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 B.划分的重要依据是地形和河流
C.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各区域之间有明确的分界线
2.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全部为内流河 B.丙区域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丁区域土壤肥沃,自然灾害较少 D.乙区域水资源短缺
下图中四种房屋建筑,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面对于四幅图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甲图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的江南水乡
B.乙图为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的西北
C.丙图说明当地是气候湿润,地势起伏大的云贵高原
D.丁图说明了当地传统上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
4.如今,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丁地体验当地的这种居住形式,而许多当地人却住进了砖瓦房,这种现象说明( )
A.当地的气候变迁改变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 B.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C.交通运输改变了当地人的生产方式 D.当地人想体验新式的生活方式
山东省临沂市(35.05°N,118.35°E)一中学教学楼南面的槭树叶子红了,该校高三徐老师在槭树下留影为念(图1),图2为我国红叶观赏地图。依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5.影响图1中红叶最佳观赏时间的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昼夜温差
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徐老师目视东南,影子朝向西北 B.此日北京时间19点该校学生拍到日落景观
C.该季节索马里海域渔业资源最为丰富 D.该季节澳大利亚进入小麦收获季节
7.小明同学手绘了该日四幅太阳视运动图,以下能正确表示临沂的是( )
A. B. C. D.
读“农业七大主产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划分全国农业七大主产区的主要目的是( )
A.进一步了解区域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对区域加以开发利用 B.引导人口有序流动
C.有计划地对各区域施加影响,使其趋于一致 D.划定区域的界线,明确区域的归属
9.关于上述区域划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些农业主产区之间具有较明显的差异性
B.这些农业主产区都是独立的单元,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C.这些农业主产区都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
D.每个农业主产区都具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我国东西相距5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地域辽阔,资源丰富,文化丰富多彩,这为我国经济发展创造了优越的条件。读图回答下题。
10.我国东西相距50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这就造成了( )
A.同一时期全国各地所处的季节不同 B.同一季节海南和黑龙江的穿着不同
C.同一时刻新疆和黑龙江昼夜状况可能不同 D.同处于平原但华北和长三角的耕作方式不同
11.关于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Ⅰ:50元背面所示地区少数民族以壮族为主
②Ⅱ:图中车牌显示的城市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③Ⅲ:图中是陆上接壤国家最多的省区
④Ⅳ:图中所在省区拥有我国四至点中的两个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土楼以石为基,以生土为主要原料,分层交错夯筑,配上竹木作墙骨牵拉,丁字交叉处则用木定型锚固,内部为多层结构(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福建土楼“以生土为主要原料”,说明当地生土的特点是( )
A.颗粒小,土质粘合力强 B.颗粒大,土质抗压性好
C.肥力高,与墙骨结合好 D.肥力低,宜做建筑用土
13.土楼楼檐宽大,这种设计的目的是( )
A.遮阳,降低夏季室内温度 B.防风,防止强风吹蚀墙体
C.匹配,彰显厚重地域文化 D.防雨,保护墙体少受雨淋
山西省是能源大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它却尚未成为经济强省。为改变这种状况,山西省政府提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围绕能源开发,构建三条产业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工业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并不领先,其主要原因是( )
A.煤炭开发规模较小,综合效益低下
B.煤炭开发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产品值不高
C.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量不足
D.煤炭市场需求量较小,煤炭工业难以发挥优势
15.山西省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②发展工业旅游
③关停大型煤矿,发展高科技产业④发展现代新型产业,延长产业链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下图为我国三个省级行政区生物质能状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省级行政区 面积/104 km2 生物质能满足状况 薪柴总量/104 kg
浙江 10.18 可满足两个月 380.6
江苏 10.26 可满足一个月 14.2
新疆 166 严重缺乏区 79.9
16.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 )
A.浙江丘陵多,江苏平原多 B.江苏人口远少于浙江
C.浙江的水热条件更好 D.省级行政区面积差异较大
