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锦州市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3 14:0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城市中的荒野是工业文明桎梏下的野性遗漏,是由金属与玻璃构建的寂寥城市的凄美回眸和慰藉。好奇与探索的天性让人类文明在发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从非洲草原走向亚洲丛林、欧洲冻原、美洲荒漠……于是,粗糙的矿石被打磨成光滑的玉器,黏土变作了洁白的瓷具,燧石的火星烧去了原野的荒芜,殖民地中的野花经过培育成为贵族花园中的奇葩,自由流淌的溪流被改造为光滑的河渠,沼泽被开垦为田园和城镇……这是一条逐渐背离荒野的文明之路,城市、农田和园林在化石能源和机械力的推动下,不断取代原生的自然;自然的野性被日益驯化。“光滑”“精致”“高雅”和“温顺”等渐渐成为当代文明的重要特征。现代城市是当前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却已被演绎为用塑料、金属和玻璃搭建的宫殿——光鲜亮丽,不着尘埃,野草和昆虫失去容身之所,自然和野性只存在于电子屏幕和声光电的感官刺激之中。失去野性的人类,正如豢养在拉斯维加斯五星级酒店玻璃房中的老虎,寂寥而萎靡。于是,野性和荒野被重新提起。
城市荒野之于人类文明和城市化,恰如困兽囚笼中的一棵绿树、一丛野草或一条溪流。从发生学意义上讲,部分城市荒野作为原生自然的遗存斑块或廊道得以在城市中幸存,如残存的湿地(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等);此外更多的是挣脱了文明约束的次生自然,如在荒废的灰色基础设施中恣意繁衍的自然(纽约高线公园的前身等)。城市荒野并不局限于荒野景观,还包含保留了野性的、不受人工干预的自然过程和生物——从自由流淌的径流、未被改造的土壤和栖息其中的微生物、自由繁衍的乡土植物,到从水泥地中挣扎而出的野草和排水沟石壁上顽强生长的灌丛、随季节而生长凋落的树叶、能够感知天时的鸡鸣和蛙声……
从生态学意义上讲,城市荒野作为自然生态系统,依照自然规律活动,并以其自身逻辑建立起深邃的秩序,是保障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要素。它为人类社会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系统服务,诸如净化空气和水、调节城市微气候、维持乡土生物多样性等。
从文化和心理学意义上讲,城市荒野的审美启智功能让人类探索未知的天性得以释放——这正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原动力。于我看来,东西方哲人的深邃思考和智慧大多来源于荒野:如释迦摩尼的菩提树、穆罕默德的希拉山洞、王阳明的龙场山洞,以及梭罗的瓦尔登湖等。生态心理学认为,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将有损人类健康,而人类的健康源于地球的健康,疗愈人类身心疾病有赖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修复,以及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景观感知的相关研究表明,景观的复杂性和可探索性决定了自然环境的美感。相较而言,园艺化的景观(如修剪整齐的草坪)显得索然无味——它们纵然代表着文明进步、能令人获得须臾的喜悦和激动,却唤不起人类的探索欲望和冲动,也难以传达诗情画意的美感。
(摘编自俞孔坚《城市荒野:另一种文明》)
材料二:
把灾害转嫁给异地,是现代水利工程的起点和终点:诸如防洪大堤和异地排水,都是把洪水排到下游或对岸,或把干旱和水短缺的祸害转嫁给无辜的弱势地区和群体。海绵的哲学是就地调节水旱,而不转嫁异地。它启示我们用适应的智慧,就地化解矛盾。中国古代的生存智慧是将水作为财,就地蓄留、消化旱涝问题,遍布中国大地上的陂塘系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都是典型的大地海绵系统。这种“海绵”景观既是古代先民适应旱涝的智慧,更是地缘社会和邻里关系和谐共生关系的体现,是几千年以生命为代价换来的经验和智慧在大地上的烙印。
哈尔滨国家湿地公园(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吸取了中国农业文明中的基塘技术,用简单的填挖土方工程,营造了一处城市中心的绿色海绵,用10%的城市用地,来解决城市的雨涝问题。
