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1课时 (课件 38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浙教版七上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第1课时 (课件 38张PPT+视频+教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9-18 11:26:47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地球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4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地壳变动的证据、火山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壳变动会带来哪些结果;能举例说明地壳变
动证据;知道火山及火山喷发;知道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与
坏处;掌握一些火山喷发前的预兆,从而躲避灾害。
科学思维:寻找证据,查阅资料能力,用证据支持地壳是变动
的;认识到火山的双刃剑作用。
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地壳变动主要是水平运动(垂
直升降运动从属),了解地壳弯曲和断裂的形成。
态度责任:学会用事实说明观点,形成通过证据支持结论的治
学研究态度,树立正确科学探究精神。
新知导入
你相信吗,在喜马拉雅山区会有海洋古生物化石?
(点击图片播放)
问题讨论
青藏高原上发现海洋古生物化石,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在几千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区曾经是一片海洋。同时,它也告诉我们,地壳是在变动的。
1、青藏高原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吗?
2、视频中提到了从哪里发现了什么动物的化石?
3、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
新知讲解
一、地壳变化的证据
1、“沧海桑田”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沧海桑田”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假如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
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
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
面,也会成为陆地。
新知讲解
证据①、青藏高原上出现海洋生物化石。
2、地壳变动的证据:
活动:
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下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石柱上横线部分代表普被火山灰覆盖部分,小黑点部分代表被海洋生物钻孔的部分)
1)海岸上升的判断依据是

2)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地壳在变动(升降)
石柱上留下海洋生物钻孔的痕迹
新知讲解
证据②、地壳的升降运动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说明地壳在缓慢地进行升降运动。
新知讲解
证据③、岩石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活动:
模拟实验:用书本的形变来模拟地壳的变动
方法:取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握住两端,用力向中间压,这时你观察到书本的形状。
推理:如果是岩石受到挤压,我们会发现怎样的现象呢?
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形变,形成褶皱。
证据④、岩石发生断开,形成断层
东非大裂谷
水平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引发断裂、错位。
新知讲解
3、地壳变动的结果: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水平岩层在内力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拓展阅读
千奇百怪的地形地貌
雅丹地貌
西北黄土高原
新疆天山天池
贺兰山
嘉峪关黑山湖
河南蒙旗草原
活动
沧海桑田虽能说明地壳是变化的,但毕竟是缓慢的变化。其实地壳变动也有很剧烈的、很直观的,这可作为地壳变动最直接的证据。
你认为地壳变动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
火山、地震现象是最直接的地壳变动的证据!
视频:火山
新知讲解
二、火山
1、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新知讲解
2、火山喷发的影响:
A、不利影响:
1)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
  2)破坏环境。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会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火山喷发后沉积到地面的火山灰会把城市淹埋,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一片焦土。
  3)引发海啸。海底火山喷发会引
发大海啸,对海岸线附近的居民造成
威胁。
4)引发地震。陆地火山喷发流动
的火山熔岩流能焚毁一切,不仅能改变
地形和地貌,还能引发地震,及其他次
生灾害。
新知讲解
B、火山喷发的有利影响:
风化后的火山灰和熔岩可以形成肥沃的土壤
火山附近有丰富的地热、温泉和矿产资源
火山口可以成为很好的旅游景点
长白山天池
读图:
1)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
2)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3)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
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
火山灰、气体、熔岩流等
软流层
岩浆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新知讲解
3、火山喷发的原因:
当地球内部的岩浆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
新知讲解
4、火山结构:
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5、火山喷发物:
火山喷发物有气态的(水蒸气、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的。
新知讲解
6、火山的类型: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外形呈圆锥状、长期周期性喷发的活火山;而冰岛等地许多正在喷发的火山却没有明显的火山锥。
日本的富士山(活火山)
正在喷发的冰岛活火山
(没有明显的火山锥)
新疆天山天池(休眠火山)
死火山
活动:
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2500 余座。世界火山分布有什么规律?
