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实验室去 氧气的实验室制及性质 课件(共21张PPT)-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到实验室去 氧气的实验室制及性质 课件(共21张PPT)-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3 15:2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初中化学
九年级上 鲁教版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到实验室去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性质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2
新课讲解
3
课堂小结
4
当堂小练
5
学习目标
返回
1. 让学生组装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并能制取和收集氧气,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2.通过木炭、铁丝、蜡烛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认识氧气的性质;
新课导入
氧气可以给自然界中的生物供给呼吸,那么如何获得氧气呢?
返回
一、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新课讲解
【主要仪器】
【固定装置】
(从左到右,自下而上)
新课讲解
导气管伸入锥形瓶的部分不宜过长
新课讲解
【实验步骤】
查、装、定、点、收、离、熄
步骤①: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先在分液漏斗中注入水,关闭活塞,将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用酒精灯加热或用热水浴加热锥形瓶,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步骤②:
(2)先向锥形瓶中加入约0.1g二氧化锰,再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约15mL过氧化氢溶液,并将盛满水的集气瓶倒扣于水槽中。
(3)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将过氧化氢溶液缓缓滴入锥形瓶中,待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地产生时,再把导管口伸入集气瓶中集气。集满后用玻璃片在水面下盖住瓶口,将集气瓶和玻璃片一起移出水面,正放在实验台上。
新课讲解
步骤③:待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氧气(此时收集的O2更纯净)
新课讲解
⑴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气体较纯净。)
⑵向上排空气法:氧气密度比空气大。(气体较干燥。)
⑴检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气体是氧气。
⑵验满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若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排水法收集,集满时可以看到瓶口有气泡冒出)
新课讲解
在实验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 )
A.用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C.用点燃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D.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D
新课讲解
解析: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故检验集气瓶中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已满.
新课讲解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
现象:燃烧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新课讲解
2.细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现象: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新课讲解
3.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现象:火焰更明亮,发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返回
新课讲解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底要放少许细沙或水的原因是 ( )
A 使反应更激烈
B 使现象更明显
C 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D 防止火星四射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C
新课讲解
解析: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底炸裂.故选C
新课讲解
课堂小结
返回
氧气的制取及性质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木炭、铁丝、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1.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二氧化锰是催化剂。
B.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就不能产生氧气。
D.在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催化作用
D
当堂小练
D
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在空气中能跟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D
当堂小练
B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分析均合理的是(  )
 A.排水法收集O2:导气管口刚有气泡冒出立即收集,收集到的O2更纯净
 B.去除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将粗盐全部加入水中立即过滤,导致产率偏低
 C.测定空气里O2含量:点燃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D.探究CO2性质:将CO2快速倒入盛有燃着蜡烛的烧杯中,便于观察低处蜡烛先熄灭
D
当堂小练
B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