哈尔滨群力雨洪公园占地34公顷,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新区占地27平方千米,公园处于低洼平原地带,而当地的年降雨量近600毫米,集中在夏季,所以雨涝是一大问题。设计的核心策略是借鉴三角洲地带悠久的传统农业中的基塘技术,即通过简单的挖方和填方,来解决低洼地的积水问题,形成了洼地与高岗地相结合的“海绵”系统。高地种植旱生果木,而洼地养鱼和种植湿生植被,从而形成丰产的三角洲农业景观。这一技术在群力雨洪公园中经过提炼,得到了应用。设计者沿场地四周,通过挖填方的平衡技术,创造出一系列深浅不一的水坑和高低不一的土丘,成为一条蓝绿相间的“海绵”带,收集城市雨水,使其经过滤、沉淀和净化后进入核心区的低洼湿地。水泡中为乡土水生和湿生植物群落,山丘上密植具有东北特色的白桦林,再通过高架栈桥连接山丘。在此整体格局基础上,建立步道网络,穿越于丘陵和泡状湿地之间,水泡中设临水平台,丘陵上有观光亭塔之类,创造出丰富多样的体验空间。
建成后的雨洪公园,不但为防止城市涝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新区居民提供优美的游憩场所和多种生态体验。能够吸收雨洪的城市绿色海绵目前已被列为国家城市湿地,成为一个国际海绵城市的典范。
(摘编自俞孔坚等《海绵城市的三大关键策略:消纳、减速与适应》)
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野性遗漏”是在指现代工业文明束缚和限制下残存的原生自然,以及挣脱了文明约束而形成的次生自然。
B.“宫殿”是现代人运用塑料、玻璃、金属等材料搭建的高楼大厦,它已经成为现代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
C.“烙印”是劳动人民为了化解旱涝问题,运用经验和智慧在大地上改造的如陂塘系统、桑基鱼塘等“海绵”景观。
D.“绿色海绵”在文中指的是位于哈尔滨群力新区,通过挖填方等技术形成的洼地与高岗相结合的解决涝灾的雨洪公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列举释迦摩尼的菩提树、穆罕默德的希拉山洞等,是为了说明东西方哲人的智慧、人类的进步均来源于荒野。
B.材料二第一段先指出现代水利工程的缺点,再明确海绵哲学的特点和启示,最后以古代海绵景观印证并对其评价。
C.两则材料都运用比较手法,分别将城市荒野、“海绵”景观与现代工业文明下的工程进行比较,肯定了城市荒野和“海绵”景观的重要意义。
D.两则材料语言风格各异,材料一运用比喻等修辞,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文采;材料二列举数字加以说明,语言准确而严谨。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二建设理念的一项是(3分)( )
A.哈尼族人在大山里开挖干渠水沟,收集雨水,解决了梯田稻作的用水问题。
B.黄河下游泥沙沉积,河床抬升,人们加固大堤来治理水患,形成了地上河。
C.湖州先民通过堤围改造,蓄水成塘,水塘养鱼,塘边植桑,形成农业景观。
D.沈阳采用雨污分流解决雨涝,处理水中污物,雨水峰值削减后再补给河流。
4.两则材料都提到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请分析其不同的作用。(4分)
5.某城市有一个大型废弃工厂,这里杂草丛生,蛙鸣鸟叫,阴天雨水横流,晴天尘土飞扬。城市规划部门想将其改造成为一处城市景观,请结合两则材料提供几点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晓风杨柳
唐弢
柳枝弯弯地划着东方正在发白的天空,像是无数灰白的眼睛,在黑夜里张望着,俯临着。
陶渊明昨晚胡思乱想了一夜,一点也没有睡好,这时才觉得有点朦胧,然而也给那跷石板的声音惊醒了。他睁开眼,向纸糊窗外望出去,天还没有亮。夜来想过的事情,又来打搅他,他索性从床上缓缓地竖起上身,但还没有能够竖直的时候,便是一阵咳嗽,喘了些时,才把身子坐正了,披上了上衣。
“唉!唉!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纸糊窗的破洞里吹进一阵初秋的凉风。渊明打了个呵欠,脑子昏昏沉沉的,他从被窝洞里伸出手来,在靠床的书桌抽屉里,摸出一本书。渊明摸出打火石,猛地记起了灯盏盘里已经没有了菜油。他合上书,闭着眼睛。这本书是慧远亲自抄来送他的,抄得非常整齐、洁净,正和慧远的为人一样,可是现在,这个善良高洁、一世清修的和尚早已从尘世超脱,涅槃了,只有那些争名夺利的东西不会死,做到了相国,封了王,还想……
隔壁传来一阵鼾声。
还想……那个浓眉毛,阔下巴,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渊明记忆里浮了上来。他恍然记起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帐幕里,和这个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他能喝几杯酒,和自己倒还相得。虽然听说他颇有异志,终以为未必是事实。三年前他收复关中,朝廷很有中兴的气象,自己高兴得很,本想北上游历一转,谁知……
“唉!唉!但愿这不是事实呵!”
