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 鲁教版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课后习题
6
学习目标
返回
1.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 通过探究蜡烛燃烧的奥秘,增进对科学探究各环节的理解,初步学习实验设计,反思表达的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新课导入
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晓化学真是太奇妙了,它无处不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那么怎样开展化学科学探究呢?
返回
一、从问题开始
新课讲解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
收集资料
得出结论
分析、归纳、推理
制定方案
提出问题
做出推测
网上查到呼出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进行反思
D.做出结论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B
新课讲解
解析:在网上查到呼出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证据。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新课讲解
蜡烛燃烧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了,然而,19世纪科学家法拉第观察了蜡烛燃烧现象后提出了数十个科学问题。现在请你尝试观察蜡烛燃烧,看看你能提出哪些值得探究的问题?
想一想
新课讲解
【提出问题】
1.蜡烛燃烧生成了哪些物质?
2.蜡烛中含有哪些成分?
3.哪些因素可能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
4.蜡烛燃烧时是固体石蜡在燃烧,还是熔化后的蜡油在燃烧,还是气化后的石蜡蒸气在燃烧呢?
……
新课讲解
【猜想与假设】
猜想1:蜡烛燃烧是石蜡固体在燃烧;
猜想2:蜡烛燃烧是石蜡熔化成的蜡油在燃烧;
猜想3:蜡烛燃烧是石蜡气化成的石蜡蒸气在燃烧。
新课讲解
【设计实验方案】
仪器和药品:玻璃片、坩埚钳、小烧杯(盛废弃物)、短玻璃管、长玻璃管、尖嘴玻璃管、蜡烛一根、抽掉烛芯的蜡烛一块。
新课讲解
点燃前
实验步骤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实验现象
乳白色固体、圆柱形
新课讲解
实验步骤
取一支蜡烛,点燃,仔细观察刚点燃时、燃烧过程中后的现象。
实验现象
刚点燃时:火焰较小,蜡烛芯周围的石蜡由固体变为液体。
燃烧过程中:放出热量,火烟呈黄色,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液体的石蜡顺着蜡烛流下并凝固。
新课讲解
实验步骤
取一根火柴梗,将其迅速插入蜡烛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火柴梗不同部位的烧灼情况。
实验现象
处在火焰最外层部位的火柴梗炭化明显,内层的火柴梗几乎未变化
新课讲解
实验步骤
用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等待片刻,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实验现象
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新课讲解
熄灭蜡烛
实验步骤 观察蜡烛刚熄灭时及熄灭1分钟后的现象
实验现象 刚熄灭时:产生白烟
熄灭1分钟后:蜡烛芯周围液体变为固体
新课讲解
【提出问题 】
(1)如何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石蜡固体在燃烧?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固体石蜡,放在蒸发皿里,尝试用火柴点燃。
新课讲解
(2)如何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液态石蜡在燃烧?
点燃一支蜡烛,待烛心周围有较多的石蜡油产生时,熄灭蜡烛,立即尝试用火柴点燃石蜡油。
新课讲解
(3)如何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石蜡蒸气在燃烧?
用坩埚钳加持一根短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烛心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
新课讲解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书写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当探究活动站束后,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对自己的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完成探究实验报告。请你根据下列格式,将你在“实验探究1-1”中的探究活动写成一篇完整的化学探完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 合作者: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实验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
1.对本次实验的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希望进一步探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讲解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对于石蜡燃烧的实验,下面描述中正确的是 ( )
A.蜡烛是无色、无味、半透明的固体,质软,难溶于水
B.蜡烛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放人水中会浮在水面上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火焰,稍有黑烟放出
D.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C
新课讲解
解析:A、B描述的是蜡烛的颜色、气味、状态、硬度、溶解性、密度等,不是燃烧的现象;D描述的是燃烧的产物,也不是燃烧的现象;只有C描述的是燃烧的现象。
返回
课堂小结
返回
体验化学探究
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
点燃时
熄灭后
1.小红同学在化学实验课上建议,用碘水可将淀粉溶液与食盐溶液区别开来,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交流共享
D.做出结论
D
当堂小练
B
2.在“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中,以下假设不合理的是 ( )
A.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质地有关
B.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颜色有关
C.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所扣的烧杯的粗细、高矮有关
D.影响蜡烛燃烧的时间可能与蜡烛的粗细、高矮有关
D
当堂小练
B
3.与化学实验成功无必然联系的因素是 ( )
A.严谨的科学态度
B.科学的实验方案
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
D.偶然的巧合
D
当堂小练
D
返回
议一议:下列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1)当个人的观点与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时,应三缄其口。
(2)当个人的实验结论与书上的权威结论不一致时,应相信权威。
(3)当个人实验获得了与多数人不同的结果时,应查找原因、重复实验。(4)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仔细设计好实验方法和步骤,做好一切准备。
课后习题
答案:(1)错 (2)错 (3)对 (4)对
提示:敏锐观察和深人思考是提出问题的关键。应该做到仔细观察,不轻易放过任何反常现象,不轻易相信现成的理论。不迷信权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当个人实验获得了与多数人不同的结果时,应该查找原因,重复实验。在进行实验之前,应认真分析实验任务,仔细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做好切准备。
课后习题
2. 家庭小实验:食盐是你再熟悉不过的物质了,你观察过食盐溶于水的过程吗 你能通过食盐溶于水的实验获得哪些发现 提出多少问题
课后习题
答案:发现:观察到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搅拌比不.搅拌时溶解得快,当加入的食盐过多时,容器底部的食盐晶体不再溶解。
问题:食盐的溶解速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当加人食盐过多时为什么不再溶解 --定量的水中最多能溶解的食盐的量是永远不变的吗 哪些条件可能影响食盐的溶解 ( 合理问题即可)
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