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3.2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
1.能够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各种风成地貌并能够描述其特点。
2.能够辨识某区域的地貌类型,归纳风成地貌的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3.能够从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
4.能够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风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你知道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吗?你知道敦煌附近的魔鬼城是怎么形成的吗?
思考:
鸣沙山月牙泉
魔鬼城
敦煌风貌
地理概况——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端,位于甘肃与青海、新疆的交界处,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敦煌风貌
自然地理特征
1.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2.地貌——地表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影响,形成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形成原因—以敦煌为例分析
地理位置:
气候类型及特点:
半球位置:北半球。经纬度位置:中纬度,温带;
海陆位置:我国西北内陆。
相对位置:河西走廊西端,西面是沙漠,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热,降水少,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敦煌风成地貌形成原因?
1.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强,提供物质基础;
2.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提供动力;
3.敦煌位于山脉之间峡谷地带,狭管效应,使风力加强,增强动力。
4.植被覆盖率低,防风固沙能力弱。
风成
地貌
概念——以风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各种地貌统称为风成地貌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主要分布:
风蚀地貌
分类:
风积地貌
风蚀作用
概念——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
作用。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吹蚀作用——是指风吹过地面产生紊流,沙粒或
尘土离开地面,使地表物质遭受破坏的过程。
磨蚀作用——是指由于风沙流贴近地面运动,运
动的沙粒对地表物质(岩石等)进行的冲击、摩擦作
用的过程。
风蚀地貌
概念——由风蚀形成的地表形态,叫风蚀地貌。
类型——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壁龛、雅丹地貌等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
雅丹地貌
风力侵蚀
风蚀柱
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或土体,在长期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形态各异的石柱或土柱。
风蚀蘑菇
概念——突起的孤立岩石,因下部遭受较强烈的风沙侵蚀,从而形成上部宽大、下部窄小的蘑菇状。(头大身小)
形成原因——风沙对岩石磨蚀受高度限制,一定高度以上,气流携带沙量少,磨蚀弱,近地面沙量多,磨蚀强。
风蚀蘑菇形成的因素和过程
1.风蚀蘑菇的形成因素:
(1)强大的风力:动力条件是风蚀蘑菇形成的关键因素,风力强劲,可以吹起岩石的碎屑和沙石。
(2)丰富的沙源:沙漠地区或多沙的河谷、湖岸、海岸。
(3)风向多变:如果风向不变,只会在迎风面形成中间小,两头大的情况,和风蚀蘑菇不是一回事。
2.风蚀蘑菇的形成过程:
(1)风蚀蘑菇首先是由风蚀柱变成的。风蚀柱主要发育在垂直节理发育的基岩地区,经过长期的风蚀,形成孤立的柱状岩石,故称风蚀柱。
(2)接近地表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力强;距离地面越高,风中含有的沙子越少,磨蚀作用弱,风蚀柱常被蚀成顶部大,基部小,形似蘑菇的岩石,称风蚀蘑菇。
风蚀壁龛
概念——风蚀壁龛又称石窝,陡峭的岩壁遭受风蚀后,岩壁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现出蜂窝状形态。
形成机理
1.阳光晒热岩壁,岩石矿物受热膨胀,产生热力差别风化,发生崩解。
2.风吹蚀风化的疏松岩棉,形成小凹坑,不断加深扩大,形成石窝。
风蚀洼地
概念——由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长期吹蚀,形成了宽广而轮廓不大明显的、成群分布的洼地。
特点——呈椭圆形,沿主风方向沿伸。
雅丹地貌
1.概念——经历强烈的风蚀作用形成的垄槽相间地貌。
2.分布——分布在降水稀少,植被稀疏,风蚀严重的干
旱区,以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
3.形成过程——在干涸的湖底,沉积岩层因风化而裂开,
风沿着裂隙吹蚀,裂隙扩大加深,形成了一道道平行的沟槽。
1.说出雅丹地貌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区?
2.雅丹地貌形成的动力条件是什么?
3.雅丹地貌形成的环境条件如何?
