;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
(2)杭州湾潮汐能丰富;沪宁杭常规能源短缺,且能源市场需求量大,开发潮汐能,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有利于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
【分析】本题以宁波舟山港和钱塘江潮为材料,涉及海洋潮汐现象、成因及其利用,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详解】(1)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形成的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一般每日涨落两次。轮船进港、出港时应选择高潮位,此时航道较深,有利于航行;进港时,应选择潮汐上涨时,出港时,应选择潮汐回落时,以便充分利用潮汐涨落,既节省燃料,也有利于航行安全。
(2)杭州湾潮汐能开发的原因可从资源、市场、资金、技术、环境等方面分析。由图可知,杭州湾(入海口)呈喇叭口状,当潮水从外海涌来时,水位不断推高,可蓄积大量海水,潮汐涨落幅度大,潮汐能蕴藏量大;杭州湾临近沪宁杭地区,是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基地,人口与城市密集,常规能源短缺,对能源需求量大,故潮汐发电的市场广阔:本区社会经济发达,资金、人才充足,技术先进:开发新能源产业,能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潮汐能属于清洁能源,开发潮汐能,能缓解能源缺乏的状况,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