1)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
2)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新知讲解
7、火山的分布:
地球上火山分布不均匀,但是有规律的。全世界2500余座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我国的大部分火山活动属于环太平
洋火山带的大陆边缘火山。比如著名的
五大连池和黑龙江镜泊湖。吉林长白山、
龙岗;内蒙古哈拉哈和汉诺大坝;山西
大同;山东蓬莱;江苏六合;安徽嘉善;
福建明溪;台湾省基隆;广东雷州;海
南的琼北;云南腾冲等等。
拓展阅读: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如图);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小板块。板块牌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或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比较活跃的交界地带。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B.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
C.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千米处一座火山喷发
D.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
B
课堂练习
2、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发现有贝类化石出现,这说明( )
A.以前这里有生活在陆地的贝类
B.现在这里离海洋很近
C.地壳变动前这里是海洋
D.地壳变动使生物生活环境也随地势而改变
C
课堂练习
3、地球上总有许多自然灾害现象,下列灾害现象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
A.大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B.台风“莫拉克”袭击我国南部沿海地区
C.某煤矿“3.28”透水事故
D.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
D
课堂练习
4、地壳是在不断的变动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泥石流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C.高山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
D.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更老,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
A
课堂练习
5、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现象中不能作为地壳变动证据的是(  )
A.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
B.喜玛拉雅山脉目前仍在不断上升之中
C.去年汶川发生强降雨而造成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D.去年俄罗斯克柳切夫火山群发生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
C
课堂练习
6、如图所示为中华龙鸟化石,它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火山灰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核
B.火山是地壳变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C.中华龙鸟化石是鸟类向哺乳类进化的有力证据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B
课堂练习
7、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动着.如图是日本新岳火山与最近发生喷发的情景,喷出的火山烟尘高达7000米。
(1)火山喷发是   变动的证明;
(2)日本地震和火山多发是因为处在  两板块的交界处。
地壳
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课堂总结
地壳的变动
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建筑物的升降、褶皱、断层
地壳变动的证明
火山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分类
分布
火山口、火山管、火山锥
组成
固态、液态、气态
喷发物
益处和害处
环太平洋沿岸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板书设计
地壳变动的证据
地表形态
类型
组成
喷发物
影响
分布规律
地壳变动
和火山地震
(1)


岩石的变形
海陆的变迁
3.4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
作业布置
1、复习本课时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完成学案中“课后巩固”;
4、预习“地震”。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科学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教学设计
课题 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 单元 三 学科 科学 年级 七上
教材分析 《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选自浙教版七上第三章第4节内容,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地壳变动的证据、火山和地震。前面已经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及内部结构,但对地壳的变动的认识几乎为空,所以通过地壳变动等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获得一些难过收集证据来证明假设的体验,提高培养收集信息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续几节内容的学习作一个有效的铺垫。 本节内容分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为地壳变动的证据、火山,第2课时为地震内容。
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地壳变动会带来哪些结果;能举例说明地壳变动证据;知道火山及火山喷发;知道火山喷发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掌握一些火山喷发前的预兆,从而躲避灾害。科学思维:寻找证据,查阅资料能力,用证据支持地壳是变动的;认识到火山的双刃剑作用。探究实践:通过实验活动,认识地壳变动主要是水平运动(垂直升降运动从属),了解地壳弯曲和断裂的形成。态度责任:学会用事实说明观点,形成通过证据支持结论的治学研究态度,树立正确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 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规律,掌握一些火山喷发前的预兆,从而躲避灾害。