……
陶渊明在院子里来回踱步。
他垂着头,显得非常颓唐,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风吹动宅边的柳树,时时落下一瓣两瓣枯叶来。
渊明的脚尖触着枯叶,低头沉思。
猛的。
“刘寄奴不会已经做皇帝了吧?”他一面问,一面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身边并没有人。
“阿舒!”
廊屋里走出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来,瘦长个子,被太阳炙黑了的脸孔,带着幽郁的表情。他垂着手,很恭敬地问:
“爹有什么吩咐?”
渊明望了他一眼。有什么吩咐呢?他挖空肚皮想了一回,觉得也实在没有什么话要说。挥了挥手说:
“没有什么。”
院子里依旧是一片静。
阿舒站了会儿,就回转身,仍旧向着廊屋里走去。可渊明又叫住他。
“早稻每亩能收多少,计算了没有?”
“还有十几箩潮谷没有扬晒,依眼前估计,大约有三袋零。”
渊明不作声,阿舒接着说:
“去年半粒都没有哩,年成的确还不错!”
饥饿的回忆带来感伤的情调,在阿舒的声音里跳动,他忘不了一年来艰苦的挣扎,“乐天安贫”的庭训,再也不能弥补他心上的罅隙——被穷困灰暗的生活所蛀蚀的罅隙。
“高粱和糯米怎么样?”
“都很好!”阿舒回答说,“高粱生得很多,珍珠米也不坏,糯稻的梗子已经没上膝盖。”
酒香从渊明的脑子里一直转到鼻子里来,他咽了口唾沫,一丝寂寞的微笑浮上面部。
“年成的确还不错,只是……”阿舒喃喃地自语着。
“什么?”
“只是,听说又要加粮税。”
“加粮税,谁说的?可是京城里有什么消息来?”
“大概是京城里有消息吧,镇上的人们都这么说,加二成!”
“他们还说些什么?”渊明的面上充满疑怪和忧虑,唾沫溅在花白的胡髭上,在太阳下亮晶晶地发着光,他要知道京城里还有什么消息传了来。
“大清早碰见阿仲从镇上回来,他就告诉我这一句。”
沉默笼罩了陶渊明,笼罩了整个院子,整个世界。初秋的中午静得像盛夏。“变了变了!县里出了告示啦!”阿宣满头大汗地跑了进来,喘息着说。
“什么?”大家合口问。
“唉!”阿宣学着渊明的样子,长长地叹了口气,接着说,“县里出了告示,说是宋王登了大宝,大赦天下。现在得叫作大宋永初元年七月了。是永久的永,起初的初。”
……
已经交了亥时了,陶宅里还没有熄灯。渊明坐在床沿上,疲乏而又幽郁,眼睛深深地陷了进去。身边放着一只竹箧,他好像在整理什么,脸色是那么枯黄,刻板,仿佛病酒的样子,使人看不出一点活气来。
窗外的月光晶莹地照着,院子里像是洒了水。阿雍和阿通走进来,后面跟着阿舒。
“我们现在都是遗民了。”过了一会,渊明放下手里的诗稿,叹气说。
“怎样啦,遗民?我们不再照旧活下去了吗?”阿通问。
“活是总得活下去的。”阿雍参加了意见。
“不过,”渊明说,声音似乎有点嘶哑,“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轻……唉!唉!”
