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生物试题(选考)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关于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及其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染色体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可以转录出不同的RNA分子
B.细胞中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转录出的RNA均可编码多肽
C.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
D.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也可以从RNA流向蛋白质
2.下列关于中心法则叙述,错误的是
A.逆转录和DNA复制所需要的原料都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B.逆转录需要逆转录酶,转录需要RNA聚合酶
C.翻译时,rRNA的碱基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
D.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与模板链配对的碱基有A、U、C和G
3.脊髓灰质炎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可引起脊髓灰质炎。下图是该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酶X是RNA聚合酶,其合成和发挥作用的场所是细胞核
B.+RNA复制产生子代+RNA的过程,消耗的嘌呤碱基数等于嘧啶碱基数
C.过程①中的+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都能决定一个氨基酸
D.过程②与过程③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有差异
4.下图为遗传信息传递模拟实验,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DNA连接酶
B.若X是GTTGTACAA,Y含有U,则试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若X与Y都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D.若Y是蛋白质,X是mRNA,则试管内还应该有其它种类的RNA
5.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因为这两种细胞内
A.rRNA不同 B.tRNA不同 C.mRNA不同 D.DNA上的遗传信息不同
6.下列有关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②tRNA是以mRNA为模板复制而来
③线粒体中的DNA能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④每种氨基酸都有相对应的密码子,每种密码子都有相对应的氨基酸
⑤转录的过程中既有氢键的断裂,又有氢键的形成
A.三项 B.两项 C.四项 D.五项
7.下列各项中,属于单倍体的是
A.由玉米种子发育成的幼苗
B.由蛙的受精卵发育成的蝌蚪
C.由花粉离体培养成的幼苗
D.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植株
8.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DNA甲基化是影响基因的表达的一种常见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NA甲基化不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
B.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RNA聚合酶的识别
C.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
D.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
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中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B.基因突变可以改变基因的数量
C.基因突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
D.基因突变引起基因结构改变进而导致遗传信息改变
10.许多抗肿瘤药物可以通过干扰DNA复制及其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如表为三种抗肿瘤药物的主要作用机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药物名称 作用机理
①阿糖胞苷 抑制DNA聚合酶活性
②放线菌素D 抑制DNA的模板功能
③羟基脲 阻止脱氧核苷酸的合成
A.①能使肿瘤细胞DNA子链无法正常合成
B.②能抑制肿瘤细胞中DNA的复制和转录
C.③能减少肿瘤细胞中DNA复制的原料
D.上述三种药物对正常体细胞不起作用
11.一条肽链有氨基酸600个,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模板的mRNA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的碱基分别至少有
A.600个和1200个 B.1200个和2400个
C.1800个和1800个 D.1800个和3600个
12.在内源性血凝过程中,凝血因子Ⅷ作为一种辅助因子,参与凝血过程。我国科学家将含有人凝血因子基因的DNA片段注射到羊的受精卵中,由该受精卵发育成的羊分泌的乳汁中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可用于治疗血友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的基因在羊的细胞中表达,说明人和羊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B.该羊的乳腺细胞和其他体细胞中都可能含有人的凝血因子基因
C.羊的乳腺细胞中产生人的凝血因子,说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是一一对应关系
D.羊的乳腺细胞产生人的凝血因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3.牵牛花的颜色主要是由花青素决定的,如图为花青素的合成与颜色变化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花的颜色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
C.生物性状由基因决定,也受环境影响
D.若基因①不表达,则基因②和基因③不表达
14.某生物基因型为A1A2,A1和A2的表达产物N1和N2可随机组合形成二聚体蛋白,即N1N1、N1N2、N2N2三种蛋白。若该生物体内A2基因表达产物的数量是A1的2倍,则由A1和A2表达产物形成的二聚体蛋白中,N1N1型蛋白占的比例为
A.1/3 B.1/4 C.1/8 D.1/9
15.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编码,但只能由一种tRNA进行转运
B.甲基化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发生变化,但会导致转录形成mRNA受阻
C.转录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以氨基酸为原料,两过程可能发生在同一场所
D.一条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不会影响多肽链的氨基酸序列
16.如图为某家族中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I-2、Ⅱ-6均为杂合子,且Ⅱ-4和Ⅲ-8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
C.由Ⅱ-5和Ⅱ-6及Ⅲ-9个体,可推知理论上,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D.对患者家系进行调查可得出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
17.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下图为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
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
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
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
18.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血友病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血友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
B.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
C.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YY
D.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19.果蝇的生物钟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有节律(XB)对无节律(Xb)为显性;体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灰身(A)对黑身(a)为显性。在基因型为AaXBY的雄蝇减数分裂过程中,若出现一个AAXBXb类型的变异细胞,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
B.该细胞的核DNA数是体细胞的一半
C.形成该细胞过程中,A和a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发生了分离
D.形成该细胞过程中,有节律基因发生了突变
20.如图表示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四种情况,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缺失,该变异同时也使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B.图②表示倒位,该变异一定不会影响生物体性状的改变
C.图③表示重复,该变异发生于两条同源染色体之间,属于互换类型的基因重组
D.图④表示易位,该变异发生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导致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和