难点 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是地壳运动的表现,世界火山的主要分布规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青藏高原发现鱼龙化石》。提出问题:(1)青藏高原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吗?(2)视频中提到了从哪里发现了什么动物的化石?(3)怎样来解释这种现象呢?点出本节课话题:同时也告诉我们,地壳是在变动的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地壳变化的证据 1、“沧海桑田”是一种自然现象: 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 “沧海桑田”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由于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所以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假如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2、地壳变动的证据: 证据①、青藏高原上出现海洋生物化石。 活动: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痕迹,下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石柱上横线部分代表普被火山灰覆盖部分,小黑点部分代表被海洋生物钻孔的部分) 1)海岸上升的判断依据是 ;(石柱上留下海洋生物钻孔的痕迹 ) 2)石柱的升降变化说明 。(地壳在变动)证据②、地壳的升降运动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说明地壳在缓慢地进行升降运动。 证据③、岩石发生弯曲,形成褶皱。 活动:模拟实验:用书本的形变来模拟地壳的变动 方法:取一本书平放在桌面上,然后握住两端,用力向中间压,这时你观察到书本的形状。 推理:如果是岩石受到挤压,我们会发现怎样的现象呢?说明:水平岩层在内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形变,形成褶皱。 证据④、岩石发生断开,形成断层 水平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引发断裂、错位。 3、地壳变动的结果: 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 水平岩层在内力作用下,或发生弯曲,或引发断裂,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的原因。而地壳的升降运动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拓展阅读:千奇百怪的地形活动:沧海桑田虽能说明地壳是变化的,但毕竟是缓慢的变化。其实地壳变动也有很剧烈的、很直观的,这可作为地壳变动最直接的证据。 你认为地壳变动最直接的证据是什么? 视频:火山 二、火山 1、火山活动: 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 2、火山喷发的后果: A、不利影响:1)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2)破坏环境。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会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火山喷发后沉积到地面的火山灰会把城市淹埋,炽热的熔岩流会使大地变成一片焦土。 3)引发海啸。海底火山喷发会引发大海啸,对附近的居民造成威胁。 4)引发地震。陆地火山喷发流动的火山熔岩流能焚毁一切,不仅能改变地形和地貌,还能引发地震,及其他次生灾害。 B、有利影响:读图: 1)火山由哪几部分构成? (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2)其喷发物主要有哪些? (火山灰和气体、熔岩流)3)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何处?(软流圈)它们是怎样冲出地表的?(岩浆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 3、火山喷发的原因: 当地球内部的岩浆能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形成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 4、火山结构: 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 5、火山喷发物: 火山喷发物有气态的(水蒸气、二氧化硫等),也有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的。 6、火山的类型: 不同火山的外部形态和活动特点是千差万别的。例如,日本的富士山就是一座外形呈圆锥状、长期周期性喷发的活火山;而冰岛等地许多正在喷发的火山却没有明显的火山锥。 活动: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2500 余座。世界火山分布有什么规律?1)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 2)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7、火山的分布: 地球上火山分布不均匀,但是有规律的。全世界2500余座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两个地带: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我国的大部分火山活动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大陆边缘火山。比如著名的五大连池和黑龙江镜泊湖。吉林长白山、龙岗;内蒙古哈拉哈和汉诺大坝;山西大同;山东蓬莱;江苏六合;安徽嘉善;福建明溪;台湾省基隆;广东雷州;海南的琼北;云南腾冲等等。 拓展阅读: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主要分为六大板块(如图);各大板块又可以分为若干小板块。板块牌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或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于比较活跃的交界地带。 沧海桑田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典故,由此来说明地壳变动的实情。寻找地壳变动的证据,青藏高原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大理石柱都是不争的事实,用于说明地壳变动的证据最为合适。岩石的弯曲变形和断层的形成,可通过想像、推理获得地壳变动的;书本模拟实验加以说明,以增加说服力。让学生知道岩石变形、海陆变迁及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拓展阅读,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火山现象学生有所了解,但成因不了解,图片说明直观、形象;促进理解不利影响与有利影响的介绍,使学生形成事物的利弊观点了解火山分布及我国也是多火山国家阅读,增加知识面,为后续学习作铺垫。
课堂练习 1、下列现象肯定不是由地壳变动引起的是( B )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B.受暴雨袭击,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洪灾C.菲律宾马尼拉东南405千米处一座火山喷发D.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 2、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发现有贝类化石出现,这说明( C )A.以前这里有生活在陆地的贝类B.现在这里离海洋很近C.地壳变动前这里是海洋D.地壳变动使生物生活环境也随地势而改变3、地球上总有许多自然灾害现象,下列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是( D ) A.大雨引发的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 B.台风“莫拉克”袭击我国南部沿海地区 C.某煤矿“3.28”透水事故 D.日本附近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 4、地壳是在不断的变动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 A.泥石流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C.高山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D.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更老,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5、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现象中不能作为地壳变动证据的是( C ) A.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B.喜玛拉雅山脉目前仍在不断上升之中C.去年汶川发生强降雨而造成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D.去年俄罗斯克柳切夫火山群发生较大规模的火山喷发6、如图所示为中华龙鸟化石,它产于我国辽宁省西部含有火山灰的湖泊沉积形成的页岩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 ) A.火山灰来源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地核B.火山是地壳变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C.中华龙鸟化石是鸟类向哺乳类进化的有力证据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7、地壳和地表形态都在不断地变动着.如图是日本新岳火山与最近发生喷发的情景,喷出的火山烟尘高达7000米。 (1)火山喷发是   变动的证明; (2)日本地震和火山多发是因为处在  两板块的交界处。 [参考:(1)地壳 (2)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及时训练,有利于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同时还有发现学生理解所学知识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纠正、修补。