“亡了国,我们不食宋粟,我们到南山采薇去,大家做伯夷,做叔齐。”阿端跑进来说。
“唉!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阿通批评。
“我们要淡泊,要清静无为,不要去管这些俗事,我们得学老聃。”这回是阿雍的意见。
“唉!你的还要像。”阿宣说,“不过,顶好是去请和尚拜几天忏,或者来一个什么法会,祈祷祈祷,救救国家。”
“不要胡说。”渊明厉声喝道。
阿宣吃了一惊。
“年轻人应该有血气,应该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留得身后的名声。”渊明解释着。
“留名声的事情,”阿宣说,“得让大哥去干,我不该抢先。兄弟要友爱,谦让,爹说过的。”
“但是,”阿舒嗫嚅着,“我的身体不行,不及二弟结实。近来还有点神经衰弱。”
“唉!你们都去睡觉吧!”渊明说。
大家一哄而散以后,房间里又开始沉寂了。灯光更加暗下去,蚊虫唱着歌,蝎子偷偷地爬出来,在泥壁上布好阱。
渊明搔着脚趾,默默地,兀自生着气。他觉得人类是没有理智,没有情感,蠢过于一切生物的东西。他悲愤,愧悔。那个黑而且丑的面孔又在他的眼前晃动,摇摆,再也驱不走。忽然变成了青面獠牙,伸出鸡爪似的两手,把他的儿子一个个抓去了,他们柔弱得像羔羊,一点也没有反抗。渊明感到一阵内疚。他定定神,在案头坐下了,摊开诗稿,心里一片乱麻。
但终于动起笔来,这一晚,他写了不少诗。写了《述酒》,写了《咏荆轲》,一直写到寅时尽头,还不曾停笔,呵欠已经打了几十回,然而他想:“我还得写下去,我得留一点教训,我要写到天明。”
杨柳枝叶里萧萧地吹起了一阵晓风。
一九三六年五月二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灯盏盘里已经没有了菜油”“他……瘦弱,肚子是瘪瘪的,那件过分宽大的外衣,和他身体很不相称”等语句反映了陶渊明饱受清贫之苦的生存状况。
B.阿舒和陶渊明在院子里的对话中,阿舒关注着自我生存,他对田地的收成了如指掌,而陶渊明不仅关注这些,还关心着国家命运。
C.“你的话说得活像爸爸”“你的还要像”,陶渊明的孩子们互指对方像父亲,表明他们深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以父亲为榜样,在言行中模仿父亲。
D.“要是我当年不曾辞官……要是我现在还年轻……唉!唉!”写出了陶渊明对当年行为的愧悔和现在的无奈。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寄奴,但愿这不是事实呵”开头部分这句话似突兀而实合理,直接表达陶渊明的担忧,后文即以他的忧虑为线索,展开叙事,前后联系紧密。
B.文章通过渊明对“二十年前”刘寄奴的回忆,交代了刘寄奴能说会道、善解人意、热衷交际的性格特点。
C.“蚊虫唱着歌,蝎子偷偷爬出来,在泥壁上布好阱。”此处景物描写衬托了陶渊明此时的愤懑和悲伤的情绪。
D.文章以晓风杨柳之景开篇、结篇,开篇以“划”字写柳条摇曳的动景,暗写晓风吹拂,结尾以“萧萧”一词描摹了柳条随风摇动的声音。
8.对于刘寄奴篡位,从消息不明到确定,陶渊明都做出了哪些反应?请简要分析。(6分)
9.《饮酒(其五)》《归园田居(其一)》《归去来兮辞》等诗文中,陶渊明展示出来的形象与本文中的形象有何异同?本文这样写作的目的是什么?请结合小说内容及其写作时间等,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虽不肖其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异,故子胥见说于阖闾而恶乎夫差,比干生而恶于商,死而见说乎周。
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孔子闻之曰:“此五人者之所以为王者佐也,不肖主之所弗安也。”故天子有不胜细民者,天下有不胜千乘者。
秦缪公相百里奚,晋使叔虎、齐使东郭蹇如秦,公孙枝请见之。公曰:“请见客,子之事欤?”对曰:“非也。”“相国使子乎?”对曰:“不也。”公曰:“然则子事非子之事也。秦国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犹惧为诸侯笑。今子为非子之事,退,将论而罪。”公孙枝出,自敷于百里氏。百里奚请之。公曰:“此所闻于相国欤。枝无罪奚请?有罪奚请焉?”百里奚归,辞公孙枝。公孙枝徙,自敷于街。百里奚令吏行其罪。定分官,此古人之所以为法也。今缪公乡之矣,其霸西戎,岂不宜哉?
