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练习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6-23 11:5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第三节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稀土是重要战略资源,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目前我国拥有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四个世界第一。稀土储量约为4400万吨,全球占比37.8%.稀土产业链由原矿采选(上游)、冶炼分离(中游)和加工应用(下游)3个环节构成,我国在上中游环节优势明显。2020年我国对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4万吨。左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状况,右图示意2010~2020年我国稀土产量占全球稀土产量的比重状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0年我国对稀土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的主要原因是( )
A.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 B.保护和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C.我国稀土资源开采难度大 D.我国稀土产量全球占比下降
2.我国稀土产业应( )
A.加大稀土开采力度 B.大量增加稀土出口量
C.促进稀土产业升级 D.提高稀土产量全球占比
近年来,跨境水冲突事件正严重影响着全球的生态安全,其集中分布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等高水资源压力地区成为全球跨境水冲突的主要策源地。下图示意1948~2018年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主要的流域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导致全球跨境水冲突事件密集分布带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热带气旋 B.副热带高压
C.亚洲高压 D.西南季风
4.跨境水冲突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 B.城市较多,水源利用分散
C.交通便利,商业贸易多元 D.战争频繁,争夺用水权力
2021年3月22日是第29个“世界水日”,并且是第34个“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的主题是“ValuingWater”即“珍惜水、爱护水”,水利部确定我国的主题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我国水资源丰富的季节( )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
6.下列关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属于开源措施的是( )
A.合理开采地下水 B.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
C.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 D.改进农业灌溉技术
7.水循环对全球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有机物和无机盐输向海洋 B.增加全球的水资源总量
C.加剧不同纬度间的热量收支不平衡 D.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重金属污染是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下图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的生产活动有( )
①种植水稻②煤炭燃烧③铜矿冶炼①饲养家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 )
①饮用泉水②食用蔬菜③食用家禽④呼吸空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下表示意甲、乙两种环境问题在四个省级行政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危害程度越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广东 四川 新疆 山西
甲 ☆☆ ☆☆☆ ☆ ☆☆☆☆
乙 ☆☆☆☆ ☆☆☆ ☆
10.下列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水土流失 B.乙—土地荒漠化 C.甲—酸雨 D.乙—森林锐减
11.甲环境问题在新疆危害程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森林覆盖率高 B.纬度较高 C.降水量少 D.土壤贫瘠
12.为治理乙环境问题,广东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改进耕作制度 B.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C.退耕还牧 D.改善冬季供暖设施
2022年冬奥会将由北京、张家口联合举办,为满足冬奥会需求,延庆小海坨山区将依托现有山体地形修建场地。小海坨山坐落于北京延庆西北部,区内有多种国家级保护动植物,其中大花杓兰(见下图)因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被人类肆意采摘、盗挖,其种群逐年减小。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小海坨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大花杓兰种群逐年减小,体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草场退化 B.森林资源匮乏
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
14.大花杓兰数量减少的原因是( )
①生长环境遭到破坏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退化④人类高强度采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某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程度关系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是( )
A.甲时间点之前 B.甲至乙时期 C.乙至丙时期 D.丙时间点以后
16.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没有人类社会及其发展,就没有当今的环境问题②历史发展阶段不同,生产力水平、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等都会不同,环境问题的性质、特点也会不同③环境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更加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人类必须停止发展④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也会因人类社会发展而得到治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王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下左图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下右图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图示区域植被类型多样,请简析植被类型多样的主要原因。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王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王的质疑提供论据。