17.新疆的生物质能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多,矿物能源少 B.气候干旱,植被稀疏
C.交通落后,运输不便 D.海拔较高,雪山面积小
二、综合题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瑞士矿产资源贫乏,经济发达。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河湖众多。工业、金融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工业以低原料消耗的机械制造、精细化工、医药、钟表等为主,技术先进。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下图示意瑞士的地形。
(1)说明瑞士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非农产业。
(2)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
(3)指出瑞士发展金融业的自身优势因素。
(4)简述瑞士经济发展特点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西部的内陆国家,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与中国接壤。阿富汗矿藏资源丰富,但基本未开发。据估测,阿富汗的能矿资源价值超过3万亿美元。至2014年已发现1400多处矿藏,包括铁、络铁、铜、铅、锌、镍、锂、铍、金、银、煤、铀、石油和天然气等。著名矿藏包括哈吉加克铁矿、艾娜克铜矿、阿富汗-塔吉克盆地油气田等。天然气储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煤矿储量约1亿吨,铁矿储量17亿吨,铜矿石储量5亿吨。阿富汗是内陆国,无出海口。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航空。至20世纪70年代末,阿富汗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比较落后。
材料二:2018年,中阿双边贸易额6.9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国对阿出口6.7亿美元,同比增长23.4%,自阿进口2411万美元,同比增长6倍。截至2020年底,中国累计在阿直接投资超过4亿美元。
材料三:下图为“阿富汗等高线地形图”。
(1)分析中国与阿富汗发展边贸关系的潜在困难。
(2)分析阿富汗吸引中国投资的原因。
(3)分析阿富汗吸引国外投资的限制性因素。
20.阅读材料,回答下来问题
材料一:广西玉林市博白县江宁镇曾是玉林市唯一的深度贫困镇。位于江宁镇最西角的四联村,地处博白、合浦、浦北三县交会处,村前是面积达70余平方公里的大型水库,村后是连绵的群山,库区不少山岭形成小岛,常有白鹭在这里繁殖,有着“风景秀丽、青山绿水千鹤岛”的美誉。长期以来,水库和大山如同一把大锁,锁住了发展出路,近年来,在玉林市及博白县大力支持下,四联村依靠山林、水库资源,成立合作社,通过村企合作模式,先后引进了恒生养殖等多家农业科技企业,从无到有打造了肉鸽、走地鸡、鲈鱼以及柠檬、桑葚、菠萝蜜等特色产业,并规划建设了两个扶贫车间。2020年,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8万元,位居博白县前列。
材料二:柠檬性喜温暖,耐阴,不耐寒,也怕热, 适宜于年平均温17~19℃,极端低温大于-3℃的湿润地区栽培,对土壤、地势要求不严,平地、丘陵坡地都适宜栽培,但以土层深厚、疏松、含有机质丰富、保湿保肥力强、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pH值在5.5~6.5的微酸性土壤为最好。近年来,江宁镇四联村建立“柠檬+药材”扶贫示范基地。通过利用荒山坡地改造林地,种植300亩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附加值的柠檬(优利克),中间套种长中短期药食同源的中药材。目前,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推进中。
(1)结合材料,从地理的角度推测江宁镇四联村曾深度贫困的原因。
(2)分析四联村种植柠檬有利的自然条件。
(3)从四联村的脱贫经验,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C 2.B
【解析】1.根据已学知识,区域都是按照一定的指标划分出来的,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综合了地形、气候两大自然要素,而不是地形、河流两大要素,B错;读图,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大小形状不相同,A错;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C对;我国三大自然区属于自然区域,各区域之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D错。故选C。
2.根据已学知识,甲区域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不是全部为内流河,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最终注入北冰洋,为外流河,A错;丙丁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丙区域为北方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气候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对;丁区域为南方地区,地带性土壤为红壤,土壤贫瘠,自然灾害较多,C错; 乙区域为青藏高寒区,冰川广布,水资源丰富,D错。故选B。
【点睛】区域的特征: ①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如行政区域或流域, 边界是明确的。②有些区域,如行政区域或流域,边界是明确的; 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如自然带或语言区。③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区域的类型: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1)按自然特征划分: 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2)按人文特征划分:如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3)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4)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的区域。
3.C 4.B
