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同步练习 (含答案)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6-24 08:1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短周期主族元素P、Q、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其中元素P的一种核素仅有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元素X、Z同主族且Z的最高价与最低价的绝对值之比为3;元素Q是组成有机物的基本元素,而元素Y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P、Q、X所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以检验
B.元素P分别与元素Q、Z所形成的化合物化学键一定相同
C.元素Q、Y、Z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Z>Y>Q
D.元素Q、Y、Z所形成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溶于Z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浓溶液中
2.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依次逐渐减弱
C.第三周期元素从Na到Cl,金属性逐渐增强
D.原子序数从3依次增加到9,原子半径逐渐减少
3.锌、锗是第四周期重要的两种元素,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锗是金属,不能做半导体材料
B.基态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可表示为[Ar]4s24p2
C.粗锌精炼时,粗锌做阳极材料
D.在铁件上镀锌,电镀时电解质溶液浓度不断减小
4.下列叙述中,A的金属性肯定比B的金属性强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的氢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B的氢氧化物为弱碱
C.1molA从酸中置换出来的H+生成的H2比1molB从酸中置换出来的H+生成的H2多
D.A元素的电负性比B元素的电负性小
5.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如下:
①1s22s22p63s2  ②1s22s22p63s23p1 ③1s22s22p3 ④1s22s22p5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
A.第一电离能:④>③>②>① B.原子半径:④>③>②>①
C.最高正化合价:④>③>②>① D.电负性:④>③>②>①
6.下列能说 明非金属性氯元素强于硫元素的是( )
①HCl的还原性比H2S的小
②HCl的酸性比H2S的强
③HCl的稳定性比H2S的强
④HClO酸性比H2SO4弱
⑤HClO4的酸性比H2SO4的强
⑥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
⑦Cl2与铁反应生成FeCl3,而S与铁反应生成FeS
⑧HClO氧化性比H2SO4强
⑨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硫原子最外层6个电子
A.全部 B.①③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③⑤⑥⑦⑧⑨
7.有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不同主族,X的氢化物是常用的制冷剂,X的原子序数等于Y、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的简单离子半径:X>Y
B.Z的氧化物能与碱反应,但不能与酸反应
C.工业上用电解Y的氯化物的方法制Y的单质
D.在水溶液中能制得Y2W3
8.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其中X元素形成的单质在自然界中的硬度最大,Z元素的金属性在短周期元素中最强,W单质的水溶液具有酸性和漂白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B.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
C.H(氢)、Y、W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共价键
D.X的最高价氧化物与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化合生成盐
9.若把周期表原先的主、副族取消,由左到右按原顺序编为18列。如碱金属所在的纵列为第1列,稀有气体为第18列,按这个规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第3列所含元素种类最多 B.第10列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第18列元素单质全部是气体 D.只有第2列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
1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第ⅡA族
B.第VⅡA族元素都是非金属元素
C.室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碱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
11.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 Ca<Mg<Al B.稳定性: H2S <HCl < HF
C.电负性: N<O<F D.酸性: H2SiO3 < H3PO4 < HClO4
1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A 取少量待测样品溶于蒸馏水,加入足量溶液 检验固体是否变质
B 向盛有 溶液的试管中滴加10滴 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向其中继续滴加 溶液,有黄色沉淀产生 验证:
C 将通入溶液后,将混合气体依次通入酸性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验证非金属性:
D 相同条件下,在两个试管中各加入3mL6%的溶液,再向溶液中分别滴入1mL和1mL 溶液,观察并比较的分解速率 探究催化剂对分解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13.Ba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下列关于B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其原子半径比Cs小 B.位于第六周期第ⅡA族
C.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氢气 D.第一电离能比Cs小
14.设NA为阿伏加 德罗常数,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T2中含中子数为NA
B.80g硝酸铵中含有的氮原子数为NA个
C.S2和S8的混合物共6.4g,所含硫原子数一定为0.2NA
D.3.01×1023个HCl与0.2molNH3所占体积不可能相同
15.当电子层、能级和原子轨道确定后,仍不能确定该原子轨道的
A.数目 B.空间伸展方向 C.能量高低 D.电子数
二、填空题
16.1907年1月27日,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寒风凛冽,太阳黯淡无光,寒暑表上的水银柱降到零下20多度,街上到处点着蒙有黑纱的灯笼,显出一派悲哀的气氛。几万人的送葬队伍在街上缓缓移动着,在队伍最前头,既不是花圈,也不是遗像,而是由十几个青年学生扛着的一块大木牌,上面画着好多方格,方格里写着“C”“O”“Fe”“Zn”等元素符号。原来,逝者是著名的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木牌上画着好多方格的表是化学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对化学的主要贡献。1869年门捷列夫根据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下图是门捷列夫最初绘制的元素周期表。
(1)问题一:你能看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吗_______?
(2)问题二:现行元素周期表是按什么原则编排的_________?
17.镁和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均排在氢之前,但是二者分别与盐酸反应的速率、现象不一样,①中反应剧烈,②中反应不剧烈。
(1)根据图示以及镁、铝的电子层结构分析,哪个图表示的是镁与盐酸的反应?_______
(2)试利用原子结构的观点解释反应剧烈的一方剧烈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
18.N、O、S的第一电离能(I1)大小为(I1N)>(I1O)>(I1S),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K3[Fe(CN)6]中所涉及的元素的基态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20.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价值,说出你对“物质结构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这一观点的认识,并阐述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意义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某同学做元素周期律性质递变规律实验时,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方案,并记录了有关实验现象如下表(记录现象时随手记在了纸片上,不对应,需整理):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①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沸水反应,再向反应液中滴加酚酞溶液 A.浮于水面,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无定向移动并随之消失,溶液变成红色
②向新制的H2S饱和溶液中滴加新制的氯水 B.产生大量气体,可在空气中燃烧,溶液变成浅红色
③钠与滴有酚酞溶液的冷水反应 C.反应不剧烈,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④用砂纸打磨后的镁带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D.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
⑤用砂纸打磨后的铝条与2 mol·L-1的盐酸反应 E.生成白色胶状沉淀,继而沉淀消失
⑥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F.生成淡黄色沉淀
请帮助该同学整理并完成实验报告。
(1)实验目的:_______。
(2)实验用品:_______、_______、砂纸、镊子、小刀、胶头滴管等。
(3)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填序号) 实验现象(填字母) 有关化学方程式
③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B _______
④ _______ _______
⑤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E _______
_______ F _______
(4)实验结论:
金属性:_______。
非金属性:_______。
参考答案:
1.A2.C3.C4.D5.D6.B7.A8.C9.D10.A11.A12.D13.D14.C15.D
16.(1)①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依次排列;②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列
(2)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列成一个横行;③把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顺序由上而下排列成纵列
17.(1)图①表示的是镁与盐酸的反应
(2)镁与铝电子层数相同,镁的核电荷数小,对外层电子的吸引力小,更易失电子
18.N原子2p轨道半充满,比相邻的O原子更稳定,更难失电子;O,S同主族,S原子半径大于O原子,更易失去电子
19. Fe(铁) N>C>Fe>K
20.1.量子力学的建立和分析测试技术的进步,使现代人们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性质及物质的变化规律。
2.期待更深入研究的领域(1)环境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的发展,期待科学家对物质的微观领域作更深入的研究。(2)从分子、原子层次揭示生命现象、催化机理和材料性能的本质。
21. 验证Na、Mg、Al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S、Cl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递增的规律 试管 酒精灯 A ① D C ⑥ 、 ② Na>Mg>Al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