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21.如图表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22.如图为人类性染色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关于性染色体上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Ⅰ区段上的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较多
B.Ⅰ区段上的隐性遗传病,父女可能均患病
C.Ⅱ区段上的遗传病,男女患病概率一定相同
D.Ⅲ区段上的遗传病,可能每一代均有患者
23.现有若干未交配过的四种果蝇(甲、乙、丙、丁),眼色有正常眼(B)和褐眼(b),体色有灰体(E)和黑体(e),两对基因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丙果蝇的变异来源为交叉互换
B.乙果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的基因型为BE和bE
C.若乙与丁杂交,后代中灰体雄果蝇的比例为1/2
D.若想在F1中获得基因型为BbEe的比例最高,选用亲本杂交组合有甲和乙、甲和丁
24.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单倍体植物长得弱小,而且高度不育
C.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D.六倍体普通小麦经花药离体培养所获的试管苗可称为三倍体
25.若细胞中某种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则减数分裂时一条染色体分向一极,另两条染色体分向另一极。克氏综合症是人类的一种遗传病(染色体组成为44+XXY)。假设一个患克氏综合症的色盲男人和父亲是色盲的正常女性结婚,他们育有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既患克氏综合症又患色盲的概率为(XXX个体能够存活,表现为女性,称三X染色体综合征)
A.1/6 B.1/200 C.1/8 D.1/12
2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某物种仅存一个种群,该种群中每个个体均含有这个物种的全部基因
B.虽然亚洲与澳洲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两洲人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
C.无论是自然选择还是人工选择作用,都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古老地层中都是简单生物的化石,而新近地层中含有复杂生物的化石
27.关于进化和生物多样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拉马克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
B.达尔文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殖隔离的形成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8.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
B.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
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
因频率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
D.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
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
29.据研究,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野生型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往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球菌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C.葡萄球菌的定向突变提高了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
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接触青霉素后产生的
30.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0%,Aa的个体占20%,aa的个体占10%。A基因和a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70%、30% B.50%、50% C.90%、10% D.80%、20%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40分)
31.(每空2分,共14分)
材料一:赫尔希和蔡斯进行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如图1为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过程。
材料二:新型冠状病毒仍在全球肆虐,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
是一种正链RNA(+RNA)病毒,如图2是新型冠状病毒组装过程示意图(数
字代表生理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35S标记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则放射性主要在 中,子代噬菌体蛋白质的合成需要 提供氨基酸、酶等条件。
(2)一个噬菌体含有一个DNA分子。理论上分析,一个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复制出n个子代噬菌体,其中携带32P的噬菌体占 。
(3)图2中①③过程都代表翻译的过程,该过程中核糖体认读RNA上的 ,由 运送相应的氨基酸,加到延伸中的肽链上。
(4)T2噬菌体和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在组成上的区别是
。
(5)在合成病毒蛋白质时,一条mRNA上常结合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
32.(每空2分,共12分)中国是世界上首个种植水稻的国家,也是首次在水稻生产上利用杂种优势的国家。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水稻育种专家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请结合下列中国水稻育种材料,分析回答:
材料1:1956年,我国育种专家利用自然矮秆突变体成功培育出抗倒、耐肥、高产的籼稻“广场矮”品种,实现了我国水稻的首次大幅增产。
材料2:袁隆平利用天然雄性不育的野生稻首次培育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杂交稻,平均每年多解决6000万人的粮食问题,实现了我国水稻的第2次大幅增产。
材料3:20世纪90年代,育种工作者利用亲缘关系较远的籼稻和粳稻杂交培育出杂种优势更明显的超级籼粳稻,再增产20%以上。
材料4:搭载航天卫星培育的“五工稻1号”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透、香味浓郁、口感绵软,成为餐桌大米的首选。
材料5:本世纪初,有科学家尝试将C4植物相关基因引入水稻,以提高水稻的抗旱力和产量。
材料6:2015年,我国培育的四倍体水稻成功突破结实率低的技术瓶颈,使多倍体水稻育种成为新世纪绿色革命的助推器。
(1)培育籼稻“广场矮”品种和培育“五工稻1号”利用的育种原理是 ,这一育种方法需要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原因是 。
(2)材料5运用的育种原理与材料 相同。
(3)已知水稻是自花传粉植物,某水稻优势性状由独立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B、b和D、d)控制,两对基因都纯合时才表现为杂种优势衰退。若杂交种水稻(BbDd)自然状态传粉,则子代中杂种优势衰退率为 ,故杂交稻需年年制种。
(4)四倍体水稻的优点是 。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不是同一物种,判断依据是 。
33.(每空2分,共14分)在一个海岛中,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aa),有的脚趾是分趾(Aa、AA),连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a和A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更容易从海中得到食物。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发生变化,A变为0.2,a变为0.8。
(1)该种群中海龟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 ,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进化的方向是由 决定的。
(2)该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以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3)上述海龟在若干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
理由是 。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 (填“是”或“否”),
理由是 。
生物试题 第4页(共6页)
长春市朝阳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生物试题(选考)答案
1.B 2.C 3.B 4.D 5.C
6.B 7.C 8.C 9.D 10.D
11.D 12.C 13.D 14.D 15.A
16.C 17.B 18.C 19.D 20.D
21.C 22.C 23.C 24.D 25.A
26.A 27.C 28.A 29.B 30.D
31.(每空2分,共14分)
(1)上清液(2分);大肠杆菌(2分);
(2)2/n(2分);
(3)密码子(2分);tRNA(2分);
(4)T2噬菌体含脱氧核糖和胸腺嘧啶,新型冠状病毒含核糖和尿嘧啶(2分);
(5)少量的mRNA能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2分)
32.(每空2分,共12分)
(1)基因突变(2分);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不易获得所需性状(2分)
(2)2、3(2分);
(3)1/4(2分);
(4)茎秆粗壮,果实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多(2分);
二者杂交后代为三倍体,不可育(2分)
33.(每空2分,共14分)
(1)突变、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2分);
自然选择(2分)
(2)32%(2分);
(3)是(2分);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2分);
(4)否(2分);只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并没有产生生殖隔离(2分)
答案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