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风力作用是其主要外动力
极端干旱区,年降水量小于50mm,植被稀少的平原地区,风蚀作用强烈。
4.推测平顶山状雅丹地貌顶部平坦的主要原因。
平顶山状雅丹顶部平坦是早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5.鲸背状雅丹地貌多出现在常年大风的地方,分析两侧坡度差异的成因。
由于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地势相对和缓。
风蚀垄、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雅丹等。属风蚀地貌。
一支科考队在敦煌西北部发现了一处“魔鬼城”。这里可能有哪些地貌形态?属于哪类地貌类型?并探究该地被称为“魔鬼城”的原因。
雅丹因其奇特诡秘怪诞的地貌、道路无法辨认,地势低洼地磁强大、罗盘无法正常使用和夜间鬼哭狼嗥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声音,当地人俗称为“魔鬼城”。
风积地貌
风积地貌
沙垄
沙丘
风积地貌
概念——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
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就是风积地貌。
成因——风在搬运过程中,因风速减小或遇到各种
障碍物,风运物堆积下来。
类型——沙丘、沙垄。(新月、长隆和蜂窝状等)
新月形沙丘
1.如何判断图中沙丘的迎风坡和背风坡?
2.我国西北沙漠地区的沙丘链大多沿什么方向延伸?
问题探究
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两侧有两个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两翼方向指向下风向。
新月形沙丘,多个新月形沙丘连在一起形成的沙丘链,沙丘链的延伸方向与盛行风风向大致垂直。我国西北地区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
盛行风
迎风坡
背风坡
如何判断沙丘风向?
思考:1.风力沉积发生的条件?
2.风力沉积的顺序?
3.新月形沙丘迎风坡与背风坡坡度有何不同?
4.如何根据新月形沙丘的形态,推测当地的主要风向?
5.判断右图中形成新月形沙丘的主要风向?
迎风坡坡度缓,背风坡坡度陡。
主要风向从缓坡方向吹来。
西北风。
风力减弱或气流受阻
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等高线稀疏的一侧沙丘的坡度缓,等高线稠密的一侧沙丘的坡度陡。
你知道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了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鸣沙山月牙泉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形成该地貌类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沙丘。风力堆积作用。
金字塔形沙丘:多个风向共同作用的结果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月牙泉处在干旱地区却千年不枯的原因。
月牙泉处在盆地地形中,为沙丘阻塞古河道形成的残留湖。月牙泉不断得到周边河水的下渗补给,较高的区域性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泉域后在地形较低的洼地溢出,因此长久不枯。
1.风成地貌概念?
2.多分布于什么地区?
3.风力作用包括哪些方面?
4.风成地貌分布区的气候特征?
5.我国风成地貌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
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植被覆盖率低。
是指风力对地表物质的侵蚀、搬运和沉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多分布于干旱地区,在水质海岸、湖岸、河岸等也有小规模分布
风力侵蚀,风力搬运,风力沉积。
问题思考:
1
2
风蚀地貌只是分布在内陆地区。
沿海地区也可以形成风蚀地貌。
PANDUAN
判断1
3
风力作用对坚硬的花岗岩无能为力。
①风蚀垄和沙垄都呈长条状 ( )
②“顶平、身陡”的称为风蚀蘑菇 ( )
③新月形沙丘的陡坡为迎风坡 ( )
√
×
×
判断2
风沙活动带来的影响与防治措施?
问题思考
危害——风沙在运动过程中,往往破坏建筑物,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
降低土壤肥力,影响农业发展;
影响交通建设,交通安全等;
影响当地人民生活,严重时还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防治——采取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措施;
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降低风速,削弱风沙破坏作用;
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沙漠化整治等。
塔里木盆地·鄯善县
流动的沙丘会对当地人们的生活造成怎样的影响?
掩盖农田和道路,加剧土地荒漠化和沙尘暴灾害。
风成地貌总结
侵蚀
堆积
沙丘
侵蚀作用
雅丹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柱
风力作用
干旱、半干旱地区
影响
下面是四幅景观简图。
1.请根据所学知识,正确搭配各图示景观的大致分布地区。
①长江三峡___ ②楼兰古城___
③“鱼米之乡”___ ④西北“魔鬼城”___
A
D
C
B
2.请解释下列地貌景观的成因。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3.图D所示景观多出现在干燥的内陆,属风积地貌,我们可以利用其判断风向,请在下图短线处用箭头标出正确的风向。
(1)根据沙丘形态判断风向
—→
—→
—→
(2)根据堆积物的大小判断风向
——————→
跟踪训练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C.四川省 D.上海市
2.该景观形成的主导作用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
B
D
读“地理景观图”,回答1~2题。
1.导致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流水 B.冰川
C.海浪 D.风力
2.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
风向为
A.东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西南风
D
B
埃及费拉菲拉沙漠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的、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被当地人称作“蘑菇沙漠”。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形成“蘑菇沙漠”的主导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堆积
C.岩层挤压 D.火山喷发
4.“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湿润地区 B.半湿润地区
C.半干旱地区 D.干旱地区
A
D
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堆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
2.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
3.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外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