18.2015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践行绿色生活”。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城市垃圾”进行深入调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三项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补充完成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____、____、____。
①撰写调查报告②分析归纳数据、资料③调查搜集资料,获得数据
(2)该小组将调查资料绘成下图,将下列垃圾分类的序号填入图中方框;____、____。
①可循环利用垃圾②食品垃圾
(3)请说出一种常见的有毒有害垃圾和实现垃圾焚烧资源化的途径。
(4)城市垃圾按上述方式进行分类回收对城市环境有何意义?(至少回答两点)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老虎是大型山地林栖食肉动物,活动范围较大,无固定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河岸森林是重要栖息地。20世纪以前,我国大部分的森林里都生活着老虎,其中华南虎数量最多。而今华南虎已经野外灭绝,剩下的所有个体,都生活在动物园等人工环境下。新疆虎曾经广泛分布于我国新疆地区,随着近代不断加强的屯垦,现已灭绝。东北虎成了时下我国最主要的野生老虎。为保护野生东北虎,我国成立了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东北虎的生存环境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其种群数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主要类型老虎的分布示意图。
(1)描述我国老虎分布范围的变化特点。
(2)分析屯垦加剧新疆虎灭绝的原因。
(3)说明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意义。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裸鲤,又称“湟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摄食藻类、甲壳类、水生昆虫和小鱼。13万年前裸鲤是有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直至现在通体无鳞。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kg。湟鱼为洄游繁殖性鱼类,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自然状态下繁殖成活率较低。数据显示,青海裸鲤数量1961年曾达到19.9万吨,到2002年却只有2592吨。2015年以来,青海省共耗资3672万元在湟鱼洄游必经的沙柳河、泉吉河、哈尔盖河等地废除拦河坝,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至2016年底,青海裸鲤数量达到7.08万吨,比保护初期2002年的2592吨增长近27倍。图Ⅰ为青海湖水系图,图Ⅱ为湟鱼洄游通道设计图。
(1)分析青海湖裸鲤由有鳞至鳞片逐渐退化的原因。
(2)简述1961年至2002年青海湖湟鱼资源数量锐减的原因。
(3)说明湟鱼洄游通道设计的合理性。
(4)除修建洄游通道外,请再提出两条保护湟鱼的可行性措施。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C
【分析】1.稀土是高科技领域多种功能性材料的关键元素,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虽拥有大量的稀土资源,但消费量、出口量大,导致稀土储量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和合理开发优势矿产,实现稀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国家实行开采总量控制,A对;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并没有采取改善环境的措施,B错;材料中“目前我国拥有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四个世界第一”,说明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生产量大,所以实行开采总量的控制不是因为开采难度大,C错;2020年我国对稀土实行开采总量控制,导致稀土产量全球占比下降,D选项是结果,而不是原因,不符合题意,D错。故选A。
2.加大稀土开采力度,不利于稀土资源的永续利用,A错;大量增加稀土出口量,提高稀土产量全球占比,一方面出口稀土初级产品比工业制成品价格低,一方面不利于国家战略储备,B、D错;加大技术投入,促进稀土产业升级,可以提高稀土资源利用率,增加稀土附加值,C对。故选C。
【点睛】对非可再生资源:贯彻“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方针,①适度开发,扩大加工深度;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开发替代能源,降低对其依赖程度;④加强勘探,增加可采储量;⑤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⑥建立储备体系。
3.B 4.A
【分析】3.由图并结合材料“密集分布于以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南亚、中亚、西亚和东非等高水资源压力地区成为全球跨境水冲突的主要策源地”可知,密集分布区于30°N为中心的全球气候干旱带,因此形成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副热带高压引起的干旱,B正确;热带气旋和西南季风是带来降水的,不是引起干旱缺水的因素,AD错误;亚洲高压是以北纬50度为中心,冬季的天气系统,对南亚、西亚、东非等地影响不大,C错误。故选B。
4.跨境水冲突高度集中于南亚—中亚—西亚—东非地带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口密集,用水需求量大,A正确;中亚、西亚、东非等 地经济落后,城市少,B错误;商业贸易对水资源缺水影响不大,C错误;战争频繁,争夺用水权力是跨境水冲突的表现,不是原因。D错误。故选A。
【点睛】水资源短缺的原因:1、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主要原因;2、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发展迅速,加剧了水资源紧张程度;3、水资源综合利用率低,浪费和污染严;4、生态环境恶化,干旱频率加大.
5.B 6.A 7.A
【分析】5.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特点: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各年之间的变率很大。尤其是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于夏秋季节,此时水资源相对丰富。故选B。
6.合理开采地下水属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开源措施,A正确;提高工业用水利用率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以及改进农业灌溉技术属于水资源持续利用的节流措施,BCD错误。故选A。
7.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循环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陆地径流向海洋源源不断地输送泥沙、有机物和盐类,A正确;水体不断运动、转化,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不会增加全球的水资源总量,B错误;对地表太阳辐射吸收、转化、传输,缓解不同纬度间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对于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意义,C错误;造成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不断塑造地表形态,D错误。故选A。
【点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开源与节流。(1)开源的措施:包括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实行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2)节流的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等。
8.B 9.D
