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关于的方程的解集为单元素集合,则( )
A. B.
C.或 D.且
【答案】C
【分析】
分类讨论二次项系数的取值,确定方程只有一个解时参数的值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时,原方程为一元一次方程,有唯一解,满足条件;
时,原方程为一元二次方程,当判别式时,方程有一个解,此时,
,解得
2.(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若,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c>a>b B.c>b>a C.a>b>c D.b>a>c
函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则的解析式可能为( )
A. B. C. D.
5. (23年新高考2卷)某学校为了解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作抽样调查,拟从初中部和高中部两层共抽取60名学生,已知该校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别有400名和200名学生,则不同的抽样结果共有( ).
A. 种 B. 种 C. 种 D. 种
【答案】D
【解析】初中部和高中部总共有(人),
按照分层抽样的原理,应从初中部抽取(人),
从高中部抽取(人),
第一步:从初中部抽取40人,有种方法,
第2步:从高中部抽取20人,有种方法,
根据分步计数原理,一共有种方法;故选:D.
6. (23年新高考2卷)若为偶函数,则( ).
A. B. 0 C. D. 1
【答案】B
【解析】方法一:函数的定义域为,因是偶函数,
不妨令x=1,则有
方法二:发现是奇函数,而为偶函数,
有,
故,则.选B.
7.物理学规定音量大小的单位是分贝,对于一个强度为的声波,其音量的大小可由如下公式计算:(其中是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最低声波强度),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人们通过声音交换信息、交流情感,人正常谈话的音量介于与之间,则声音的声波强度是声音的声波强度的
A.倍 B. 倍 C.100倍 D.倍
8. 已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为等边三角形,若二面角为,则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条件,条件,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可能有( )
A. B. C. D.
10. (23年新高考1卷)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用声压级来度量声音的强弱,定义声压级,其中常数是听觉下限阈值,是实际声压.下表为不同声源的声压级:
声源 与声源的距离 声压级
燃油汽车 10
混合动力汽车 10
电动汽车 10 40
已知在距离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处测得实际声压分别为,则( ).
A. B.
C. D.
【答案】AC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结合对数运算逐项分析判断.
【详解】由题意可知:,
对于选项A:可得,
因为,则,即,
所以且,可得,故A正确;
对于选项B:可得,
因为,则,即,
所以且,可得,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故B错误;
对于选项C:因为,即,
可得,即,故C正确;
对于选项D:由选项A可知:,
且,则,
即,可得,且,所以,故D正确;
故选:ACD.
11. (23年新高考1卷)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 ).
A. B.
C. 是偶函数 D. 为的极小值点
【答案】ABC
【分析】方法一:利用赋值法,结合函数奇遇性的判断方法可判断选项ABC,举反例即可排除选项D.
方法二:选项ABC的判断与方法一同,对于D,可构造特殊函数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方法一:
因为,
对于A,令,,故正确.
对于B,令,,则,故B正确.
对于C,令,,则,
令,
又函数的定义域为,所以为偶函数,故正确,
对于D,不妨令,显然符合题设条件,此时无极值,故错误.
方法二:
因为,
对于A,令,,故正确.
对于B,令,,则,故B正确.
对于C,令,,则,
令,
又函数的定义域为,所以为偶函数,故正确,
对于D,当时,对两边同时除以,得到,
故可以设,则,
当肘,,则,
令,得;令,得;
故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因为为偶函数,所以在上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
显然,此时是的极大值,故D错误.
故选:.
12.在数学中,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是拓扑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动点定理,它可应用到有限维空间,并构成一般不动点定理的基石.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得名于荷兰数学家鲁伊兹·布劳威尔(L.E. J. Brouwer),简单的讲就是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连续函数,存在一个点,使得,那么我们称该函数为“不动点”函数,下列为“不动点”函数的是( )
A. B.
C. D.
答案:BC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
14.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 .
16.设,,,当时,的最小值是 ,若的最小值为,则 的取值范围为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 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全集为,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从下面所给的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说明它是的什么条件(充分必要性).
①,;②,;③,.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值;
(2)当时,解关于的不等式.
19.(23年全国甲卷)为探究某药物对小鼠的生长抑制作用,将40只小鼠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加药物)和实验组(加药物).
(1)设其中两只小鼠中对照组小鼠数目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测得40只小鼠体重如下(单位:g):(已按从小到大排好)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17.3 18.4 20.1 20.4 21.5 23.2 24.6 24.8 25.0 25.4
26.1 26.3 26.4 26.5 26.8 27.0 27.4 27.5 27.6 28.3
实验组:5.4 6.6 6.8 6.9 7.8 8.2 9.4 10.0 10.4 11.2
14.4 17.3 19.2 20.2 23.6 23.8 24.5 25.1 25.2 26.0
(i)求40只小鼠体重的中位数m,并完成下面2×2列联表:
(ii)根据2×2列联表,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药物对小鼠生长有抑制作用.
参考数据:
0.10 0.05 0.010
2.706 3.841 6.635
【命题意图】
(1)利用超几何分布的知识即可求得分布列及数学期望;
(2)(i)根据中位数的定义即可求得,从而求得列联表;
(ii)利用独立性检验的卡方计算进行检验,即可得解.
