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共30张PPT)-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水分子的变化课件(共30张PPT)-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3 12: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 鲁教版
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课后习题
6
学习目标
返回
1. 知道水的组成。
2. 知道水的净化原理,了解软水、硬水的区别。
3. 知道水体污染与水资源的保护。
4. 学会过滤操作。
新课导入
水的三态变化改变的是水分子的间隔和排列方式,而“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未变,因为水没有变为其他物质。但是,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直流电,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呢
返回
一、水的分解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1. 实验步骤:
(1)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产生气体的实验现象。
(2)推测生成气体的可能组成,并思考可采用的验证方法。
(3)将一根带火星的小木条平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断气体成分。
(4)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在玻璃管的尖嘴处点燃,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断气体成分。
新课讲解
现象 通电后,电极上出现了气泡,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约是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两倍,正极产生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结论 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故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表达式为:水 氢气+氧气
通电
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新课讲解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
新课讲解
化学变化的实质
旧分子
原子
新分子
新课讲解
请从反应物、生成物种类的角度把下列化学反应分成两组,并说出你的理由
思 考
新课讲解
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
碳 + 氧气
二氧化碳
点燃
(2)
碳酸
二氧化碳 + 水
(3)
(4)
(1)
加热
加热
点燃
新课讲解
(1)(4)一组:反应物为两种,生成物为一种
(2)(3)一组:反应物为一种,生成物为多种
新课讲解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
新课讲解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区别和联系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C
下列有关水的电解实验(如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电解水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新课讲解
解析: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电解水的实验表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不能认为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电解水的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二、水的合成
新课讲解
从电解水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氢气可以被点燃。这是氢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反应的结果是不是还能生成水呢 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新课讲解
【氢气燃烧实验】
1. 实验步骤: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小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新课讲解
现象 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 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且烧杯壁发烫
结论 氢气燃烧生成水,放出热量。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表达式为: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归 纳
通过上述实验表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了,而原子没有改变。
化学性质 可燃性 助燃性 稳定性 活动性
物理性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味道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下列各物质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酒精可以燃烧
B.白糖可溶于水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变成熟石灰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锈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B
解析:白糖溶解是物理变化,故白糖可溶于水体现的是物理性质。
返回
课堂小结
返回
水分子的变化
水的分解
水的合成
物质的性质
电解水
分解反应
氢气的燃烧
化合反应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1.下列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钙+水 → 氢氧化钙
B.一氧化碳+氧气 → 二氧化碳
C.甲烷+氧气 → 二氧化碳+水
D.氨气+ 氯化氢 → 氯化铵
D
当堂小练
C
2.下列不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 碳酸钙 → 氧化钙+二氧化碳
B. 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C. 氧化钠+水→ 氢氧化钠
D. 铜绿→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D
当堂小练
D
3.下列关于各种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把糖和水混合是化合反应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合反应
C.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水是分解反应
D.黄泥水经过过滤分成泥和水是分解反应
D
当堂小练
B
返回
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 。
A.该反应前后一共涉及3种分子
B.该反应在常温下就很容易发生
C.该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课后习题
答案:B
解析:由题图可以看出,反应前有2种分子,反应后有1种分子,所以该反应前后-共涉及3种分子;从该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无法得出此反应是否在常温下进行,进行的是否容易等信息;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变化;反应前是两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了一种物质,是化合反应。
课后习题
2.水通电分解时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分子的能量
B.水分子的原子组成
C.水分子的空间结构
D.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
答案:D
解析:水通电分解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组成和结构以及水的化学性质都发生了变化,但构成水分子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课后习题
3. 将水注入水电解器装置中,接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a管中产生气体和b管中产生气体的体积关系为 ;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答案:1:2
打开活塞,在尖嘴处点燃气体,并在火焰上方罩-只干燥的冷烧杯,观察气体燃烧时的火焰颜色以及烧杯上是否有水珠出现。
课后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