【分析】8.读图可知,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有色金属矿产冶炼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物,故煤炭燃烧和铜矿冶炼是会产生重金属污染的生产活动,②③正确。排放到环境中的重金属元素有可能通过作物生长而转移到作物植株内,也有可能被人体或畜禽摄取,因此,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禽不会产生重金属污染,而是重金属污染物会被水稻和家禽吸收,①④错误。故选B。
9.读图可知,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主要有从环境中摄取和通过饮食摄取,饮用泉水可能从环境中摄取重金属元素,①正确;食用蔬菜与食用家禽可能从食物中摄取重金属,②③正确;此外,重金属污染物也有可能通过人类的呼吸进入人体,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重点在于分析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认真分析不难得出答案。
10.A 11.C 12.B
【分析】10.甲环境问题在四个省级行政区均有分布,说明这种环境问题分布较广,又因为该环境问题在山西的危害程度较高,在新疆的危害程度较低,山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故判断其可能为水土流失。乙环境问题在广东的危害程度最高,在四川的危害程度较高,在新疆的危害程度低,因此判断其可能是酸雨。A项正确。
11.甲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主要是由流水不断侵蚀土壤导致的。新疆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所以水土流失在新疆的危害程度较低,C正确。新疆的森林覆盖率并不高,A错误。水土流失与新疆的纬度高低无关,B错误。土壤贫瘠不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
12.乙环境问题是酸雨,治理酸雨的措施主要是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所以,广东可采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的措施,B项正确。改进耕作制度、退耕还牧对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作用不大,A、C项错误。广东纬度较低,冬季一般不用供暖,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本组题重在分析甲和乙的环境问题,通过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读可知,甲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乙环境问题为酸雨。在明确甲和乙的环境问题之后,不难得出答案。
13.D 14.D
【分析】13.大花杓兰种群逐年减小,强调的是植被的“种群”,故体现了生态环境问题中的生物多样性减少,D项正确,ABC即可排除。故选D。
14.根据材料“有学者担心冬奥会场地建设会进一步破坏小海坨山动植物的生存环境”推断,大花杓兰的生长环境遭到破坏是导致其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①正确;根据“被人类肆意采摘、盗挖”可知,人类高强度采挖也是导致大花杓兰数量逐年减少的原因,④正确;②③即可排除。故选D。
【点睛】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 这种多样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物种多样性,物种的遗传与变异的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其中,物种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它既体现了生物之间及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又体现了生物资源的丰富性。
15.D 16.C
【分析】15.从图中可以看出,污染程度较低的年代为甲时间点之前和丙时间点之后,但甲时间点之前GDP很低,故环境污染程度较低的理想年代是丙时间点以后,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6.当今的主要环境问题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①正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形态及人们观念的不同,环境问题呈现出不同的特点,②正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在不断提高,因此,环境问题可以逐渐得到解决,人类停止发展不符合实际,③错误;环境问题由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意识到了人只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才能更好的发展,从而使环境问题得到治理,④正确。综上故选C。
【点睛】本题的关键在于解读所给示意图,明确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互关系,经济发展水平高,而环境污染程度低是最理想的状态。
17.(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位于河流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纬度较低,热量丰富;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及地形抬升的影响,降水量丰富;境内相对高差大,水热垂直分异明显,适宜多种生物的生存;交通闭塞,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自然生态保存较完整。
(3)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层,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
【分析】本题以攀枝花为材料,涉及气温及其影响因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以及大气污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地图分析攀枝花附近的地形,攀枝花北部有高大山脉,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小,冬季气温偏高;攀枝花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谷底气温较高。
(2)区域山体较高大,垂真地域差异性较大,纬度越低垂直地域分异明显,适合不同生物的生长需求;攀枝花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热量丰富;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及地形抬升的影响,多地形雨,降水量丰富;地形相对闭塞,交通不便,受外界影响较小;经济发展水平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自然生态受到的扰动较少,保存较完整。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攀枝花矿产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量废气,严重影响区域大气质量;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导致近地面气温较低,易出现逆温层,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18.(1) ③ ② ①
(2) ① ②
(3)废电池(废油漆、过期药品)发电供暖
(4)①减少垃圾堆放;②减少有害物质对城市的污染;③减少有害物质对城市用水的污染;④减少焚烧垃圾产生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大气环境的污染;⑤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改善城市环境;⑥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⑦节约资源,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⑧美化环境,有利于城市的建设。
【分析】本题考查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步骤一般是首先选定课题,确定研究计划步骤,然后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最后撰写调查报告。因此从左到右依次填写:③、②、①。