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衰曰:“君将赏其本乎?赏其末乎?赏其末则骑乘者存,赏其本则臣闻之郤子虎。”文公召郤子虎曰:“衰言所以胜邺,邺既胜,将赏之,曰:‘盖闻之于子虎,请赏子虎。’”子虎曰:“言之易,行之难。臣言之者也。”公曰:“子无辞。”郤子虎不敢固辞,乃受矣。凡行赏欲其博也,博则多助。今虎非亲言者也,而赏犹及之,此疏远者之所以尽能竭智者也。晋文公亡久矣,归而因大乱之余,犹能以霸,其由此欤?
(节选自《吕氏春秋·不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B.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C.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D.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必中理然后动”与“其曲中规”(《劝学》)两句中的“中”字含义相同。
B.“死而见说乎周”与“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见”字含义不同。
C.“晋使叔虎、齐使东郭蹇如秦”与“沛公起如厕”(《鸿门宴》)两句中的“如”字含义相同。
D.“归而因大乱之余”与“因遗策”(《过秦论》)两句中的“因”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忠臣的操行为贤明的君主所喜欢,为不肖的君主所厌恶,但忠臣这一名声,无论什么君主都喜欢。
B.公孙枝请求会见晋齐两国的使者,秦缪公认为会见使者不是他的职责,也非相国的命令,于是拒绝了他。
C.通过确定官员职分来管理官员,这是秦缪公所向往的法度,因此他治国有政绩,能够称霸西戎。
D.赵衰建议晋文公奖励提出良策的郤子虎,来激励那些远离君主的人能够为君主竭尽智慧,成就霸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秦国僻陋戎夷,事服其任,人事其事,犹惧为诸侯笑。(4分)
(2)晋文公将伐邺,赵衰言所以胜邺之术,文公用之,果胜。还,将行赏。(4分)
14.本文所举赵衰的例子是如何体现“不苟”的?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燕子来舟中作
杜甫
湖南为客动经春,燕子衔泥两度新。
旧入故园尝识主,如今社日远看人。
可怜处处巢居室,何异飘飘托此身。
暂语船樯还起去,穿花贴水益沾巾。
【注】本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大历三年(768)正月,杜甫离开夔州出三峡,在江湘之间漂泊。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出了诗人流落湖南的境况,燕子两度筑巢,表明诗人在此漂泊时间之长。
B.颔联通过对比旧时和今日燕子对诗人的不同态度,反映了诗人今昔遭遇的不同。
C.“可怜”句写了燕子四处筑巢,居无定所,直接抒发了对燕子的飘零生活的感慨。
D.“语”字将燕子人格化,燕子在船樯之上,与诗人谈话,流露了二者惜别之情。
16.卢世淮评论此诗,“五十六字内,比物连类……茫茫有身世无穷之感,却又一字不说出,读之但觉满纸是泪”,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并考察石钟山,对前人有关石钟山的命名进行了分析,批评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做法,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严谨的求实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2)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诗人初登快阁时所览胜景,展现自己胸襟怀抱。
