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6-23 16: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年级下册 第15课《自相矛盾》
教学目标:
1.读准“鬻、誉、弗、夫”等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猜测、组词等方法,了解文言文大概意思。
3.探究楚人的思维过程,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体会寓意,懂得应当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言文大概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探究楚人的思维过程,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板贴
教学过程:
板块一:复习激趣,初识“矛”“盾”
1.导入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先贤圣德的智慧闪烁着光芒,读文言文,增长智慧、给人启迪。
2.介绍作者,回顾其已学文言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作者韩非子是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他有一个特点,特别爱讲故事。你们还记得课本他讲的那些故事吗 (守株待兔、郑人买履……)看来文言文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两幅图不是出自韩非子,但也是我们学过的,能猜出来吗?
3.介绍原文出处,认识矛、盾
今天的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难”,读第四声,即辩难,有诘问、辩驳的意思,这本书的内容就是韩非子对前人所说的观点进行反驳。这一次,韩非子又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 (板贴:自相矛盾)
师:请看“矛”的图片。 (出示图片) “矛"指什么 生:是古代人打仗时,进攻敌人的刺杀武器。
师:再看“盾”的图片。(出示图片)
师:大家说说.“盾"指什么 生:古代人打仗被对方攻击时,用来保护自己的盾牌。
师:你们知道“矛”的反义词是什么吗 生:盾
板块二:预学反馈,走近“矛”“盾”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语气
(1)对照注释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猜测意思
鬻:课前老师梳理出了同学们觉得比较难读的一些字。其中这个字有22画比较难认,谁认识这个字?
师:请你把这个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生: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读的字正腔圆,来带同学们读一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请坐。楚人鬻盾与矛,就是楚人在干什么呢?生:楚人鬻盾与矛,就相当于他在卖自己的盾和长矛,所以这个鬻就是卖的意思。
誉:文中还有一个誉字来,谁来读一读?
师:是的,这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可是意思却不一样,谁能猜猜它是什么意思?
师: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的意思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来带同学们读好这个句子。(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弗:咱们谁能再用上刚刚这位同学所说的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再来猜猜这个字。他又是什么意思?
夫:文中还有一个字也读福fú。谁先来读读这个句子?
老师有个疑惑,这个字啊。今人皆读fū,此处却读fú。是何缘故啊?
那么你是通过什么方式知道的呢?(生:我是通过课文旁边的注释知道的。)
2.再读课文,读通句意,读好停顿,读出节奏
聚焦长句子(拖音、划分节奏)。
句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既然夫是发表议论,是作者的感慨。那我们读这个句子的时候,语气语调就要有所拖长,哪个字要拖的特别长一点(夫),谁来读一读?
对,这是发表议论,要是我们把长句子的停顿读好了,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
预习的时候,同学们主要有两种读法,你觉得哪一种读法更合理?根据句意来进行停顿,就是读好文言文的又一个好方法来。
句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像这样的长句子,文中还有一个。谁能用上咱们刚刚的方法?来读一读这个句子。
3.师生合作诵读课文
读好了长句子,再读全文就容易多了,咱们一起来读,老师来读旁白,你们来读对话,准备好了吗?(读课文)
是不是越读越有味道了?接下来让咱们交换一下,再来读。(读课文)
4.朗读楚人的话,感受“盾”坚“矛”利
(PPT出示楚人的话: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物不陷也。)
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来到了热闹的街市。
(背景音乐1播放)听,楚人正在吆喝呢!
(音乐停)谁来吆喝吆喝你的盾?
谁再来吆喝吆喝你的矛呢?
5. 我是带货小能手,白话文夸耀“盾”坚“矛”利
(1)同桌之间练习朗读,
(背景音乐2播放)街市上的叫卖声是此起彼伏,这是传统的销售模式,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有一种非常新颖的销售模式叫直播带货。
来来来,现在就在你的直播间,矛盾专场直播,咱们快用自己的话来夸一夸你的盾和矛,把顾客都吸引过来吧,同桌之间练一练。
(2)学生用直播的形式夸耀盾和矛(希沃白板,手机投屏-摄像功能)。教师点拨、渗透组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文言文。
师:他刚才在夸耀的过程当中提到了坚固这个词。你是从哪里读出坚固的呢?