课堂小结 帮助学生掌握重点,更加容易的学习。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3.4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学案
姓名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地壳的变动。
2、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能过读图说出火山、地震带。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地壳变动的证据
1、地壳变动的证明:悬崖峭壁上岩层 、采石场上 、髙山上的 、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的 情况等。
2、水平岩层在 的作用下,或发生 ,或引发 ,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3、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 的结果。
知识点2、火山
1、火山活动是一种壮观的 现象;
2、火山:
(1)典型的火山一般由 三部分组成。
(2)火山喷发物有气态的( 等)、也有液态( )和固态( )。(3)火山按活动特点分为 、 和 。
3、地球上火山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 以及 。
二、例题讲解
例题1、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平均每年约1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少火山地震 C.板块碰撞 D.板块张裂
例题2、下列关于火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后沉积的火山灰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肥料
B.火山喷发给居住在地球表面的人类带来了地热能源
C.火山活动给人类制造了一种壮丽的自然景观
D.火山喷发带出了地热,使大气温度升高,形成温室效应
例题3、下列各图反映的自然现象,主要由地球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沙漠中的岩石 B.冰川中的斗谷 C.地下溶洞 D.华山北坡大断崖
例题4、2021年当地时间3月19日晚上9点左右,冰岛格尔丁达加尔斯戈斯火山爆发,这是自12世纪以来,雷克雅内斯半岛首次出现火山爆发。下列有关火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火山喷发难以预测,不要在火山附近居住和旅游
B. 山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C. 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深处的地幔层
D. 火山爆发后,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往往很贫瘠,植物难以长期生长
例题5、下图为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石柱上横线代表曾经被火山灰覆盖,小点部分保留着海洋生物活动的痕迹。
(1)上图现象能作为下列哪些观点的证据? (多选)。
A.地壳会做升降运动 B.地壳会做水平运动
C.地壳变动有时很激烈 D.地壳变动有时很缓慢
(2)请列举与此现象成因相同的一些现象,至少写出两点。
; 。
三、随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火山带来的灾害的是(  )
A.掩埋农田、房屋 B.污染空气、导致气候异常
C.造成人员伤亡 D.造成大面积地裂
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売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地中海上的斯特龙博利火山每隔二三分钟就要喷发一次,夜间在150千米外都能看到火山喷发的红光,被海上过往的船只称为“地中海的灯塔”。根据以上描述可知,斯特龙博利火山属于(  )
A.活火山 B.死火山 C.休眠火山 D.以上都不对
4、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地中海的面积在不断缩小 B.南极地区发现煤田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海浪拍击海岸
5、神仙居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岩石主要以火山活动形成的岩浆岩为主。火山活动是(  )
A.地表风化的结果 B.地壳变动的一种表现形式
C.冰川移动的结果 D.地表流水侵蚀的结果
6、当我们在采石场看到如图所示的弯曲岩层时,我们可以判断( )
A.该地曾受过水平方向的挤压 B.该地的地壳一直处于上升状态
C.该地曾经是海洋的一部分 D.该地不可能会发生地震
(第6题图) (第7题图)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典型火山是由岩浆通道、火山口、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自地幔中的_________。
(3)全球火山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后巩固:
1、在我国东部海底,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这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造成这种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变动 B. 海平面上升 C. 人类活动 D. 地球运动
2、下列现象能证明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是( )
①长江三角洲河网密布 ②喜马拉雅山上发现大量海洋生物化石 
③考古学家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有古河道的痕迹 
④我国西北地区的沙漠面积每年都在扩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了许多海螺、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
A.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升起来的 B.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C.今天的海螺、海蚌是水陆两栖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的
4、成语“沧海桑田”出自葛洪《神仙传麻姑》中的记载:“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虽为神话,却体现了海陆变迁的原理。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原理的是(  )
A.我国东海海底的古河流遗迹,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
B.太行山上发现了许多海螺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
C.人类活动是海洋变成陆地的根本原因