(3)酒与诗人常相伴。人生失意时,鲍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拟行路难》)想要通过举杯饮酒来宽慰自己。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当一轮红日从嶙峋的三危山高峰上升起来的时候,骆驼客指着那里说:“喏,千佛洞就在太阳的西边,鸣沙山的脚下。”我们顺着方向望去,只见三危山尽头依然是一望无际的戈壁和沙山。骆驼客看我们焦急的样子,便打趣地说:“千佛洞是仙境,时隐时现,变化无穷,哪能一下子让人看见呢?”我们不满意他的回答,但也 ① 。
骆驼依然慢悠悠地走着,带着叮当的驼铃声,在沙滩上印刻着美丽的图案,那图案就像莲花瓣一样。当骆驼转过一个沙丘时,突然,我们 ② 地欢呼起来。我们透过一个沙丘的夹缝看到了不远处的峡谷隐隐露出一片泛绿的犹如绿岛点缀其间而别有天地的树梢头。大家争相指点,喜笑颜开。骆驼这时也加快了脚步小跑起来。骆驼客挥鞭吆喝,却也无济于事。它们歪歪斜斜地奔下山坡,在一条清澈的小溪边狂饮起来。
此时,我们却完全被眼前的壮观景象陶醉了。不远处,透过白杨枝梢,无数开凿在峭壁上的石窟,像蜂房一样密密麻麻。灿烂的阳光,照耀在色彩绚丽的壁画和彩塑上,金碧辉煌,闪烁夺目。整个画面,像一幅巨大的镶满珠宝玉翠的锦绣展现在我们面前,令人惊心动魄,赞叹不已。一股涌自肺腑的对伟大民族艺术敬仰爱戴之情 ③ 。我们跳下骆驼,向着向往已久的民族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跑去。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
水是生命之源。然而,凡事过犹不及,空气里的水分如果过多, ① ,不但会引起人的体感不适,而且也会对环境中物品的品质或性能产生不利影响。( )
我们会在有些药瓶里发现一些袋装或者塑料小瓶装的干燥剂。 ② ?据文献报道,目前国内的药用干燥剂85%以上为硅胶干燥剂。硅胶是结构单元无序排列的无定形二氧化硅。它具有通畅开放的孔道结构和巨大的比表面积,通常每克硅胶的孔道表面积可以达到几百平方米。这些结构特征决定了硅胶具有强烈的吸附水分子的特性,吸水量可达自身重量的50%。
坚果等脆性食品需要控制其包装内的湿度,对这类食品, ③ 。一些情况下食品干燥剂会选择更为便宜的生石灰。生石灰是一种白色粉末状物质,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生石灰与水接触后,会发生剧烈的放热反应。正是因为生石灰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可以被用作干燥剂,其吸水量超过自身重量30%以上。作为食品干燥剂的生石灰是经过严格包装的,吸收少量水分(潮气)之后不会剧烈反应的。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下列应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四个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对!这时候干燥剂就可以大显身手啦!②那怎么办呢?③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有药品干燥剂、食品干燥剂等。④吸收掉多余的水分不就可以了吗?
A.②④①③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朱光潜在《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一文中指出,“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一个人要有大成就,就必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如果以当下流行语来概括朱光潜先生的话,就是要“挑战不可能”。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成功之人,却并非“挑战不可能”,而是“扬长避短”,如著名的“孙膑赛马”的故事,再如韩信在井陉之战中,以少胜多,李左车赞其善于“以长击短”,等等。