板书:坚用了拆字组词的方法。(坚固、无坚不摧、坚不可摧)箭射过来不会(伤他分毫),刀砍过来也不会(伤他分毫),那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板书:莫能陷)世间的武器都伤不了它,那真是此盾只应天上有,何故遗落在人间?
师:他刚才用到了一个词,叫做锋利,从哪读出锋利来的?
板书:利(锋利无比)又用了拆字组词的方法,真是学以致用,锋利无比到了什么程度啊?同学们,刚才同学们所讲的这些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哪个词?(板书:无不陷)这个矛真是举世无双,能攻破世间万物。
6.沉浸情境“观众有话说”,引发认知冲突
(1)学生进入情境,轮读楚人夸耀的语言,教师发问。
楚人就是这样夸赞他的盾和矛的,现在你们都是楚人,请回答我的问题。
楚人,你的盾如何?楚人,你的矛如何?
楚人楚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何如?何如?
板块三:借助导图,深思“矛”“盾”
1.走进楚人内心
(1)启思:楚人为何“弗能应也”?他心里会怎么想呢?
楚人啊楚人,此时真是“其人弗能应也”。楚人为什么不能回答呢?此时此刻他的心里会怎么想?
(2)出示学习单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现在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借助思维导图,推测楚人的思维过程,完成思维导图。
(3)学生上台汇报交流,其他同学提问或补充。
2.辨析楚人思维
(1)生意人
这个楚国人是生意人,故事中的一个字可以证明。
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生意人的思维过程。什么是他最看中的 也就是说,他做买卖的目的是什么 --生:生意兴隆。这是人之常情,没毛病。为达目标,他会怎么做 (夸赞自己的商品)我们说怎么想就会怎么做,作为一个商人,夸赞自己的商品有错吗?(人之常情,未必有错。)
(2)路人
为什么这个楚国人最后被众人嘲笑 读这句话,看看他的反映。 (出示,生读)其人弗能应也。
如果他要怪一个人会怪谁?生: 也许都怪这个路人
师:对,路人真不应该拆台说这样一句话。 (出示,生读)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路人提出了自己的质疑,有质疑就可以进行争论,可是商人无言以对,争论失败。可作为一个路人或者想要购物的人,提出自己的疑问,有没有错?
(3)两方都没有错,问题出在哪里?
不妨回到上课之初,我们发现,盾“物莫能陷也”,矛“于物无不陷也”。矛和盾的关系,就像什么 生: 水和火。生: 真与假。-生: 是与非。师:所以课文最后说 (出示生读)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板书:不可同世而立)
师:它们能一起卖吗 生: 不能。
师:这个生意人的遭遇,就在于少想了一个什么关键的逻辑
生:“矛”和“盾”的关系。
师:对,他忽略了事物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3.与“楚人”深谈
(1)鼓励表达:此时,你有没有什么建议要给他?
(2)揭示主旨:总而言之,就是这样一句话。读“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板块四:拓展延伸,回味“矛”“盾”
1.出示《新自相矛盾》,学生思考填写。
新自相矛盾
有一青年,曰:“吾欲发明万能溶液,能溶天下万物。”或曰:“ ?”其人弗能应也。夫万能溶液无物可盛,故万能溶液不可立于世也。
2.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加深理解之后,就要加强运用。两个情境请你任选其一进行评述。
自我反思:定下宏伟理想,却不想付出努力。
关注周围:希望交通顺畅,却容许自己违规。
3.教师小结:我们知道认清关系的重要性了,也希望所有同学都努力思考,不断加深理解,在生活中不要“自相矛盾”,能学以致用,避免矛盾,就是人生的大智慧。
4.背诵积累,悠长回味
学生借助背诵支架,尝试背诵。教师激情总结,学生一起背诵回味。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