D.地壳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沧海桑田”的主要原因
5、地壳变动由地球的内力引起。下列各现象中不能反映地壳变动信息的是(  )
A.断层 B.褶皱 C.火山 D.风蚀蘑菇
6、下列有关地球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地球的两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 B.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于地核 D.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
7、地壳是在不断的变动的,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泥石流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是地球内力作用引起的
B.地震是地壳变动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C.高山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
D.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更老,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
8、人们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发现有贝类化石出现,这说明( )
A.以前这里有生活在陆地的贝类 B.现在这里离海洋很近
C.地壳变动前这里是海洋 D.地壳变动使生物生活环境也随地势而改变
9、下列不属于火山带来的灾害的是(  )
A.掩埋农田、房屋 B.污染空气、导致气候异常
C.造成人员伤亡 D.造成大面积地裂
10、2020年1月12日,从太空观测到菲律宾塔尔火山喷发。
(1)火山喷发出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   层。
(2)我们可以通过模拟实验来模拟火山爆发,下列利用这一方法的是 。(可多选)
A.研究地球形状进行的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实验
B.分子间有空隙可用“酒精和水混合实验”来证明
C.利用“动植物细胞模型”观察动植物细胞结构
D.用“土质山谷模型”探究泥石流的成因
11、如图为海陆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插旗的小岛处由陆地变成了海洋,引起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    。
A. 地壳运动 B. 海平面上升 C. 海平面下降 D. 大陆漂移
(2)在喜马拉雅山脉的岩石中发现了鱼、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的事实,说明喜马拉雅山脉地区曾经是一片    。
(3)在太平洋上有一个小岛,一天中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浸在水下。这个小岛的这种变化   (填“是”或“不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如果不是,那,可能的原因是           。
12、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说明,水平岩层在_____________的作用下,或发生________,或引发__________,这是地球上山脉和谷地形成的最重要原因。
(2)图2反映的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情况,它说明______________是导致海陆变迁的重要原因。
(3)自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有时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13、材料一 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锡纳朋火山2018年2月19日上午发生剧烈喷发,喷出的火山灰超过5千米,倾泻的熔岩漫延至火山口南部区域约5公里处。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数千名居民生活受到影响。
材料二 据法国媒体2017年11月26日报道,位于印度尼西亚度假胜地巴厘岛的阿贡火山时隔半个世纪再次冒出浓烟,导致印度尼西亚当地时间11月26日数十架航班取消,2000余名乘客受到影响,大多数为澳大利亚人。阿贡火山上一次喷发是在1963年,熔岩顺着山坡流淌了7公里,造成了1600人死亡。
材料三 印尼被称为“火山之国”,是太平洋上火山活动最频繁的地区。该地区共有火山400多座,其中包括近130座活火山。
(1)印尼位于   洲,濒临   。
(2)结合材料一、二,猜测火山喷发的预兆:   。(写出两条即可)
(3)印尼被称为“火山之国”的原因是   。
(4)分析一下印尼为什么多火山:   。再列举两个多火山的国家:   。
(5)从能源角度分析一下,印尼是一个多   能的国家。
参考答案:
一、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1、
1、断开的痕迹 弯曲的岩层 海洋生物化石 升降变化
2、内力 弯曲 断裂 3、 地壳变动
知识点2、
1、自然
2、(1) 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
(2)水蒸气、二氧化硫 熔岩流 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
(3)死火山 活火山 休眠火山
3、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二、例题讲解:
例题1、C
解析:板块之间的碰撞容易形成高山,所以珠穆朗玛峰每年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碰撞。
例题2、D
解析:火山喷发会向大气中释放一些热量,但这些热量释放很快,大气层能否大量吸收取决于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温室效应主要是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强烈吸收地面辐射并使大气逆辐射增强的结果.地质历史是火山喷发比现在要强烈很多倍,并没有造成温室效应加剧。
例题3、D
解析:A、 沙漠中的岩石 是风力作用的结果,属于地球外力;B、 冰川中的斗谷 是冰川作用的结果,属于地球外力;C、 地下溶洞 是流水的作用,属于地球外力;D、华山大断崖是断层,地壳相互断裂所形成的,属于地球内力。
例题4、B
解析:A: 火山的爆发是可以预测的,A不符合题意; B:火山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处 ,B符合题意; C:火山喷出的岩浆主要来自于上地幔的软流层,C不符合题意; D:火山爆发后,被火山灰覆盖的土地往往很肥沃,植物生长 旺盛。D不符合题意。
例题5、(1)A、D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解析:(1)观察图片可知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变化,15世纪三根大理石柱下降,但到了18世纪三根大理石柱又上升了,到了1955年三根石柱再次下降,1955年降低比之前要缓慢,因此AD符合题意。 (2)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 。
三、随堂练习:
1、D 2、A 3、A 4、D 5、B 6、A
7、(1)火山锥 (2)软流圈 (3)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 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
四、课后巩固:
1、A 2、D 3、A 4、C 5、D 6、B
7、A 8、C 9、D
10、(1)软流 (2)A;C;D
11、(1)A  (2)海洋 (3)不是 海水的潮涨潮落
12、(1)地球内力 弯曲 断裂 (2)地壳的升降运动
(3)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合理即可)
13、(1)亚;太平洋 (2)火山开始不断喷出浓烟;火山喷出岩浆和火山灰(合理即可)
(3)活火山多,火山活动频繁 (4)印尼处于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地壳运动活跃;日本、菲律宾(合理即可) (5)地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清风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