作为新时代的逐梦青年,你如何看待“挑战不可能”和“扬长避短”?请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阶段检测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宫殿’……它已经成为现代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偷换概念,材料一“现代城市是当前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却已被演绎为用塑料、金属和玻璃搭建的宫殿”说的是“现代城市”,“宫殿”并不是当前最高层次文明的载体和象征。)
2.A(“是为了说明东西方哲人的智慧、人类的进步均来源于荒野”错误,材料一原文“东西方哲人的深邃思考和智慧大多来源于荒野”说的是“大多来源于荒野”。)
3.B(材料二建设理念:用适应的智慧,就地化解矛盾;将水作为财,就地蓄留、消化旱涝问题。B.“加固大堤来治理水患,形成了地上河”不能就地彻底解决水患,存在转嫁异地的风险,不符合材料二建设理念。)
4.材料一以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为例,说明作为原生自然的城市荒野在现代文明中已经非常稀少;(2分)材料二以哈尔滨群力湿地公园为例,详细地介绍海绵系统设计策略及其对城市发展的贡献。(2分)
5.①可以改造为优美的游憩场所,提供多种生态体验;②改造时要依照自然规律,注重其审美启智功能。(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C(“表明他们深受父亲言传身教的影响,以父亲为榜样,在言行中模仿父亲”错,孩子们互指对方像父亲,语气中含着否定的意味,且从下文阿宣、阿舒互相推诿,不愿意干出一番事业,留名后世,表明他们并未深受父亲影响,以父亲为榜样。)
7.B(“善解人意”错,根据原文“二十年前,在镇北将军的帐幕里,和这个黑而且丑的面孔是同事,这个人非常会说话,会钻营,成天和这个那个忙着什么,从来不见他发过火”,不能体现其“善解人意”。)
8.①在消息不明时,陶渊明反复思索,彻夜难眠,天亮后在院中徘徊,询问家人来自京城的消息;②在确定刘寄奴篡位后,陶渊明训诫后辈要做出一番事业,留得身后名,并连夜创作了《述酒》等诗篇,为后世“留一点教训”。(每点3分)
9.第一问:相同点:陶渊明隐居田园,清贫自守,关心农事,喜爱饮酒。(2分)不同点:在《饮酒(其五)》等诗文中,陶渊明一心远离官场,不关心政治;在本文中,陶渊明忧心国事,关注政治,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怀。(2分)
第二问:文章写作于抗日战争期间,当时中国正遭受日本侵略,饱受着战争之苦,将陶渊明塑造成一个为国忧虑的爱国者,目的在于激发国民的抗争精神和爱国情怀。(2分)
10.B(原文标点为:武王至殷郊,系堕。五人御于前,莫肯之为,曰:“吾所以事君者,非系也。”武王左释白羽,右释黄钺,勉而自为系。)
11.D(两个“因”都是承袭的意思。)
12.D(“激励那些远离君主的人能够为君主竭尽智慧,以成就霸业”不是赵衰的建议。)
13.(1)秦国地处戎夷所居的僻陋之地,凡事应由担任那一职务的人去执行,每一个人从事他们所负责的事,这样,仍担心被诸侯国耻笑。(“服”,“人事其事”中第一个“事”,被动句各1分,句意1分)
(2)晋文公将要伐邺,赵衰提出了用以战胜邺的办法,晋文公采用了他的意见,果然获胜。返回后,晋文公将要对赵衰进行赏赐。(“所以”“果”“还”各1分,句意1分)
14.赵衰向晋文公提出“胜邺之术”,晋文公得胜之后要奖赏赵衰,赵衰认为不应当奖赏他,计策是郤子虎提出的,应该奖赏郤子虎。(2分)赵衰行事“中理”“当义”,体现了“不苟”。(1分)
15.B(颔联,诗人想象这燕子是往年在故乡同室而居的燕子,还能认识旧主人,如今燕子远远而来,看望诗人。并非燕子对诗人态度今昔不同,也不能反映诗人不同的遭遇。)
16.①诗人寓情于物,把“身世无穷之感”寄托于燕子,通过对燕子的描绘来抒发情感。②诗中的燕子极富人情味,认得故园旧主,不嫌诗人零落漂泊远来相看,临别“暂语”,让诗人沾巾,诗歌借燕子对诗人的同情,表达了诗人漂泊无依的感伤。③燕子“处处巢居室”,与诗人自己漂泊不定情形相似,诗歌通过写燕子居无定所反映诗人的身世飘零。(每点2分)