难度:一般
【答案】(1)分布列见解析,(2)(i);列联表见解析,(ii)能
【详解】(1)依题意,的可能取值为,
则,,,
所以的分布列为:
故.
(2)(i)依题意,可知这40只小鼠体重的中位数是将两组数据合在一起,从小到大排后第20位与第21位数据的平均数,
由于原数据已经排好,所以我们只需要观察对照组第一排数据与实验组第二排数据即可,
可得第11位数据为,后续依次为,
故第20位为,第21位数据为,
所以,
故列联表为:
合计
对照组 6 14 20
实验组 14 6 20
合计 20 20 40
(ii)由(i)可得,,
所以能有的把握认为药物对小鼠生长有抑制作用.
20.(23年上海卷)
21. (23年新高考1卷)如图,在正四棱柱中,.点分别在棱,上,.
(1)证明:;
(2)点在棱上,当二面角为时,求.
【详解】(1)以为坐标原点,所在直线为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
,
,
又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
(2)设,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
令 ,得,
,
设平面的法向量,
则,
令 ,得,
,
,
化简可得,,
解得或,
或,
.
22.(本小题满分12分)
若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而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则称函数在区间上是“弱增函数”.
(1)若函数( 是常数)在区间上是“弱增函数”,求 应满足的条件;
(2)已知(是常数且),若存在区间使得 在区间上是“弱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高二数第二学期学期末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提供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关于的方程的解集为单元素集合,则( )
A. B.
C.或 D.且
2.( )
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若,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
A.c>a>b B.c>b>a C.a>b>c D.b>a>c
函数的图像如下图所示,则的解析式可能为( )
A. B. C. D.
5. (23年新高考2卷)某学校为了解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情况,用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作抽样调查,拟从初中部和高中部两层共抽取60名学生,已知该校初中部和高中部分别有400名和200名学生,则不同的抽样结果共有( ).
A. 种 B. 种 C. 种 D. 种
6. (23年新高考2卷)若为偶函数,则( ).
A. B. 0 C. D. 1
7.物理学规定音量大小的单位是分贝,对于一个强度为的声波,其音量的大小可由如下公式计算:(其中是人耳能听到声音的最低声波强度),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人们通过声音交换信息、交流情感,人正常谈话的音量介于与之间,则声音的声波强度是声音的声波强度的
A.倍 B. 倍 C.100倍 D.倍
8. 已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为斜边,为等边三角形,若二面角为,则直线CD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
A. B. C. D.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部分选对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9.已知,条件,条件,若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a的取值可能有( )
A. B. C. D.
10. (23年新高考1卷)噪声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用声压级来度量声音的强弱,定义声压级,其中常数是听觉下限阈值,是实际声压.下表为不同声源的声压级:
声源 与声源的距离 声压级
燃油汽车 10
混合动力汽车 10
电动汽车 10 40
已知在距离燃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处测得实际声压分别为,则( ).
A. B.
C. D.
11. (23年新高考1卷)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则( ).
A. B.
C. 是偶函数 D. 为的极小值点
12.在数学中,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是拓扑学里一个非常重要的不动点定理,它可应用到有限维空间,并构成一般不动点定理的基石.布劳威尔不动点定理得名于荷兰数学家鲁伊兹·布劳威尔(L.E. J. Brouwer),简单的讲就是对于满足一定条件的连续函数,存在一个点,使得,那么我们称该函数为“不动点”函数,下列为“不动点”函数的是( )
A. B.
C. D.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3.
14.已知,,且,则的最小值为 .
16.设,,,当时,的最小值是 ,若的最小值为,则 的取值范围为 .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 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已知全集为,集合,.
(1)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从下面所给的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说明它是的什么条件(充分必要性).
①,;②,;③,.
注:如果选择多个条件分别解答,按第一个解答计分.
18.(本小题满分12分)
已知函数.
(1)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求的值;
(2)当时,解关于的不等式.
19.(23年全国甲卷)为探究某药物对小鼠的生长抑制作用,将40只小鼠均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不加药物)和实验组(加药物).
(1)设其中两只小鼠中对照组小鼠数目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测得40只小鼠体重如下(单位:g):(已按从小到大排好)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17.3 18.4 20.1 20.4 21.5 23.2 24.6 24.8 25.0 25.4
26.1 26.3 26.4 26.5 26.8 27.0 27.4 27.5 27.6 28.3
实验组:5.4 6.6 6.8 6.9 7.8 8.2 9.4 10.0 10.4 11.2
14.4 17.3 19.2 20.2 23.6 23.8 24.5 25.1 25.2 26.0
(i)求40只小鼠体重的中位数m,并完成下面2×2列联表:
(ii)根据2×2列联表,能否有95%的把握认为药物对小鼠生长有抑制作用.
参考数据:
0.10 0.05 0.010
2.706 3.841 6.635
20.(23年上海卷)
21. (23年新高考1卷)如图,在正四棱柱中,.点分别在棱,上,.
(1)证明:;
(2)点在棱上,当二面角为时,求.
22.(本小题满分12分)
若函数在定义域内的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而在区间上是减函数,则称函数在区间上是“弱增函数”.
(1)若函数( 是常数)在区间上是“弱增函数”,求 应满足的条件;
(2)已知(是常数且),若存在区间使得 在区间上是“弱增函数”,求的取值范围.