【解析】3.结合图片可知,甲图为气候湿润,降水丰富的江南水乡,A正确;乙图为气候干燥少雨,温差较大的西北,B正确;丙图为窑洞,应位于黄土高原,C错误;丁图为蒙古包,说明了当地传统上以游牧为主的生活方式,D正确。本题选择错误选项,故选C。
4.当地的气候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变迁,A错误;许多游客慕名前往丁地体验当地的这种居住形式,而许多当地人却住进了砖瓦房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能够延续和传承,B正确;材料中并看不出交通运输改变了当地人的生产方式,C错误;当地人想体验新式的生活方式并不全面,D错误。故选B。
【点睛】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5.B 6.D 7.D
【解析】5.根据图文材料可知,我国红叶观赏时间从南到北逐渐提前,说明热量从南到北逐渐减少,B正确;红叶观赏的最佳时间与光照、降水、昼夜温差关系不大,ACD错。故选B。
6.老师站在教学楼南,此时目视西南,A错误;结合图2可知,此地此时约10月中下旬至11月,该地在北京时间19点时,地方时接近19点已日落,B错误;索马里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受此离岸风的吹拂,夏季渔业资源丰富,C错误;南半球此时为春季,澳大利亚小麦正值收获,D正确。故选D。
7.结合题意可知,10-11月,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临沂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正午太阳位于正南,A错误;D正确;10-11月,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南方,BC错误。故选D。
【点睛】日出日落太阳方位:
春秋二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北,日落正北。
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极昼极夜区除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南极附近极昼区,日出正南,日落正南。
8.A 9.B
【解析】8.由于区域间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通过对区域的划分,可以进一步了解区域差异,根据区域的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和保护,而并非人为施加影响,使不同区域趋势一致,A正确,C错;与引导人口流动无关,B错;划定区域界线,明确区域归属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目的,不是自然区域的主要目的,排除D。故选A。
9.读图可知,图中农业主产区分布在不同地区,每个农业主产区均有明确的区位特征,农业主产区之间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每个农业主产区均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ACD正确,不符合题意;这些农业主产区相互之间相互联系,并非没有联系,B错,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区域的特征:①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②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③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④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10.C 11.D
【解析】10.同一时期全国各地所处的季节不同,是因为我国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导致的,故A错误;同一季节海南和黑龙江穿着不同与我国因南北纬度跨度大所造成的温度差异有关,故B错误;我国东西方向经度跨度大所造成的最主要的是因经度差异所造成的地方时的差异,而黑龙江与新疆分处我国最东和最西,所以经度跨度大会出现两地在同一时刻分处晨昏线两侧的情况,故C正确;华北平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因水热条件的不同而耕作方式不同与两地的纬度差异有关,故D错误。所以选C。
11.50元人民币上的景观为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主要少数民族为藏族,①错误;晋A是山西省太原市的车牌号,是温带季风气候,②错误;Ⅲ图中少数民族是新疆维吾尔族, 新疆是我国陆上接壤国家最多的省区,③正确;IV图中所在省区是黑龙江省拥有我国四至点中的两个最东端和最北端,④正确。所以选D。
【点睛】地域差异是地球不同空间内在的自然、经济、人文、社会等诸方面差别的综合反映,包括:①自然资源、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别;②经济、社会条件等方面的差别;③科技水平、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别。
12.A 13.D
【解析】12..从材料中可知,为了更好“分层交错夯筑”,提高建筑的稳定性,要求土层有很好的粘合力,生土的颗粒较小,较容易发挥粘合力的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福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所以宽大的屋檐,有利于防雨,保护墙体少受雨淋,从而可以提高建筑的稳定性,D正确;土楼楼檐宽大,增加了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不利于夏季降温,A错误;土楼楼檐宽大,不能起到防风的作用,B错误;土楼是客家人修建的,与当地地域文化无关,C错误。故选D。
【点睛】土楼的诞生,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自唐宋以来,南迁人士来到重峦叠嶂、交通闭塞的山地地带并扎根于此。他们面对着闽南人与潮汕人的矛盾、地方起义军与朝廷的对峙、家族之间的械斗、横行的盗贼、山区中出没的猛兽。为了让家族在此长期稳定地生存下去,他们沿袭中原的夯土建筑形式,结合当地的特殊地理环境,建造了兼具居住与防御功能的土楼。
14.B 15.A
【解析】14.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开采规模大,AC错误;但综合开发利用程度低,大多直接出售原煤,产品附加值低,所以煤炭工业在全省经济中的地位不高,B正确;煤炭市场需求量较大,D错误。故选B。