17.(1)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2)落木千山天远大 澄江一道月分明
(3)酌酒以自宽 举杯断绝歌《路难》
18.①无可奈何 ②不约而同 ③油然而生(每处1分)
19.我们透过一个沙丘的夹缝看到了一片泛绿的树梢头,(1分)它从不远处的峡谷隐隐露出,(1分)犹如绿岛点缀其间,(1分)这真是别有天地。(1分)
20.①就不一定是好事了 ②干燥剂是什么成分呢 ③干燥剂是必不可少的(每处2分,意对即可)
21.正是生石灰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可以被用作干燥剂,其吸水量可达自身重量30%以上。(“因为……决定了”句式杂糅,应删去“因为”;“超过……以上”语意重复,将“超过”改为“可达”,或删去“以上”。改对一处给2分,改对两处给4分)
22.A(②与前文衔接最紧密,据此可排除CD。“对”是来回答“吸收掉多余的水分不就可以了吗”,所以①应排在④后面。)
23.【参考立意】①逐梦之路,就是挑战之路,要敢于“挑战不可能”;②在选择人生目标时,要立足自我的条件,扬长避短,更有利于实现梦想;③在追梦路上,既需要在“挑战不可能”中磨炼意志,锻炼能力,也需要有“扬长避短”的智慧。
参照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贤德的人做事,即使地位尊贵也不随意行事,即使其意见被君主采纳,他也不阿谀奉承,一定要合于理然后才行动,一定要合于义然后才去做,这是忠臣的操行。这是贤明君主所喜欢的,不肖君主即使不喜欢,也并不厌恶忠臣这一名声。君主即使不好,他喜欢忠臣这一名声与贤明君主是一样的,只是做起来与贤明君主有区别罢了。有区别,所以功名、祸福也有区别。有区别,所以伍子胥被吴王阖闾所喜欢而为吴王夫差所厌恶,比干活着时被殷纣所厌恶,死后却被周朝称赞。
武王率军伐纣,到殷商郊外,袜带掉了下来。当时有五个辅佐大臣在身边,但没有谁肯去替他系上袜带,说:“我们是来辅佐国君的,不是来帮他系袜带的。”武王左手放下白羽旗,右手放下黄钺,自己费力地把带子系上。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这五个人之所以成为君王的辅佐,原因就在这里,这也是不肖君主所不安的。”所以天子有时不能战胜小民,拥有天下者有时不能战胜只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秦缪公任命百里奚为相,晋国派遣叔虎、齐国派遣东郭蹇到秦国,公孙枝请求会见他们。缪公说:“请求会见客人,是你的份内之事吗?”回答说:“不是。”“是相国百里奚派你去的吗?”回答说:“不是。”缪公说:“既然这样,你做的事不是你份内的事。秦国地处戎夷所居的僻陋之地,凡事应由担任那一职务的人去执行,每一个人从事他们所负责的事,这样,仍担心被诸侯国耻笑。现在你做的不是你应做的事,退下去,我将评判你的罪过。”公孙枝出来向百里奚陈说其情况。百里莫请求缪公赦公孙枝的罪。缪公回答说:“这事你也听到了吗?公孙枝如果没有罪又有什么要请求的?如果有了罪请求又有什么用?”百里奚回来后,谢绝了公孙枝的请求。公孙枝离开百里奚处,自己向街市上的人陈说原委。百里奚命令官吏对公孙枝论罪行罚。确定职分管理官吏,这是古人实行法治的方法。现在缪公向往它,他称霸西戎,难道不应该吗?
晋文公将要伐邺,赵衰提出了用以战胜邺的办法,晋文公采用了他的意见,果然获胜。返回后,晋文公将要对赵衰进行赏赐。赵衰说:“您是要赏赐根本呢?还是赏赐末节呢?赏赐末节,那么乘车打仗的将士就该受赏,赏赐根本,那我的意见是从郤子虎那儿听来的。”文公召郤子虎来说:“赵衰提出了战胜邺的办法,现在已战胜邺,将要进行赏赐,他说:“他的意见是从你那里听来的,请求奖赏你。’”子虎说:“提建议容易,实行起来很难。我只是讲讲罢了。”文公说:“你不要推辞。”郤子虎不敢坚决推辞,最终接受了赏赐。凡是奖赏希望范围越大越好,范围大,那就有更多的人来帮助。如今郤子虎并不是亲自向文公提建议的人,而奖赏仍有他,这就是使疏远的人能尽力为君的原因。晋文公逃亡在外很久了,归国后承袭了大乱以后的局面,但仍能成就霸业,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