(2)废塑料、废金属、废纸、废玻璃均属于可循环利用垃圾,食品垃圾属于有机垃圾,将其进行生化处理形成肥料。从左往右依次填写①、②。
(3)废电池、废油漆、过期药品等均属于有害垃圾,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回收利用,可用于发电或供暖,从而实现资源化处理。
(4)城市垃圾分类回收可减少垃圾堆放,有毒有害垃圾经过专用处理设备进行回收处理,可减少有害物质对城市的污染以及对城市用水环境的污染。大件垃圾在专业场所或专业设备中填埋、焚烧或循环利用,可减少垃圾简单焚烧产生的大量烟尘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垃圾的回收利用,有利于促进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改善城市环境。废塑料、废金属、废纸等可回收垃圾回收再利用,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有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城市环境美化,利于城市建设。
19.(1)面积大幅度缩小;由片状分割成块状,栖息地破碎化;华南虎减少范围最大;新疆虎已灭绝。
(2)新疆气候干旱,荒漠广布,屯垦区主要分布于水土条件较好的山间谷地和冲积扇上,与新疆虎生境重合;屯垦使植被减少,荒漠化加剧,适宜虎生存的空间缩减; 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新疆虎的食物来源也逐渐减少;屯垦使人口数量增加,人、虎矛盾加剧,人类捕杀也加剧了新疆虎数量减少。
(3)保护东北森林生态系统,为东北虎栖息繁衍提供了保障;拯救珍惜、濒临灭绝的野生东北虎,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为人类研究东北虎提供良好的生态监测和科学研究基地;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环保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分析】本题以我国不同时期主要类型老虎的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老虎分布特点、灭绝的原因等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人地协调观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对比两图可知:从分布面积来说,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的分布面积大幅度缩小,其中华南虎减少面积范围最大;新疆虎已灭绝;分布范围原来彼此相连,现在由片状分割成块状;栖息地呈现破碎化趋势。
(2)新疆虎灭绝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需要考虑栖息地的改变和破坏、食物来源减少、人类掠夺性狩猎等。新疆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荒漠广布,屯垦区主要分布于水土条件较好的绿洲地区上,与新疆虎栖息地重合,破坏了新疆虎栖息地;屯垦的大力实施,导致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加剧,使适宜新疆虎的栖息地范围日益缩减;屯垦还会造成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新疆虎食物来源减少;屯垦使人口数量增加,人类的狩猎捕杀加剧,新疆虎数量减少直至灭绝。
(3)“我国成立了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使东北虎的生存环境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其种群数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可知珲春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改善了东北虎的生存环境,为东北虎栖息繁衍提供了保障;拯救了野生东北虎,增加了野生东北虎种群数量,维护了生物多样性;从而为人类研究野生东北虎提供科学研究基地;为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环保意识提供宣传教育平台。
20.(1)青海湖成为内流湖后,湖水盐度升高,裸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鳞片退化;由于湖水盐度升高,水体中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功能性需求下降;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其他天敌减少。
(2)青海湖海拔高,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生存栖息地面积减小;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生存环境恶化;人类过度捕捞,排放污水等行为,直接造成湟鱼资源数量锐减。
(3)阶梯高度不高,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符合优胜劣汰的生物学原理;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设计成阶梯状,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
(4)严格控制污水排放,保护水质;实行人工增殖养殖放流。
【分析】本题以青海裸鲤(湟鱼)的形态及数量变化为材料,涉及地理环境得整体性及渔业可持续发展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能力的学科素养。
(1)
材料 “鳞片(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说明鳞片的作用是保护鱼身,减少疾病,防止淡水流失的。“后因地壳运动使得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鳞片逐渐退化”,说明鳞片退化是在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之后。外流湖一般为淡水湖,但青海湖由外流湖转变为内流湖后,盐分无法排除,由淡水湖转变为咸水湖。因此本题应结合青海湖湖水性质的改变,从鳞片作用的角度去考虑。从保护鱼身的角度考虑,湖水盐度升高,湖中很多物种因不适应高盐环境而死亡、消失,天敌减少,保护需求减弱;从减少疾病的角度考虑,盐度升高导致水体微生物减少,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的需求下降;从防止淡水流失角度考虑,湖水盐度升高,不利于生物体内盐分的排除,为使体内盐分快速排出,裸鲤鳞片退化。
(2)
青海湟鱼数量减少与生长慢、过度捕捞有关,同时湟鱼对“在繁殖季节内对水温、水质等要求严格”。因此本题可从栖息地环境以及人为因素对栖息地范围、水质的影响等角度分析。“由于其特殊的生存环境,青海湖裸鲤生长速度十分缓慢,每十年大约增重0.5kg”,提示了生长缓慢的原因: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湖水长期低温缺氧,浮游生物匮乏,湟鱼生长发育慢。青海湖为内流湖,蒸发是湖水排泄的主要方式,由于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加大,湖水水位下降,适宜生存的空间减小。沿青海湖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国营农场和新兴城镇相继出现,上游地区过度开垦,引水灌溉、破坏地表植被等人类活动,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湟鱼生存环境恶化。在河流上修建的水坝,成为湟鱼洄游的障碍,影响湟鱼产卵。人类过度捕捞以及污水排放,影响了湟鱼的生长繁殖,其中过度捕捞更是直接造成湟鱼数量锐减。
(3)
明确设计内容“修(改)建7座阶梯式洄游通道,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间建有凹槽”,再分析阶梯及其高差、凹槽的作用即可。两阶梯高差为15~20cm,阶梯高度不高,使绝大部分湟鱼能够跳跃经过,顺利洄游。阶梯状设计,可减缓水流速度,利于湟鱼向上游洄游。阶梯间建有凹槽,能为湟鱼提供休息场所。
(4)
分析材料可知:湟鱼对水质敏感,因此要保护水质;自然繁殖成活率低,应可加强人工繁殖;逐步拆除拦水河坝,制定保护措施。此外还应加大宣传,提高保护意识,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等。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