15.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可减轻铁路运输压力,①正确。发展现代新型产业,延长产业链可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益,④正确;工业旅游是无污染的新型产业,发展工业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活跃市场、扩大就业,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②正确;煤炭工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且大型煤矿经济综合效益较好,不适合关停,③错误。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区域资源的综合利用的核心是围绕主体资源,调整相关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实现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结构的升级,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全面良性发展。
16.A 17.B
【分析】16.浙江和江苏的薪柴总量相差很大,主要原因是浙江丘陵多、林地多,江苏平原多、耕地多,A正确;江苏人口远多于浙江,B错;浙江与江苏均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差异不大,这不是主要原因,C错;根据图示数据,省区面积差异不大,D错。故本题选A。
17.新疆的生物质能资源远不能满足需求,其最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植被稀疏,B项正确;新疆矿物能源丰富,A错;交通落后、运输不便不是主要原因,C错;新疆以山地、盆地为主,海拔较高,雪山面积较大,D错。故本题选B。
【点睛】生物质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储存的一种能量,,生物质能可转化为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当前较为有效地利用生物质能的方式有:(1) 制取沼气。主要是利用城乡有机垃圾、秸秆、水、人畜粪便,通过厌氧消化产生可燃气体甲烷,供生活、生产之用;(2) 利用生物质制取酒精;(3)直接燃烧,生物质的直接燃烧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是我国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式。
18.(1)降水丰富,河流众多,地势高差大,水能资源丰富——水电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自然景观丰富——旅游业。
(2)瑞士以山地为主,平地较少;矿产资源贫乏;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匮乏,适宜发展占地少、耗费原料、燃料少的工业部门。
(3)政策(制度);人力资源 。
(4)因地制宜利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扬长避短;充分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制定合适的政策、制度、规则)。
【分析】本题以瑞士的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产业区位因素、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体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题干“非农产业”的限定,排除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部门;根据材料“工业、金融 业、旅游业为经济的三大支柱”和“在能源消费构成中,水电占30%以上”的提示,确定“利用优势自然资源发展”的产业即为旅游业和水电业。再次,归纳图文信息,分别说明支撑水电业和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的优势。由材料可知,瑞士每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降水丰富,由图可知,瑞士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发展电力工业;“地势高差大”、“河湖众多”、“有冰雪覆盖”说明地貌景观、水文景观和气象景观等旅游资源丰富,可发展旅游业。
(2)可以从资源、运输、人力等方面分析瑞士主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的原因。其一,根据材料“瑞士矿产资源贫乏”,可知“矿产资源贫乏”是限制瑞士发展高原料消耗工业的自然条件;其二,瑞士是个内陆山地国家,没有大河运输条件,陆路运输也受地形影响较大,因而不仅大量进口原料受国际市场影响,对外依赖程度高,而且原料成本和运输成本高,从而导致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高,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其三,根据材料“(瑞士)技术先进”,可知瑞士注重科技投入,凭借先进的技术条件,走精密、小规模、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之路,而这条路因难以效仿,反而成为竞争优势。可见,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是瑞士发挥人的创新能力、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体现之一。
(3)根据材料“有完整的金融法律和监管体系,提供广泛、专业、高度国际化的金融服务”,结合产业区位因素,概括提炼即可。前半句对应区位因素为“政策(制度)”,后半句强调的区位因素为“人力资源”。
(4)本小题设计的是开放性问题,启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回答:第一,区域发展应在自然环境(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基础上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优势,如瑞士发展水电业、旅游业、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等;第二,明确人的创新能力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作用,瑞士选择发展低原料消耗的工业部门以及瑞士金融业的发展,都说明人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点睛】
19.(1)贸易互补需求较小;设施落后;阿富汗经济发展落后,人口较少,消费能力不足。
(2)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种类齐全;属于邻国,空间距离较近,便于投资;当地优惠政策支持;阿富汗连通东亚与西亚,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3)经济发展落后,消费能力有限,市场狭小;政治局势不稳定;自然条件较差;交通设施较为落后;产业基础薄弱。
【分析】本题以阿富汗以及中阿贸易为材料,涉及区域发展分析以及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图片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1)
由材料“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与中国接壤。阿富汗矿藏资源丰富,但基本未开发”可知,与我国接壤地带有限,资源基本未开发,与我国贸易互补需求较小;由材料“阿富汗是内陆国,无出海口。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航空。至20世纪70年代末,阿富汗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比较落后。”可知,设施落后,交通运输不便。阿富汗经济发展落后,人口较少,消费能力不足,市场小。
(2)
由材料“阿富汗的能矿资源价值超过3万亿美元。至2014年已发现1400多处矿藏,包括铁、络铁、铜、铅、锌、镍、锂、铍、金、银、煤、铀、石油和天然气等”和“天然气储量约为1500亿立方米,煤矿储量约1亿吨,铁矿储量17亿吨,铜矿石储量5亿吨”可知,矿产资源储量丰富且种类齐全;而我国能源需求量大,经济发展快,对矿产资源需求量大;由材料“东北突出的狭长地带(瓦罕走廊)与中国接壤。”可知,属于邻国,空间距离较近,便于投资;当地优惠政策支持;根据图示经纬度可知,阿富汗连通东亚与西亚,地理位置较为优越。
(3)
由材料“阿富汗矿藏资源丰富,但基本未开发。”可知,资源开发少,经济发展落后,消费能力有限,市场狭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阿富汗政治局势不稳定;阿富汗深居内陆,降水较少,且多山地地形,自然条件较差;由材料“阿富汗是内陆国,无出海口。交通运输主要靠公路和航空。至20世纪70年代末,阿富汗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比较落后。”可知,交通设施较为落后;产业基础薄弱等。
20.(1)地处三地交界处,远离县城区;多山地丘陵,交通不便;有水库的阻隔,对外联系少,信息闭塞;山地多平地少,为水库库区,淹没土地,耕地减少;当地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类型单一;农民缺乏农业科学技术。
(2)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冬季温和无严寒;地处库区,夏季凉爽;地处东南丘陵地区,多为酸性土壤;排水条件好,不易滞涝。
(3)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丘陵山地和水库),因地制宜发展(林业、果树种植业、养殖业)等多种农业类型;村企合作,加强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运用(套种、间种)等农业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量、加强规模化和专业化,建立现代化农业园区或基地;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政府给予政策、科技、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等。
【分析】本题以深度贫困的四联村脱贫为载体,考查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农业区位、可持续发展途径等内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1)
曾经四联村作为深度贫困村,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后来四联村如何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摆脱贫困的,值得借鉴。分析其曾经贫穷落后的原因,应该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展开。①从地理位置看,地处三县交界处,远离博白县主城区,较难获得政策支持;②从地形条件看,村后是连绵的群山,村前是面积很大的大型水库,极大限制了人们的出行;③从地域联系看,由于交通不便,对外联系少,信息闭塞,难以获得先进的思想、技术、市场信息等;④从资源条件看,虽然当地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由于山地多,水库占地大,导致耕地资源不足;⑤从产业结构看,当地长期农业为主,产值不高,且农业结构较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经济发展缺乏活力;⑤从劳动力看,农民素质不高,缺乏农业科学技术,观念也较为保守。
(2)
此题考查农业自然区位因素的分析,可以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等方面展开。①气候:该地在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水热较为充足,而冬季温和无严寒,满足柠檬生长对热量的需要,而且不容易受到冻害影响;地处库区,水库调节能力大,使夏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温和,满足柠檬怕热不耐寒的要求;②土壤:地处东南丘陵地区,多为酸性土壤,利于柠檬生长;③地形:柠檬对地势要求不高当地山地丘陵多,都可种植,而且排水条件良好,不会受涝害影响。
(3)
此题要求总结脱贫启示,探索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措施,应该抓住资源、产业、科技、政策、交通等方面展开。①资源开发: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独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绵延的群山、广阔的水库、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优美的环境),认识资源价值,挖掘资源潜力。②产业:依托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林业、果树种植业、养殖业)等多种农业类型;引进科技企业,村企合作,加强农产品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依托青山绿水,大力发展旅游产业。③技术: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建立扶贫示范基地,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④政策:政府大力扶持,给予政策、科技、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等。
【点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